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韩:我决定不做手术了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韩:我决定不做手术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12 更新时间:2024/2/6 16:57:52

从1941年在延安抗大学习的时候开始,韩先楚就一直没怎么打仗,其战绩也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一代名将的韩先楚在延安度过了安稳的几年时光。

1945年8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韩先楚率抗日军政大学的骨干率先抵达东北,参加东北根据地的建设。

到了东北以后,韩先楚的军事才能才得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韩先楚之所以能够在东北战场上一展身手,离不开陈云的慧眼识珠。陈云对于韩先楚来说,就是其人生中的伯乐。

东北战场的鏖战

在东北战场上,陈云与韩先楚之间是第一次打交道。早在韩先楚去往东北之前,陈云就得知韩先楚是一员虎将,所以对于韩先楚,陈云向来都十分重视。

但是让陈云真正认识到韩先楚之"虎"的,还要说到"第四次临江保卫战"。

[var1]

对于当年解放军开创东北的局面,有学者这样总结说道:"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就像爬山头,是东北最艰难的时期,而只要爬上了山头,下山就顺利多了。"可见"第四次临江保卫战"对于东北战局的意义是何等重大。

那是1946年初春,新年刚过。北满民主联军主力三下江南,而位于南满的4纵则是奉辽东军区的命令,配合北满联军三下江南之时对通化、新宾、桓仁发起进攻。

4纵11师首先攻占桓仁,随后4纵11师与南满独立师在马家店附近取得大捷,将国民党新6军的一个营全数歼灭。而后南满独立师又在新金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之下于袁家屯又歼灭新6军的一个运输营。

接连的胜利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战局向着好的防线发展。我军这几场胜仗所付出的代价都极为庞大。古人论战就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var1]

由于我军当时的物资奇缺,加上天气的原因,寒冷的冬天成为了我军最为巨大的阻碍。战局的天平正在逐渐地倾斜,倾斜的节点正是随后对通化的作战。

1946年的3月20日,我军乘胜利之势向通化发起进攻。国民党通化守军195师凭借地形之险要修筑了许多到防御工事,采用积极防御的对敌方略,迟滞4纵的进攻。

当时4纵虽然已经接连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其兵锋却已成强弩之末。面对敌人的防御战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再加上对于地形侦查工作得不到位,以及赶上大雪、缺乏城市攻坚战经验等原因。最终4纵一连多次强攻都没能将敌人的防御阵地攻下来,相反几次攻坚战中的伤亡却到了难以接受的地步。

在连续3天的攻坚战中,4纵虽然攻下了通化外围的多个据点,但是零散的据点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策应之势。

[var1]

同时,通化的命门,大顶子山、玉皇山、发电所等几个重要的战略要点依旧在敌军的手中。而这时候,蒋介石派出的援军已经在路上。

为了避免继续打这样的"添油战术",最终决定让4纵撤出战斗。虽然杜聿明在应对民主联军"北打南扯"战术时已经显得是疲于奔命,但是好歹是保住了通化。

我军因为战略物资有限的原因难以久站,杜聿明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用防御换取时间,只要拖垮了4纵,那么战机也就到了。

杜聿明在完成了防御作战之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但是对于他而言,只要在4纵的进攻下保住了通化,那么战役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蒋介石的援军到达南满之后,从杜聿明手中接过指挥权的郑国洞开始组织对于临江的第四次进攻。一下子国、共两军之前攻守互换,局势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var1]

陈云慧眼识大将,韩先楚领军战临江

郑国洞分出一部分兵力固守通化,剩余的兵力则向南满打动进攻。这时候的临江兵力分散,4纵有两个师被分割在敌后,正面作战可调集的只有3纵以及4纵的一个师。

而且接连的作战已经使得这些部队疲敝不堪,武器弹药、兵员等各方面都未能及时得到补充。

这时,究竟是放弃南满还是继续作战,临江的困局究竟要不要解?我军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分歧。

辽东军区对于南满困局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分析研究当时的战况形势,并试图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在这次会议上,陈云与萧劲光都立足于留下来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但是反对的声音却也不少。

对于是打还是撤,双方坚持不下。

[var1]

就在关键时刻韩先楚在会议上发表了看法。韩先楚认为此战必须打。只有这样才能将敌人牢牢的牵制在南满,避免敌人转而向北满进兵。

韩先楚的旗帜鲜明,敢打敢拼得到了陈云的欣赏。陈云与萧劲光是决策者,有了韩先楚站出来,二人自然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出战挂帅的人选。

于是陈云最终决定所有人一起留下来守卫南满,并在会上表达了坚守南满的决心。陈云表示,即便是付出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三伤亡的代价,也要不顾一切将敌人牢牢的牵制在南满一线。

