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曾是南宋潼川府路合州治所的所在地,为什么说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当年横扫亚欧的蒙古帝国,灭掉西辽帝国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灭掉西夏花了二十一年,灭掉称霸东亚的大金帝国用了二十五年,灭亡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花了四十五年。
钓鱼城,从作为余玠山城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到抗击蒙元的桥头堡,再到成为一座被团团围困的孤城,这座城池却在蒙古铁骑的攻击下,足足坚守了三十六载,直至满城百姓得知陆秀夫负帝蹈海,南宋灭亡,大势已去的消息后,这座城市才放弃抵抗,三十余名大将为报答南宋君王的知遇之恩,全部自刎,忠烈千秋!
公元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抗击蒙元,在嘉陵江要冲,也就是合州境内的钓鱼山上构筑军寨,这就是钓鱼城的雏形。三年之后,在两淮防线上立下不世之功的名将余玠被宋理宗派往四川坐镇,出任四川制置使。
余玠到任之后,针对四川防线的现状,提出“山城防御体系”的构想,并且在此前已有军寨的钓鱼山上筑城,作为整个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并且将合州治所迁到了这里,以示重视。
公元1253年,余玠因被人陷害,担心不已,最后郁郁而亡,次年,余玠麾下大将王坚出任合州守将,驻守钓鱼城。
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军攻入四川,作为整个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钓鱼城始终都掌握在了南宋手中,死死挡住了蒙哥汗率领的蒙古大军。
次年,蒙哥汗率亲军赶到钓鱼城外,亲自督战攻城,连续数月,蒙古大军一直猛攻钓鱼城,钓鱼城依旧固若金汤,蒙古大军一直没能攻克这座孤城,蒙哥汗更是拒绝了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主力南下攻打重庆等重镇的建议,执意猛攻钓鱼城,结果,前锋大将汪德臣战死,蒙哥汗在督战中受伤,不久便不治身亡,蒙古大军被迫折返,钓鱼城之战暂时告一段落。
此后,马千代替王坚成为了合州守将,后来,王坚部将张珏被提拔为合州守将,代替马千坐镇钓鱼城,几年之后,王立又取代成为了合州守将。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而城中又遇大旱,粮草不足,既没有希望继续坚守,也没有实力继续抵抗,王立不得已而开城投降,长达三十六载的钓鱼城之战宣告结束。
为什么说钓鱼城之战彻底改变了历史呢?
这是因为,此前蒙古帝国制定的三路灭宋的策略彻底瓦解,蒙哥汗率领进攻四川的蒙军率先护送蒙哥汗遗体北还,随后攻打鄂州的忽必烈所属的东路军,为了争夺汗位,不得不与南宋议和,撤军北归,而迂回穿插的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军也被迫撤军,蒙古帝国的战略计划功亏一篑,南宋得以继续苟延残喘近二十年。
而且,随着蒙哥汗的去世,蒙古帝国的西征也开始停滞,旭烈兀得知蒙哥死讯后,放弃向埃及进军,率主力大军回转,结果留守的蒙军被击败,西征遭遇滑铁卢。
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忽必烈的上台,蒙古帝国走向解体,四大汗国相继独立,并且开始联合对抗忽必烈治下的大元帝国,蒙古帝国的扩张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