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禁卫军的盔甲源自亚述帝国?中国传统札甲真有个“洋爹”吗

秦始皇禁卫军的盔甲源自亚述帝国?中国传统札甲真有个“洋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4/1/17 1:33:4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骷髅

字数:2495,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最近,一个b站up主拿着一篇外国论,大谈特谈所谓的鱼鳞甲来自新亚述帝国。并且拿着一篇外国人写的论文,论证秦汉时代的鱼鳞甲来自西方,然后以新疆为媒介,逐渐传播传播到中国形成了后来秦汉时代的鱼鳞甲体系,也就是说秦始皇兵马俑铠甲和汉代那些铁甲,都是新亚述帝国的子孙了啊。而要有人对他提出质疑,他就表示,这是学术论文,有种你也去写一篇啊之类之类。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那篇外国论文的作者认为,秦代的骑兵装甲,即没有护肩的背心,与杨海装甲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想象,杨海皮甲的建造是一些兵马俑所穿的围裙状盔甲的前身,真是说的好有道理啊!等等?两者真的那么相似吗?

果不其然,国内也有一篇论文,作者在“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与中国秦汉时代的鱼鳞甲“十分相似”,为什么“十分相似”呢?因为这副皮甲“也可分出左肩、右肩、前胸、腹块、左肋、右肋、后背、垂缘几部分,整体铠甲用两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质熟牛皮制成。”

等等等等,请问相似就等于一样吗?而且这两者相似度那么高吗?请问相似就等于两者有联系吗?那好,下面这两个植物是两种多肉植物,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特征,那这两盆植物是一种吗?

但是,很遗憾,这并不是同种植物,它们分别是大戟属和星球属,彼此亲缘关系非常远,只是趋同演化成了这个样子而已。动物,不,植物都能做到的东西,难道专家们就不考虑下吗?

那么,在人类进化中,所发明的器物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还真有,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骨梗石刃大刀和阿兹特克的黑曜石刀,都是用较为锋利的石片和黑曜石片镶嵌在骨头和木头之类的材料中。请问,按照专家的话,这两者能凭借相似就判断谁学谁了吗?

有意思的是,这个up主的论文好像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动不动靠所谓的“可能”和“想象”给自己打各种掩护。

因此,这类论文的最大问题无非是,第一靠相似遮蔽一定是,第二混淆相似的定义,第三把明明可能性接近为零的也混淆成所谓的“可能”。

那好,我们来看看,西方的鳞甲和秦汉的鱼鳞铁甲真的“那么相似”吗?中国同时期真的没有类似的甲胄吗?先说下所谓的西方大部分的鱼鳞甲是哪种结构的:将一排甲片互相叠压并缀连接在皮革或者布料上面,然后再把下排的甲片缝制在上一排甲片下面,形成两层叠压结构,后世不少罗马的青铜鳞甲也是类似的形制,也就是把钢甲片用绳索编缀在皮件或者布料上,稳定地构成一体,而皮件则了最后一道防护屏障。

而秦汉“鱼鳞甲”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甲片依次叠压排列,相邻侧边的孔相重合,连缀至另一端打一绳结,然后返回下一排。下排和上排的甲片排列次序一致,但各错开半片位置,并把下排甲片之上端压在上排之下。连缀时先使绳索穿过相邻甲片重合之侧孔,再引绳穿过本片上角孔、穿过上排甲片下端之纵孔和下排邻近甲片之顶角孔,如此逐片逐排往复缀合,使甲片左右连定并与上排结成一体:

第二式 用于连缀左右两肩,甲片也属第一种。左、右肩各由3排甲片组成。以左肩为例,其第1排 和第3排的连缀法分别和第一式之连缀法相近,第2排用中腰孔组编,甲片的排列和第1排一致。编成3排后再行组合,第3排作倒置,第2排压在第1、3排之上,其顶边还用丝织物包出窄缘组成后,无论是左肩还是右肩,甲片均作自前后依次叠压顺序。两组合形式完全相对称。

也就是说,秦汉鱼鳞甲的编缀方式与西方的鳞甲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鱼鳞甲是一种小甲片的“札甲”,上下两排甲片是有丝线连缀的。比如下图的罗马鳞甲,上下两排甲片并没有丝线缀连,而这种鳞甲在欧洲的沿用历史非常长,而汉代中原地区则几乎未出土类似的鱼鳞甲……也就是说,汉代的“鱼鳞甲”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扎甲,而不是那种离开织物和底衬就无法成型的鱼鳞。

所以,以后大家只要看到把中国式札甲当成西方鳞甲的“专家”,把他当空气就可以了。

而中式札甲上下两排甲片是有丝线重叠的,虽然不敢说能不能防御从下往上挑刺,但总之区别还是跟西方鳞甲很大的。

再就是先秦时期中国也出土了铜片甲,但是由于没有没有叠压关系,一般被认为成是皮甲的加强件:

而更晚的苪国热锻铜甲则更成熟,甲片明确的出现了叠压关系。而且,苪国灭亡时间在公元前640年,至于洋海墓地的铠甲断代,大概前7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这等于说老子像儿子了。

因此,开头提到的这两篇论文在逻辑链条上就是彻底错误的,因为相似根本不等于直接有关系。

更为可笑的是,石鼓山墓出土的商末周初的热锻青铜甲也被钦定成“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物了,被认为是将欧洲热锻青铜甲和中原皮甲结合起来的产物。对此,我只能说,学者们固然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权利,但是请不要动不动拿相似等于有父子关系这种论调来套,更不要把“百分之0.1的可能”也混淆成所谓的“可能”和“或许”。

