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将军射3箭全射歪,当场被辽军嘲笑,仔细看后,辽军直接撤退

宋朝将军射3箭全射歪,当场被辽军嘲笑,仔细看后,辽军直接撤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61 更新时间:2024/1/18 19:47:18

何灌是开封人。在那个重轻武的时代,他却没有很多人一样在诗词歌赋中找前途,而是专门研究骑射。他的力量大,弓的份量也足,所以射出的箭势大力沉。后来他通过了武选的考核,成了一名正式的军官。

由于实力强悍,他很快就被提拔为火山军巡检,成了边境上的一员武将。这个时候,武将是非常难当的。自从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辽国经常干越境打劫这个勾当。为此,何灌亲自划定警戒线。一旦辽国人越界,他绝对不会手软。

一天,辽国人上千人再次打着“取水”的幌子越过边境。何灌得报,立即拿了弓箭翻身上马,迎着辽国骑兵就冲了过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何灌毫无惧色,每每手起箭发,对面必有一个人落马!

但是,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一个一个的射杀根本杀不完。何灌于是改变策略,“嗖”的一声又射出一箭。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这一箭并没有射死任何一个敌人。辽国士兵以为是何灌射偏了,都发出了嘲讽的大笑。而何灌并不惊慌,“嗖嗖”两声,又放出了两支箭。

辽军首领回头看去,不禁大惊失色:原来在身后的一块大石头上,三支箭历历在目,每一支箭都射穿了石头!很显然,这三箭是何灌故意射偏的。如果他要是真的瞄准辽兵头目,恐怕几个人都不够他射的。但是宋辽两国承平已久,没有必要轻战端。何灌示威,意在让敌人知难而退。辽军头目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立刻命令手下掉头返回。留下的只有一个传说:大宋火山军巡检是个不逊于飞将军李广的神箭手!

这个传说,在此后的三十年中越传越邪乎,辽人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辽国一位姓萧的太师来到宋朝,碰到了何灌,对他肃然起敬。

除了辽国人,西夏人也被何灌吓破了胆。何灌曾经在河东为将,与西夏兵遭遇。何灌抬手一箭,只见箭簇带着风声,从前边一个人的胸口贯甲而入,又从后面透甲而出,其威势不减,直接又射死了后边的一个人!这份能力,当真是震人心魄。西夏人不敢继续向其,于是害怕得撤兵了。

战场上的何灌勇冠三军,治理地方仍然是个实干之才。他曾经担任威州刺史,承接了朝廷运送三十万石粮食去并塞三州的任务。陆路运粮是一件费心劳力又浪费严重的事儿,往往粮食运到地方,会损耗掉一多半。何灌在审时度势之后,向朝廷进言:水路运粮河水太浅,陆路运粮损耗严重,不如将运输的成本折合成钱,加价沿途收购粮食。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钱财。

何灌还非常注重水利。何灌曾受命知岷州,他启动工程,引邈川水入渠,灌溉了千顷曾经的荒地。河湟地区的百姓享受到了便利,称这条引水渠为“广利渠”。

何灌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出现在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此前,为了拱卫开封,朝廷将大量的军队集中在黄河北岸的黎阳,交由宦官梁方平带领。这其中,就包括何灌。此时的何灌虽然名声在外,手下也有两万部队,但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人员,没多少战斗力。何灌觉得将所有兵力集中于此,万一不利就会兵败如山倒,于是向宰相白时中建议自己带一支军队掩护,结果这个意见不被采纳。

梁方平曾经在山东一带镇压过农民起义,按说不是一个不堪一击的人物。可谁知面对金兵,他却变得畏敌如虎,金兵的先头部队两千人刚一渡河,他立刻就逃跑了!主帅逃跑,仗自然就没法打了,全军也跟着败退。何灌独木难支,也只能跟着败退。黄河南岸,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阻挡金军的攻势,金兵很快就开始正式攻打汴梁城。

梁方平如何,史书没有交代。但是何灌虽然溃败,仍然不忘朝廷,一路回到京城开封,要求面见皇帝陈述意见。可宋钦宗没有见他,反而让他带领一支部队把守京城西部。可以想见,何灌作为一名沙场宿将,虽然兵败,却也应该看到了金兵的实力。他此时想要提出的意见,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无奈,宋朝就是这样一个朝廷,打仗可以听文官的,可以听宦官的,可唯独不能听武将的。至此,何灌和开封城的命运已经注定。

后来何灌背靠城墙,与金兵大战了三天,受了重伤。最后他终于不支,死在了阵前,时年63岁。何灌死后,宋钦宗同意了金兵的议和条款,赔偿了大量的金银,总算给自己讨来了一年的残喘之机。但是,宋朝对武将的态度没有变,朝廷整体仍然羸弱不堪。很快,金军卷土重来,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有句老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其实并不尽然。北宋的名将灿若星辰,强如何灌,也不过是宋朝将星中并不十分耀眼的一个。但是,他的威名远播辽国和西夏,也确实让人无法小觑。只不过在宋朝那种极端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下,武将出身的人注定没有前途,只能在战争中充当炮灰。甚至那些外行的指挥官们下错了命令,他们也只有执行的份。在国防上让外行领导内行,这也就是宋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宋代商品经济下的产物-城市经营税,谈谈宋代城市税收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的商业税收,宋代城市经营税收,宋朝商业税收为什么这么高

