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年的孔子,研读《周易》,可谓是倾其残年精力

晚年的孔子,研读《周易》,可谓是倾其残年精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5 更新时间:2024/1/25 10:31:39

[var1]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周游列国十四个年头的孔子,终于回到鲁国,时年,孔夫子六十八岁。不知是郁郁不得志的经历,让他心灰意冷,还是始终得不到鲁国君王的重用,而意兴阑珊,临届“从心所欲”之年的孔子重回鲁国后,很少过问政治,也不再执着“克己复礼”这种不合时宜之事,而是发愤忘食,潜心学问。在此期间,删编《诗》《书》,修订《春秋》等,当然,还包括对《周易》的研读而促成《易传》问世,这一厚泽千古之贡献。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又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晚年接触《周易》后,常常按《易》为自己起卦占筮,一次,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于是,请教学生商瞿。商瞿看后道:“子有圣知而无位。”先生虽有圣人的智慧,却没有权威和地位。孔子听后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凤凰不向我飞来,黄河没有龙图昭示,这是天命啊!

晚年的孔子,研读《周易》,可谓是倾其残年精力,由于反复翻阅,结果把编联竹简的熟牛皮条都弄断了好几次(“韦编三绝”)。孔子对《周易》的研读并没有停留在占筮功能上,而是融进了自己对宇宙万物、社会人伦的理解去解读《周易》。按史书载,孔子为此写了十篇文章,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序卦》、《说卦》和《杂卦》,故称“十翼”,也就是《易传》。此后,《周易》一书便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易传》则是对《经》的解释(其中《彖》上下、《象》上下对应附会在各卦,而《文言》则放在乾坤两卦,其他独立成篇)。

故也有了《周易》一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成的说法,讲的是远古时代伏羲始作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春秋末期孔子编写《易传》一事。西汉以降,《周易》亦称《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

然而,孔子毕竟是个是非之人,“冥命多舛”,其《易传》著作权在宋代受到了质疑,始作俑者为北宋大儒欧阳修。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一书中,假托易童子请教欧阳修易学知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成书。欧阳修列举了大量例证,提出了《系辞》《文言》《说卦》等篇之文“繁衍丛脞”“自相乖戾”,非孔子所作。这看似是维护圣人声誉之举,却把孔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刮起了一场疑古之风。自后,数百年来,质疑孔子著作权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开始怀疑部分篇章直至整个《易传》皆非孔子所作。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易传》非孔子所为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其中不乏学术大咖、社会名流。

正当“《易传》非孔之作”的观点习以为常之时,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又使得这一话题重回学术焦点。经考证,汉墓出土的隶书帛本,正是汉初孔门易学传人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帛书传文各篇多处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研《易》的言论,如孔子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易》,我复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也”等。汉墓帛书的发现和考证,直接或间接证实了孔子与《易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至于是否孔子亲自撰写;或是孔子撰写,后人补充;又或是如《论语》形式,由弟子记录整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或期待新的考古发现。但是,《易传》反映的是孔子的《易》学思想、是孔子对《易》的理解和阐述,则是毋庸置疑的。

从上述观点出发,孔子对《周易》最大的贡献,在于淡化了卜筮的功能,使《周易》成为“德义之学”而广泛流传。《周易》在周代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占卜凶吉,内容包括预测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核心是“数术”。而《易传》,则是孔子把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社会政治的观点,借助八卦图像符号直接抒发出来,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神秘费解的图符,有了生命的跃动,有了精气神韵。到了汉代,因儒生士子的推崇并大量引用《易传》篇句内容,而将《周易》定位为“正则获吉”“精当深奥”的“洁静精微”之学,更名《易经》,为众经之首。

问题来了,既然儒家把《易经》列为“五经之首”(《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什么道家也把《易经》列为“三玄之冠”(《周易》《老子》《庄子》)呢?《易经》到底是儒家、还是道家的境界呢?

