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是怎么“活起来”的?

甲骨文是怎么“活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20 更新时间:2024/1/25 5:08:00

图①: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区域。徐玉洁摄

图②: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的子其射卜甲。徐玉洁摄

图③: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沉浸式文旅IP舞台剧《殷墟遗梦》。侯婧怡摄

图④:安阳梅东路小学学生书写的甲骨文。侯婧怡摄

3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安阳市。

“甲骨文识读大会”初赛,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举行。600名入围者中,有80多岁退休职工,有不满6岁的幼儿园孩童。自1月1日起,这一活动已吸引了河南、江苏、安徽、新疆、广西、天津等地11万余名选手参与海选。

一些网友感慨,“甲骨文又火了!甲骨文‘活起来’了!”

日前,笔者来到“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寻访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学人的步履

安阳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甲骨文。

他们清晰记得,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

聊甲骨文的故事,要从124年前说起。

1899年秋,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从药材“龙骨”上发现文字痕迹。经过反复搜集、推敲、排比、拼合,他确认“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古老的文字。“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疑问、商代的存续历史,都因甲骨文的发现而获得崭新的研究方向。王懿荣被后人尊为“甲骨文之父”,“甲骨学”成为20世纪中国三大显学之一。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还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接续120余年,甲骨学人步履未停。从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到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编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将解开古老文明密码作为毕生使命。

韩江苏教授在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工作,常年从事甲骨文研究。“甲骨文字形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她起身演示说,“人体一些关节,能够屈伸延展。‘膝盖’的‘膝’,在甲骨文里,是‘人’身上关节处加一个指示符号。”在她看来,每一个甲骨文,都是一幅生动的画。研究和破译甲骨文字义的过程,也能探索祖先造字的思维方式。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还有着另外一个职务——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自2004年起,便与韩江苏教授合作,着手甲骨文图文资料库的搭建。从一点一点将甲骨文文献与骨片编码录入,再到搭建“殷契文渊”数据平台,甲骨文研究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刘永革介绍,“殷契文渊”是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服务网站。它收录了甲骨著录152种、甲骨图像234762幅、甲骨论著33368种。以一个文字为源头,使用者能够轻松找到这个字在哪片甲骨上出现过,长什么样子,当时是怎样使用的。

甲骨文研究需要大量人才,刘永革身边也总围绕着一群学生。“有一个寝室7个学生一直跟我做科研,从大一做到大四。最后那几个学生里,有好几个毕业后从事文博工作的。”

甲骨文的身影

“甲骨文应该‘活起来’!”安阳人这么说,也这么做。

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甲骨文身影。高铁安阳东站,有甲骨文站名。安阳文体中心,装饰墙上能触摸甲骨文。市区主要公交站点、3.6万多套道路窨井盖,处处有甲骨文、殷墟元素。全市105座甲骨文书屋,“成为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安阳力推“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目前,该市拥有37所省、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他们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识记趣学为主,初中以文化积累和书写为主,高中注重书法特长教育和文化浸润。这些学校里,有甲骨文化长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题区角等,甚至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随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

“我们希望,学生们对常见的甲骨文能准确识读,能讲出他们蕴含的故事。”安阳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明刚介绍,起初,甲骨文教学没有教材和教程可以参考。各个学校从编写教材开始,逐步构建起以语文教育为主,以美术课、书法课、历史课为辅的“一主多翼”甲骨文课堂教育模式。

安阳市北关区区直幼儿园,组织编写了园本课程《好玩的甲骨文》。“小班孩子刚入园时,老师拿一些比较形象的甲骨文让他们猜。好多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让我们很意外,好像孩子先天和老祖宗有一种共通的灵感。”园长高静说,例如,讲解甲骨文时,“孝”是子辈对老人的关爱和照顾。从“风霜雨雪”“山川河流”到“口目四肢”“衣食住行”,甲骨文与自然、社会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甲骨文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甲骨学堂”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传承汉字文化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它利用博物馆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研发了100余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以讲述汉字形体演变、解读字音字义古今嬗变为主的汉字知识类项目,也有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结合手工体验的乐游博物馆类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张悦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甲骨文传播给更多青少年,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基因。”

视听作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参与。大型歌舞剧《甲骨文》、网络电影《天命玄女》等广为人知。《殷墟遗梦》是一台殷商文化舞台剧,深受欢迎。它以殷墟考古发掘开头,用一片古老的甲骨为线索,把视角延伸到神秘深厚的殷商文化,再现了“商王武丁与帝后妇好大婚”“女将军妇好请缨”等历史故事。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时间轴线上,大婚、占卜、出征、生离死别四大情景精彩上演,一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故事生动呈现。现代声光电技术、裸眼3D、纱幕投影与深度沉浸式的演艺效果, 让置身剧场的观众,仿佛身临殷商王朝,如梦似幻。

作为“中国书法名城”,安阳还把“甲骨文书法”列入公益培训。当地邀请专家开设甲骨文培训系列课程、举办“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及优秀作品展,向社会普及甲骨文书法及绘画艺术。

殷墟考古的持续

安阳人说,“中国、世界只有一个殷墟,保护殷墟人人有份!”

