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小鲁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按自己意愿尊严死,却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陈小鲁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按自己意愿尊严死,却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64 更新时间:2024/1/1 2:28:52

而陈小鲁对自己的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的死去,却因突发疾病未能用。

陈小鲁

大将之后

说起陈小鲁,不少人并不知道他是谁,而说起陈毅,相信大家都知道,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而陈小鲁就是陈毅元帅疼爱的小儿子。

小鲁这个名字是陈毅元帅给取的,一方面取自孔子的一句名言“登东山而小鲁”,另一方面则由于当时陈毅元帅为山东野战军司令,所以蕴含着全取山东的雄心壮志。

由此可见,陈毅元帅对这个小儿子寄予了多大的厚望,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刚开始,他却差点被母亲送给了别人。

原因是陈小鲁母亲在怀他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两个男孩,所以一家人一心希望第三个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儿女双全,两个哥哥也有了个可爱俏皮的妹妹,结果却还是个男孩。

就这样,因为第三个孩子仍然是个儿子,所以母亲起了送人的念头,好在当时的军部家属助理员来得及时,改变了陈小鲁被送人的局面。

渐渐地,陈小鲁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子,这个差点被送人的孩子,成了父母疼爱的儿子,即使已经20多岁了,父母还是习惯性的称呼他为“小羊”,只因他是喝羊奶长大的。

由于父亲的严厉教育,家里红色化的熏陶,从小到大,陈小鲁都非常谦虚,质朴,节俭。

8岁的时候,陈小鲁跟着父母举家搬迁到了别处,到了10岁,他每天自己乘公共汽车上下学,身上从没佩戴过贵重物品,衣服也总是穿着两个哥哥穿剩的旧衣裳,直到高中也是如此。

从校园走出来后,进入部队的生活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锻炼。

在部队里,他与其他战士同吃同睡,一起干活,劳作,经常累得翻不了身。

这样的生活,让陈小鲁觉得充实,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而这样的生活,也让他感受到了昔日父亲的辛苦,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的不易和自豪。

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坚毅的性格,不服输的精神,也培养了他安静,淳朴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了老年。

陈小鲁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而常言道:优秀者能够互相吸引。

所以,在他人生旅途中,吸引到了另一位开国元勋的女儿——粟裕的女儿粟惠宁,他们二人喜结连理,父辈的情谊延续到了子女之间。

此后的岁月,夫妻俩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生活上相敬如宾,工作中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小家庭。

晚年的陈小鲁,与妻子在岳父的老宅里平静的生活着。

但老一辈的陆续离开,让陈小鲁对于生活和生命有了新的定义。

牵挂思念

对父母的牵挂,对哥哥们的思念,无时不刻不在牵动着陈小鲁的心。

在部队的日子里,不准写信,不能联系,他只能在通过报纸才能见到父亲零星的消息。

1970年末,陈毅元帅被查出患了直肠癌。

做了手术后,感叹时日无多的陈帅对自己儿子的思念愈发强烈,于是对陈锡联说希望让陈小鲁回家一趟,自己可好久没见到他了。

陈锡联

一个多月后,陈小鲁被批准回京探亲,到了家门口,看着自己从小生活过的地方,涌现出了无限感慨。

当他踌躇着走进阔别多年的庭院,就看到父母相互搀扶着走出屋门迎接自己。

陈小鲁看着看着手术后的父亲苍老的样子,消瘦的身形以及母亲花白的头发,此刻,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一家三口久别重逢,喜不自禁,互相拥抱在一起。

坚毅的陈小鲁不禁泪流满面,许久的别离,内心的酸楚和漂泊,终于在见到父母那刹那有了依托。

此情此景,陈毅元帅也无法克制内心的喜悦,忍不住落泪起来。

但是,相聚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家三口的温情时光也没停留多久,陈小鲁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他背起行囊,毅然返回部队,继续为党发光发热。

1972年元月,当陈小鲁再一次回到了家中。

这一次,陈毅元帅已经在弥留之际,陈小鲁只能看着母亲一遍遍呼喊着父亲的名字。

陈小鲁看着父亲全身插着管子维持着生命,瘦弱的身躯无法和昔日那个俊朗威严的父亲联系到一起。

病痛无情地折磨着自己的父亲,陈小鲁感到无比痛心,可又无能为力。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

