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刁难:清朝一年有多少人生又有多少人死?刘墉如何巧妙作答

乾隆刁难:清朝一年有多少人生又有多少人死?刘墉如何巧妙作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1/19 3:08:10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乾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而又颇具争议的一位了。先不细数他的功过,看看他对手下大臣刘墉的刁难:

一日乾隆问:"京师九门每天出去多少人?进来多少人?刘墉答道:"两人儿!" 同时伸出双指。

乾隆心中可有大大的问号了,但他按下不表,又送上难题一个:“清朝一年有多少人生又有多少人死?”

刘墉又快速地答道:"全大清国,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这下可大为震惊了:“长此以往,我大清不就亡国了吗,这是为何?”

刘墉的解释可谓是老谋深算,早就摸清楚皇帝这是在刁难他,他从容地答道:“这第一个两个人,指的是两种人: 一是男人,一是女人。而第二个问题,臣是根据属相来说的。猴年出生的人,无论生多少千人,都属"猴",故说"一年只生一人,而一年之中,什么属相都有人死,无论死多少,都离不开这十二属相。因此说一年死十二个人。 ”

刘墉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而在这刁钻的问题与精妙的回答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乾隆的深层含义,多少帝王将相间的勾心斗角,相互猜忌,风云变幻间的权谋大戏也在不断地上演着。

功绩:盛世中的帝王

说是乾隆,其实这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用了六十年。“乾隆”同样用于纪年,所以即使弘历后来将皇帝位传给了儿子,也还是使用乾隆纪年。不过这并不影响乾隆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地位,后文我们也使用乾隆作为称呼。

乾隆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浩大皇帝队伍中的一人之所以颇负盛名,在于他是实际掌握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手握皇权整整64年。更令人咂舌的是,他同时是世界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甚至还是中国历史寿命最长的皇帝,一共活了89岁。在皇帝之位这条独木桥上,他走的既长又远。

但他这漫长的皇帝生涯在后人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有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裁者,也有人说他太过狠毒,是货真价实的独夫民贼,亦有人坚持他不过是时代下的平庸之辈……

“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身,发音铿(坑)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nì)然拔萃”

这是清高宗实录中对乾隆的描写。

25岁便登基了的乾隆展现出过人的政治天赋,在史书雄伟的外貌描写下,藏不住他的伟大功绩。

人口之增加

根据乾隆六年的人口普查,全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亿四,而乾隆五十五年的人口达到了三个亿。对中国历史有些许了解的人就会明白,能让人口快速增长的朝代,其背后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恰当转变以适应人民与国家的需求。意识到摊丁入亩的裨益已经不能绵延至自己的朝代,甚至由此带来的重复征税令人民陷入更窘迫的境地,他迅速地转变策略:

宣布地方官上报更多新开垦的土地,也不再追加田赋(即税费)

停止征收多余的税费,在全国内减少官方火耗

土地在封建小农时代便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命根。有关土地的任何政策调整都牵动着江山社稷。乾隆的改革,正是将当时的农民拯救于水火之中,直接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他成功地引入改良的作物,推动农耕技术的改善,迅速提升了当时中国土地的产量,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在乾隆中期使国库数量达到了空前的8000万两。也正是在土地上积攒的财富,才足以支撑乾隆时期对圆明园的翻修,战争的发动等无数耗资巨大的项目。

版图之奠定

“准噶尔荡平,凡有旧游牧,皆我版图。”

“大军过巴里坤后,男子俱行诛戮,妇人赏与官兵为奴”

这是乾隆面对准噶尔多次叛乱后的采取的铁血措施。

乾隆的第二项功绩,便是对于边疆的管理。乾隆在位期间屡屡出兵,镇压古州苗乱,发动清缅,清越等多个战争,平定西藏,准噶尔以及台湾等多地,最终形成了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西北到葱岭,巴尔喀什湖,北到恰克图,南到南沙群岛的清代极盛版图。