这时候我党一以贯之的"民主集中"就体现出了绝对优势,有了陈云与萧劲光的定调;先集中,再民主。大家争论的方向也就被限定在了临江保卫战该如何布局这一范围之内。

最后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决定:南满必须保住,而且必须胜利。同时在会上还决定了以3纵的司令曾克林,4纵的副司令韩先楚分别为正副指挥员,负责此役的战术布置。

随后便是韩先楚与曾克林对于具体作战方案的讨论。一开始的时候,曾克林认为应当首先攻打敌军中路侧翼的来犯之敌。

这支暂编的20师,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比较差,打这支部队比较稳妥。但是韩先楚却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

韩先楚认为,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之前攻打通化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攻破敌人主力导致战局扭转。

[var1]

敌军中路的蒋介石嫡系89师与54师的一个团看起来十分强很,但是却是从外刚调集而来的,对于这一地区的战斗并没有什么经验。同时韩先楚认为,但凡恃宠而骄的部队,最终都是"骄兵必败"的命运。

韩先楚的想法,遭到了曾克林的强烈反对,曾克林说:"如果在与89师的战斗中,我军不能在一天内结束战斗,那么两翼的敌人一旦合围我军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讨论到这里,韩、曾两人彼此都不相让,讨论一下子难以继续。后来两人的作战方案上报给陈云与萧劲光之后,陈、萧两人一致认定韩先楚的方案更能有效地打击敌人,锉消敌人的锐气。

于是陈云回复同意韩先楚的方案,并且决定由韩先楚挂帅指挥3纵、4纵作战。在当时韩先楚只是4纵的副司令员,陈云与萧劲光的这一决定无疑是破天荒的。

[var1]

本就因为4纵司令胡奇才因病休养才暂时挑起4纵大梁的韩先楚,这一下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事实证明,陈云与萧劲光的决策没错,"临江保卫战"韩先楚一战成名。临江保卫战"打出了韩先楚的名声,而后韩先楚在东北得到了一个"旋风司令"的称号。因吃了败仗被调任的杜聿明在离职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由知遇之恩开始,半生的战友之情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有陈云慧眼识韩先楚。对与韩先楚而言,陈云就是其生命中的"伯乐""萧何"。1947年韩先楚升任3纵的司令员,相比其中也有陈云的不少推荐。

建国之后,韩先楚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再立奇功。但是韩先楚也因为长时间的坐镇指挥而积劳成疾。

从朝鲜回国之后,韩先楚长期都只能是在家静养,而这时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在百忙之余还时不时地都要去看望一下韩先楚。

[var1]

特别是韩先楚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陈云几乎每月都要往韩先楚家中跑上好几次。两人上下级之间的深情厚谊,可见一斑。

60年代末期,陈云因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曾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但是陈云却因为这些建议被人批判为"Y倾"。

因此陈云不仅受到了伟人的冷落,而且在特殊时期期间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特殊时期开始之后,陈云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到南昌青云谱劳动。

当时的南昌正好是福州军区的管辖范围。福州军区的司令员正是韩先楚。在听到陈云被下放南昌之后,韩先楚立即派人去往陈云"蹲点"的石油化工机械厂,全权接管了陈云在这里的工作生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在陈云身体有恙的时候,韩先楚还会亲自命人前往南昌将陈云接到福州看病疗养。有了韩先楚的照顾,陈云在特殊时期总算是得以平安度过。

早在朝鲜战场上就因为胃病而吐血不止的韩先楚,再后来不但没有将胃病治好,还在1974年的时候诊断出了严重的肾结石。

虽然经过手术,肾结石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在1980年的时候又换上了严重的肝病。这一次又轮到陈云照顾自己的老战友了。

在陈云恢复工作之后,对于韩先楚的身体状况十分担忧。后来韩先楚的肝病发展成为了肝癌,陈云闻讯之后顿时心跳落下几拍。

陈云不相信,这个当年在东北战场上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将军",这个率部解放海南的海疆功臣如今生命所剩余的时间只能是屈指可数。要知道陈云比韩先楚还要大7-8岁啊!

[var1]

既然韩先楚患上的乃是不治之症,那么陈云便决心在其人生最后的日子里面多陪一陪这位老战友。只要时间允许,陈云都会去往医院看望韩先楚。

韩先楚在北京西山医院疗养期间,陈云前去探望韩先楚。在见到韩先楚后,陈云说:"你不会死的,死不了。"同时陈云还抄写了一句诗送给韩先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来自鲁迅的《自嘲》,从"特殊时期"时期走出来的人多少能够体会其中的用意。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恰是当年在"特殊时期"期间陈云的遭遇。而当年韩先楚对于陈云的帮助,那可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韩先楚形容的也恰如其分。可韩先楚就是这样一个人,坚持真理敢作敢当。

后来在1986年韩先楚病危的时候,81岁的陈云再次到医院看望韩先楚。看到陈云来了之后,73岁的韩先楚望着这位曾经的老首长说道:"我不大好,又吐血又拉黑,我决定不做手术了,70多岁的人了。看着病榻上的韩先楚,陈云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是韩先楚对自己的告别,对方已然来日无多。从当年东北战场开始,两人半生以来都是帅不离将。

半生以来两人的相互支持,深厚友谊这终于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只是这临终前的告别却是让人无比沉重。人固有一死,可是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最难受的往往不是当事人,而是那些与之半生同行的伙伴啊!

