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4/1/6 16:11:14

1368年,明军北伐,燕京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王保保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敢再来招惹徐达。明军连战连胜,北方边境比较安定,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西南地区还没纳入版图,对朱元璋远征漠北造成极大的困扰。

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有两个“政权”存在。一个是忠于元朝的梁王,麾下兵马十几万,骁勇善战。另一个则是明玉珍建立的“大夏”,位于四川,兵马三十多万。夺取西南,扫除远征漠北的后顾之忧,这是朱元璋的策略。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经济发达,粮草充足,明玉珍又经营多年,实力也是不容小觑。1366年,明玉珍病逝,儿子明升继位,“主少国疑”,朱元璋派人去招抚,遭到拒绝,便决定用兵。

明朝初年名将如云,能挂帅的人太多。此次远征四川,主帅是傅友德,顾时、汤和、周德兴、廖永忠、何文辉等名将追随;另一位大将邓愈,则坐镇襄阳,为大军筹集粮草,确保明军取得胜利。从将帅榜单上看,明军阵容很豪华,“大夏”压根挡不住。

邓愈,明初“六公”之一,排在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之后,能力很强。要知道,徐达北伐中原时,明军分三路出击,邓愈是西路军主帅;邓愈远征青藏、甘肃时,沐英、蓝玉都得打下手。

傅友德,勇猛程度不亚于常遇春,屡次挂帅出击蒙古,未曾失败。顾时、何文辉都是善于使用骑兵,徐达北伐时的前锋;汤和、廖永忠善于用水师;周德兴则是多能型战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朱元璋渡江作战,夺取南京,首功之臣就是廖永忠。

1371年,朱元璋点兵30万,邓愈坐镇襄阳,筹集粮饷。傅友德、顾时、何文辉率精兵骑兵、步兵从陕甘出征,进入汉中,是北路军。汤和、廖永忠、周德兴率水师战船从湖北出征,攻打瞿塘关,是南路军。明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

瞿塘关,重庆门户,“大夏”重点布防,兵马十余万。汤和、廖永忠率兵展开进攻,无奈江水暴涨,“大夏”士兵依托要塞,利用弓箭、火铳射击,明军屡次进攻受挫。如此,汤和、廖永忠退守秭归,待机而动。

汤和受挫,“大夏”将重兵调回北方,阻止傅友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傅友德摆出攻打金牛的架势,吸引“大夏”的注意力,然后直奔陈仓。5千明军前锋攀登悬崖,一路披荆斩棘,直奔阶州、文州而去,突袭丁世珍部。

接着,傅友德将攻克阶州、文州的日期,以及敌军的伤亡情况刻在木牌上 ,总计数千个,然后放入汉江,顺流而下,告知汤和、廖永忠、周德兴,让他们火速进军,一起灭了“大夏”。这一招,与李靖平定“萧梁”的战术如出一辙;名将自有其相同之处。

汤和攻势受挫后,便退回湖北,朱元璋很不满意,便派朱亮祖增援。廖永忠不希望朱亮祖来抢夺功劳,便亲自率兵出击,并让周德兴率一支精兵走陆路,绕到瞿塘关后面,与自己夹击关隘。

廖永忠逆流而上,奋勇冲杀,又得到傅友德的“木牌”,明军越打越勇,最终破关而入,直抵重庆城下。与此同时,“大夏”丞相戴寿集中十万兵马,在成都郊外与傅友德对决,争取在北路取得胜利,但没啥希望。

10万“大夏”士兵严阵以待,以“大象军”打前阵,两侧部署骑兵,中路则是步兵。大象身披铠甲,背上安置“楼阁”,全副铠甲的士兵手持长矛,朝着明军冲杀而来。接着,大夏的步兵、骑兵出击,从两侧包围明军。

“象军”高大威猛,又有铠甲护卫,戴寿信心满满,但傅友德早有准备。明军以弓弩、火铳、火枪打头阵,以密集的弹雨还击。火器威力很大,且专门攻打“象军”的关节处。爆炸声传来,这些“象军”惊恐万状,不但没继续冲锋,还掉头返回,坑了“大夏”士兵。

趁着局面混乱之际,傅友德、顾时、何文辉等人手持长矛,亲自冲锋。主帅如此勇猛,明军将士大受鼓舞,纷纷追随主帅冲锋。激战中,明军凭借高昂的斗志,无不以一当十,10万“大夏”军一败涂地。

明军北路、南路都获胜,“大夏”国王明升无奈投降,重庆、成都不攻自破,明军夺取四川。明升来到南京,朱元璋也不为难他,还册封他为归义侯,享受明朝的俸禄,一家老小也衣食无忧。

后来,明升与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聊天,经常抱怨。十几岁的孩子,朱元璋也不治罪,而是把他们送去高丽国安置,并娶尹氏为妻,生了四个儿子。如今,这里还有明升、陈理的后裔,世代相传。

