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越国,牺牲爱情的四美之首西施, 结局是随范蠡归隐还是被沉水?

为了越国,牺牲爱情的四美之首西施, 结局是随范蠡归隐还是被沉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39 更新时间:2024/2/4 4:13:55

[var1]

我们就来聊一聊西施的结局。

西施,别名西子,子姓施氏,春秋末年时期越国人,被人们称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首。据传说西施有倾国倾城之貌,因为从小家里比较贫寒,所以经常在溪边浣纱,水里面游过的鱼见到她都要沉入水底,被她的美貌所沉醉,不好意思看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沉鱼就是指的西施。

和历史上其他三位美女一样,让她出名的可并不是她自身天生的美貌,而是当时作为关键性人物在越国的政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史书记载,有一次,越国大夫范蠡出门办事,乘坐车子行至郊外,路过一个小溪旁边,范蠡看到有一个婀娜多姿的年轻女子正在用溪水浣纱,再仔细一看她的容貌后,范蠡的灵魂仿佛被闪电击中了一样,直勾勾,苶呆呆的傻到那了,对西施可谓是一见钟情啊!

于是,范蠡赶忙下了车,假装去问路,经过一番搭讪,终于了解到这个非常美貌的女子名字叫西施。

[var1]

在互相的交谈中,西施对颇有风度、谈吐不凡的范蠡也是产生了好感,简短解说,两人就在彼此了解一段时间后,做了一对情侣。

好景不长,过了没多久,吴国的国夫差为了替自己的父亲报仇,带兵进攻越国。

由于当时的吴国国力要强于越国,并且吴国军队的士兵们,个个都怀着为吴王夫差父亲报仇的激奋心情来作战,因此很快就击败了越国。而且俘虏了越国的国王勾践和他手下的一部分大臣,抓到了吴国做奴隶。经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生活,这越王勾践终于返回了越国,接下来便是一番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准备伺机报仇。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作非常有名的书斋联的下联就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回头咱们再说范蠡,他知道单凭着越国发展壮大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想办法削弱吴国的整体实力。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向越王献了一个计策,那就是美人计,是把自己心爱的人西施,忍痛割爱献给了吴王夫差做妃子,以用来消磨吴王夫差的意志。那么,西施到了吴国以后,凭借着自己的花容月貌,以及乖巧懂事可爱听话的性格,把夫差给迷惑了,夫差是整天沉醉于酒色,慢慢的也不理朝政了。

[var1]

越国在休养生息了多年后,又向吴国大举进攻,这次是一举击败了吴国,吴王夫差最后自杀了。而此后西施的命运,历史上就没有了记载。

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这也就成了民间一直在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吴国灭亡后,越王勾践认为西施这种女人太过美艳,吴国不单单是被我们的军队给消灭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施的作用,吴国才遭到了灭亡,所以,自己的国家里当然也不能留着这样红颜祸水的女人,于是便命手下人密密的把西施捆绑在石头上,沉入了大江中。

于是有人便会问,西施的作用不仅是美人计来消磨吴王的意志,而且她在吴国时还作为内线向越国传递重要信息,她对越王来说也算是个有功之人,不该被这样对待。因此,西施被沉江的结局一说,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驳斥。

另有一种说法是,在吴国灭亡之后,西施是自己选择的自我了断。原因有两点:

首先,她和范蠡是相爱的,为了成全自己爱人对国家前途的考虑,西施接受了奉献自己,失身于吴王的美人计。内心有着非常传统观念的西施无法忍受自己的不贞洁,也怕对范蠡的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在服侍吴王的过程中,吴王对她也是十分的宠爱,而她作为这场两国生死交战的牺牲品,她把吴国给灭亡了,内心对吴王也是有着几分愧疚感的。

出于多方面考虑之后,西施还是选择了自我了断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 范蠡不仅智慧过人,而且还善于相面,他观越王勾践这个人只能一起共患难,而不能一起同富贵。于是在灭掉吴国之后,范蠡就选择了功成身退。他带着西施归隐于江湖之中,改名陶朱公。用自己的智慧做了一名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成了后世子孙顶礼膜拜的大财神。而饱经苦难的西施也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幸福的度过余生,直到老去。当然了,这种说法更倾向于是后人的美好愿望。

