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服骑射,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剪影

胡服骑射,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剪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18 更新时间:2024/2/19 6:59:4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本文约 2600 字

阅读需要 7 min

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十分有名,使赵国一跃成为可与秦国对抗的强国。胡服骑射不仅体现了赵国的民族交融,其他诸国也发生了区域性民族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说,赵国胡服骑射,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奔放壮阔的民族大交融历史图景。

01

赵国为何要搞胡服骑射?

赵、魏、韩三家分晋,并被周威烈王册立为诸侯,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赵国领土大致为今山西省北部和中部,河北省西部和南部、内蒙古阴山以南的部分地区。在赵武灵王改革前,赵国强邻环伺。对赵威胁最大的是近在肘腋的中山和三胡(指林胡、楼烦、东胡)。三胡骑兵经常侵扰赵的边境。战国初期,魏国曾经派乐羊灭中山国。多年之后,中山国复国,连这样的小国也多次骚扰边境,屡败赵兵,可以想象当时的赵国有多弱。赵武灵王迫切希望扭转这种局面。

[var1]

▲赵国。(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当时,中原各国的服饰深受传统礼制的影响,上衣下裳、长袍宽袖,各个阶级按照等级划分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利于骑兵作战。赵人所穿的服饰宽大且冗长,士兵穿着不仅难以奔跑追敌,更不能在马背上射箭作战,而胡服有别于中原服饰,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精简轻便,所以胡人骑兵机动灵活,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

于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决定效仿胡人。服装要变,人的思想观念更要变。在赵武灵王进行改革的时候,遇到的阻力非常大。他本人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凡是有卓越功勋的人,在当初往往会留下不同习俗、违悖情理的恶名;有独到见解的人,在开始往往得不到信任,受到猜忌和反对。譬如我打算要全国的百姓,改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本领;想来一定会受到物议!

确实有不少人反对他。大臣赵造说,圣人不改变百姓的要求进行教化,智者不变更旧有礼俗来治理国家。根据百姓礼俗来治理国家,考虑起来方便,做起来也容易见效。现在大王要改变服饰,推行胡服,不遵循礼俗,不顾百姓的议论,这不能用来教化百姓。

赵武灵王说: 三王时代,观察时事而制定法律,按照实情而制定礼仪。所有法令制度都顺应时代发展制定,衣服、家具、器械也要讲求便利。所以治理百姓不必只有一种方式,要想使国家富强也不必模仿古人。当圣人兴起时,不因循旧制就能够获得天下;夏朝和商朝并没有变更礼法也灭亡了。由此可见违背古制无可厚非,而死守古礼不足称道。

[var1]

▲河北邯郸盟台公园的《胡服骑射》浮雕。(金华 摄)

此后,赵武灵王正式推行军队改革。把原来宽袍大袖的服装,改为胡人那种短装紧身服饰,束皮带,穿皮靴,以适合马上训练、作战。

赵武灵王通过三种不同途径组建骑兵。一、“招骑射”。在接近边胡地区,招募有骑射基础的赵民当骑兵;二、“建骑邑”。在赵国境内一些水草丰盛、适于骑兵训练的地方,建设专门集训骑兵的军事基地;三、“致胡兵”。在攻打林胡、楼烦、东胡后,变俘虏为赵国新骑兵,并在当地征召胡人为骑兵。

“胡服骑射”很有成效,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赵国打败林胡、楼烦,“辟地千里”,还灭了中山国。 胡服骑射对中原发展影响极大。从此,各国骑兵也逐渐建立起来。

[var1]

▲位于河北邯郸的胡服骑射雕像。(郝群英 摄)

02

胡服骑射,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合称三胡)、义渠、中山等游牧民族接触,国民中有大量的胡人和胡人后裔,胡文化在赵国有一定文化土壤。赵国百姓经过长期与戎狄胡地的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许多中原文明传入了戎狄部族,赵国也向戎狄部族学习畜牧马匹,购买牛、羊、皮毛等物资。可以说,这样的环境使得赵国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为胡服骑射在赵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从赵国历史可以看出,赵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居的列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就是学习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改革,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在不断提升,民族之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赵国的民族交融不是偶然现象,其他诸国也发生了区域性民族交融。 在某种程度上说,赵国胡服骑射,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