1986年10月3日凌晨,韩先楚因病逝世。陈云与韩先楚半生情谊就此画上了句号,可是在人们的心中两人却成为了"不朽"。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文/文史旺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的后宫佳丽下场如何?她们都去了一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是为了抢夺地盘和女人,他所致力的主要基建项目阿房宫,其核心也是仿照六国王宫建筑风格的宫殿群,按道理,秦始皇应该很善于管理,哪国抢来的女人一一对号入座、安置进哪国风格的宫殿,大概也可以算作对这些女人的一丝人文关怀。[var1]相对于六国最后的国君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们的女人命运没有那么悲催,大

  • 秦国为何自商鞅变法后,受君主王道影响小?法治稳定,提高容错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世袭制度一直都是王位更替的主要采取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这样的王位继承制度之下由什么样的人来继承国家的权力是有规定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那个最有才华或者是最有声望的人继承了整个国家的权力,而是那个身份地位最符合规矩的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绝大部分权力

  • 明太祖朱元璋追尊的四位皇帝,名字实在太搞笑了,全是数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简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电视剧,国史演义朱元璋

    但是古代一般的追尊都是往名人上靠拢,表示自己出身显贵,后来只是落寞了而已,现在又重新崛起了;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似乎是一个另类;虽然朱元璋也追尊了自己的祖上,可是看起来,总感觉怪怪的。 朱元璋追尊明仁祖:朱五四 别名朱世珍,朱元璋的父亲,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陈氏(朱元璋母亲)、朱兴隆

  •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当了皇帝,其他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剧中的明太祖朱元璋 长子:朱标(1355年—1392年),生母马皇后,天性仁慈,文武双全,很关心自己的弟弟,朱元璋对其寄予厚望,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但很不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 影视剧中的朱标 次子:朱樉(shǎng)(1356年-1395年),

  • 没钱花,张仪玩了个空手套白狼,吹个牛,喝顿酒,钱就到手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仪资料,宋留根妻子张仪,思美人月吟和张仪吻戏

    玩空手套白狼说白了就是玩人的心理,人的欲望、面子、恐惧这些都可能是下套的诱饵,甚至人的常识都能拿来下套,反正呢,只要你能把真相始终包在纸里,你就赢了。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的能人张仪玩过的一个空手套白狼,他玩的这一套现如今虽然有可能行不通,但那份将人的心理玩弄于鼓掌的聪明劲儿,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琢磨琢

  •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再现“城摞城”景观 古城墙剖面清晰可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

  • 一场强国弱民的实验,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刑赏和农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的三种措施,商鞅变法具备的条件有,商鞅变法对百姓的政策

    一、强国弱民的实验成功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改革运动多不胜数!而"改革"也是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号。它究竟是思虑周密、规模宏远的真变法?还是打着变法的旗帜,实际上骨子里却是行打击异己、整肃政敌之实的假改革?[var1]商鞅雕像在变法的当时,任谁也不能预料。我们今天以中立的立场,来观察商

  • 《西游记》与明朝抗击倭奴有关?-《西游记》与明朝社会共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游记与明朝的联系,倭寇倭奴什么意思,明朝禁止西游记吗

    原来,明朝当局的缉查官员经过对这本书的细致阅读以后,认为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情节章回相扣,形象奇谲,常引民间人士争相阅读,二是书中百回几乎每回都有冷峻的借指,隐喻,反讽。两个因素一相结合,会给当时的明朝风气带来不利统治的影响,这就导致了这本小说被封禁的必然。可是,《西游记》在当代的感知中是一部相对

  • “杯酒释兵权“-是北宋重文抑武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重文内容,北宋杯酒释兵权的史料,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

    很多开国君主,天下平宁以后,都会想方设法的将功臣排挤出权力中心。其中,最过分的当是朱元璋,制造了一场清洗,四十多万人死于非命。而宋太祖的做法相对柔和些,他没有用那么极端的方法去对待曾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战友,那些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兄弟。1. 一杯美酒,解去心中之忧在还没有完全统一天下之前,赵匡胤就很担

  •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早年即参加军伍,善于用兵,因而颇得秦昭王嬴稷的赏识。但史籍关于他的记载,是从他进入秦统治集团上层、任左庶长时开始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以前的活动,史无可考。[var1]白起 邢佳栋饰白起任左庶长时,正是嬴稷改用魏冉为相,实行交好齐、楚.打击韩、魏的战略之际,当年他奉嬴稷之命,率军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