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浅谈明朝对“达官”的管理优遇

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浅谈明朝对“达官”的管理优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2/8 4:47:27

自明朝成立开始就与周边的蒙古部族、女真部族冲突不断,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朱元璋增设“达官”之职。随着“达官”的设立,归降明朝的蒙古族官员对于明朝的认同感暴增,并且为明朝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明朝又是如管理这些达官的呢?这些“达官”的待遇又究竟如何?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之后,明朝境内仍然有着许多活跃着的蒙古势力,同时还有许多昔日的蒙古贵族,成了明朝的阶下囚。如果按照其他朝代的惯例,这些被大明俘虏的阶下囚或者面临的是彻底的铲除,那些活跃的蒙古族势力,也将难逃被剿灭的下场。

可是在朱元璋顺利建国之后,贫寒出身的他深知国家经济对于百姓的重要性,因此一直都在致力于恢复国家经济,予民休养生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明朝对于“俘虏”的政策也有所改变,宽松了许多,对于那些活跃在明朝内部的蒙古部族势力,也没有行刀兵之举。

再加上当时蒙古、女真等部落,由于生活物资紧缺,不断地对明朝发起骚扰,借机掠夺物资,让明朝朝廷疲惫不堪。朱元璋急需找到一个方法进行抵御、解决。

于是在这两方面的综合因素之下,朱元璋便想到了“达官”制度。

(《明太祖实录》卷188):“凡归附鞑靶官军皆令入居内陆,仍隶各卫所编伍,每丁男月给米一石。”

最开始,朱元璋设立达官制度的初衷,是将那些已经归顺明朝的蒙古贵族们赏赐一定的官爵,并在待遇上超过他们之前的待遇。这样,就可以让这些达官有了稳定的生活之后,断绝了再次“作乱”的可能。

同时以这些达官为例,对那些活跃在明朝内部的蒙古部族势力进行招安,使其归顺明朝廷,从而达到兵不血刃,除去这些隐患的目的。

不过,朱元璋在位时期,赐予这些达官的官职,都是一些手无实权的官职,并且还会在无形之中,受到明朝朝廷的“监视”。因此这个时期的达官并无什么作为,而且能够晋升的达官少之又少。

后来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登临帝位,为了证明自己是个贤明之君,他在位之时疯狂地谋取政绩,而对达官制度也做出了一些良性的改革优化。

他将达官的待遇进行了提高,并且逐渐赋予一些达官实权,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应用,还设立了一套针对达官的晋升机制,让达官集团不再是一群只能“安心养老”的“闲散人员”,而是可以充分地投入到明朝的发展当中建功立业。

例如说,原本就是武将的达官会被派去镇守边疆,而精通多种语言的达官可以为委任为使者,负责外交工作等等。

独特的管理制度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再加上明朗的晋升空间,不仅不会让这些达官对明朝造成威胁,反而会更加积极地为明朝效力。这样的达官制度甚至让许多汉族官员都为之眼红。

首先在对于达官的官职册封方面,朱元璋与朱棣都倾于将他们册封为武职,这样既方便对他们进行监督,同时在有需要时,也可以让他们为明朝上阵杀敌。如果之前有自己的势力,那么便会将这些鞑兵打乱重组,划分到各个军营之中,避免他们联系过密。

如果有特殊技能的达官,比如精通多种语言等,就会按照他们的“职业技能”,册封不同的官职,让他们一展才能。

其次,所有明朝的达官都会被单独地列在一个名册之中,进行管理。并且之前有汉姓名的官员,沿用之前的汉姓。没有汉姓的官员,会按照百家姓,赐予他们汉姓,再记入名册之中。

《明实录》载永乐三年“赐山西等都司及金吾右卫指挥千百户脱火赤等百九十人姓”。这一举动,不仅加快了达官汉化的进度,也方便他们尽快融入汉族的社会生活。

再者,对于达官的任职地,明朝基本都尊崇着“就近分配”的原则,原本这些达官在何处生活,在归降明朝之后,便会派往附近的地方任职。除了一些之前势力过大,可能会对明朝造成不良影响的达官,会被派往其他地方外,其达官大多按照此原则,进行分配。

最后,在达官从属方面,明朝采用的是以达官管理达官的方法,这样做既方便了达官之间的沟通,又避免了达官与汉族官员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同时也使得达官在工作当中,更加的舒心。

这样的管理制度在封建时期可谓是十分的“人性化”了,对比以往其他朝代,更是仁慈了许多。不过,相较于明朝为达官准备的各项福利待遇而言,这种宽仁就显得十分正了。

明朝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米跟钞,由本色粮与折色粮构成,本色粮占俸禄的30%,其余的均为折色粮。本色粮便是米,而折色粮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大米的价格进行折算,折算成相应的生活物品,比如衣服、布料等;另外一部分则按照米的价格,折算成现金进行发放。

