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野心并不大,刘邦才是秦始皇式的人物。华夏文明延续了千年的分封制,老百姓已经惯了独立,突然有一天说要实行中央,是逆大众思维的,“始”皇名副其实。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朝廷实际上发生过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议,王绾与时任廷尉李斯各执一词。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这在当时都是创新,组织这样一个疆域广阔的超级帝国,没有经验可以学!
全靠创新!郡县制的官员从哪里来,没有这么多人才储备等,全都是问题。换句话说,秦始皇是一个敢于创新、敢于决策的人,毕竟郡县制能否成功,祖宗基业是否会毁于一旦,在当时都不可知,领导是不好当的,决策是承担风险的。财政制度上的难度郡县制意味着秦需要建立一套庞大的官僚体系,输送地方,官员数量几倍于分封制的需求,而且郡县制下的官员工资都是中央发的。
这对于中央政府的负担是很重的。但难处在于,秦为了统一六国,已经过度消耗了民间财富,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一架强大的战争机器,统一之后因为制度惯性仍然停不下来。为了维护统一,秦延续了高压政策,没收了天下的兵器,将六国贵族迁移到关内,修筑驰道,加强交通,加强对民间的管理,没有给民间经济足够的修复空间,军事征服没有顺利转化成为政治经济征服,老百姓没有在新的制度框架下重新安居乐业。
实际上每个朝代建立初期,都面临恢复经济与宣传中央政府权威性之间的矛盾,是发展经济,还是先强调中央权威,是每个王朝面临的问题。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国家从来不简单,经常需要在拆动迁和补西墙之前作出抉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