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何没有立后?是什么影响了他?

秦始皇为何没有立后?是什么影响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4 更新时间:2024/3/2 12:22:08

嬴政,即秦始皇,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为什么一生不曾立后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始皇之所以没立后,很大程度上是受他母亲赵姬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如果他要立后的话,那么皇后的身份,一定也必须是个和他能门当户对的家庭,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他统一六国的大业,所以他决定不立皇后。

不立皇后并不代表他没有娶老婆,古代的皇帝哪个不是后宫佳丽三千,身边美女如云的,秦始皇拥有女人自然也不在少数了。但是能留下名字的,也就是扶苏的母亲郑妃和胡亥的母亲胡姬这两个。秦始皇光儿子也有23个,女儿十个。由此可见,秦始皇女人的的确不少。

但是同时,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对他确实产生了太大的影响。

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早年是赵国的一个歌女。后来被吕不韦看中,送给了当时正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也就是嬴政的父亲。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在赵国做质子的秦国公子,后来阴差阳错之下,竟然返回秦国登上了王位,史称秦庄襄王

异人登上王位,赵姬这个歌女也瞬间翻身,成了秦王的妃子。但这还没完,秦庄襄王虽然登上了王位,但是寿命却不长,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秦庄襄王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登上了王位。而赵姬作为嬴政的生母,也就一下子成了秦国的太后。

从一个歌女,到秦国的太后,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从歌女变成秦国太后的赵姬,地位虽然天差地别,但人其实还是当初的那个歌女。成为秦国太后之后,赵姬年龄也不大,怎会甘心独守宫墙之内的生活?所以,这位赵太后的私生活,那叫一个乱!

首先,她跟当时摄政的吕不韦关系就不一般,甚至野史传闻说,嬴政其实本就是吕不韦的儿子。这种说法当然没什么根据,但也能从侧面说明很多问题了。赵姬本来和吕不韦就很熟,如今一个是秦国太后,一个是秦国丞相,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更加不清不楚了。

后来,随着秦始皇嬴政一点一点的长大,势力一点一点的变得强大,这个时候吕不韦就感觉出来危机了,他也怕嬴政日后清算他。但是吕不韦又不好直接跟赵姬闹翻,所以他当时想到了找个人来替代他。

于是,吕不韦就找到了当时还什么也不是的小混混嫪毐,并且安排他当时以伪宦官身份入宫。自此之后,嫪毐彻底取代了吕不韦,开始伺候起赵姬。并且嫪毐还被赐封为长信侯,后来与赵姬还生了两个孩子。

堂堂一国太后,不但和人私通,而且还光明正大的生下了孩子,这种事情,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但这还不是赵姬带给儿子嬴政最大的冲击。

随着嫪毐的势力一天天的强大,嫪毐越发的猖狂,连吕不韦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在一次喝酒的的时候,嫪毐酒后说胡话,他说自己是秦王的继父。一个宦官,自称是秦王的继父,也是够奇葩的了。不过嫪毐倒也不傻,看到嬴政一天天长大,马上就要亲政掌权,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害怕嬴政掌权之后,清算自己。

于是这个时候,嫪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干掉嬴政,让自己和赵姬所生的儿子上位做秦王。

这么离谱的事情,怎么看都是天方夜谭。但偏偏嫪毐和赵姬说了自己的计划之后,赵姬竟然还真的同意了!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赵姬作为亲妈,竟然要为了自己的情夫,干掉自己的儿子!实在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可惜的是,嫪毐的计划虽好,但嬴政也不是全无准备。就在嫪毐发动叛乱之后,嬴政果断调集大军,粉碎了这次政变,终于亲政掌权。

虽然顺利掌握了秦王的大权,但母亲赵姬带来的这种冲击,还是让嬴政难以接受。当时已经完全对母亲恨之入骨的秦始皇嬴政,活活的摔死了嫪毐和赵姬所生的两个孩子,并且下令全国通缉嫪毐以及他的党羽。最后,嫪毐被施行了车裂之刑,夷三族。而他母亲赵姬也被他终身的囚禁起来。

