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曹操陵墓的具体位置争论尘埃落定,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陵墓地址位于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这座陵墓也被称为“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坐西朝东,平面呈“甲”字形。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为一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墓葬墓道斜坡长39.5米,宽9.8米,主要由前后室、4个侧室以及墓道构成。墓圹平面上呈现出梯形,东西长18米、东宽22米,西宽19.5米。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曹操高陵包含外夯土基槽、神道、东部建筑、南部建筑等五大陵园主要结构,并在墓室内发现3具遗骸,其中男性研判约60岁,几乎可以确定是曹操,另两名女性遗骸分别为50岁、20岁左右。
▲曹操高陵。(图/翻摄百科词条)
据史书记载,曹操在汉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庚子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卒于洛阳,享年66岁。根据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的《终令》,以及他临死前《遗令》的要求,他最终被安葬在邺城西郊。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也记载曹操陵墓: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王)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曹操高陵曾经多次被盗,至2005年被发现,于2008年由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对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2009年12月27日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曹操高陵在河南获得考古确认。2010年1月29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进曹操墓,但卞氏过世时约70岁,专家推测,年纪较大的女性遗骸,很有可能是曹丕之母,而曹昂之母刘氏早死,所以,墓中的年轻女性遗骸可能是曹昂之母,但因遗骸不完整,因此仍待确认。
不过,这次的考古发现,也意外颠覆曹操“不封不树”的遗嘱,上千平方米的建筑遗迹规模与出土文物,说明曹操是隆重厚葬,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立刚指出,这说明曹丕并未遵照曹操薄葬的遗嘱,可能与曹丕的忠孝有关。
曹操高陵发掘领队、研究员潘伟斌则有另一番解释,“不封不树”是在地面上不封土,也就是不树立石碑、没有坟丘,和地面建筑并无关系,且文献也明确记载曹操高陵有地面建筑,且在发掘过程中就已发现大量柱洞,证明地面建筑的存在,这是礼制需要,与薄葬无关。
▲曹操墓室有大量柱洞。(图/翻摄百科词条)
另外,在曹操高陵旁也发现另一个墓穴,全被夯土填实并无真正的墓室,也未发现墓主的遗骸,专家推测,因曹操长子曹昂死于张绣的战争中,并未找到遗体,因此曹丕在替曹操建墓时,也替哥哥曹昂立了衣冠冢。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