春秋姬姓戎族与周人有共同族源。吴公族为周族之后,越公族为夏族之后,源于华夏族,但久处东南与越族同化,语言、习俗皆与华夏不同。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都被华夏尊为“圣人”。华夏与夷狄,自古以来就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许倬云先生指出,夷最初只是“他者”的意思。

狄族、“三胡”、匈奴等是春秋战国时北方主要少数民族,与中原诸国关系最密切。春秋时的狄族有白狄、赤狄、长狄三支,分布地域很广。白狄与秦同处雍州,在今陕西境内。赤狄是狄族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基本分布在今山西境内,与晋国有婚姻关系。晋献公娶狄人二女,生重耳、夷吾。重耳奔狄时,又娶狄女季隗,生有二子。长狄分布在今山西长治与山东边境一带,与中原国家同样有密切交往。

东方的夷族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境内和淮水流域,是商代夷人的后裔。山东夷族长于畜牧,又会养蚕,与中原华夏族接触较早。春秋时,夷族建立莱、任、宿、须句、介、根牟、牟、阳等国,与齐、鲁两国关系密切,与楚国也有一定交往。它们中的多数在春秋时融入齐、鲁两国,也有几个小国延续到战国时期。

淮水流域的夷族主要有淮夷、徐夷、舒夷三支。春秋后期,淮夷先归附楚,从楚伐吴。后又归附越。徐夷,又被称为徐戎,文明程度较高,后被楚打败,舒夷也被楚国征服。

西戎指氐羌系各族。氐羌起源于原始农业部落,夏商时才发展为游牧部落;与炎帝黄帝族有渊源关系,后来却成为少数部族,所以春秋时还有姬姓之戎和姜姓之戎。义渠和羌戎是西方戎族中最大的两支,与秦国相邻,后来被秦所灭。

蛮族是南方的一个大族系。春秋早期,长江中游地区有许多蛮族。南方蛮族中最显赫的是楚,春秋时楚人尚以蛮族自居。楚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诸夏也不承认其为“华夏”“中国”。周天子命楚人说:“镇尔南方夷越之国,无侵中国。”晋人、郑人皆称其为“荆蛮”。但是最后楚国统一中国南方,“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对中华大一统文明的形成作出贡献。与中华大一统高度相关的郡县制也最早产生于楚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var1]

▲战国时期全国图。(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大禹涂山之会召集诸侯,执玉帛者万国。武王伐纣,大会八百诸侯。春秋时期有百余国,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国,诸侯国越来越少。战国七雄本身大都是多民族国家。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疆域最大,故后世柳永说:“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国有夷族、越族、濮族、蛮族。赵、魏、韩有原来狄族的许多后裔。 七国疆域内的各民族与华夏族交往十分密切,已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各民族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共同推动中华文明发展。

作者简介:

[var1]

田海林,民族文化宫副研究馆员,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编辑| 郭晖 齐子通

制作 | 胡琪

RECOMMEND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不肯卖车给颜回添置棺椁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哦,颜回是个很有才的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但是英年早逝,颜回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回添个外棺椁。这边解释一下:古代棺材有的有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韩剧《李尸朝鲜》里,李氏的朝鲜为什么那么尊重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时期的朝鲜商人,李尸和朝鲜王国的关系,关于李氏朝鲜的纪录片

    上图_《李尸朝鲜》剧照[var1]上图_《李尸朝鲜》第二季剧照日本入侵临津:外部威胁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来访的朝鲜人洪大容也坦言:“万历年间倭寇侵东国,八道腐败。生与民皆神帝所赐,况且末年盗贼之变,未必因此,故国以为我亡,无天下哀,李氏朝鲜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中朝关系,双方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宗藩关系更加

  • 除了岳飞和韩世忠,还有谁是抗金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吴玠(1093—1139),字晋庆,龙干(今甘肃景宁县)人,德顺军人。“少沉毅,雄心勃勃,博学多才,善于骑射,读书能明义》(《宋史·吴玠传》,以下简称《本传》)。弱冠参军,投奔西北名将曲端。“陕西人有句俗语:‘有文武者屈大,有智有勇者为吴大’’。”(见南宋周密《齐东野语》)。[var1]1.元和尚破