参考书目:《明史》

更多文章

  • 工业革命:对清朝的续命还是催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工业革命对清朝产生了一定的催命作用。清朝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已经渐渐陷入了一个衰落的状态。由于封建经济的落后和农业生产的低效,国家财政一蹶不振,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严重不足,国防能力大幅下降,这也让外国势力开始向中国领土发起侵略。#工业革命#此时,工业革命的到来给予了清朝一次重大的机

  • 明朝大厦将倾,崇祯皇帝找算命先生测字,连测三字后,失魂落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时,内有闯王李自成反叛,外有满洲女真侵略,大明朝内忧外患,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眼看大厦将倾,实在有说不出的苦闷和无能为力。一日他乔装出宫,碰见一个算命先生,心里念着明朝的将来,想自己的江山到底前途如何,不如问一问神仙。于是崇祯对算命先生说:“你帮我测个字。”先生:“测什么字呢?”崇祯皇帝本命朱

  • 她是“魏璎珞”的儿媳妇,与嘉庆是姐弟恋,被封皇后,死后葬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但毕竟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清朝的辉煌也为中华民族争夺了荣光。清王朝一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国力雄厚,万国来朝,她殷实的国力在康乾盛世的时候达到了顶点。然而在乾隆皇帝死后,清朝由盛转衰,嘉庆皇帝是清朝发展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 明朝封的武圣是岳飞,为何清军入主中原后,让关羽顶替这个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怎么评价岳飞,拜关羽敬岳飞背景音乐,徐静雨谈岳飞关羽战斗力

    唐肃宗武庙的修建中国古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儒家先贤,特地修建了“文庙”。而在唐朝时期,唐肃宗开始修建“武庙”,祭奠历代名将。当时武庙的祭奠者是姜子牙,他被唐肃宗封为武成王,亚圣则是张良。诸葛亮与韩信、孙武、白起等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是武庙中的第二等级。至于关羽,是在唐德宗时期被列为武庙六十四将,和张辽、邓

  • 甄嬛传:雍正至死不知,胧月长大后,甄嬛竟然牺牲她去做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甄嬛传》中,甄嬛虽然有过几次身孕,但是她与皇帝却只有胧月公主这一个孩子。在生下胧月的几天后,甄嬛就因为纯元皇后的衣服被陷害禁足。期间听说了她不过是纯元的一个替代品,不久就选择了离开皇宫去往甘露寺。不过,甄嬛并没有带走胧月,不是因为不爱,也不是因为记恨皇上。是不想让女儿跟着自己受苦,留给敬妃抚养。享

  • 明朝初期十分重视东北的统治,到永乐年间正式建立奴儿干都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背景明朝肇建,为使国家一统,太祖朱元璋派遣军队攻打定西与应昌的元朝残余势力,从此西北与北部的边境得到安定。此后明朝积极经营东北地区。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明朝在故元辽阳行省地区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辽东卫改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定辽都卫

  • 大清铜币中户部造的有没有收藏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铜币在我们的钱币货币历史被誉为我们近代历史上面十大名誉币之一,对于大清铜币来说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钱币,有些人家里面估计都有好多这样的钱币,大清铜币在我们的历史上面有非常多的版本,因为清代时期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铸造大清铜币,所以它的数量来说也是非常之多的。我们比较好分辨就是看大清铜币中间的省份

  • 明宣宗皇帝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对武将过于宽纵,特别喜欢审案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历史上,真正活到60岁以上的皇帝不过区区三位,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后面的皇帝基本都是活到40岁左右去世,比如说天启仅仅活到了23岁。明宣宗也是如此,死的时候仅仅36岁。他在历史上的争议也很大,一方面他励精图治,开创“永宣盛世”的巅峰;另外一方面他贪图斗蛐蛐,也被称为“蛐蛐皇帝”。不管历史如

  • 张学良遭蒋介石软禁,兵强马壮的十六万东北军为何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奉军辛亥革命之后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1920年奉军协助直系军阀击败皖系段祺瑞,势力扩张到山海关关内。1922年奉军又与直系冲突,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兵败被迫退回关外。1924年再次爆发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内部分裂,奉军再次重新控制大部分关内地区,远达上海。1926年春,张作霖入主北京,

  • 明宪宗口味真特别,不爱美女,偏偏喜欢年龄已高的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宪宗偏爱万贵妃,明宪宗赏赐万贵妃瓷器,明宪宗朱见深和万贵妃的绝世之恋

    万妾名万真儿,生于明朝玄德五年(1430年),比明显宗大17岁。更让人惊讶的是,王妃万贵与明显宗的生母周太后同龄,她的生日甚至可能比周的还要大!也就是说,明显宗不爱美女,他特别提到了和母亲同龄的万贵妃。这真是令人惊讶!很多人认为明显宗的品位更“重”。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