这……吴京那句话咋说来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骷髅,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唐双龙传》中的李秀宁,正史中真的是李世民的妹妹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秀宁杨怡,大唐李秀宁和长乐公主,李秀宁个人简历

    1平阳公主看过史书,我们就能看到,平阳公主没有记载姓名(这样一位以军功著称的奇女子,再加上她的身份地位,按理说不应该这样),就连出生日期也没有。我们只知道她是李渊的第三女,同时母亲为李渊正妻穆氏,也就是说她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是同父同母的至亲。平阳公主的军功,这里简单说一下;李渊起兵前,

  • 得知张飞的死讯,刘备轻叹了4个字,此时诸葛亮才看清他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为兄弟,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如今关羽已死于吴国之手,张飞又惨遭内奸之害,刘备只觉得天崩地裂,心如刀割。但是,在刘备的悲哀之中,他却轻叹了四个字:“咣!飞死矣。”这四个字出自何意?难道刘备对张飞有所怨恨?还是对自己有所后悔?或者对天下大势有所感慨?在场的诸葛亮听到这四个字,心中

  • 入宫16载颠覆半个唐朝,惨死在马嵬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的妃子是怎么被杀的,唐朝神童11岁被迫入宫,唐朝贵妃被谁杀死的

    杨玉环在后世被誉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其实杨玉环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美貌掩盖了才情。美貌与智慧并存唐朝有两个女人很出名,一个是女皇武则天,另一个就是杨贵妃杨玉环。她们的经历相似,因为长得美,成为皇帝的女人,都曾经侍奉过一对父子。这种经历放在现代就是乱伦,但在唐朝很常见的,不奇怪。同是美貌与智慧

  • 三国五虎上将手下的副将,为什么有的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十大主将排名,什么庙有供奉三国五虎,老版本三国册封五虎

    五虎上将各自都有自己的副将,能够曾为五虎上将的副将一般来说也算是三国的里面的一号人物了,那么这位副将的解决又是如何呢?关羽副将:关平、廖化,周仓。关平既是关羽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在征战时关羽都一把关平带在身边的,因此关平最后也是与关羽一样,在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抓获,然后被杀。廖化的在关羽死后一直为蜀

  • 论唐代女性胡服风尚的变化,——兼论唐代女性意识与男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服简介,唐代服饰与胡服,唐代女性服饰形制论述

    另一方面,文化风俗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不少汉族人在与许多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中,其文化风俗中也会吸收一定程度上的异族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在历史上称为胡风。而“胡风”对汉人的影响,其典型之一的就体现在其服饰上,汉人称之为胡服。其实,胡服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汉人引入,最著名的还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

  • 史上最惨烈的皇储争夺战 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玄武门之变简介,玄武门事件,决战玄武门20集完整版

    自从李渊从晋阳起兵,就派遣他与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四处征战,除了第三子李玄霸因病早夭外,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皆能统兵征战,为打下大唐江山都立下汗马功劳。 尤其是李世民,攻破长安,平定各部反叛的割据势力,凭借过人的身手,敢于冒险的胆略,加上知人善任,一批能人为之所用,战无不胜,为唐朝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

  • 玄武门之变都是他的错,却害得李世民背锅千年,真是家庭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我们都会感叹他真的是一代明君,在任期间,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内用文来治国,带领当时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对外他也毫不松懈,积极地开疆拓土,扩大自己国家的领地。那时,整个唐朝一片盛世,经济也发展到了当时的极致,很多人在提到历史上的明君时都会想起李世民。可是,这样一位有着丰功伟绩的皇帝也有他

  • 被拐妇女被救,为何大多重回拐卖者身边?曹操女友的诗,道尽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观沧海曹操的诗,评价曹操悲凉的诗,曹操诗译文

    然而被拐妇女一般文化水平不高,道不出的自己的心酸。而曹操的红颜知己、汉末大才女蔡文姬,却以她卓绝的文笔,道出了这些被拐妇女之所以返回加害者身边的真正原因。蔡文姬,乃是东汉大文豪蔡邕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写得一手好文章,既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其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父亲蔡邕因为给董卓吊孝,最终被王

  • 杨贵妃亲自给48岁“儿子”安禄山洗澡,66岁唐玄宗大喜:重赏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婴儿少说300斤,肥硕的肚子下垂到膝盖之上,两三位宫女太监一起托着肚子方能让“婴儿”系上腰带。接着,宫女太监费尽力气才将“婴儿”抬到彩色轿子上面,每到一处,即引来一片轰天的大笑。上百年来,大明宫还未见过这等奇葩之事。这阵笑声将宫殿的主人——已经66岁高龄的唐玄宗李隆基吸引了过来了,自己最心爱的大将

  • 蒙恬死前留了两句话,曹操推崇备至,每每读到都会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蒙恬简介,小乔蒙恬曹操,曹操谈起蒙恬哭了

    蒙恬之死的始末蒙恬,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忠臣将领,也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是秦国的一员大将。父亲蒙武,是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攻打楚国,大获全胜,杀死了项燕。前224年,蒙武再次攻打楚国,生擒了楚王。在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上,蒙氏父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疆扩土,浴血奋战,数次出生入死。正因为蒙氏父子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