赵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嬴政对女人的极度不信任。因此当时他对后宫也充满了偏见,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偏见,让他对立后产生了怀疑。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国的古代,皇后的地位算是很高的,也有“母仪天下”的这种说法。而且之前秦国也出现过女子把持朝政这种事情,还不止一次。秦始皇这个人对权力是极其的迷恋,他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就算是自己的枕边人,他也不能允许来分去自己手中的权力。

秦始皇嬴政本来对皇后这个位置就充满了偏见,现在又要来分配自己的权力,他当然是不会愿意的。而且皇后所代表的外戚集团,对这个国家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秦始皇嬴政一直都说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称自己为“皇帝”,自己已经是神了,所以自然不可能再弄一个皇后,来和自己平起平坐。

标签: 影响

更多文章

  • 徐福为什么会改名叫徐庶呢?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徐福为什么会改名叫徐庶呢?他经历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为了报答朋友们的恩情,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日子,徐福决定“好好读书,天天向上”。认真刻苦读书的徐福很快就展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逐渐在颍川名士圈崭露头角,也给自己改了新名字——徐庶,也算是给原来的生活道别了。徐庶是颍

  • 秦灭六国那么厉害 秦朝为何还被农民起义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厉害,推翻

    对秦朝和农民起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15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正式拉开了农民起义的浪潮,仅仅三

  •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何很少有军队勤王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军队,勤王,天下大乱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何很少有军队勤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百越秦军:六十万秦军南下损失惨重,秦末乱世固守百越并未北上根据《史记·王翦列传》的记载,秦国大将王翦在率领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之后,除了部分驻守楚地的秦军之外,其余秦军随即“因南征百越之

  •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会变成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统一,国会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会变成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依然处于战国七雄的局面,公元前256年,周天子灭亡,表面上来看,当时的中国与如今的美国类似。若干年后,中国会不会变成如今的欧洲,战国七雄成为真正的独立王国?其实,这个答案很明显,就算秦始

  •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能否推翻秦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推翻,项羽,刘邦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能否推翻秦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秦国发生了什么,秦国又是如何抵抗起义军的。秦二世上台后,自己只顾吃喝玩乐,大权全部交给了太监赵高。他们先是杀死大将蒙恬、蒙毅,又害死丞相李斯,其他被赵高害死的大臣不计

  • 文是一个赞誉极高的谥号,战国时期有哪些谥号为"文"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君主,谥号,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风云变幻,涌现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众所周知文是一个赞誉极高的谥号,那么在战国时期有哪些谥号为“文”的君主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嬴驷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

  • 项羽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他当时的处境其实很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恢复,分封制,处境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彻底灭亡秦国。之后不顾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尊楚王熊心为义帝,和各国诸侯将相自行分封。项羽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呢?是形势所迫,还是有意为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推行分封制,或为形势所

  • 秦宣太后可以有情人,为什么秦始皇却不允许赵姬有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后,允许,私情

    战国时代,对于女性贞操的束缚并没有那么强。那么秦宣太后可以有情人,为什么秦始皇却不允许赵姬有私情?其实,秦始皇没有“不容”嫪毐。他“不容”的,是嫪毐的叛乱。那个时候,秦国本来就游离于中原主流文化之外。《廉颇蔺相如列传》都读过吧?渑池之会,秦王请赵王奏瑟,赵王毫不推辞地答应下来;蔺相如请秦王击缶,为什

  • 明朝皇帝久居深宫 清朝皇帝为何总喜欢往外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帝

    还不知道:明清皇帝和出行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以来,作为封建君王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久居深宫,不曾出宫门。当然,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皇帝会亲自去民间游历体察民情,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曾五次出巡,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下江南。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

  • 古代皇帝享受最高的待遇 皇帝寿命为何都不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享受,古代

    对古代皇帝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封建王朝国家之中的领导者则是皇帝权势滔天,不论是秦始皇又或者后来的400多位君王,却都能发现他们的寿命非常的短,虽享受着较高规格的待遇,但因为种种原因,寿命却都不长。国事太繁重一国之主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毕竟身居高位岁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