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刘备为何要夺取这个地方 双方都战死了哪些武将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要夺取这个地方 双方都战死了哪些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4/2/18 20:16:40

对汉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一说起三国,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自然会想到那个动乱年代中的一场场战争。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从黄巾起义到董卓之乱,从三分鼎立再到西晋一统,数十年间无不充斥着战争这个主题。

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之间,刘备于益州根基尚未稳固之际,便几乎倾尽人马悍然发动了夺取曹操控制下的汉中争夺战。最终,势力远逊于曹操的刘备取得胜利,将汉中握在了手中。

那么,为何刘备要在根基未稳之际孤注一掷呢?

其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汉中之地确实是巩固蜀汉政权霸业的最佳战略要地。为此,刘备“不得不”倾尽全力进行一战。

一、汉中要地

汉中位于秦岭、巴山以及长安和成都之间,是“北瞰关中,南蔽巴蜀”的战略要地。若是刘备集团能够占据汉中之地,就等于是控制了关中向南与益州北上的必经通道。

如此一来,刘备集团固守汉中时,北有陈仓、骆谷、子午等古道进行防守,南有金牛、阳平、米仓等关隘可以拒险。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汉中都是一处不可替代的战略要地。

从进攻方面来说,若是能够固守汉中,则可以轻松利用陈仓、子午等古道北进夺取渭水周边的各个重镇,更进一步则轻易能够掌握关中之地。除此之外,还可西取陇后,而后东下长安,从而进一步压迫曹魏的生存空间。

从防守方面来讲,这个意义比进攻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汉中实在是一个地势险固、适于防御的地方。若是固守汉中,刘备集团则可以以秦岭天险以据曹魏,能够保证成都等地安全。同时,还能联通荆州等地进行呼应,做到“固若金汤”。

也就是说,刘备集团若是能够占据汉中,那么蜀汉霸权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巩固,便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倘若汉中之地不取,则刘备集团很难出头了。

而曹操在平定张鲁,夺取汉中之后,司马懿、刘晔等谋士就劝他直接乘势占据益州灭掉刘备,但可惜曹操未听取谋士的意见,否则,整个三国时期就没刘备集团什么事情了。

对此,建议刘备直取汉中之地的谋士法正感叹“此盖天以兴我”。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迫切得到汉中之地的统治权,刘备听取了法正的建议,几乎倾尽所有人马悍然发动了汉中夺取之战。

尽管这一战焦灼僵持两年之后,双方都损失很大,但最终还是势力更弱一点的刘备取得了胜利,将汉中这个战略要地掌控在了手中。而曹操不仅失去了汉中这个战略要地,就连手下大将夏侯渊都被刘备一方所斩。

对此,可能有些人疑惑,这场汉中争夺战打了两年之后,既然势大的曹操都损失了夏侯渊,那刘备是不是也损失惨重呢?

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而刘备的损失,虽然在将领损失上不如曹操的损失,但一线作战士兵却是几乎消耗殆尽。

二、刘备的损失

建安二十二年,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于是倾尽全力,“率诸将进兵汉中”。刘备先派遣吴兰、雷铜等人沿嘉陵江北上占据下辨,又令手下大将张飞、马超为后援,摆出进攻陇右并东向关中截击汉中曹魏后路的姿态。

两侧之翼攻势初一发动,他自己则率领主力直取汉中。但可惜的是,刘备想法很好,他自己的势力却远远不如曹操。于是在次年三月,曹操便派曹洪曹休等人率军西援直取下辨,将刘备一翼直接斩断,夺取了下辨,吴兰、雷铜等人接连被斩。而张飞、马超等人见势只能后撤以避锋芒。

同年夏,刘备屯兵阳平关,曹将张郃徐晃、夏侯渊等人与之相持对抗。刘备急于攻取汉中,于是多次分兵数路进攻,但都在曹将的抵抗之下败退。就这样,双方在阳平关对峙焦灼近一年的时间,谁都奈何不了谁。

但此时,刘备损失比曹操更大,前线作战部队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于是,刘备在攻之不能克的情况下,急书令诸葛亮“发益州兵”。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集团已然无法继续陪曹操消耗下去了。于是,在跟法正等人商议过后,决定另开一道战线,打开通向汉中的道路。

于是,刘备率军避开阳平关,渡过沔水,于定军山前做出一副“扎营”的姿态,将曹魏大将夏侯渊从“固守之城”引诱了出来。然后派黄忠用计将其兵力分开,最后将其袭杀。

至此,刘备占据了定军山,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同年三月,曹操派大军自长安出斜谷,一副大举南下的姿态,企图重新夺取汉中。

但刘备自知势力远不及曹操,便以险峻地形据守不出,接连几个月下来,曹操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无奈之下,只能班师撤回长安。

而刘备,则如愿以偿占据了汉中之地。从双方战损来看,曹操一方大将夏侯渊、益州刺史赵颙被斩。而刘备这边部下吴兰、雷铜、任夔等人被斩,表面来看,曹操损失的高级将领更多一点,但实际上,刘备的前线作战部队损失更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好奇,那就是刘备采纳法正的意见直取汉中,是临时决定的还是早就计划好的?