    宋代,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宋代的城市税收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城市税收,其实也是城市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一种体现,因此,宋代的城市税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代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从城市经营税方面来看,可以发现宋代城市得到

  • 乾隆给有缺陷的女儿换个身份,嫁给孔子后代,衍生了一个婚嫁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据说乾隆帝和富察氏的这位女儿,刚出生的时候长相很漂亮,可是渐渐的长大后脸上有个大黑痣,在皇宫,有个大黑痣还是很扎眼的,所以乾隆一直不让她出门,毕竟其他皇子格格脸上都没有,乾隆又比较迷信,于是找来了方士来为女儿相面,方士看完后,对乾隆说这颗大黑痣长在这位格格脸上,是大凶,弄不好会死于非命,

  • 战国七雄中谁的兵力最强?看到这些数字后,网友:差距真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谁的兵力最大,战国七雄后期兵力对比,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

    现在普遍认为战国时期中国人口只有两千万人,主要是汉书中提到西汉末年人口数倒推回去的。但是对照各国兵力来看,人口却比这要多得多。秦朝时,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人就有70万。守长城是的人口是50万。粗略的算了就有120万了。还不包括秦朝服兵役的男丁,考虑到战国时战争频繁杀戮极多,因此男丁肯定少。统一战争的时

  • 大明皇帝万历陵墓挖开全过程:图5郭沫若在现场,图9龙袍发黑变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历皇帝尸骨身高,万历皇帝黑白照片,万历皇帝死亡真相图片

    【拆除金刚墙】如今大家都知道,定陵的发掘是灾难性,“一次不可挽回的错误”。定陵先后历时6年修建,耗银达到了800万两,其中地宫位于地下27米深处,由隧道券、前殿、中殿、左右配殿以及后殿组成,总占地达到1100多平方米。 【中殿】中殿当年摆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每张宝座前都摆放有一套黄色琉

  • 《他是谁》卫国平终于躲不住了,蒋广善和赵公子说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蒋广善在聂宝华被软禁期间偷偷溜出此地,与赵公子和解。[var1]人生钱,鸟食死。在赵公子眼里,世上没有金钱做不到的事。但蒋广善有三个选择,一是与警方合作,二是与聂宝华合作,三是与赵公子合作。当然,还有第四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逃跑。选择了这条路,警察、聂宝华和赵公子都不会放过他。找到之后,无疑是死路

  • 大明嘉靖皇帝有一个怪癖,每天都要来一下,结果让宫女们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宫女,古代皇宫里地位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历史里,宫女数不胜数,但被官方史书记载的宫女寥寥无几。然而,明朝嘉靖年间皇宫里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宫女企图杀掉皇帝的事件,史称“壬寅宫变”。 这起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决定趁着嘉靖皇

  • 大明千古之谜:《永乐大典》正本去了哪?专家:可能在这座陵墓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乐大典十大未解之谜,永乐墓,永乐通宝赝品图片

    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两千多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永乐大典》正式定稿。明成祖朱棣抽查一部分后,非常满意,亲自撰写序言,一部超级书籍自此横空出世。 《永乐大典》定稿后,朱棣命人重写誊抄编册,历时一年终于完工。关于《永乐大典》有几个数字大家需要记住,编纂人员2139名,全书共22937卷,装帧后为

  • 历史能有记载的超级高手排名!岳飞、戚继光都要比吕布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十:张三丰 张三丰是真实历史上存在过的,是武当派的祖师爷,传说生于1247年,又有一说张三丰生于1264年,清代又记载说张三丰生于1333年,反正就是搞不懂张三丰具体的出生年月,不过死于1458年是确切的。 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据说还有太极剑法?对于太极拳,据说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太极内家拳,主练内

  • 历史上十大名枪,赵云的龙胆亮银枪排第二,那岳飞沥泉枪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程宗猷说:“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清昊殳也说:“语云:‘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古代用枪的名将很多,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也跟着它的主人一起,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TOP、10 素缨蘸金枪——杨延昭 镔铁打就,枪长一丈三,枪头细长如芦叶,精钢淬银而成,可破坚甲。乃北宋名将杨家六郎

  • 东南五才子,三掌文衡: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王达——国学助教,桃李满门;编修侍读,三掌文衡;东南五才子,唯一善终人王达(公元1343年~公元1407年),字达善,无锡(今属江苏)人。王达祖上,世为平民。从王达开始,王家才有了读书人。王达少时,虽孤苦贫寒,但努力向学。;他聪敏博闻、考索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