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皇后临终时,明成祖朱棣问她有何心愿,她的回答让他落泪

徐皇后临终时,明成祖朱棣问她有何心愿,她的回答让他落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2/8 4:47:47

见到朱棣以后,虚弱的徐皇后根本没提自己的病情以及任何私事,她反倒不放心地叮嘱朱棣说道: “如今虽然天下已定,不再有战乱,但是民生还没有得到全面恢复,希望圣上能够多加体念!”

朱棣看着病体沉重的妻子,他们曾经共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携手经历了很多重大时刻,她曾经给予他极其可贵的支持,他十分珍爱和尊重她。没想到,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国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她自己。

想到这些,朱棣强忍悲痛,轻声问道: “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希望圣上能够广求天下贤士,明辨邪正,不要因为小的过错就否定一个人,也不要因为小聪明就予以重用。要教导子孙重视学业,以恩义对待宗室。妾不能再侍奉圣上,希望圣上不要太骄纵我的娘家人!”徐皇后强支病体,说出自己最后的嘱咐。

听到如此大义的体贴之语,朱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顿时泪流满面。

徐皇后也忍不住哭了,她却反倒劝解朱棣说道: “人的生死都有定数,希望圣上要好好爱护自己,千万不要以我为念!”

当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

明成祖朱棣十分悲痛,出于对徐皇后的怀念,他再没有册立皇后,致使永乐一朝皇后之位空缺长达17年之久。

徐皇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能够获得朱棣如此深情呢?

1、将门之女

徐皇后是明朝名将徐达的长女,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这让徐达十分惊喜。徐达对妻子谢氏说道: “此女天赋非常,我们应该让她多学习经史,掌握更多的知识。”

徐氏没有让父母失望,她读书过目不忘,其惊人的记忆力让她的老师觉得十分惊讶。

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徐氏小小年纪就遍览群书,知识十分广博。不仅如此,她每每读到古人超乎众人的美好言行时,常常会忍不住遐思悠长:古人将这些记载于书册之上,不正是希望我们这些后人能够效仿学习吗?然后她果真就学而思、思而行,以典籍所载来引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这样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徐氏声名远扬,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子女的培养,听说爱将徐达有这样一位出众的女儿,他怎么能够轻易放过?

于是,朱元璋特地把徐达召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 “朕与你都是起于布衣,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同心同德,从来都没有什么分歧。古代关系好的君臣经常联姻,不如咱们的关系也再进一步,结为亲家吧!我的四儿子气质不凡,如果让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如此佳儿佳妇,咱们这两个老头子就足以欣慰了!”

《明太宗实录》的原文是:

朕与卿同起布衣至今日,同心同德,始终不间。古之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朕第四子气质不凡,知卿有令女以配焉。佳儿佳妇,足以慰吾两翁。

徐达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他深知朱元璋对子女要求严格,选择儿媳妇当然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四子朱棣虽然不是太子,但是最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女儿能够嫁给朱棣,对于她来说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徐达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

2、伉俪情深

1376年正月,徐氏嫁给燕王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妃。

燕王妃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她行为举止大度娴静,侍奉公婆孝顺有礼,深得婆婆马皇后的喜爱和看重。马皇后曾经夸奖燕王妃说道: “燕王妃所行足以仪范宫闱,此吾孝妇也!”

1380年,燕王朱棣带着徐王妃离开都城南京,来到北平就藩,和他们一起前往的,还有他们两岁的儿子朱高炽。

在此之后,燕王妃先后生下了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以及朱玉英、朱月贵等四个女儿。

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朱棣对自己的妻子情有独钟,虽然贵为皇子、燕王,他也纳有妾室,但是却始终和自己的妻子感情深厚,两个人经常形影不离,关于政事、信仰等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燕王妃出自名将之家,自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因此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燕王妃就参与其中,她提出了不少建议,大多被朱棣所认可并采纳。

朱棣率军出征时,22岁的世子朱高炽受命镇守北平府,关于城池的守卫部署、防御工事等问题,很多都是出自燕王妃的授意。虽然限于女子的身份,燕王妃不能经常出面指挥将士们抵御进攻,但是她所起的作用却与总指挥无异。

到防御战的关键时刻,身份尊贵的燕王妃终于走出王府,亲自登城督战,率领将士以及城中的妇女们英勇作战,抗击进犯城池的南军,始终将李景隆的大军阻击在北平城外,一直坚持到朱棣得胜归来。