历史上有著名的平定大小卓和之乱,乾隆将地方的权力悉数收归中央,不允许过去的地方首领掌握实权,干涉政务。而西藏地区的活佛转世习俗,即使是宗教规定,但凡沾染了政治色彩,都要被乾隆握在手中。于是就有了为后人熟知的金瓶掣签制度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出台。在布达拉宫,人们至今都可以观赏到以乾隆为核心的唐卡画像。

文献之经典

若论起乾隆帝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功绩,《四库全书》的修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四库全书》近八万卷,一共九亿九千七百万字,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大的一部丛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召集例如纪晓岚等一众博学多才的文臣们,将古今优秀著作收录于一部丛书中,工作量之大且对并不发达的清朝人力要求之高,可见乾隆对于中华文化的一份追求之心。诚然,有许多后人认为乾隆主持下编纂的《四库全书》删减了许多于统治所不利的书籍,但不可否认的是,《四库全书》仍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一颗明珠,永恒闪耀着。

口诛笔伐下的专制者:乾隆之过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随着秦朝的开始,一路走向巅峰,在乾隆所处的清朝,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乾隆无愧于后人口中的“政治怪物”。他醉心于专制,享受集权的快感,维护了大清平稳表象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没有在那个时代走向工业革命的一大阻碍。

专制下的“文字狱”

在日益重视文官的清朝,文官上书言说的内容却在不断加强的王权下一点点自我阉割。文官们整日心惊胆战地揣摩字句,正是害怕那令人文风丧胆的“文字狱”。

乾隆四十六年,大臣尹嘉铨已经退休还乡。此时恰逢乾隆出巡,正好是临近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想见皇帝的心思难以压抑,奈何他早已退出官场,与皇帝身边亲近之人不再熟悉,没有人与他通融,也就断了面见皇帝之路。

尹嘉铨为面见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令他后悔一生的决定:为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的父亲尹会一上书请求皇帝赐谥号,更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与开国名臣范文程共同从祀文庙。这个看似尽孝道的请求,实则是为自己博得一个面子。

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在看了请求的内容后勃然大怒,立即下旨革去尹嘉铨的顶戴,直接交由刑部审讯,甚至拟好了官员前往尹嘉铨的住处即刻抄家,特别指示前往抄家的官员认真搜查“狂妄字迹、诗册及书信”。圣旨便代表了皇上的心意。向来顺皇帝心意的大臣们心领神会,开始收集各类有助于为尹嘉铨扣上罪名的证据。

在皇帝的旨意和大臣们的墙倒众人推之下,尹嘉铨从一个学富五车,在皇帝面前颇有风头的前三品顶戴大臣,一夜之间变为谋逆的罪臣。“重刑之下多冤案” ,尹嘉铨也不例外。在严刑拷打下,无数莫须有罪名纷纷来到了他的名下,乾隆亲自下旨将尹嘉铨处以绞刑,一同销毁了尹嘉铨的大量著作。

乾隆皇帝对于尹嘉铨的文字,展现出了极端的咬文嚼字的态度;他认为“为帝者师”的字句,是“尹嘉铨竟俨然以师傅自居,无论君臣大义不应加以妄语,即以学问而论,内外臣工各有公论,尹嘉铨能否为朕师傅?”这样的疑问。而后来的清史学家认为,尹嘉铨的不幸下场,是因为他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称为“古稀老人”,乾隆皇帝认为自己已经使用过如此称呼,却被这大臣再次使用,是为不敬。

乾隆在后来的执政中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无不令人感叹,无论是在字里行间比较明清之别的,甚至只是使用了“朱”“红”等字,便被认为是对于前朝统治有留恋之意,对于清朝统治存有不满之心; 直写乾隆名讳或者使用了皇帝名字中的字便是立即斩杀的;纵使只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例如石卓槐曾作“大道日以没,谁与相维持”“厮养功名何足异,衣冠都作金银气”之句,却被直接凌迟……可见乾隆时期“文字狱”使得人心惶惶,朝堂至上皆是噤声之姿了。

闭目塞听下的封闭王朝

放眼世界,乾隆时期的西方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怀着明确的贸易与掠夺心态的西方人迫切地探索这神秘的东方大国,而乾隆对此的态度却是——闭关锁国。

