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始皇一生遭遇多次刺杀,但居然都能化险为夷,安然脱身,为人们熟知的有高渐离,荆轲,秦舞阳等,这些刺客在一帮文人墨客的渲染之下,搞得秋风四起,悲壮不已,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让人平白浮现出这些所谓的侠士们的英姿,侠以武犯禁,看来收缴这些人的作案工具还真是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
其实作为大汉朝第一谋士张良张子房,年少时也是血气方刚,勇武过人,也在刺秦大戏中占有一席之地,博浪沙刺秦可是张良登上历史大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var1]
张良本是韩人,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均是韩国的相国,家里奴仆据说就有三百人以上,可见家财之雄厚,家世之显赫。如果不是这秦王野心勃勃,灭了韩国,作为公侯世家子弟的张良保不准也会是韩国的相国,但至少也是官运不愁。只可惜这遭人恨的秦王政毁了他的梦想,灭了他的希望,骨子里的恨从他以后倾尽全力也要相助刘邦灭了秦国就可看出有多深。这也再一次证明,只要明确了目标,坚定了奋斗的方向,并一直照这个目标前进,取得成功还是可行的。
[var1]
张良虽出身官宦之家,却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极有智谋,很有志气。韩国灭后,他唯一的弟弟居然被气死了,他自己也觉得想要复国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唯一的法子就是干掉秦王政,以报灭国之仇,其实也就是出一口恶气。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也算是在有生之年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其实当时有这个想法的肯定不是少数,关键是能够照着这个想法去做才是能人。很明显,张良算是绝对的能人,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他散尽家财,广交天下豪杰。鲁莽之人与有智谋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荆轲刺秦时是置自己生死不顾,这其实也太悲壮,而张良想的可是既要干掉秦王政,还要全身而退。
[var1]
云游天下的三年里,手里有钱,啥事都好办好,还居然让他寻着了志同道合之人。此人为一力士,勇猛绝伦,也是故国被毁,伺机想报复秦王之人。张良与此人相交一段时间后,将准备行刺秦王的机密之事相告,力士欣然应允。张良还铸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交与力士,他则身带兵器相机行事。
秦王称帝后的第三年,像以前一样,沿着修好的秦直道东巡天下,这御用的直道禁止百姓使用,自然也就没有清道一说,沿路的树木正好对张良二人进行了遮挡。二人选定博浪沙这个位置准备对秦王进行行刺。
[var1]
只见一队队人马从眼前经过,不多时秦王的乘舆也到了眼前,张良二人眼见灭国的仇人近在咫尺,不由得勇气倍增,家仇国恨在这一瞬间爆发,急忙与力士二人奋起铁锤砸向行驶的车驾。随着一声巨响,车驾是倒下了,但看到摔出的人,二人才发现砸错了,秦王的乘舆还在后面,不过这时人群早已混乱,护卫之人纷纷跑向秦王护驾。二人也乘机逃离现场,可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样扯淡,一击不成,还要二击,还要手持利刃面对长枪大刀,顺便还要来个黄沙遍地,飞沙走石。
[var1]
秦王虽对行刺之事大为恼怒,但也无法辨认行刺之人,热热闹闹的海捕文书发出来自然也没有结果。只不过经此一事,张良觉得依靠个人的勇武想要达成置秦王于死地的目的还是很难,手里没有长枪大刀还是干不过秦王的,这事得到的教训与他后来成为刘邦的第一谋臣,助其取得秦朝天下有没有关联,实在很难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