朱棣深知燕王妃对自己的襄助之功,他不仅深爱燕王妃,还把她比作良师益友,明确表示正是她的所作所为才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1402年,朱棣即位之后,燕王妃毫无悬念地被册立为皇后。

3、徐皇后的智慧

徐皇后从小熟读经史,对历朝历代的朝政、权力更迭等大事都了然于心,因此她经常会向朱棣进言,表达对朝政的见解。

朱棣刚即位之时,徐皇后知道,经过四年战乱,民生凋敝,兵力疲惫,所以她向朱棣提出,此时应该注重休养生息,好让民生得以恢复。

以徐皇后的身份,她注意到因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对朱家子孙产生的震慑力,于是她又向朱棣进言: “帝施仁,自亲族始。”提醒朱棣要重视对亲族成员施行仁政。

朱氏家族成员众多,这是皇族家事,如果是别人向朱棣提起,难免有“多管闲事”的嫌疑,但是由徐皇后提出却很合适。

朱棣都听进去了,他改变了对太子朱标、建文帝朱允炆一系的态度,同时也以更温和的态度来对待一众藩王,在他们来京城朝见自己时,给予大量赏赐。

仁政始自内廷,这位徐皇后可谓慧眼如炬,她不仅清楚地知道如何治理天下,还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强势的朱棣听得进自己的意见,她所具备的恐怕不只是出众的智慧,还有柔弱如水、水滴石穿的性格。

4、杜绝外戚之患

可是,和对百姓、皇家亲族施仁政相对比,徐皇后却始终向朱棣强烈建议,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娘家人太好。

朱棣即位之时,他的岳父徐达已经去世多年,徐家还有徐皇后的几个兄弟和侄子。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因为反对朱棣被软禁于家中,老四徐增寿和大哥的态度相反,在朱棣起兵之时,他一直向朱棣暗中传递朝廷的消息,因此被建文帝所害。

朱棣十分感慨徐增寿为自己的付出,更为他的离世惋惜不已,即位之后就想给徐增寿追封爵位。朱棣和徐皇后商议此事,徐皇后马上表示强烈反对,坚决不允许朱棣追封弟弟。

朱棣笑道: “你是想做汉朝的明德皇后吗?你要明白,我并不是因为他是外戚才追封他的,而是因为他做出的功绩!”

于是,朱棣不顾徐皇后的反对,将徐增寿封为“定国公”,然后让他15岁的儿子徐景昌承袭爵位。

徐皇后知道后,说道: “这是圣上的大德,却不是我的意愿!”

朱棣对徐皇后一向很有耐心,再次向她解释说道: “没有功劳朕是不会乱封的。朕以公道治天下,并非出自私心。”

徐皇后见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于是劝说道: “圣上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也没有其他话好说。只是景昌年幼无知,还希望圣上能为他选择好的老师多加教导,让他不至于辱没了圣上的大恩,也不会因为恶行累及先人!”

朱棣接受了徐皇后的建议,下旨让礼部为徐景昌挑选老师施教。徐景昌本来就天资聪明,在老师的教导下勤奋好学,行为稳重恭谨,成为朱棣十分欣赏和倚重的大臣,爵位得以子孙世袭。

后世影响

用心辅佐朱棣的同时,徐皇后也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希望他们都成为具备道德修养和才识度量的人,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经常服侍在母亲身旁,和母亲感情深厚的同时,对母亲的教训不敢有任何违逆。

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有心夺朱高炽的皇储之位,但是母亲在世之时并没有什么过分之举。

徐皇后读书广博,她参考《女宪》、《女诫》等典籍编撰完成《内训》20篇,从多方面论述女子的德行修养,引导女子的行为,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皇后还参考古人的嘉言善行,编撰完成《劝善书》颁行天下。

1408年,日本使者来朝,专门请求明成祖赐予《内训》、《劝善书》二书,将其带回以学习这些传统的女教思想。

1475年,朝鲜成宗的母亲昭惠王后受《内训》影响,也编著了一本同名书籍,用于本国女子的教育与行为引导。

本文参考:《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九》、《明史·列传一》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李靖:征战一生无败绩,被李渊父子猜忌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唐李靖的三大战绩,李渊儿子李靖,为什么说李靖是大唐第一战神