[var1]

人们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西施在付出自己的贞洁后,再有任何不幸的遭遇,就为她安排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这些观点里,比较可信的还是越王将西施投入大江里这个结局。

越王勾践这个人对自己狠,对身边的人更狠。在越王的思想里,对付吴王夫差用的美人计,本身就是很不光彩的行为,被其他诸侯国知道了,难免会影响自己的光辉形象。只有除掉了西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泄密的隐患。

他既然能对手下的有功之臣鸟尽弓藏的处置掉,更何况西施只是他手中的一个棋子呢?他怎么会手软呢?如果范蠡没有隐退,他这个美人计的策划者,恐怕日后也会跟西施是一个下场的。

后人有诗叹西施:

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

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末期最懦弱无能的君王,为了活命,竟然砍掉儿子头颅献给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茅焦劝秦王,战国时代死得最惨的君王,秦王为什么杀常何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樊於期首级和庶地督亢地图,作为敬献秦王的礼物。秦王在召见荆轲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燕国灭亡的步伐,燕国很快面临着灭顶之灾。 常言道,“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这一点在末代君王家特别适用于末代燕国太子丹的身上,

  • 探秘中国古代神秘王朝:殷商时期的全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殷商时期的简介,殷商王朝纪录片全集,殷商时期有哪些古国

    中国殷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持续到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社会从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详细讲述。殷商的起源殷商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之一。殷商的创立者是商汤,他在公元前16世纪的时候发动了一场战争,推翻

  • 战国四大强军,除齐击士以外,赵骑士、魏武卒和秦锐士究竟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锐士箭簇,战国时期24名将军排名,魏武卒和赵国骑兵哪个更强

    在这五个国家中,楚国纯粹是以数量碾压,虽然楚国士兵很强,但是将领一般都很废,虽然楚国强大,但是却终究无法做到统一。剩下的四国,都有自己独特军队。其中,最弱的毫无疑问是齐击士了。[var1] 齐击士的由来,是由于齐庄公设立的勇士爵位,只要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就可以获得爵位;而且齐国还组织百姓训练,所以齐

  • 战国四大名将中,仅有一人功成名就得以善终,有两人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var1]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后,白

  • 正史中的方腊起义,远不是宋江所能比拟的,攻下北宋六州五十二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正史中的宋江,和《水浒传》中截然不同。话说在北宋末期,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仁宗时代在西夏用兵之后,几十人到数百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宋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举起义旗的,起初宋江

  • 南宋抗金名将:他是爱国英雄,却并非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抗金”是岳飞为后世所敬仰的主要因素,也是岳飞“悲剧叙事”的基础。否则被奸臣所害的人这么多,为何岳飞能跑出线?但在一般论述中,对岳飞抗金的意义也不充分。前些年,国内有“岳飞是否算是民族英雄”的争论。反对者认为,岳飞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因为中国统一了,女真人和汉人都是“中华民族”,双方的战争是“民族

  •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仅排第二?第一才是真正的战神,可惜死的太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白起最怕的战国名将,战国白起txt下载,战国白起语录超燃混剪

    TOP、10 蒙骜[var1]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TOP、9 乐

  • 这是崇祯皇帝最后悔的一件事,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崇祯皇帝的优缺点,杀袁崇焕崇祯后悔了吗,崇祯后悔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李自成的起义恰恰是其一手造成的,而这竟然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或许这是崇祯皇帝最后悔的一件事了。李自成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陕西米脂县,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李自成本就生活十分艰苦,但为了应对官府苛捐杂税,于是应募前往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可惜的是,即使李自成加入

  • 战国十二大名将排名,白起排第二,王翦居第五,第一不服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TOP、12 匡章[var1] 匡章又称章子、匡子、田章,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孟子的学生,初游于魏,齐威王末年为齐将,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仅用了五十日,就直破燕都,灭燕国。公元前312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失利。公元前301年,联合韩、魏攻打楚国。

  • 这样子看,清朝取代明朝导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退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显然,三大思想家都是以肯定人性自私说为逻辑起点来立论的,这与李贽“人必有私”的论断不谋而合。另外,黄宗羲还驳斥了俗儒们“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之间”的谬论,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公其是非于学校的”论断,实际上这也是对李贽“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三大思想家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