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 与子同袍》——召陵之盟

《春秋 与子同袍》——召陵之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4/1/28 1:21:11

这集咱们说齐楚两国召陵之盟的故事。

八国联军兵临汉水,在陉山(河南漯河)安营下寨。南北双方进入长期对峙。

众家诸侯询问管仲,说:“先生,大军业已深入,为何不乘势渡过汉水,和楚军决一胜负呢?”

管仲一笑,说:“现在我们屯兵于此,大张声势,我相信楚王会量力而行,再次派出使者来和谈。我们因伐楚而出兵,如果能够不战而屈服楚国,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管仲说得胸有成竹,众家诸侯哪里肯信,你不打,楚国怎么会轻易就范呢?

再说楚国,令尹子文率兵在汉水南岸严阵以待,没想到,八国联军屯兵陉山,逗留不进。子文知道管仲善于用兵,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于是,他上奏楚成王,请求再次派出使者,到敌营打探虚实动静。

楚成王委派屈完再次出使。

屈完奏,说:“不进贡苞茅一事,臣已经承担下责任。如果大王打算请和,我仍然竭力前往;如果大王打算开战的话,还是另请高明吧?”

楚成王授予屈完全权,可以便宜行事。屈完是中国屈氏家族的先祖,大诗人屈原就是屈完的后代。

屈完二次出使,到达联军大营,面见齐侯。屈完开出谈判条件,说:“皆因楚国不进贡的原因,以致公侯千里劳顿,楚国业已知罪了。如果齐侯能够兵退三十里(一舍),我家主公将惟命是从,决不食言!”

齐桓公当即立断,说:“如果大夫能够辅佐楚君,重修旧好,让寡人我圆满地向天子复命,还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于是,联军自动后退三十里,屯驻召陵(河南偃城东)。

当楚成王听到联军自动后退,沾沾自喜,想要毁约。子文进谏,说:“人家八国诸侯说到做到,都不会失信于人,大王你怎么可以自食其言呢?”

楚成王点头称是,委派屈完第三次出使。楚国预备了八车黄金、丝绸,犒劳八国之师。另外,还预备了一车苞茅,说是要进贡给周天子。

齐桓公列阵于召陵,命令众家诸侯各守一方。齐军主力位于大阵最前头,正当要冲。各国大军盔明甲亮,旌旗猎猎,战车如山,战马如龙,首尾相接,绵延数十里。

屈完赶到,呈上黄金丝绸,齐桓公也不客气,照单全收。至于这车苞茅,是献给周天子的,就由楚人自己去完成。

交接程序完毕,齐桓公请屈完登车,一同检阅观兵。观兵是假,真实目的,是彰显军力,恫吓对方。

列军方阵,庄严整齐,如临大敌。一声鼓响,雷霆万钧,排山倒海。齐桓公自豪地说:“寡人有如此兵马,战,何敌不胜?攻,何城不克?”

屈完没有被阵势吓倒,不卑不亢地说:“齐侯会盟中原,宣扬天子仁德。如果是以仁德安抚诸侯,天下谁敢不服?如果是以武力要挟,楚国虽小,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池深城峻,谅有百万大军,又奈我何?”(《左传》: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齐桓公不禁赞叹,说:“屈大夫真乃楚国栋梁!”

次日,在召陵筑起盟坛,八家诸侯和楚使屈完依次登坛,歃血为盟。会盟已毕,联军班师。从此,楚国在很长时间内,不再向中原用兵。

撤军中途,鲍叔牙私下请教管仲,问:“楚国之罪,罪在称王,与天子并立。你却追究楚国不进贡茅草的过错,我实在不理解?”

管仲说:“至今,楚国已经三代称王,不如放弃他们,视为蛮夷。倘若非要逼着楚国革除王号,他怎么肯俯首听命?一旦交兵,战祸绵延,从此天下再无宁日,还不如以断贡为借口,强迫楚国就范。如今楚国自愿服罪,我们足以还报天子,彰显诸侯。”

鲍叔牙这才明白管仲的高瞻远瞩。

“召陵之盟”发生在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夏。

——“慈不掌兵,义不守财”,这句话对吗?对。但是,这不代表将军就是屠夫,军事家就是战争狂人。战争目的在于取胜,而不是杀伤,那种不计士兵生命代价,盲目用兵的将帅,叫千古罪人。

所谓“将不过三代”,是有道理的,就是做得太过了,必遭天谴报应,这条铁律适用于任何一方。所以,中国的老祖宗早就提醒,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的最高艺术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更多文章