清政府推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除却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如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是开放的之外,大部分沿海地区的居民严禁下海,倘若私自出海便是罪同谋反,没有人敢随便挑战这样的严苛律法。

而曾经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土地也不再如往日般收益巨大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是封建小农经济下不变革生产力所无法改变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饥饿,眼前能够带来收益的渔业却无法发展。如此险恶的环境,盗贼,土匪,防不胜防。

乾隆或许是看见工业革命下“羊吃人”的惨剧,或是西方贵族的倒台令他不得不自保,他放弃了与西方的沟通,不断强化中国内部的专制和进一步的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乃至未来发展的落后,后患无穷。

史书中的别样乾隆

“一片一片又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飞雪》清. 乾隆

难以想象,以上如孩童呓语般的诗句竟然是乾隆的手笔。而乾隆为人诟病的其中一个部分,也正是乾隆的文艺“病”。

乾隆皇帝酷爱做诗,一生有记录的就有43000 之多。虽然在后人眼中他的诗歌大多流于平庸,模仿痕迹严重或过于白话缺乏诗意: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擎华原翁。

秋山丛越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范宽秋林萧寺图》清. 乾隆

如此具有白话气息的诗歌也却为乾隆所作。

根据中国书画界的传统,收藏者会在自己来之不易的珍藏品上盖一个小小的印章以作为标记,但尽量不会破坏原始作品的完整性,而乾隆则恰恰相反,动辄在自己收藏的珍贵作品上留下一个比别人几倍大的印章,有的甚至还要题字。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字字珠玑,号称“二十八骊珠”,其语言精炼仅用二十八字完成作品。但是乾隆毫无顾忌地在作品上盖章,使原作品难以看清,甚至大笔一挥,题了个“神”字。

唐朝的《五牛图》,王献之的《中秋贴》,赵孟頫的《人骑图》、《鹊华秋色图》等多篇名作,都有乾隆的印记,可谓是博览群“贴”,还要留下自己的印记。

乾隆与刘墉等人

如乾隆这样专制独断又对文字充满猜忌的君主,身边的大臣也是如履薄冰。而历史上在乾隆身边辅佐的,除了和坤,纪晓岚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还有前文中巧妙应答的刘墉。刘墉此人或许并不著名,大家或许更熟悉电视剧中的刘罗锅形象。事实上,想在乾隆身边辅佐,刘墉绝非善类,更不可能整日耍宝,与皇帝插科打诨。刘墉在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多,只有寥寥数句。

“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宁道。

迁户部、吏部侍郎。”

在几次升迁中,我们得以窥见刘墉的升官之路,又由此可以想见此人的聪慧与敏捷,得以在如此阴云密布的官场中不断向前。

尾声

悠悠五千年,乾隆与刘墉这一简短却难以令人忽视的对话没有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是为后人称道,也能让我们重新回溯那一段历史,品味那一段时空下的人与物。

月朗星散,乾坤高悬,宫雾重重阙万间。风萧瑟,十全功,凭空浩渺四库典繁华万里留残烟。盛,百年梦,衰,弹指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通泊之战:大清的1万精锐全数覆灭,14位高级将帅葬身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合通泊之战,满清灭大顺之战解析,通泊战役清军败了吗

    “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引言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有不少著名军队荣贯古今,例如一扫六合的秦军,还有汉军、岳家军等等,鲜为人知的是,正是因为骁勇善战的汉军,才让我们今日有了男子汉的称谓。而距今较近的古代军队,最能征善战者莫属

  • 大清国有了第一条铁路,慈禧要给洋人惊喜,结果洋人看完却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的专用铁路,慈禧资料,慈禧秘史电影完整版免费看

    慈禧本来一开始也是很反对接受西方事物的,所以为了让慈禧看到西方技术的先进之处,李鸿章在1888年送了慈禧一份礼物,而这份礼物就是紫光阁铁路。虽然紫光阁铁路建造于皇宫之内,只供慈禧一人使用,但是它也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了。紫光阁铁路,全长三华里。慈禧当时移居西苑中海仪銮殿,该铁路适时地派上了