在朱元璋时期,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困,对赏赐之物没有太多的概念,因此在赏赐达官之时,多是凭心情而定,除了限定了一些赏赐之物,有朝廷方法、其余类似于房屋、生活补给由地方发放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了。

这也造成了达官之间偶尔会出现赏赐不均的情况,不过在俸禄方面总体而言还是相差不大的。

后来朱棣继位,他明确规定了对于达官的赏赐,并列入了达官的“待遇体系”当中,严格执行。根据朱棣的规定,达官应当按照所任官职,进行相关俸禄的申领,并且在俸禄份额上,朱棣还给予了达官们优待,照比同等级别的汉族官员,要高出一些。

达官的这一特殊待遇,一直保持到明朝中期,乃怕明朝经济下滑,导致所有官员俸禄统一有所衰减,达官的俸禄仍是高于同级别的汉族官员。直至明朝中后期,大官们的俸禄才与同级别的汉族官员持平。

除了俸禄上,明朝给予达官特殊优待之外,就连官职的世袭方面,明朝也给予了达官特殊照顾。

《会典》 :凡夷人袭替。洪武永乐间,降附达官亡故者,子孙袭替,降一级……成化间,令达官袭替免降。新迁安插者许就卫所袭替。系流官者仍减袭。……嘉靖元年题准,达官承袭照土官例,不拘十年之限。

按照明朝律法关于官职,如果遇到官职袭替,那么袭替者是必须要接受相应的考核的,并且袭替者必须在十年之内,到所袭替的官职归属地走马上任。

可达官子孙,在袭替官职之时,则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不仅可以不用参与试,更是可以在超出十年之限后,继续袭替官职。

再者,明朝对于达官们的优待,还体现在对于他们家人的照拂方面,达官们同样拥有明朝武职官员优养的待遇。

如果达官病故,并且没有子孙世袭他的官职,那么他的家人,将会得到明朝廷的供养。他的妻子以及母亲,终身每月都会得到明朝廷的发放的生活补助,只不过相较于达官的母亲,他的妻子领取的份额较少。这也是出于对女子可以再嫁的考虑。

而达官的女儿在十四岁之前,也可以按月领取到一定的补助。由于按照明朝的规定,女子十四岁便可成婚,因此对于达官女子的补助,也只发放到14岁。

除了各种针对达官的优厚待遇之外,针对普通的蒙古族百姓,明朝也十分宽容,在一些罪责上予以减免。

不过,明朝对达官集团这样的优待,让不少汉族官员感到十分不满,因为明朝前期一直秉承着“达官享待遇、不必承担责任”的原则,这让汉族官员觉得达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达官集团十分抵触。

那么明朝如此优待达官集团到底是对是错呢?达官集团又对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优厚的待遇,让明朝内部,最初归顺的元朝旧臣有了安定的生活,也让许多在明朝内部,不知所措的蒙古部族,找到了归处。成功实现了朱元璋,最开始“兵不血刃”,解决元朝遗老的想法。

同时,达官们的待遇,也吸引了明朝周边的蒙古部族、女真部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前来投靠,不仅减少了明朝时期,与周边部族势力的冲突次数,为明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也扩大了明朝的人才储备。

达官们或是从军,或是从事使者、又或者成为锦衣卫,在各自的领域,为明朝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而由于许多达官都来自游牧民族的贵族,他们在归顺明朝时不仅为明朝提供了一定的马匹、牛、羊,扩充了明朝的物资储备,他们的手下更是训练有素的骑兵,在归顺明朝后同样增添了明朝的战力。

此外,由于明朝为达官们提供的优越待遇。在稳定达官情绪的同时,也迅速加快了对于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到明朝的生活当中,对于明朝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虽然明朝历史上,也有达官所引起的祸乱,但是总而言之,达官的存在对于明朝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总结

中原国家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纠纷,在我国封建历史当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朱元璋的“达官”政策,在无意间,为后世之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帮助。

尤其是在对达官提供房屋、衣服、布料等赏赐的过程当中,更加证明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只有完成了文化同步,让少数民族有了归属感,才可以避免各民族之间再起冲突,才可以让国家得到安定。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

《明实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走马观花看历史-浏览西晋五十二年历史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风云简介,西晋风云孙峰在线阅读,西晋历史总结

    一、老奸巨猾——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南温县人。起家河内,“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术”。策名魏室,参帷幄之密,每有大谋,辄有奇策,为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倚重,付于征伐之任,雄略内断,英猷外决,西拒诸葛亮,东征公孙渊,兵动若神,谋无再计。其重望高才,若以忠顺