陈毅元帅的一生似诗歌一样慷慨激昂,又似画卷一般波澜壮阔。

而父亲的离世,给陈小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尊严平淡

陈小鲁在父亲去世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亲眼见到父亲去世,内心受到创伤,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才慢慢走了出来。

这些经历让他决心推广生前遗嘱,他想要有尊严的死去,不想和父亲一样,在病痛折磨中黯然离世,也不想再经受第二次创伤的痛苦。

生前遗嘱就是在患者还健康或者意识清醒的时候,患者说明在自己感到不可治愈或者医院已经无法常规救治的时候,在临终前需要或者不需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文件。

院方可以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之后,采取与其相配套的缓和医疗,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避免二级创伤,使其微笑着与世界告别,这就是所谓的尊严死。

尊严死与安乐死不同的是:安乐死是主动终止生命,促进患者死亡,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另类“谋杀”,而尊严死则是不促进死亡,尊重死亡规律,只提供放弃过度治疗的选项,这属于“临终关怀”。

陈小鲁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都在解放军总医院去世,临终前身上插满管子,病床旁是医疗仪器的监视。

这样的举措虽然是在试图拯救长辈们的生命,可在明知挽回不了的情况下继续采取救治的方法,这在陈小鲁看来无疑是痛苦的。

而陈小鲁在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将来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他提倡推广生前遗嘱,要有尊严的死去。

这一想法在2013年6月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北京生前遗嘱推广协会”正式成立,陈小鲁任理事长,另一位开国元勋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任总干事。

罗瑞卿

协会成立后,不少名人、作家表示支持,纷纷向自己子女发表意见,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实现尊严死,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要进重症室,更不需要插管,电击等痛苦治疗。

所以说,“尊严死”在客观上节省了医疗资源,一定程度上尊重患者意愿,也使得其他需要急救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而生前遗嘱则给了患者选择的空间,“要或者不要什么医疗服务,”“希望用或者不用支持治疗,”“希望谁帮助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等等选择,来减少患者最后时间的痛苦,儿女们也少一些愧疚,医生也少担点责任。

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发达,许多子女仍然希望治好长辈家人,而忽略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所以医生也全力救治,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所以那个年代,患者们的意愿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而现在,尊重患者意愿,减少痛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让垂危病人无痛苦的死去是一件非常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属于人道主义。

在推广生前遗嘱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陈小鲁却遭遇了意外。

2018年2月28日,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陈小鲁在海南三亚301医院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他发病突然,以至于自己早有交代的临终事宜未能达成。

陈小鲁去世后,无数知名人士前来吊唁,追思老先生,感谢他为患者所做出的一切。

虽然实行“尊严死”,签署“生前遗嘱”在我国并无法律明确禁止或支持,并且尚在推行阶段,但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大家都在努力让生前遗嘱和尊严死的各项规则更加规范。

毫无疑问,陈小鲁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能够做到尊重个人意愿,使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关怀,让其无痛苦的死去,是可敬的。

而自己在目睹亲人的痛苦后能够意识到过度治疗给亲人带来的痛苦是错误的,作为子女,有义务为他们减轻痛苦,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在不久的将来,“生前遗嘱”,“尊严死”或许会得到广泛的推广,会进入千家万户。

届时,再回望陈小鲁过去的努力,便可更加深切地知晓他的思虑之远。

不必有太过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不会有二次创伤的痛苦,这对于救治与被救治两者都是一种“解脱”。

一个积极、深远的举措倘若可以造福的是好几代人,那也是功德无量。

在此,永远怀念陈小鲁先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盗墓笔记》化名张启山成为创始人之一,他极有可能就是原型!看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盗墓笔记主人公排行榜,张启山大结局,张启山原创女主

    张启山的妈妈是外国人,所以他和爸爸一家被逐出张家。抗战期间,他是唯一一个艰难来到长沙的人。到长沙做官。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吴邪说,佛陀是九大古派中为数不多的能做大事的人之一。早年参军,后从政,最后不得不清洗九门旧门。新中国成立时,他甚至以元帅的身份上过天安门。故事说张启山当时用的是化名,所以很多

