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重武轻文,为什么不传位军事才能出色的朱棣,而是选择朱允炆?

朱元璋重武轻文,为什么不传位军事才能出色的朱棣,而是选择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4/2/9 14:23:47

朱元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皇帝来说,内心最大的悲痛不是老年丧子,而是朱元璋对大明王朝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他非常欣赏看好的接班人。朱标从五岁开始,朱元璋就着力培养他,可以说,在这个长子身上,朱元璋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朱标跟朱元璋猜忌多疑和残忍暴戾不一样,朱标的个性温和谦让,且宽容大度,如今,这个希望突然熄灭。怎么不朱元璋痛心呢?

而且朱标意外离去,还造成太子之位空缺,大半辈子都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朱元璋,深知朝堂之上又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朱元璋不敢怠慢,只好商议另立新太子。

其实,朱标死后,秦王朱樉就是皇子中的老大。但是,朱元璋一直不喜欢老二,要不是朱标劝阻,他都把朱樉的王爵拿掉了。

老三晋王朱棡原来很受朱元璋喜爱,但有被人举报在五台山藏匿兵器、试图谋反的前科,而且和朱棣比起来,朱棡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得相当弱智,朱元璋怎么能放心呢?这两人在朱元璋看来,显然不够资格。

老四朱棣是朱元璋儿子中最有能力的,而且功勋卓著。当时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北方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大将镇守边关才行。

朱棣早年曾经跟随大将军蓝玉南征北战,有足够的作战经验,因此,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镇守边关最为正确和稳妥的选择。

而朱棣也没让朱元璋失望,在他坐镇北平,守卫边关的那段时间,蒙元的确不敢南下侵犯。他不仅有指挥重兵作战的素养,还有亲自上马杀敌的能力,然而,朱棣并没有因此被朱元璋选中成为新太子的人选。

不立朱棣为太子有两大原因

第一出身问题,朱棣是皇四子,自古以来,立储一般都是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规矩,也就说,先立嫡长子,如果嫡长子不在了,那就立身份最显赫的那一位皇子。因此,就算朱元璋要从儿子中挑选出一个做太子,那也轮不到朱棣,毕竟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当然,朱棣的出身也不太好,老大朱标和老二老三都是明太祖正妻马皇后所生,身份不可谓不尊贵。而朱棣在他夺得帝位后,对外宣称自己也是马皇后所生。

事实上,他只是马皇后带大的,虽说他生母究竟是谁,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从史书留下的各种蛛丝马迹不难判断,朱棣也就是朱元璋身边的某个侧妃所生,身份相当于他的三个哥哥来说,确实卑微了许多,因此朱棣没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第二点朱棣自身问题,这才让朱元璋很不放心。朱棣从小就比较狠,七岁便跟父亲朱元璋上战场了,朱元璋对这个四儿子不放心,毕竟每天过的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因此,朱元璋性格当中也有负面基因。

比如心狠手辣,猜忌多疑,都被朱棣完全继承了下来。朱棣被封为燕王之后,朱棣做事心狠手辣,野心勃勃,这种性格,朱元璋认为,朱棣实在不适合做一个守成之君。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实行高压统治,那是没有办法的事,王朝初创,百废待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统治方式,那么那些有功之臣手握大权,将会对皇权造成极大威胁,底下的贪官污吏也就越来越多了。朱元璋认为,他采取高压政策是为了下一任君王创造轻松的环境。

因此,在朱元璋眼中下一任君王应该是一位仁慈之君。这样才能让朝臣和百姓们由衷的敬仰。国家才能稳定发展。

不得不说,朱元璋看人眼光很毒,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可能入他的法眼,比如自己的老二。

后来朱棣夺得帝位,对那些不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前朝旧臣们,可毫不手软。光一个方孝孺就被诛杀十族,这种事也只有朱棣干得出来。

朱元璋对朱标偏爱,转移到朱允炆身上

相反,皇太孙朱允炆性格温文尔雅,这一点很像他的父亲朱标,朱允炆和父亲朱标比起来,朱允炆同样仁慈朱元璋对抱持仁政思想的朱标十分偏爱,所以直接转移到了朱允炆身上。

实际上,朱元璋选朱允炆是最合情合理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他不是没考虑过朱棣,可能也考虑过朱樉和朱橚。但是,朱允炆却是朱标最合适的替身。