其实,若是从刘备跟诸葛亮见面之时,诸葛亮所说的《隆中对》内容来看,直取汉中应该是早就定下的发展策略。

三、策略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和谋略了。仔细看诸葛亮的《隆中对》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在两人一见面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给刘备定好的发展蜀汉的策略,那便是占据荆州、益州,而后因时制宜以进图天下。

刘备问计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回答说是若能够跨据荆州、益州,则能够保其岩阻。此后,便是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同时也要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如此一来,等天下大变之时,刘备的霸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便可以兴矣。

于是,在刘备走上争霸天下道路时,始终坚持着诸葛亮给出的争霸天下策略方针。第一步,就是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大破曹魏,并且成功占据了荆州。而后取代刘璋以占据益州,则是策略中的第二步。

第三步,自然是无论如何都要占据汉中之地。因为,倘若没有汉中之地固守的话,根本不能“保其岩阻”。如此一来,蜀汉集团大本营不够稳固的话,如何谈及未来“进图天下”呢?可见,汉中之地这个战略要地,对于刘备的蜀汉集团是绝不容有失的。

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打算在根基尚未稳固之际,便孤注一掷,将人马几乎全部派出跟曹操死磕。事实上,从结果来看,刘备发动的汉中争夺之战,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样奠定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

结语:

总的来说,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汉中争夺之战,虽然不是鼎鼎有名的“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但它无疑是一次特殊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备的兵力损失虽然较大,但仍然打下了可以跟曹操分庭抗礼的根基。

至于曹操的势力,虽然并没有削弱多少,但要如同先前平定汉中之后,可以乘势占据益州而灭刘备那样,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前浪费了一个可以压迫刘备生存空间,甚至直接灭掉对方的机会。

当然,从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曹操双方实力不同,心态似乎也有所不同。曹操似乎是因为势大的缘故,而不肯将兵力消耗在刘备身上,而刘备则因要毕其功于一役的缘故,不得不孤注一掷。

然而可惜的是,刘备和曹操双方打生打死,最后被司马懿给“捡了便宜”,这种结果让人唏嘘不已。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夺取汉中武将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也是盟友,为何后来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主,太平,盟友

    太平公主是唐朝时期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武则天登基称帝,大唐王朝的权力博弈便始终没有停止,不仅李唐宗室参与其中,更有不少女性也开始积极攫取权力,而太平公主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 李瑁作为杨玉环的丈夫,为什么会自愿把老婆献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丈夫,老婆

    很多人都不理解李瑁作为杨玉环的丈夫,为什么会自愿把老婆献给李隆基?原因有二,一方面,李瑁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自己和皇帝老子的实力差距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李瑁应该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厚黑点说甚至是拿老婆当政治交易的筹码。李瑁是玄宗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也是最后一个封王的,按照继承权的顺位秩序,本来皇位没

  • 发动神龙政变的复国五王,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政变,发动,悲惨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执政晚年,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女皇武则天退位,传位于太子李显。但这五位对李唐江山有再造之功,对中宗李显有扶立之功的人,结局却极为凄惨,张柬之、崔玄暐死于流放途中,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三人更是惨遭折磨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历史

  • 为什么唐朝的长孙家族能做到经久不衰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家族,长孙,经久不衰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十几岁就跟李世民结为连理,自那以后长孙氏就很受宠,她是李世民当皇帝之前和当皇帝之后最得势的女人,是因为她做到了一般女人做不到的,也是一般女人承受不了的。当时长孙家族几乎是当时最有威望的家族,李世民被李渊看好,长孙氏在自己家族的推举之下,成为了王的女人,伴君如伴虎,为什么

  •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长孙,时期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认为武则天没有威胁,因此没有除掉武则天。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在唐太宗时期入宫的。但是那时的她其实并不受宠,即使有宠幸,也只是偶尔的,因此武则天并不入其他人的眼。连唐太宗都将武则天视为玩物,喜欢时

  •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怎么样呢?为何叫观音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后,关系,观音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女人,也是李世民的正室,后来被封为皇后,长孙皇后还有个名叫做观音婢,也是长孙皇后的小名,这个名字只有李世民可以叫,别人没人敢如此称呼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里面有什么故事,一起来看一下。一、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名史料中长孙皇后的名字并无记载,后世多称呼她为长孙皇

  • 长孙皇后有哪些功绩?为何后世评价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功绩,皇后,评价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皇帝,他们政治开明,使得国家繁荣昌盛,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那么这些皇帝背后的女人就是皇后,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后特别出名,他们有的是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祸乱朝纲,把持朝政,但是在历史上仍有很多以贤德为名的皇后,其中流传最广的就要数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了,

  •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儿子,结局

    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一生都在追逐权力,她一路摸爬滚打,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狠毒的手段,从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到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最后登上权力巅峰,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而作为武则天的儿子,因为母亲对于权力的贪恋,他们每天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就丢了性命。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共有六个孩子,

  • 独孤皇后在世时,为何隋文帝长期六宫虚设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后,独孤,虚设

    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杨坚的后宫形同虚设,他真的那么惧内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权社会,不论是为了皇室血脉延续,还是为了皇帝私欲,后宫之中往往嫔妃众多。然而,隋文帝杨坚却是六宫虚设,不仅从未进行选秀纳妃,而且明确拒绝了吐谷浑进献美女的外交示好举动,并命

  • 雀屏中选的典故与李渊有什么关系?李渊为何能与窦氏成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典故,成婚

    李渊,即唐高祖,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81年,二月,随着杨坚篡位登基,从自己外孙子手里抢过了皇位。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正式登上了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