  • 魏璎珞给乾隆一共生了6个孩子,每次生产的时候,乾隆都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魏璎珞的剧《延禧攻略》前段时间非常火,小编也是熬夜也要看啊,皇帝是大猪蹄子,纯妃一点也不单纯,娴妃也是心机藏的很深,魏璎珞作为一名小小的宫女,在这深宫里,可谓是步步惊险,但是她又是非常聪明伶俐的,都被她给一一化解,最让小编感动的就是白月光富察容音,她对乾隆的爱真是深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魏璎珞

  • 他是纯妃之子,因哭得不伤心被乾隆夺去继承权,最后过继傅恒外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永璋,生母是纯惠皇贵妃,即大家在电视剧中熟悉的纯妃。在乾隆皇帝还未登基之时,纯妃就嫁给乾隆,但地位不高,只是个侍妾。之后,纯妃生下永璋,即乾隆皇帝的三皇子。史书上关于三皇子永璋的记载不多,或许跟永璋过早让乾隆皇帝失望、丧失皇位继承权有关。让永璋丧生皇位继承权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乾隆皇

  • 17岁嫁给乾隆,被两代帝王照顾,晚年居住在皇太后的宫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延禧攻略》中的令妃魏璎珞,从一个小小的供女得到乾隆的宠爱之后,接连生下多个子嗣,逐渐走到皇贵妃之位,在后宫中站稳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在乾隆逝世之后,她的儿子颙琰也顺利的当上皇帝,看似是一个人生赢家,但是她虽然得宠,活的并不长久,才49岁就已经香消玉殒了。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乾隆后宫中比较长寿

  • 皇太极为啥如此喜欢海兰珠?真相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为啥喜欢海兰珠,海兰珠皇太极同人推荐,聂远版皇太极海兰珠

    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相见,是源于皇太极为了他弟弟的亲事,亲自拜见科尔沁大妃和次妃时,偶然遇见了海兰珠,这时的海兰珠虽然已经26岁,但她天生丽质,皮肤却晶莹剔透。正可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有什么比一见钟情更有杀伤力了。男人首先还是视觉上的动物。不过,海兰珠一定气质非凡,不然怎能俘获绝世英雄皇太极的心。

  • 甄嬛传:雍正到死都不知,叶澜依侍寝时为何手里要一直抓着项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圆明园中的一名驯马女,身份低微,连宫女都不如,以至于在一次得病后,无人医治几近死亡,果郡王偶然发现了她便遣了人给她医治。从此,叶澜依不仅视果郡王为救命恩人,而且还倾心于他,希望以后能有机会长伴左右。她入宫后常常被皇上召去侍寝。可是,深爱果郡王的叶澜依是极为不情愿的,却因皇命不可违只能无奈应召。每

  • 雍正惩罚贪官,获得一宝贝爱不释手,但最终这贪官因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雍正皇帝,其实这样一个皇帝在历史众多皇帝当中,特别是清朝,是比较明智的一个皇帝,在很多方面的改革,在他治理这一阶段,很多老百姓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爱民如子,处处以维护老百姓为主,特别是他惩治贪官,更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雍正帝之前,康熙每年都会频繁叛乱,所以造成当时的国库已经没有银两,所以

  • 这个通房丫头是顺治的第一个女人,生下了皇长子,其封号令人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他6岁登基,24岁驾崩,当了18年的皇帝。他是清朝的第三任皇帝,也是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对于这位清朝皇帝,历史上的话题一直都比较多,主要都是围绕着这些,比如他的爱妃董鄂妃到底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还是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妃死后,顺治帝到底是悲痛欲绝随爱妃一起共赴黄泉,

  • 一万多八旗精锐出战,回来时只剩不到两千,清朝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通泊之战结果,清朝两黄旗兵力多少人,两白旗和两黄旗哪个厉害

    这一战,便是清朝雍正年间发生的和通泊之战。在此战中,清军八旗兵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惨到什么程度呢?一万多八旗精锐出战,回来时剩下不到两千,战损率超过70%。那么,对于这次惨败,该由谁承担责任,是主战人雍正,还是主将傅尔丹呢?我们就来细细地扒一扒。 雍正为何主战? 准噶尔是清朝中前期西北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