  • 如果朱标继任明朝皇位,燕王朱棣还敢造反吗?表面上是兄友弟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还敢造反吗?02:29你穿越了成为了传说中的燕王朱棣由于一些不可抗力这个世界的朱标居然神奇的没死那兄弟们乐子可就大了朱标不死首先就意味着南京城头稻草人蓝玉可以不用死了本来清算蓝玉就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朱标没挂那你首先就要面对以蓝玉为首的明朝开国的第二代战神们但是朱标上位削藩是一定的作为好大哥的朱标

  • 成吉思汗逼郭靖带兵攻宋,郭靖不肯。母亲李萍假装劝郭靖,突然割断绑住郭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2022-210文】成吉思汗逼郭靖带兵攻宋,郭靖不肯。母亲李萍假装劝郭靖,突然割断绑住郭靖的绳子,一刀捅进自己心窝,自杀身亡,不拖累儿子。话说成吉思汗命郭靖攻打金国,并给了他一个锦囊,叮嘱他灭金后方可打开。郭靖回到自己帐中看到母亲李萍也在,心想:“大汗命我去打仗,怎么把我妈也唤来了,而且还不准她离

  • 明朝灭亡前天有“异象”有人曾看到这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初期出现的异象,汉朝灭亡的异象征兆,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自朱元璋在1368年黄历正月初四日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到明神宗朱翊钧登基(1572年),此时的明朝已经经历了12位皇帝,作为第13位皇帝的万历帝,他在位的前十五年,在首辅兼帝师的张居正辅佐下明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万历中兴”。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二十岁的万历帝开始亲政,因国本之争等问题

  • 情史传奇,才能平平,李治凭什么被唐太宗选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姑娘,也正因如此,有时候这位姑娘总让人引起误解,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过于浮在表面,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作为一代帝王,他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在政治上的建树,而是他有个强势的父皇唐太宗,还有个强势的皇后武媚娘,前者发动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后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

  • 赵构写给岳飞的一封密信字迹精致但暗藏杀机,遗憾的是至死也未看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岳飞给赵构写信,赵构眼中的真实岳飞,为什么说赵构不能给岳飞下跪

    由于两者国力相当,谁也灭不掉谁,既然如此,双方便握手言和,宋真宗与萧太后为此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宋徽宗登基后,辽国势力范围中的女真族以完颜阿骨打为首,对辽统治展开抵抗,屡次击败辽国后,又建立金国,辽国统治已危机四伏。宋徽宗认为金灭辽已成定局,这时是获利丰厚的黄金时期,

  • 明朝与朝鲜的和亲外交——“贡女”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有关朱棣生母的这个传闻可信度是非常低的,但是影视剧中呈现的朝鲜宠妃在大明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根据《明实录》的记载,单单是永乐一朝,朝鲜就向明廷进献过三次“贡女”。其中有几个还获得了朱棣的宠爱,比如史书留名的权贤妃。为什么朝鲜的“贡女”会充斥在明朝的后宫?这项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

  • 《满江红》没演的历史:秦桧主动给岳飞升官,没想到背后有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绍兴十年的秋天,在岳飞班师赴行在(也称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觐见高宗之时,秦桧收到了金兀术写给他的信。信中指出岳飞是杀害自己女婿的仇人,以杀掉岳飞为代价作为宋金议和的条件。秦桧看罢,冷笑两声,心想:我何尝不愿拔掉这颗眼中钉,只是谈何容易?这关键还得看高宗的态度。操之过急,反而会坏事。不过秦桧此刻已

  • 唐太宗十四女:一位被父亲用来换回被俘大将的和亲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最神秘的妃子,唐太宗时期出名的女人,唐太宗的三大女人

    唐朝公主地位不低,用来和亲的公主多为宗室女,而真正的公主用来和亲的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在唐太宗时期了。这样一位铁血帝王,对外政策应该都是强硬的。大多数人皆以为如此,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太宗也曾将自己的一位女儿用来和亲。这位公主,就是唐太宗十四女新兴公主。新兴公主被父亲用来和亲已经算悲哀的了,但更悲哀的是自

  • 尽南宋之力支持岳飞北伐,可以成功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期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为什么要求北伐,岳飞北伐中原完整版,岳飞北伐最远打到哪里

    这个问题,古人就有过讨论。关键要看你如何理解“拯救宋”了。若是想南宋不被金灭,则不需要讨论,因为岳飞被杀后,宋金议和了。如果是想收复开封,倒是可以。如果想收复全部北宋故地,不能。若是想乘机收复幽云十六州,则更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字“势”。势,这个东西很玄妙。“凡得失之数,度之于彼,必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