  • 《陈芊芊》番外86:楚楚大婚,韩烁芊芊带着三个洋娃娃祝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芊芊撮合韩烁与楚楚,陈芊芊番外第二集,陈芊芊的母亲说把少君和楚楚拿下

    这在花垣城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有公主嫁给外国人,自然是轰动一时。老城主亲自主持了楚楚连金的婚礼。以前楚楚虽然做错了很多事,但现在看到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养女找到了自己的家,老城主心中暗叹一声,也很是欣慰。只好喝了楚楚递过来的茶。既然有了自己的母亲来主持楚楚的婚礼,芊芊自然是闲得下来,他和韩烁带着三个孩子

  • 看到《鬼谷子的局》一直在想庞涓为什么要设计害孙膑,我很担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庞涓死后为什么鬼谷子带走了孙膑,庞涓孙膑鬼谷子电视剧,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

    两人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后,庞涓下山,选择魏国辅佐魏惠王。[var1]在魏国与齐国、赵国、韩三国的交战中,庞涓以三万魏兵对抗齐国六万大军。魏惠王为笼络庞涓的才干,将公主嫁给庞涓,并封庞涓为武安君,成为魏氏第一位异姓骑士。此时的庞涓,升官加爵,洞房喜事,真是风华正茂,走路带风。魏惠王从齐国著名学者

  • 《亮剑》李云龙vs《雪豹》周卫国,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亮剑周卫国演李云龙是哪一集,亮剑中周卫国和李云龙,周卫国与李云龙打架第几集

    今天追梦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李云龙和周卫国的优劣势:李云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没受过教育,几个大字也看不懂。“一种愚蠢的感觉。[var1]二、从作战指挥角度比较李云龙的作战指挥基本上以大范围作战优势为主。从一开始的新团,到后来的独立团到师长,李云龙每一次战斗都带大部队。作战指挥的特点也常常出乎意

  • PP视频《谷文昌》刘佩琦、韩童生、奚美娟等老戏骨参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故事讲述了1950年,谷文昌随军南下。我军成功解放东山后,谷文昌亲眼目睹了东山的贫瘠与苦难,随后出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全身心投入政权建设工作,稳定民心,并调查人们的感受。他为人民撑伞,敢为人民扛天。解放之初,提出将“敌伪家属”改为“军祸家属”,是一项良策,深得10万人的心。

  • 三家争雄:刘备自封汉中王,关羽大水淹七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中之战让刘备感叹的五虎将,关羽争雄完整版,三国争雄

    刘备遂得据有汉中,并得降将王平。王平乃是曹操麾下的署理校尉,素知汉中地理,遂引刘备部将刘封、孟达,攻破房陵,再进略上庸,收降太守申耽,汉中大定,群僚遂上表请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再三推辞,嗣经群臣固请,方才勉允,即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在淝阳筑设坛场,陈兵列众,由群佐拥刘备登坛,刘备头戴王

  • 秦末天下 大乱,为何远征岭南的50万秦国大军不回援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为什么不召回大军,秦国灭亡的时候军队去哪了,秦国的百万大军去哪了

    [var1] 秦国征服岭南形势图 网上有“始皇遗诏”之说。据说赵佗在南征之时,秦始皇专门叮嘱赵佗说,岭南是新占之地,大军必须时刻镇守,即使华夏地区有倾覆之危,也不许回援,否则岭南将不复华夏所有。但始皇遗诏只见于电视剧之中,史书中并无记载,应该是是被后人杜撰。而岭南50万大军,之所以不回援,主要是由于

  • 河南一农民发现关羽陵墓,墓志铭上写有6个字,专家看完说不出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河南洛阳关羽墓墓志铭,关羽墓的传说故事,关羽墓里有什么传奇

    ▲关羽在历史剧中的形象。(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1970年代,河南有农民在从事农耕时,突然发现土壤底下有奇特物体,仔细看是一处坟墓。起初,村民觉得挖到坟墓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也担心是否会打扰往生者,但发现这个坟墓,似乎与一般常见的规格不太一样。▲中国考古专家鉴定关羽墓志铭上的文字。(图/翻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