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得韩信得天下,为何说韩信的悲惨结局有“作死”成分?

得韩信得天下,为何说韩信的悲惨结局有“作死”成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96 更新时间:2024/1/19 12:11:45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前半生获得无数的辉煌和荣誉,但是到了最后,韩信的人生结局却是非常不幸。

乱世造英雄

韩信早年家贫,常常寄人篱下,居住亲戚家过活。这时代秦二世是一位暴君,压榨百姓,税赋增加,匪徒当道,人民痛苦不堪,随即爆发无数个起义军。

在这乱世中,人人只为寻求自保,纷纷加入起义军的队伍。

[var1]

在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项梁,开一代名将之路。参与反秦斗争,在抗争过程中,项梁在战场中阵亡,后由项羽来顶上去。

只因在项羽集团内部时候,韩信曾多次献策,项羽都没有纳用。韩信不知如何往下走,只因一身军事才能,却没受到项羽的重用,灰心意冷,准备下计划离开项羽集团,另寻他处。

后来汉王刘邦受封,韩信经过熟人的介绍,来投奔汉王刘邦。只是乃未被重任,韩信曾经准备要放弃的时候,丞相萧何亲自出马追回韩信,并且看出韩信身上的才能,并大力向刘邦推荐重用此人。

并说出:“得韩信就得天下”,刘邦将信将疑,但乃接受萧何的意见,封为大将军,从此开启一战而成名之路,为刘邦出谋划策,为以后的汉朝作铺路。

[var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陈仓之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自身实力强大,分封十几个诸侯王。然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只因防汉王刘邦来篡位,便调动他去汉中,不让他的势力发展壮大,防止他不谋之术。

在地理位置上汉中位置比较特殊,唯有引进关中地区才能发展壮大,但关中有三秦看守,无处下手。

这时候齐人率先起兵反楚,项羽北上迎击,韩信看中项羽主力已在北方,就向刘邦建议突袭关中,以出其不意攻下城。

刘邦接受,韩信就采取明修栈道以迷惑敌人,然后背地里养精储蓄,以出其不意情况下,分兵进行逐一击破之势攻占一座又一座,迫使敌人率部投降,兵不血刃拿下。

至此基本占领关中,取得与楚交战第一次胜利大捷,实现关中战略目的的重要性,与楚势力划一分二。

[var1]

背水一战——井陉之战

公元前205年,楚王在彭城大败刘邦,许多诸侯纷纷倒戈,汉王刘邦势力境况处于十分艰难,局势对汉王刘邦不利,随后采取众人的意见,制定战略,开辟新的战场,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事。

在战略的方针上,采取是先逐一击破,首先消灭楚的羽翼,由丰满的羽毛变到褪色的羽毛,这样有利于汉恢复势力,顺势让楚陷入陷阱,无人增援。

在韩信带领几万人马,准备突破井陉口,攻打赵国。可赵国带兵号称二十万大军滚滚而来,在这样的情况对韩信的局势明显处于劣势。

不过韩信采用背道而驰的战术,先吸引赵国兵力倾巢而出,再率领神兵绕到赵国的后方进行骚扰,在“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汉军前后夹击,毫无退路。

[var1]

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士兵们激发抱死之心,个个死战,个个拼命。抵抗赵军的凶猛攻势,这时在赵军后方出动奇兵,顺势全歼赵军,赢得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在兵法上“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激发抱死之心,人人都想自保,不得拼命,最后就取胜利。

巧妙击破——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在汉楚交战时期起到转折性的战役。《孙子兵法》里“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在打败齐国之时,刘邦的谋士郦食在劝说齐王投降归附于汉朝,可是刚谈判好,韩信已经兵临城下到达齐国门口,当时齐国已经全面撤销军备紧急状况,基本无人防守状态。

韩信不知是什么情况,但得知有人已经说服齐王归降于汉朝,但在选择期间还是攻打齐国,不费灰力就拿下几座城。

[var1]

齐国向楚王告急,楚王下令龙且将军前来救援,就这样潍水之战的序幕逐渐拉开。

韩信根据地形水行两栖进行战略方针,对面楚将且龙将军喜好大功又轻敌。

虽以人数上占上风,犹如一个老鼠碰见猫,轻易被韩信军队打趴,不听谋士的意见,盲目自大,最终以失败告终。

韩信逐步巧妙击破,顺理成章地一步一步打败楚齐两军,赢得了最重要的战役。

韩信前半生一代名将,后半生却以悲剧收场

在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先是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后是吕后听从萧何的计谋骗韩信进宫。

[var1]

在韩信进宫后,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韩信杀掉,让人唏嘘不已。

为何说韩信结局有“作死”成分?

