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鹘衣装回鹘马”:唐代民族交融的见证丨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回鹘衣装回鹘马”:唐代民族交融的见证丨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24 更新时间:2024/1/28 21:51:06

(来源:天津信访)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在五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诗歌中,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场景跃然纸上。唐朝与回鹘在政治上互助与和亲,在经济上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都极大促进了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回鹘衣装回鹘马”不仅是唐代及五代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

▲莫高窟第409窟东壁门两侧绘供养人像。左图为两身回鹘王妃,头上立一桃形冠,并镶嵌绿色宝珠。右图为回鹘王礼佛供养像,回鹘王身穿团龙纹长袍。(图片来源于敦煌研究院官网)

回鹘,源自北狄、丁零,唐初称“回纥”。唐贞元四年 (788年),回纥首领合骨咄禄可汗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上表德宗,奏请改族名为“回鹘”,获得了同意。

回鹘人喜骑射,以肉类、奶制品为主食,住毡帐,乘高车,逐水草而居。早期游牧于仙娥河 (今色楞格河)、温昆河 (今鄂尔浑河)流域,后在部族首领骨力裴罗的带领下,发展为回鹘汗国,极盛时“东极室韦,西金山 (今阿尔泰山),南控大漠” (《新唐书》卷217上《回鹘传上》),北至北海 (今贝加尔湖),疆域包括了今天蒙古高原和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贞观三年 (629年),回鹘首领吐迷度遣使到长安朝贡,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接受册封、军事援助与和亲。

贞观二十一年 (647年),唐朝在回鹘部设瀚海都督府,册封回鹘首领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天宝三年 (744年),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后,回鹘毗伽可汗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叛,为最终收复两京、消灭叛军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一步加深双方情谊,唐肃宗、德宗、宪宗先后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回鹘可汗为可敦 (可汗的正妻),这也获得了回鹘的极大尊重与认可。骨咄禄可汗曾说: “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资治通鉴》贞元四年)如此亲密的关系,在整个中国古代的和亲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经济上,双方广泛开展贸易往来。从官方贸易来讲,唐肃宗乾元 (758年—760年)以后,回鹘几乎每年都会用马匹来换取唐朝的缣帛和茶叶, “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 (《旧唐书》卷195《回纥传》)。由于缣帛交易量很大,回鹘还会发挥丝绸之路枢纽优势,把用不完的缣帛远销至中亚和欧洲。此举获利颇丰,对回鹘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民间贸易形式更为多样,交易种类繁多。有大量的回鹘商人来唐经商,在长安就有不少人“殖资产,开第舍” (《资治通鉴》大历十四年),售卖珠宝、琉璃、香料、金银器等奢侈物品,有的回鹘人永久留居唐朝,与当地人结婚生子。

广泛而持久的往来,使回鹘与中原地区增进了了解,交往交流交融也日益深入。唐朝的历法被回鹘人所采用,建筑风格也被回鹘人所模仿。同时,回鹘的衣装和马匹也渐渐风行于唐朝。

从现存壁画来看,回鹘的衣装以冠、袍、饰物为主。男子冠有尖顶花瓣形冠、三叉冠、扇形冠、桃形冠,还有尖顶帽、圆帽、花帽等多种样式。袍多为窄袖,长至膝或小腿,主要有三种样式:一种是红色、小团花式圆领长袍;一种是在领口、门襟、上臂、袖口、下摆处都有花边装饰的饰边长袍;还有一种是斜襟右衽袍,袍长至膝。男子饰物主要是耳饰,一般是耳环、耳坠,样式呈圆形。

女子冠,有桃形冠、花蕾冠、如角前指冠等,其上往往缀刻凤鸟,戴时要梳椎状回鹘髻,上面装饰珠玉,两鬓插簪钗,耳边及颈项多配有精美首饰。袍,是连衣长裙,有对襟和交襟两种样式,衣身宽大,腰系束带,下摆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多用红色,翻领、窄袖,领、袖处都有较宽阔的纹饰,以凤衔花纹饰较为常见。女子饰物样式更多,耳环和耳坠不但有圆形,还有水滴形成水珠下垂状;发饰有花钿、步摇、钗、簪、梳篦等,大多呈白色和金色;颈饰一般是串有珠宝的项链,颜色有红、白、绿、黑、褐等多种,往往重叠佩戴,垂至胸前。

回鹘马匹,多是蒙古马种,体型较小,身躯粗壮,耐力很强。有学者统计,唐朝前后买入回鹘马约140余万匹,除主要用作战马、驿马外,也用于宫廷生活及娱乐,比如游玩、乐舞、打马球等。从整体来看,相较汉族衣装,回鹘衣冠拥有纹饰绮丽、冠服华美、装饰富丽的特点,特别是耳饰和颈饰样式非常独特,而回鹘马矮小便于骑乘,因此很受唐朝社会上层女子的喜爱,此风一直延续至五代。

值得关注的是,在回鹘衣装影响汉族的同时,汉族的衣装风格也同样被回鹘所吸取。如,毗伽可汗的服饰就是头戴胡帽,身着赭黄袍,赭黄袍显然是汉族服饰的特征。另外,回鹘妇女也常效仿汉族妇人面施粉黛。

