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4/2/10 13:35:57

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将”,那肯定是:翦起颇牧了。

[var1]

但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并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甚至也不是《史记》里明确说明的。

最早关于四大名将的说法,诞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之中。

而关于这四大名将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16个字:翦起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var1]

这才是关于“战国四名将”最真实的由来。

那为什么“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只从秦、赵两国诞生,那么其他五国是怎么沦为“打酱油人员”的呢?

1.最根本的原因:《千字经》本身的问题。

[var1]

图为《千字经》

《千字经》本身就是为了给儿童蒙的读物,而且它本身的撰写上有很严重的:不重复、重押韵特点。

也正是这样,才能诞生被后世人读着朗朗上口的文章——《千字文》。

《千字文》主要内容全部采用四言模式,句型极度要求工整。

而且《千字文》的内容虽然仅有一千个字,要求内容却是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包含人文、历史,甚至包含生活、伦理和道德思想。

[var1]

正是因为《千字文》的押韵和对仗工整,使得他读起来朗朗上口,“毒害”了许多儿童,更让其中的内容深入人心。

就这样,“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也随着《千字经》的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了社会上的“共识”。

但这也完全不能怪人家千字经的作者周兴嗣他老人家,毕竟人家一开始就想做的是儿童启蒙读物,而不是给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排个名。

只可惜,无心插柳柳成荫,仅仅被周兴嗣他老人家截取了战国末期一段历史而诞生的“战国四大名将”竟然因此“火爆全网”。

2.最主要的原因:这四个人在战国末期也实在是太耀眼了。

[var1]

战国末期,最著名也是最精彩的就是“秦灭六国”的兼并战争。

而其中最为耀眼的秦军主将就是白起王翦

按照“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惯例,他们两个人确实称得上四大名将的美誉。

毕竟白起他老人家一个人就把六国杀成了一片“缟素”,而王翦他老人家更是在秦始皇兼并天下时期帮嬴政啃下了最硬的“一块骨头”——楚国。

而楚国名将项燕虽然战绩也不错,大破了李信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var1]

但面对王翦的时候,项燕的表现就多少有些“辣眼”了。

说完秦国的两个人,咱们再来说说赵国。

廉颇,相信这个人大家已经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也正是因为廉颇那居高不下的人气,让他在,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道路上几乎一片坦途。

最著名的莫过于廉颇那句“吾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负荆请罪”了。

虽然在与蔺相如的“嘴炮战争”中,廉颇被打了个大败,但问题是人家知错能改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var1]

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不仅没有让他“掉粉”,反而让他有了非常光辉的形象。

而《千字文》本来就是那种不那么严谨的儿童启蒙性“杂志”,对于廉颇这么热门的形象,他们绝对不会视而不见。

如果说王翦和白起是沾了胜利者的光,那么廉颇和李牧则是完全靠的自身“超高的人气”。

李牧,也是一名“人气榜选手”,历史上从来不缺对李牧的偏爱。

最为著名的就是三苏之一的“老苏”——苏洵

[var1]

图为剧照

苏洵他老人家在《过秦论》中,不仅对李牧的遭遇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更对李牧的才华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他老人家简直有把李牧夸上天的节奏了,在他的影响下:

“李牧在,赵国存”的论调成为了朝野人民的共识。

也因此,李牧凭借着超高的人气,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算是当之无愧。

[var1]

毕竟人家的战绩确实在那摆着,而他的继承人被打的多惨也是个事实。

而且在那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诞生的所谓的“名将”,大家用双手数都数不过来。

而要想成为令所有人都能够看得起”的名将,除了仗打得漂亮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老白姓的认可。

王翦、白起个人势力实在过于耀眼,加上他们本身就是“胜利一方”,当之无愧。

而作为失败方的廉颇和李牧,他们不被信任的遭遇又是何尝不令人同情呢?