首先,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标,而朱允炆性格酷似其父。朱元璋是个粗人,出身底层,没读过几天书,对于知识分子有出于本能的不信任。但是对于汉朝和宋朝那些有知识有教养的皇帝,自己还是相当欣赏和佩服的,甚至有一种骨子里的自卑感。

而朱标父子的风度气质,恰恰类似汉宋皇帝。选择朱允炆,既维护了长子继承制的大原则,又改善了朱家门风,如果总是武夫当国,显得很不专业,难免让后人取笑。虽然朱允炆并非朱标长子,也不是正妃所生,但常妃所生的朱雄英已死,吕妃所生的朱允炆是活着的孙辈的老大。

其次,马皇后最喜欢的儿子是朱标,当年也很疼爱这个孙子。在兵荒马乱时期,随时需要逃跑的日子里,马夫人一直把朱标随身背着,没听说她背过其他四个弟弟。不让朱标的后人当皇帝,朱元璋还会觉得愧对马皇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朱允炆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招皇爷爷喜欢的地方。朱允炆小的时候,就很招朱元璋喜欢。他经常摸朱允炆的脑袋。有一次,朱元璋看到他把头睡偏了,就笑着说他是“半边月”。这也许是对他未来的某种担心,但至少也说明了,朱元璋确实喜欢这个孙子。

朱允炆长大之后,可以说是聪明懂事,好学不倦,尊敬长辈,举止得体,大有其父朱标当年的神韵,朱元璋也相当满意。十四岁那年,朱标出巡陕西,回来就得了重病,朱允炆守在病床前,经常是昼夜不离。

经过朱元璋的再三考虑,他决定立太孙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嫡长子,作为大明王朝的继承人。可是,此时朱元璋已经没有时间来培养朱允炆了。朱元璋已经快七十了,为了让孙子能坐稳皇位,朱元璋毫无客气前后将那些对皇位有威胁的功臣全都铲除。

朱元璋以为杀尽功臣能人,江山就能稳固。谁知撒手才一年,天下大乱,蓝玉的呼喊终于应验。朱元璋传位的建文帝已无良将可用,眼睁睁让朱棣弄得民不聊生,失了皇位。

朱元璋千算万算,大概也没算到,他死后,起兵造反不是那些他整天防着的军功老臣,而是他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寄予厚望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实在太嫩了,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

最后,他的儿子不仅成功地从孙子手中抢到了皇位,他的孙子朱允炆也从此下落不明。

写到最后

其实,按照儒家礼法,接班人要在朱元璋剩下的嫡子中选。可朱棣不是嫡子,让他当接班人秦王、晋王不太可能接受。立朱允炆的话,诸藩王会想:虽然老头子没传立给我,但也没传给其他藩王,心里多少会平衡一点;而且侄子刚没了爹,再争也不好意思开口。更何况朱允炆继位符合礼法要求,“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此外,还必须朱元璋自己认同。

毕竟这个事最终决定权在朱元璋手上,他要选谁,估计大臣是不敢有异议的。朱元璋如果按照长幼顺序选嫡子的话,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刚被废了王爵,老四朱棣倒是可行,可他是庶子,会引起兄弟相残,风乱四起。朱元璋是深爱朱标的,朱允炆这个孙子又特别贴心。于是,朱允炆胜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千古一帝康熙娶了多少对姐妹,她们后来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千古一帝有多荒唐,康熙一生中立了几个皇后,老梁谈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后宫的嫔妃之多,看上的姐妹花都统统纳入后宫,历史上就有这种说法“九妃连珠”和“八嫔临御”,意思就是康熙可以一晚上连续睡九个妃子,或者八个嫔妃。历史上清太宗皇太极与顺治帝也连续娶了姑侄三至四人。这么说,这在清朝四对亲姐妹共侍一帝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不过,纳四对亲姐妹入后宫的只有康熙一个,可谓是罕见

  • 宋朝为何能摆脱宦官专权?你看大太监王继恩的下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王继恩简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简介,宋朝为何很少有势力极大的权臣呢

    汉唐明三代都曾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也都有不少知名的大太监,而宋朝似乎没有这样的太监。不过其实宋朝初年也是曾经出现过一位手握大权的大太监的,虽然名气没有那么大,不过对历史的影响同样深远,他就是王继恩。而他的经历,也和宋朝在之后能摆脱宦官专权有很大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宋大太监王继恩的故事。王继恩