回鹘诗人坎曼尔在他的诗中写道: “古来汉人为吾师。”这不但反映了汉族与回鹘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强烈的心理认同,为日后民族交融的深入奠定了基础。唐武宗以后,回鹘人一部分留在漠北融入蒙古族之中;一部分南迁,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西迁,与当地民族融合,逐渐发展为今天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共同建设着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作者系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来源: 中国民族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想学司马懿?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你了解他吗?恐怕你还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别跟我扯什么虚名和仁义,做人就要心狠手辣,别去计较身后事,只要获利甚至开心就好。2、司马懿坏?那总比诸葛亮口是心非好,人家宣王至少言行一致。3、你扯那么多大道理干嘛?宁当胜利的小人,不做失败的君子。我犯了罪还能逃脱,这就是能力。以这些人的认知:司马懿就是个不知廉耻的人,为了私利,可以不分是非黑白

  • 唐朝有一位藩王生前没当过皇帝,为何他死后却被追谥为承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王爷就是唐代宗李豫的弟弟建宁王李倓,那么李豫为何会在弟弟李倓死后追封他为承天皇帝,其中有何缘故? 安史之乱的患难中让李豫与李倓的兄弟感情更加深厚 在李豫和李倓的爷爷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晚年爆发了几乎颠覆盛唐的安史之乱,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将率军攻克了东都洛阳,随即又攻下了大唐都城长安的门户潼关,

  • 闲话三国-襄樊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出兵北击曹仁,其麾下文武有马良、糜芳、傅士仁、王甫、赵累、关平、廖化、潘濬、周仓,俱为一班三流角色。而荆州本部仅五万之师。然而关羽毅然出兵北上,大败曹仁、满宠,围攻襄樊。曹仁为曹操麾下头号大将,一向独当一面,而满宠亦非无名之辈,此人立志刚毅,勇而有谋,后来官至前将军、太尉。结果二人被关羽杀得大败

  • 整日喊打喊杀的朝代,中国历史: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温建立了梁,史称后梁。之后,在中原大地上,又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围绕着五代,周边还出现了十个政权,这就是十国。五代和十国,合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差不多,也是大分裂时期,日日喊打喊杀,有内战,有外战,最忙的事就是打仗。但士兵都是百姓,不愿意打仗,经常逃走。为了控制士兵,

  • 孙权夺得荆州后,刘备除了发动战争,还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在关羽背上捅了一刀。拿下荆州后,刘备很生气。两年后,刘备登基称帝,随即向东吴发动了一场战争。虽然在战争初期,刘备曾经进攻秭归地区,侵略夷陵,但由于鲁迅等工作,在蜀军放松警惕时突然发动进攻,连队烧了700里,彻底打败了蜀军。蜀军陷于颓势,几乎完全退出了争霸战。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动物们重建得很好,说

  • 倪和平‖隋唐永济渠廊坊域内走向探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学术界为与元代郭守敬主持改造完成的京杭大运河相区别,称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为隋唐大运河或南北大运河。永济渠的开通,短期效果是保证了此后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军需物资供应,为最终迫使高丽国王遣使请降发挥了巨大作用。长期影响更为深远,此后在维系元明清三朝经济命脉的漕运体系中,仍有一部分河段(今天的卫河段和南运河

  • 隋唐时期,官吏的处罚特点是什么?各个皇帝对官吏的处罚是否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又载,唐文宗肆意滥断“妖民”案,御史中垂高元格不胜愤怒而上书,对皇帝置司法机构于不顾、任意干预审判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人治色彩重,其中一方面表现在唐中后期格、救的地位上升。在封建社会里,法是地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它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利益而制定的。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封建的法必然也维护他的权

  •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唐朝人的坑爹上司:李元吉】唐武德二年(619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部下信以为真,感动莫名,觉得元吉虽然年少,但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结果,李元吉连夜率精兵出城,只是让这些精锐做自己和妻妾的保镖,在夜色掩护下,往长安方向溜之大吉。剩下一城没有作战能力的人,惊呼上当之余,当然也不会给出卖部下的上司卖命。刘武周兵临城下之际,城内的大土豪薛深主持,麻利地开城投靠刘武周了。(

  • 唐朝都是以胖为美?知道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后,女孩们或许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女子什么样?就以往的一些影视剧来看,唐代女子形象不少是脸颊圆圆的,看上去似乎有些“胖”。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曾提到,“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但后来才知道:初唐不胖,晚唐臃肿,即使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一些考古专家也不支持将唐代女性定格

  •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兵多粮足,而曹操不但兵少,还缺粮食。所以大多数人都看好袁绍,而对曹操没有信心,其中就有很多曹营的人,他们暗地里做着随时投靠袁绍的准备,经过一年的相持战,由于袁军的骚扰阻截,曹军的粮食供应不上来了,眼看着军中马上就要断粮,此时,就连曹操本人也相信这仗没法打了,肯定要败给袁绍,于是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