其实,周代儒、道两家的分野并非泾渭分明,在学术思想上,存在一个同出而分道的历史渊源。孔子当年就曾专程拜访并请教过老子,对老子的评价甚高,视为“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可谓算得上半个忘年交。也就是说,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把《周易》看作“圣书”,是他们思想学说形成的重要源头,不同的是各取所需,各自张扬。

《周易》其实像座城,住在城里的,有人从东门出去了,有人从西门出去了,然后是分道扬镳;有人去谈伦理德义、形而下了,有人去论天道哲理、形而上了,最后,越扯越远。当然,还有人从北门出去,占星堪舆、看风测水去了;也有人从南门出去,算命看相、装神弄鬼去了。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上七大暮年征战的老将军,廉颇仅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廉颇老矣下一句神回复,古代最勇猛的十大武将,廉颇简介

    7、李靖:年逾花甲出击吐谷浑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被俘,李渊欲杀之,在李世民说情下幸免一死,于是随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被授为开府。贞观八年(公园634)十月,担任宰相职务的李靖以足疾辞任。未过两月,吐谷浑进犯凉州。年逾花甲的

  • 真实的妲己有那么坏吗?不过是个被后世污蔑的可怜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奶牛妲己图片,妲己的真实身份揭秘,傀儡术控制妲己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无道昏君商纣王和仁君贤主周武王,此外,商纣王的宠姬妲己和周武王的忠臣姜子牙也成为了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书中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妲己在史料记载中一直是个魅惑圣主、祸国殃民的负面人物,数千年来她被冠以的头衔始终就是“妖姬”二字。历史上的妲己究竟是如何成为商纣王的姬妾的在无数小说、评书、民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五个国号为“凉”的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西晋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西晋大乱之后,凉州刺史张轨的地方独立性越来越大,但张轨本人一直忠于西晋。西晋灭亡的前几年,张轨去世,将官位传给儿子张茂。“永嘉之乱”后,张茂一方面继续向西晋称臣,一面逐渐发展成为了割据政权。[var1]西晋灭亡后,张茂之子张寔名义上向

  • 四书五经之《春秋》名句精选,句句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四书五经里励志名句,春秋文学经典名句,四书五经春秋全文

    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var1][var1]二、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活安宁时要

  • 封神演义:杨戬与妲己恩断义绝,只因妲己美艳的不像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封神演义妲己和杨戬,杨戬妲己完整版,封神演义妲己和杨戬什么关系

    进宫后的杨戬找到了妲己的寝宫,他悄悄潜入了进去,却发现此时被狐妖附身的妲己正在吸食一个妃嫔的灵魂,杨戬看到这一幕,立刻上前去制止,但是那位妃子已经被妲己吸干精血,杨戬问妲己为何要这样,妲己看到眼前的杨戬她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杨戬不是早在自己入宫前就死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原来杨戬是被姜子牙所救的,妲

  •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度共发现并清理16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除1座为东西向外,其他墓葬都是南北向,墓主头向南,大部分都可见木质葬具痕迹。墓葬之间不见叠压打破关系。按照墓葬内涵差异,可将其初步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大型墓M16位于墓地中部,与之邻近的其他墓葬规模均较大。该墓的墓圹东壁中部向外凸出,整体略呈“凸”

  • 中国历史上六大奇才,一人算出中国后两千年,一人主宰整个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人才辈出,要是非要举例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因为小编这次要具体跟大家说说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奇才。其实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中真的不缺人才,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六个奇才那真是缺一不可。在这六个人中有一位算出了中国后两千年的景象,还有

  • 大邱庄景象如何?禹作敏的别墅最为凄凉,门牌被摘,只剩残垣断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可刚刚进来,眼前的风景就令人惊讶不已。村里杂草丛生,一片枯败,许多年已经无人打理。路面柏油掉光,水泥开裂。开车驶来,四处坑坑洼洼,积水弥漫。等到了村落中心,日本人立刻掏出了相机。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可按照地图来到了一处最大别墅前,凄凉的风貌让人长大了嘴巴。昔日这是一栋奢华的别墅,可如今人去楼空,只剩

  • 山海经因藏有国家存亡秘密,被西汉前各朝王室密藏2000年不外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山海经的深度解密,现存山海经,山海经的神秘记载

    [var1]上古生存方法《山海经》分《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和《大荒经》五卷。共一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详细记录了整个远古世界的山川河流、湖泊、沙漠等的大致位置。以及每一座山中生长的植物、动物,蕴藏的矿产资源。[var1]矿山《山海经》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

  • 周考王因得位不正故封弟弟为西周公,东周公建立原因却有不同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便放弃了已经毁于战火的镐京,将其赐给了护驾有功的秦国,周王室所控制的王畿便只剩下了洛邑。由于周王室实力大损,周王室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来拱卫王室,而周王室给诸侯所能提供的报酬,便是已经为数不多的土地。例如周平王为酬谢郑武公辅佐王室之功,将虎牢以东的大片王畿赏赐给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