    从青年到老年,李靖几乎一生都奔波在战场上,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地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同时,他还将领军作战的经验梳理成文,为后人提供参考,是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家。但战斗能力如此强大的李靖,其实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李靖,字药师,出生于官宦之家。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帮助隋文帝杨坚打下了江山。受家庭熏陶,李靖

  • 怎么看待明朝早期享有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美誉的“仁宣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三大盛世排名,仁宣之治简介,永乐仁宣后人现状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

  • 700万人只剩10万,金人差点灭族,靖康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割地赔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清朝其实宋朝也没少赔,不一样的是宋朝是赔给我们自己人。清朝则是赔给西方蛮夷,而且与清朝一直挨打不同南宋也曾辉煌过,一口气灭了金国近700万人。南宋与金国有何仇恨,为何会如此疯狂地复仇?这事儿还得从靖康耻说起,话说北宋时期金、辽、宋三国鼎立,辽国最强隐隐有压着宋、金两

  • 五胡十六国时期,士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贾南风祸乱后宫使得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是中原政权乱世的开始,也是皇族内耗的开始,以至于引发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少数民族逐鹿中原、战火丛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仅老百姓遭受战火之苦,就连门阀世家、士大夫阶层也饱受战争的折磨。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使然,更是诸多门阀世间首要考虑的事情,尤其是在战乱不断的年

  • 开宝末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迁都洛阳。他的弟弟开封尹赵光义上奏道:“京师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资料简介,赵光义妻子符蓉,赵光义成语

    后来赵光义在入宫觐见时,又当面劝阻赵匡胤迁都洛阳。赵匡胤说:“迁洛未已,久当迁雍(长安)。”赵光义询问理由,赵匡胤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之故事以安天下也。”赵炅听后却只说了一句:“君子立国,在德不在险。”赵匡胤默不作答。等到赵光义走后,赵匡胤对身边人说:“晋王之言固善,姑

  • 突厥在南北朝后期击破柔然,北齐、北周均与之和亲,隋唐曾对其攻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突厥的崛起突厥汗国在我国北朝后期崛起之后,势力发展很快,在承圣三年(554年),击灭了柔然汗国,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其后又“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铁门,南自长城塞上,北包贝加尔湖,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大汗的牙帐,设于鄂尔浑河畔的于

  • 杨广迁都洛阳,李治恢复两京制,恢复长安正统地位是关陇贵族之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把都城定在了长安,也就是隋朝的大兴城。这也没啥毛病,毕竟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所有官僚体系,只是换了个皇帝家族罢了。大家都是关陇贵族。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留下的东都洛阳该怎么处理呢?唐太宗李世民上台以后,将东都改称洛阳宫。这地方相当于降级成了皇帝的众多行宫之一,再也没有都城的重要作用

  • 2009年福建清流县挖出1.5吨古币,推测是明朝吏部尚书埋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晚,工地挖出大量古币的消息在当地开始传播,文物部门和警方迅速保护现场,为防止古币流失,警方对现场所有工人进行登记备案;对出土的古币装袋保存,一共装了8袋,约500公斤,随后专家开始抢救性挖掘工作。经统计,最后共挖掘出古币1.5吨,以宋代、明代的古币为主。此外还有一些陶瓷,可惜都已经完全碎裂。那这1

  • 央视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八王之乱(五)三王争权 再掀混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继《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之后,又一部百集鸿篇巨制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引起广泛关注。《中华战争通史》是以历代政权更替、群雄争霸为素材,通过细致的战略及时代背景分析,循着历史的轨迹,百集篇幅梳理了从夏末到明末著名战役。该系列节目以大历史的视角,通过海量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再现了那些脍炙人口

  • 走马观花看历史-五胡十六国简略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胡十六国史书推荐,五胡十六国史深度解析,五胡十六国历史视频讲解

    一、前赵(胡汉)刘渊刘渊以匈奴遗种,乘晋室之衰,率领五部,首倡乱阶,蹂躏幽并,职为祸首。刘聪承其故业,陷两都、虑二帝,自矜功业,残暴无亲,作恶余殃。刘粲威福任意,严刻无恩。勒准乱国,刘氏无遗类。刘曜以疏族,屡建大功,专制关中,兴师讨贼靖难,继承汉业。“扬戈陇坂,陈安授首;按甲西河,张茂称藩。胡羯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