  • 都说慈不掌兵,为啥吴起和李广却偏偏以慈带兵,而且还很有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起最红女人,田文吴起,吴起的历史功绩

    古代军队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叫做“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为什么“慈不能掌兵,义不能掌财”?因为军队以打仗为本职。靠什么打胜仗?除了装备以外,可能也就是训练、纪律和意志了。要维护军纪就要敢于处罚违反法律的将士,既不能心慈也不能手软,因此心慈面软的人是管理不了军队的,义不掌财也是同样的道理。[var1]

  • 刘备攻打东吴时,为何身边一个五虎将也没有?答案预示了蜀汉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开局非常惨淡,只有两双草鞋,几卷草席,但他刚走出新手村,身边就跟着关羽、张飞这两位“万人敌”。从此以后,刘备虽然十几次亡命天涯,但他百折不挠,逐渐成长为威震一方的三国枭雄,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五虎上将,为他立下赫赫战功。刘备称帝后,起倾国之兵攻打东吴,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

  • 春秋时代,诸国争霸天下,所图何在,它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为啥开始争霸,春秋诸国争霸的成语,春秋争霸7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国家争夺中原的鼎盛时期,那个时候,各个国家都在勾心斗角,战争不断。周室衰弱,不能有效地控制诸侯国。各国之间的争斗越来越多,为了实现自己的繁荣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各国都在进行着各种改革。为了争夺更高的政治位置,各大势力之间开始进行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一统天下

  • 三国神秘失踪的两大名将,武力比肩五虎将,刘备曹操抢着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隐藏四大名将,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名将,历史大揭秘隐藏最深的三国名将

    相信喜欢历史的网友们,对于《三国演义》这段历史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国这个乱世中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人才。由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组建的势力军团,汇聚了大批的兵力,手下更是有着强兵猛将谋士如云。互相为了天下而争夺。其中很多优秀的将士因此而送命,但是让我们铭记的还是三国这个渊远的历史长河。在《三国演义》中,

  • 典说江苏㊼ | 死不瞑目:孙坚一点不给董卓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上面这句话是孙坚说的。翻译过来就是:董卓违逆天命,颠覆王室,大逆不道。我不诛你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将你的罪行昭告天下,死都不会闭上眼睛。又怎能与你和亲?孙坚为什么说“和亲”呢?这要从征讨董卓说起。孙坚画像汉灵帝死后,董卓把持朝政,骄横放纵。各州郡共同起兵,以袁术为首,征讨董卓,孙坚地位虽低,但

  • 一点秦帝国:流落在外十九年的重耳,因何成就春秋一代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重耳个人简介,申生与重耳的故事,重耳吹埙

    秦穆公宅心仁厚,对于入秦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完全没有把他当人质看待,反而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然,秦穆公也不是愚善的人,他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太子圉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晋国统治者的人。如果再是自己的女婿,那对于秦国来讲,自然是再好不过了。[var1]可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圉对于秦穆公的示好并不领情。公元

  • 4个版本的吕布,前三位不算啥,最后一个才是真正的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演义,应该是没有人会不知道这部名著的吧,即使没有完整地看完这一部名著,应该也是会知道里面的一些人物的。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猛将可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呢,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战神来的。在三国题材中的影视剧里,基本上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说就是三国演义的代表人物了呢,而这个人物就是吕布。这么有

  • 这是汉献帝为伏皇后报仇吗?曹丕为当皇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汉献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过建安二十五正月曹操病死了,曹丕继任为魏王,很快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成了皇帝。可是在一年后曹丕却做了一件事,估计曹丕的余生都会很后悔这件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汉献帝在为伏寿皇后报仇?伏寿皇后的死,汉献帝有多怨恨,大家看看《后汉书皇后纪》的这一段就知道:鸣呼伤哉!自寿取之,

  • 如果张骞拥有土耳其护照,再次出使西域,还会被俘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阵清风吹过,御花园里的蔷薇芳香扑鼻,汉武帝精神了不少。“有了,我可以和大月国联手啊,给匈奴来个两面夹击,瓮中捉鳖,看他往哪里逃?”次日,汉武帝就对百官布了他的决定。张骞领命后,满怀欣喜,谁曾想,他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图/来源于《大汉张骞》,侵删一、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串串玲珑指间落,

  • 修长城的,不止秦始皇|毅老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这首诗,说的是在安徽桐城县(今桐城市),张英老家里的人与邻居叶秀才打起官司,张英写诗表示后退三尺,拆墙让地。 这首诗的后两句朗朗上口,将秦始皇与长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实,不仅诗人将帝王与长城同吟,帝王们自己也写诗咏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