  • 1888年,李鸿章将22岁女儿嫁给罪臣,不曾想二代后人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鸿章简介与后人,李鸿章为什么嫁给罪臣,20年前李鸿章

    更令人不解的是,此人还是刚被流放回来的“罪臣”,李鸿章这么做,背后到底有何用意?李鸿章,晚清重要人物之一,膝下有一儿两女,儿子名叫李经述,两个女儿分别是李菊耦、李经溥。本文要介绍的便是这位李菊耦,她年轻时长得端庄秀丽、亭亭玉立,且才情了得,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可以说是难得的才女。等到李菊耦到了该谈婚论

  • 皇帝朱祁镇战败被虏1年后放回。回宫看到皇后的样子,他差点晕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镇做皇帝的最得宠的太监,明十六帝之朱祁镇,朱祁镇之后厉害的皇帝

    1449年,皇帝朱祁镇战败,成了蒙古瓦剌的俘虏。一年后,他被放了回来。一回宫他就飞奔到寝殿,只见钱皇后衣衫单薄、蜷缩在地上,他慢慢地走近一瞧,差点晕了过去。在被囚禁的这段时间里,除了皇位,他最记挂的就是钱皇后了。钱氏,出身功臣世家,因才貌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

  • 历史新高考:清朝与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和准噶尔灭国之战,清朝最惨烈的噶尔丹战争,清朝杀了多少准噶尔人

    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即瓦刺)分为四大部落,其中活动于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势力逐渐壮大,占有天山南北,并与清朝展开争夺蒙古族地区和西藏的斗争。康熙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掌握准噶尔统治权,将扩张重点转向西藏。明清之际,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和硕特部由青海入西藏,与黄教领袖达赖、班禅建立联合统治,并且接受清朝

  •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什么却只有明朝十三陵,其他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有着同样的疑惑,那就是明十三陵里面只埋葬了13个皇帝,可是还有三个皇帝到底去了哪里?他们为什么没有被埋在同一个地方的?那我们就和大家好好的去聊一聊他们的故事。朱元璋最开始的时候是把他们的都城放在了南京,后来朱棣觉得这个地方不是特别的好发展,于是他觉决定把都城好好的更改一下。当时他希望能够把

  • 富察皇后——她是乾隆皇帝的真爱,却在各种影视剧中被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富察皇后与乾隆年少片段,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富察皇后,乾隆富察

    提起富察皇后,大家脑中浮现出的应当都是影视剧《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里的形象。在这两部剧中,虽然两位皇后是一个人,但是却因为主角所站的角度不同,她们眼中的皇后也有善人和恶人之分。《如懿传》里的富察皇后是个实打实的恶人,她嫉恨女主如懿和乾隆皇帝之间的感情,于是处处使坏,表面上温良恭俭让,背地里却恶毒之

  • 朱元璋在明朝初期遭遇了阻力?开国皇帝不顺,前朝势力纷纷倒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皇帝对朱元璋有多可怕,李善长骂朱元璋独夫,国史演义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并不知道,朱元璋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朱元璋出生于濠州一户平民之家,家境贫寒。经常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他还在外面做过牧童,养家糊口。朱元璋幼年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的判断也更加的坚韧,这才有了他日后的辉煌。长大后,他认识了刘伯温,朱元璋就是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才将

  • 康熙最宠爱的女儿含着珍珠下葬,陵墓被挖开后,其中1景象让人很吃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固伦荣宪公主的历史画像。(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固伦荣宪公主”生于1673年,也就是康熙12年时诞生,不仅备受康熙宠爱,连婚姻都是精心挑选过。康熙帝认为百行之原莫先于孝,事亲之道子女不殊,故而评价她“性生婉淑,仪备肃雍;内则早娴,誉素彰于宫阃”外,还称赞她“顷以朕体违和,尔归宁侍奉;问安视膳,

  • 宋高宗一纸圣旨,病重的秦桧一命呜呼,究竟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桧简介,广西秦桧后代有多少人口,秦桧的两首名诗

    吴皇后非常生气,自己堂堂一国之母,自降身份请臣子的老婆吃鱼,还被嫌弃了,真是憋屈。王氏回家后,很是得意,还把在宫中发生的事跟秦桧叙述了一遍。秦桧闻言脸色大变,手指着王氏:“你……你真是个……”王氏也变了脸色,怒道:“你什么你?”秦桧出了名的怕老婆,心里骂着“蠢婆娘”,嘴里不得不好言好语地解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