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汉献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过建安二十五正月曹操病死了,曹丕继任为魏王,很快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成了皇帝。可是在一年后曹丕却做了一件事,估计曹丕的余生都会很后悔这件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汉献帝在为伏寿皇后报仇?
伏寿皇后的死,汉献帝有多怨恨,大家看看《后汉书皇后纪》的这一段就知道:
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
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译文: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捕伏后。伏后紧闭门户匿藏墙壁中,华歆伸手将伏后牵出。
时献帝在外殿,引郗虑于座。伏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献帝面前告别说“:不能再使我活下去吗?”献帝说“: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
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曹操将伏后下于掖庭暴室,幽禁去世。所生二皇子,都被鸩杀。伏后在位二十年,她的兄弟及宗族株连死者百余人,她母亲盈等十九人流放到涿郡。
看看汉献帝活得有多窝囊,换你不怨恨吗?而且第二年建安二十年,汉献帝就立了曹操的女儿曹节为皇后。书生觉得汉献帝对曹家是恨的咬牙切齿,但是曹操还是没把事做绝的。曹操没有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倒是特别心急,这不魏王才当了没多久,延康元年就改为了黄初元年。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了,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于是把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同年十月份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曹丕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也就在黄初元年十一月份,魏文帝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当然曹丕和士族做的交易施行“九品中正制”就不谈了,就说曹丕当了皇帝后,这天子一怒可是要杀人的,这不刚当了皇帝没多久,也就在黄初二年曹丕就杀了一个人,但书生觉得曹丕应该是特别后悔杀这人的。
在《三国志后妃传》中有这么一个记载:说延康元年(公元220)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率军南征,甄后留驻在邺城。黄初元年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文帝。
禅位以后,改封为山阳公的献帝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文帝,另有郭皇后和李、阴两位贵人也深得文帝宠幸,甄后则日益受到冷落,为此她不免流露出一些怨言。文帝听到后大怒,黄初二年(公元221)六月,赐死于她,死后葬在邺城。相传甄后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就这样魏明帝曹睿的生母,网传曹丕最爱的女人甄宓就死了。大家说汉献帝也就是山阳公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是不是有推波助澜的意思?当然书生为什么说曹丕后悔赐死甄宓,这就要说到黄初三年曹丕立郭女王为皇后的事。
魏文帝曹丕真正的皇后其实是郭女王,这名字起得注定要当女王呀,于是黄初三年九月三日曹丕下诏说:"妇人参与政事,是国家出现动乱的根源。从此以后,群臣不得向太后上本奏事,皇后家族的人不能在朝中担任辅政重任,也不能没有功劳可以裂地封侯;要把这条规定传给后世,如有人违背,天下人可以一同诛杀他"。九日,立郭氏为皇后。赐全国男子每人进爵二级;鳏夫、寡妇、重病、衰老和难以生存的贫苦人,国家供给粮食。
当然曹丕在历史上是有两个皇后的,甄宓史称为文昭甄皇后,这是她儿子魏明帝曹睿追封的。而且书生觉得曹丕之所以把甄宓赐死,根本不是她失宠说了几句怨言的问题。
要知道曹丕的这位甄夫人可是非常的大度,曾经对曹丕说过一句话:“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觽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意思是鼓励曹丕广纳美人收入后宫,如此子孙才会多。
大家还记得孔融写信讽刺曹操的事吗?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这件事就是曹丕私自娶了袁绍的儿媳甄宓。
看来曹丕当皇帝的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爱的女人甄宓就是因为身份的问题,曹丕不能立其为皇后只能把她赐死。当然曹操的王后可是歌姬,可是曹操不当皇帝呀,也没有向士族妥协,曹丕就不一样了,要书生说汉献帝的禅位也算是为伏寿皇后和董贵人报仇了,但应该不是刻意的,毕竟汉献帝已经是麻木了。
可参考文献:《后汉书皇后纪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后汉书郑孔荀列传》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