作为甲骨文发掘地、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其中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核心区域,并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2021年,殷墟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殷墟是我国持续发掘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大遗址。即便如此,也还有大量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殷墟的发掘将是长期的。”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亲历了殷墟申遗、殷墟博物苑以及新馆建设等重大事件,关注着殷墟考古的一举一动。

202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用了两年时间,工作队确认了两个新发现的围沟是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在王陵区东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区域,工作队还发现了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据悉,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殷墟这个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学者,他们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李晓阳介绍,“之后,我们应该精细化发掘。哪个地方的研究是空白,就在哪个地方做发掘,通过科技手段尽可能多还原那个时候的历史信息。”

在他看来,对殷墟,对甲骨文,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投入再多都是不足的。“守护殷墟,就是在守护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还有约16万片甲骨分散在世界各地,我们正借助数字技术让它们回归安阳。我们做这些事既有强烈的崇高感,更有巨大的责任感。”

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洹河相望,殷墟遗址博物馆预计今年建成。这里将成为研究展示甲骨文和中华文明的国际交流传播平台。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加快推进,整体保护、整体展示的理念贯穿始终。

现在,在殷墟遗址保护区,包括巡防队员、村(社区)干部在内,有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护人。他们每天至少巡防一遍。守护殷墟,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韩江苏说,“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甲骨文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甲骨文及中国古文字巡展、《汉字》巡展等活动,不断提升甲骨文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殷契文渊”数据库面向全球免费开放,甲骨文资源成为世界共享的文明果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晋国祚51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晋司马家族简介,东晋末年最有血性的司马家族,西晋司马氏家族发展史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一统王朝,却仅仅只存在了51年(不算东晋),便走向了覆灭,成为了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西晋为何如此短命?或许从司马家篡权那天开始,就已经为它的“短命”结局埋下了伏笔。[var1]因为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 司马懿篡权 司马懿给曹魏打了大半辈子工,先后辅佐过曹操、曹

  • 晚年的孔子,研读《周易》,可谓是倾其残年精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周游列国十四个年头的孔子,终于回到鲁国,时年,孔夫子六十八岁。不知是郁郁不得志的经历,让他心灰意冷,还是始终得不到鲁国君王的重用,而意兴阑珊,临届“从心所欲”之年的孔子重回鲁国后,很少过问政治,也不再执着“克己复礼”这种不合时宜之事,而是发愤忘食,潜心学问。在此

  • 中国古代历史上七大暮年征战的老将军,廉颇仅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廉颇老矣下一句神回复,古代最勇猛的十大武将,廉颇简介

    7、李靖:年逾花甲出击吐谷浑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被俘,李渊欲杀之,在李世民说情下幸免一死,于是随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被授为开府。贞观八年(公园634)十月,担任宰相职务的李靖以足疾辞任。未过两月,吐谷浑进犯凉州。年逾花甲的

  • 真实的妲己有那么坏吗?不过是个被后世污蔑的可怜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奶牛妲己图片,妲己的真实身份揭秘,傀儡术控制妲己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无道昏君商纣王和仁君贤主周武王,此外,商纣王的宠姬妲己和周武王的忠臣姜子牙也成为了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书中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妲己在史料记载中一直是个魅惑圣主、祸国殃民的负面人物,数千年来她被冠以的头衔始终就是“妖姬”二字。历史上的妲己究竟是如何成为商纣王的姬妾的在无数小说、评书、民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五个国号为“凉”的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西晋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西晋大乱之后,凉州刺史张轨的地方独立性越来越大,但张轨本人一直忠于西晋。西晋灭亡的前几年,张轨去世,将官位传给儿子张茂。“永嘉之乱”后,张茂一方面继续向西晋称臣,一面逐渐发展成为了割据政权。[var1]西晋灭亡后,张茂之子张寔名义上向

  • 四书五经之《春秋》名句精选,句句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四书五经里励志名句,春秋文学经典名句,四书五经春秋全文

    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var1][var1]二、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活安宁时要

  • 封神演义:杨戬与妲己恩断义绝,只因妲己美艳的不像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封神演义妲己和杨戬,杨戬妲己完整版,封神演义妲己和杨戬什么关系

    进宫后的杨戬找到了妲己的寝宫,他悄悄潜入了进去,却发现此时被狐妖附身的妲己正在吸食一个妃嫔的灵魂,杨戬看到这一幕,立刻上前去制止,但是那位妃子已经被妲己吸干精血,杨戬问妲己为何要这样,妲己看到眼前的杨戬她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杨戬不是早在自己入宫前就死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原来杨戬是被姜子牙所救的,妲

  •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度共发现并清理16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除1座为东西向外,其他墓葬都是南北向,墓主头向南,大部分都可见木质葬具痕迹。墓葬之间不见叠压打破关系。按照墓葬内涵差异,可将其初步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大型墓M16位于墓地中部,与之邻近的其他墓葬规模均较大。该墓的墓圹东壁中部向外凸出,整体略呈“凸”

  • 中国历史上六大奇才,一人算出中国后两千年,一人主宰整个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人才辈出,要是非要举例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因为小编这次要具体跟大家说说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奇才。其实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中真的不缺人才,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六个奇才那真是缺一不可。在这六个人中有一位算出了中国后两千年的景象,还有

  • 大邱庄景象如何?禹作敏的别墅最为凄凉,门牌被摘,只剩残垣断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可刚刚进来,眼前的风景就令人惊讶不已。村里杂草丛生,一片枯败,许多年已经无人打理。路面柏油掉光,水泥开裂。开车驶来,四处坑坑洼洼,积水弥漫。等到了村落中心,日本人立刻掏出了相机。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可按照地图来到了一处最大别墅前,凄凉的风貌让人长大了嘴巴。昔日这是一栋奢华的别墅,可如今人去楼空,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