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金刀案到夺门之变,明英宗夺位景泰帝,两个版本,谁黑谁白?

从金刀案到夺门之变,明英宗夺位景泰帝,两个版本,谁黑谁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92 更新时间:2024/3/18 6:51:15

历史的深处

因为我要讲的这段历史又跟正史上的说法有些不一样,所以开讲之前真诚地和每位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聊上那么几句。

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对夺门之变应该都不陌生,金刀案不知留意的多不多。只所以把金刀案和夺门之变放在一起讲,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黑暗阴谋,一个酝酿实施了八年的复辟大戏。

金刀案的第一个版本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放回后,已经执政的景泰帝将朱祁镇奉为太上皇,并将之囚禁在南内。看守南内的老太监阮浪以前受过英宗的恩惠,所以在照顾英宗的时候格外尽心周道。英宗为了感谢老太监,就将随身的一把金刀送给了老太监。老太监门下小太监瑶见到金刀格外喜欢,老太监为人仁厚,就索性将金刀送给了小太监。

小太监带金刀出宫被锦衣卫发现,并以偷盗之罪将小太监收审,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将金刀呈给景泰帝,景泰帝一眼就认出这是哥哥英宗的刀,并就此认定英宗图谋复辟并想以此置哥哥于死地,为个人前途着想的卢忠附和景泰帝说法,并就此查办下去。不料老太监、小太监为保英宗拒不承认金刀是英宗的,卢忠在感到棘手之余更是感到了一种危机,一个是当今皇帝,一个是有可能复辟的太上皇,于是他到石亨府上请教占卜高人仝寅,仝寅占卜之后告诉卢忠:你踩到老虎尾巴了,虽然老虎还没咬人,但凶险之极!卢忠听完大惊,之后以装疯的方式远离了此案。最终,小太监被凌迟,老太监死在狱中,案件不了了之。

金刀案的第二个版本

这是英宗一党策划的一起未遂的复辟阴谋。皇帝金刀在明朝象征尚方宝剑,老太监与小太监都是英宗同党,小太监将金刀带出宫为的就是交到石亨一伙的手中,不料出宫之时被发现,卢忠因私利考虑不周将此事报告了景泰帝,景泰帝下令卢忠彻查以拿到哥哥的死证,卢忠之后的所想所为和第一个版本相同,不过他并不知道他所求教的仝寅是英宗的亲信同党,而两个版本里都有的那句踩了老虎尾巴的话这时候听来就格外的意味深长了。

阴谋

夺门之变的第一个版本

景泰八年,景泰帝病重时将石亨召到病床前,将要立英宗之子为太子的决定告诉了石亨。石亨见景泰帝凶多吉少,为一己私欲联合文官代表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阴谋策划英宗复位,以争得成功后的拥立之功。

三方经过密谋,石亨控制京城军队,徐有贞有文官集团支持,太监曹吉祥争得太后支持,一切就绪后,三人在景泰帝即将宣布立太子的前夜,赶往囚禁英宗的南内。在撞破南内宫墙后,英宗惊恐之余想到是弟弟要谋害他,当石亨等人告诉英宗来意是拥戴他复位,英宗这才知晓这次复辟大事。

在石亨等人的簇拥下,英宗以个人威望叫开了皇宫各门,并直接登殿宣布复位,殿上大臣眼见这个事实,当即俯首称臣,夺门之变就此宣告成功,英宗复位,景泰帝不久死去。

夺门之变的第二个版本

夺门之变本就是一场蓄谋八年等待时机的复辟阴谋,在这八年里,英宗在联络旧部的基础上更是与文官集团达成了政治交易,当政后将朝中大权交给文官集团。之所以复辟阴谋迟迟没有实施,是因为锦衣卫在此前六七年时间里没有搞定,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信任武装负责皇宫警卫,没有锦衣卫的支持,复辟阴谋很难成功。为什么现在搞定了,这原因要归结于于谦。景泰帝执政后,于谦提拔自己女婿朱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于谦这么做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顿锦衣卫。不料女婿朱镶矫枉过正,锦衣卫内部怨声载道,加之朱镶任用门达这一英宗旧部作为副手,就此负责皇宫警卫的锦衣卫倒向了英宗,而门达就是夺门之变中手握皇宫钥匙的关键人物。

除此之外,复辟阴谋之所以在这个时点实施,不是因为景泰帝病重将亡,而是景泰帝病有好转,加上景泰帝立太子的决心已定,作为太上皇的英宗再不果断采取行动,他极有可能余生都要在太上皇的监牢里渡过。

于是,石亨带领守城部队以防止蒙古瓦剌的名义封锁了京城以及于谦等正直重臣的府邸,接着英宗在石亨等人的簇拥下,由门达打开皇宫各门,顺利等殿后,与英宗早已达成政治交易的文官集团顿时山呼万岁,一场由金刀开始密谋八年的复辟阴谋就此得逞。

以上的两个版本不知道你相信哪一个?

不管你相信哪一个,我想来告诉你们一些历史的细节。

其一,英宗说他一直遭受景泰帝的迫害,门锁被灌铅,门洞送食,饥寒交迫,只有原配与他在寒室牢笼里相依为命。

事实上,在英宗被囚禁的这七八年,他一共还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景泰帝当政期间,这些子女多数被景泰帝封爵。

其二,景泰帝在当政的这八年,只有一个子嗣而且还死了,之前能生出儿子为什么之后不能了?