其一:性格决定他的成败,韩信生性心怀宽广。特别在韩信不杀以前曾经带来“胯下之辱”的屠夫,甚至在井陉之战对广陵君宽大处理。

这样虽值得歌颂,但面对刘邦的品质不太搭边,只因天下还没统一,但韩信的功劳大大盖过刘邦,刘邦心中受到威胁,故而以许高官以表安慰。背地里等天下统一,找借口除之,以绝后患。

其二:错失时机,不听武涉蒯通的忠言。曾多次告诫他率部起义,可韩信重忠义,知刘邦对自己恩情较重,故此错过许多颠覆刘邦的机会。

[var1]

其三:自持才华,不吸收所失败的教训。从草根到名将,不懂得满足,身居高位,不懂得收敛,下场却如此凄惨。

韩信从草根到名将,从名将到身败名裂。让人唏嘘不已,性格不是那么果断,受世俗的规则,不能反抗。人应懂得要知足,不可自持功劳而膨胀起来。

收敛光芒,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该果断就关断。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重要的是先做人,人际关系要打牢,政治身板要拥有。高手过招一招致命,不然身死道消,死得不足惜。

更多文章

  • 无不守城,这些三国守城高手有什么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守城名将,三国最厉害守城高手,三国守城战役排行

    汉末三国时期是真正的乱世。那个时代的人虽然水深火热,但现在大多数人回首那段历史,首先感受到的还是那个时代的热血沸腾。蜀汉的关张赵麻黄,曹魏的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五善将,江东的黄盖,甘宁,太史慈等几位名将。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除了这些至今仍赫赫有名的名将之外,还有许多能力不逊于他们,却逐渐被历史埋没

  • 人生高光的信陵君,为何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我们没法确切了解,当时有哪些人,说了哪些话。但是通过史书记载来看,当时的信陵君,完全配得上“义薄云天”这四个字。而更可贵的是:信陵君始终保持淡然。面对他人的吹捧,信陵君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功劳,其他国家的军队帮了大忙。他同时又表示,为了救赵国,自己已经在魏国犯下重罪,实在是不敢居功,只能战

  • 关羽大意失荆州,若换个人能守住吗?这个人,关羽张飞都比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蜀中需刘备亲自镇守,荆州只能外派一名大将前往保境安民。思索再三后,刘备派遣了最亲近的关羽镇守荆州。结果,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若换个人能守得住吗?有一人,关羽张飞加起来都比不过他。刘备派遣关羽镇守荆州,有两层用意。关羽是最早跟随的刘备,劳苦功高,关系亲近,荆州事关重大,非亲信之人不可用。第二

  • 民国时期,韩复渠占据山东七年之久,他究竟有多少家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以1928年为分界线,在这之前是以北洋派系为首的旧军阀的主场,1928年之后是桂系、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等新军阀的战场。[var1]在1937年之后,中国虽然进入全面抗战,可是军阀之间的斗争还是并未停歇,老蒋的中央系在抗日战争期间趁机吞并弱小的派系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到了抗战结束时候,唯有桂系还能跟

  • 三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四场大战,四位武将一战成名,威震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将者,当能统率千军万马,扬威沙场,守土开疆。三国历史上不乏名将,其中不少名将凭借一场巅峰之战而名垂青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三国四位一流名将的封神之战。4、张辽——威震逍遥津《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逍遥津之战是张辽封神之

  • 三国时东吴有八位奇人号称“吴中八绝”,他们都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东吴后期名将排名,东吴八绝视频完整版,东吴八绝

    举例来说,大名鼎鼎的华佗因医术高超、理念超前而被后世尊为“外科圣手”,他曾为曹操诊治头风,但后来也正是被曹操所杀。将目光放在割据东南的孙吴政权,根据《吴录》的记载,当时民间将八位拥有特殊才能的奇人合称为“吴中八绝”。那么,这八人分别是谁,他们都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呢?“吴中八绝”当中,仅有三人被正史《三

  • 他的变法让秦国强大,却惨遭车裂,历史上的商鞅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车裂图片,商鞅变法秦国有多强,电视剧中嬴驷车裂商鞅

    [var1]好刑名之学,年少有奇才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一开始还是介绍身份,商鞅本是卫国的庶出的公子,姓公孙氏,他的祖先是卫康叔(之前在《卫康叔世家》中介绍过,是周公旦的弟弟,周文王的儿子),所以是与周天子一样的姬姓,卫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var1]

  • 震惊!桃园三结义的原因竟然是,张飞杀掉关羽的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这刘关张三人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庙前结拜为兄弟,准备干大事。结拜之后,刘备就说了:“我自己就孤身一人,你们俩都有一家老小,这人呐,一旦有了老小,就等于有了后路。我怕你们俩以后有后悔之心,总惦记自己的后路,最后会干扰我们的大事。”关羽一听就急忙表忠心,就说了:“那我回去,杀掉我的一家老小。”这时候张

  • 李斯是谁?如何能够劝说秦王? 郑国渠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国的前一段时间,李斯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客卿,因为才华出众,被吕不韦授予秦国的官职。可是,吕不韦把持朝政多年,秦王政对其非常不满,于是在亲政之后,便逼死了吕不韦。[var1]吕不韦一倒台,秦国的一些贵族、大臣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目的不纯,秦王政深有同感,于是下了一道驱逐外族的逐客令,而

  • 同样都为新王朝奠定了根基:曹操与司马懿有什么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新三国曹操司马懿对话,曹操狱中见司马懿

    不过,既然都是为新王朝奠定了根基,那么,曹操和司马懿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答案是肯定的。1、曹操的权力来源很多人把曹操和司马懿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俩在事实上都是篡位者(毕竟没有他们操纵大权,后来的曹丕和司马炎也不能那么轻易地篡夺前朝皇位),但是从权力来源角度来说,曹操和司马懿的权力来源存在本质的不同。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