  • 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启功: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他与同时代的鲁迅并称,由此,郭沫若的成就可见一斑。然而,在学术作品以及成就之外,郭沫若的人品却广受质疑,个人受到的嘲讽更是多如牛毛,连带着他的书法水平也被认为是夸大了。其实,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很多,今日我们可以见到的“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黄帝陵”等重量级匾额题字,都出自他手。

  • 河南出土龟甲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四千年,难道它是最古老的汉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甲骨文多少年出土河南,龟甲甲骨文简笔画,真正用龟甲做甲骨文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也成为了许多人所潜心研究的对象,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而言,文字的出现显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而由于中国甲骨文所诞生的年代较早,因此,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就是十分深厚的。然而,在近些年来的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却发现了这样一组组特殊的神秘符号,在通过对这些龟

  • 中国古代七十二将排名(夏朝至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古代十大老将排名,清朝与夏朝谁厉害,从夏朝到清朝的感慨作文

    1·一级名将12人一级名将,皆是统帅级人物,其功名盖世绝代,地位不可替代。姜尚姜尚:兵家之祖,百家之家。孙武: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吴起:强魏扶楚,摛敌立胜。白起:南拔郢都,北摧长平。韩信:摛魏仆赵,击齐灭楚。霍去病: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杨素:南平吴会、北摧突厥。李靖:南平荊扬、北清沙漠。李勣:破薛延

  • 投资300亿的商代王城遗址项目再添新动态,管城要引爆郑州商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3月15日,郑州相关部门发布了《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沉寂多年的管城商业又焕发新机!此次披露的商代王城遗址规划用地共有五块,其中三块是商业用地,夕阳楼、开元寺塔、亳都古巷......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水乳交融,让人充满遐想!但邦君实地走访后发现,想要凭借

  • “要脸”的春秋(65)——速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对这样两个不知好歹的国家,一定要惩罚,不然这些来会盟的诸侯也都是两面三刀,当面叫大王回去立马会改口叫南蛮,所以一定要杀鸡给猴看。对黄国,采取了骂仗的方式,江湖做派叫做吓唬。派了个人过去骂几句,表达下不满,黄国认怂,叫声大王,这事儿算完。不是不想打黄国,而是因为黄国稍远,距离不仅让爱远离,也会让恨远离

  • 范蠡为何会说勾践是不可共享福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越王勾践一定不愿意与他们这些功臣共享江山,其实这一切他早都看在眼里。勾践极能吃苦,什么事都敢做在被吴国打败之时,越王勾践为了讨好吴王夫差,什么事都敢做,哪怕是粪便都照吃不误,他一切的极端行为,都能让正常人感受得到,他是一个忍耐力极强,敢为天下之不敢为的人。并且,在年成不好的时节,为了保全

  • 韩国学者拿出3大“铁证”,证明孔子是韩国人,中方仅用2个字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在韩国有多火,韩国证明孔子的三大铁证,韩国人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孔子麾下的弟子共有3000多人,他们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将儒家文化传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var1]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孔子思想仍然在当代盛行,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体制内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孔子属于中国这本就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观点。但是,“泡菜国”韩国最近就打起了孔子的主意,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提出

  • 鲁国灭亡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9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鲁国灭亡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9年是一个很有趣的年头,离开这段历史的除了鲁国和鲁国的名人们,还有许多人在功成名就,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在史书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这一年对于诸侯列国而言,发生了很多最具有颠覆性的事情,史书载:“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

  • 曹操最器重的是谁?不是郭嘉和典韦,而是敢违抗军令劫杀关羽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典韦简介,典韦墓,郭嘉为什么杀曹操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于是曹操刘备孙权等都出现在了三国时期,那么这期间什么最重要呢?是人才!确切的是智囊。我们说袁绍有一个很好的开局,有身世有背景,四世三公,也爱惜人才,可是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不尊重人才,举个例子,田丰下狱,许攸出走到曹操身边,所以最后他落个了失败的下场。反观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