事实上,景泰帝当政期间,太监为景泰帝物色了大量的娼女进宫,服凉药的娼女是无法怀孕的,英宗复位后,参与此事的太监悉数被杀。

其三,景泰帝身边有个叫蒋安的太监,众多史书中点名道姓地指出是他在英宗复位后亲手勒死了景泰帝,他也是英宗的人。

景泰帝眷位不假,迫害英宗也有可能,毕竟他囚禁了英宗,但一朝两帝,谁比谁黑?我有我的答案,你呢?

更多文章

  • 长勺之战:为何相对弱小的鲁国可击败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起因 齐桓公即位之后,不顾管仲的劝谏执意要出兵攻打鲁国。原因有二: 其一齐襄公死后,君位空悬,内部群龙无首。流落到莒国的公子小白在齐国执政大臣的支持下先一步回到齐国继任国君,成为齐桓公。而其哥哥公子纠则从鲁国出发,晚到一步。鲁国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决定出兵拥护公子纠即位,齐、鲁双方在乾时发生冲突

  • 明朝灭亡时,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都到哪里去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去了哪里,明朝锦衣卫陆绎妻子,明朝锦衣卫全部电影

    在明朝有三大机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西厂负责侦察臣民言行,东厂负责审讯和监视,而锦衣卫负责直接缉拿和刑狱。今天百里游就跟大家来说一说这三大机构中的锦衣卫,明朝灭亡时他们又去哪里了呢?在明朝当官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锦衣卫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因为这就意味着要跟家人交代后事了,由此可见明朝的臣子对锦衣卫的

  • “马陵之战”中齐国明明打了胜仗,为何却是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陵之战齐国收复了哪里,马陵之战真实地址,马陵之战阅读短文及答案

    马陵地形险要,以草木繁茂、山峦纵横、道路崎岖为特点,是具有很大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地。曹操发现东吴已经在此设下营寨,而周瑜也在此地布置了许多陷阱和火攻阵。曹军率先进攻,但东吴军队猛烈反击,曹军士气动摇。周瑜趁机发动火攻,曹军大败,曹操本人也险些被困于火海之中。最终曹操被迫撤退,东吴军队取得胜利。马陵之战

  • 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活动在武汉武昌举行,专家:岳飞精神是英雄城市重要历史底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实习生 王林艳 蔡金利通讯员 王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武汉武昌区珞珈山小学的一曲激昂的情景朗诵《满江红·怒发冲冠》,让现场观众穿越到了烽烟四起的历史长河中,3月24日,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黄鹤楼公园举行,该活动由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和武汉岳飞文化

  • 赵王迁有哪些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王迁死,赵王迁亲生父亲,赵悼襄王与赵王迁

    [var1]赵王迁则笑着回答:“我以养狗为生,如果你不让我养了,我就不活了。后官的三千只狗,又没吃大将军的粮食,你为什么这么憎恨它们呢”司马尚回答道:“大王,如今我国国力十分弱,赵是秦国的东门,秦如果想灭六国,一定先灭了赵。大王你今天就算想出无数的计策,也不能抵抗秦,你却日日逗犬,玩物丧志,群臣离心

  • 古代治安史:为何北宋盗贼格外猖狂?与其治安思想之“重法”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长河滚滚,时代变迁,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演化并汇聚成了具有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历代帝王考虑最多的莫过于其统治王朝的长治久安,固此,每一代帝王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治安思想。 曾有先秦诸子面对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社会现实,后有明朝举国力抵挡倭寇,损失惨重的悲壮结果。北宋当时的社

  • 历史上的十大军团,最悲哀的是李牧骑兵兵团,不胜非兵不利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牧个人资料简介,赵将李牧,李世民儿子李牧简介

    能进榜的都是以真实历史作为考证,野史杂闻小说就不进榜了。1、李牧骑兵兵团[var1] 李牧的骑兵兵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成建制的骑兵军团部队。 自赵武灵王继位之后,效仿草原胡人,打造了一直强大的骑兵军团,后来交由赵牧统领,后来赵牧杀匈奴过十万,占领了大片的草原土地,骑兵队伍更加强大。可惜,李牧被

  • 从水浒传里的刺配流放,看宋朝为何刺配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比如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被判刺配孟州。而后在孟州醉打蒋门神后被诬陷,再次被判刺配恩州。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被判刺配沧州。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判刺配江州。宋江刺配江州杨志卖刀杀泼皮牛二,被判刺配大名府。裴宣刺配沙门岛、朱仝刺配沧州、卢俊义被刺配沙门岛等等。卢俊义刺配大名府虽然《水

  •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中国最大的自然灾难,明朝简介,明朝那些事王更新

    当然,这其中,崇祯帝和底下大臣的貌合神离、以及他的才能不够是根本原因。但是,崇祯年间面临的极端自然环境也是促使明朝灭亡的主要客观因素。可以说,整个明朝看下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碰到过崇祯帝那么棘手的自然灾害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愚蠢的人祸一起,才让一个进三百年的帝国最终轰然倒地。 首先是大旱崇祯皇帝

  • 朱棣召小姨子进宫,她身上有件东西让朱棣直冒冷汗,立即打消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最令人称赞的地方就是迁都,而且是排除一切阻挠,义无反顾的将都城迁往了北平。此举定下了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念,从而有效的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其次政治中心的北移,也加强了明朝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对经济的影响,物资北上不仅带动运河两岸的发展,也缩小了南北两地的经济差距。在军事上朱棣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