PS:“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及“洎牧以谗诛”的心酸故事应该不用笔者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吧。

[var1]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追谥刘据为“戾太子”是对礼法的尊重也是不能自我否定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简而言之,封建政治是有“规矩”的,连皇帝也得遵守,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至于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已)为啥将爷爷刘据追谥为“戾太子”、而不是像后世的明世宗那样把父亲追尊为帝,是出于对以下两大政治规则的尊重。统治者不能自我否定、推翻当初的巫蛊之祸,刘据虽然被证明是冤死,汉武帝也体现出了后悔之意、并处理了

  • 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封为衍圣公,待遇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推行过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策:一是推恩令;二是独尊儒术。推恩令降低了藩王们的待遇,独尊儒术提高了孔家的待遇。[var1]▲孔子画像从此之后,孔家嫡系世袭礼遇,后来的大多数朝代,皇家对孔家都是非常尊重的。汉朝时将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任命为奉祀官;唐朝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他的嫡系后人被称为文宣公

  • 叔孙通以阿谀奉承博富贵,因帮刘邦设计礼仪获赐五百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叔孙通,有人称他是“专门以阿谀奉承博富贵”的儒生败类,更多人却尊其为“汉家儒宗”。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春秋战国以来,鲁国身为周王室的直系封国,有着“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说法;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被视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因此,儒生,也就成了鲁国的最大“特产”之

  •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为“仲”,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求子,然后怀上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一带),祖上均为王室贵族,后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山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

  • 古代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个儿子,刘禅没进前三,最后一个没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的简介,孙尚香被刘禅踩着,刘禅偷塔的装备是哪些

    赵括 赵孝成王不听,一定要派赵括为统帅。果然,赵括败于名将白起,四十万士卒被坑杀,全军覆没。这场决定国运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刘禅 后主刘禅,在很多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是对他最经典的评价,加上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更是符合安乐公的称号。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

  • 庞涓和孙膑到底有什么仇,要对他施以膑刑,出土的竹简解释了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说起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他们本是同门师兄弟,曾两次同窗,一起师从历史上最神秘的鬼才——鬼谷子先生。可是后来这对同学反目成仇,据相关史料记载,庞涓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怕他日后不利于自己,所以设计陷害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使孙膑终身残疾,孙膑的名字也

  • 细数历朝开国第一元勋(秦朝-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开国功臣一览表,清朝和秦朝,历朝历代开国功臣

    1.秦朝:李斯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谏逐客、行郡县,位列三公,官拜丞相,为赵高诬陷,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夷三族。2.西汉:萧何萧何是江苏徐州丰县人。内抚三秦、外应六军,拜相国,封酂候,位列功臣第一,去世之后谥号文终。3.东汉:邓禹邓禹是河南新野人,明启帝略,允为功臣之冠,于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官至大司

  • 古代公主和亲下嫁匈奴,为何很少有子嗣?有一陋习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是今天的哪国,古代公主为啥嫁匈奴,匈奴美女照片

    实际上,当时与匈奴结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当时的公主非常漂亮,因此匈奴国王会青睐它们。因此,两国自然会成为亲戚,亲戚如何打架?当然,和平是必要的。相处。另一个原因是,将来,公主的孩子将继承王位,由于母亲的关系,孩子的行为将不像汉代。然而,皇帝当时并没有期望如此好的计划,但是并没有达到他们最

  • 古代九大神射手排名,三国五虎将之一黄忠是垫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忠五虎枪厉害吗,关羽和黄忠谁的度量大,三国志s3黄忠五虎枪

    第八名:哲别 蒙古名将,以箭术称雄于大漠。最厉害之处时,一箭射死了成吉思汗的坐骑,在他死后,他的名字也成为了蒙古人神射手的称号。 第七名:花荣 水浒中的第一神射手,号称小李广的花荣,在吕方和郭盛厮杀搏命时,一箭将二人兵器射开。 第六名:薛仁贵 三箭射天山,薛仁贵曾在唐高宗面前亲手射穿五层铠甲,在

  • 唐代最牛的诗人,曾杀人亡命,敢当面指责文坛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不仅仅是一位大文豪,还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诤臣。韩愈在朝任职时,当时的唐宪宗欲迎释迦佛的指骨入宫供奉,韩愈当时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犯颜上谏,以致皇帝一怒将其贬谪远在广东的潮州!韩愈著名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便是写在被贬潮州的途中。可见其为人刚直。不过即便最正直完美的人也是有缺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