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统一魏蜀吴三国的为什么不是曹魏而是司马家的西晋

统一魏蜀吴三国的为什么不是曹魏而是司马家的西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98 更新时间:2024/1/21 4:26:20

曹魏之所以没有实现统一,这是和曹魏的一些自身固有的缺点有关也和客观形势与现状有关。

第一,赤壁之战以后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大体上的态势就是刘备、孙权双方处于攻势,曹操一方处于守势。赤壁之战使得曹操一方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从此曹操及后来的曹魏不敢再轻易南下,在北方还需要平定马腾韩遂张鲁等残余割据势力,巩固自己的后方。同时又要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养精蓄锐。

另一方面,孙刘两家大肆扩张,刘备取荆州,占西川,夺汉中,攻襄阳。孙权也据交州,平土著,打合肥。正式鼎立之后,吴蜀重新联合,特别是之后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连年北伐,加之吴国的偶尔挑衅,也使曹魏疲于应对,另外即便是曹魏主动发难,但是在没有压倒性优势之下,在吴有三江之固,蜀有山川之险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有效的打击吴蜀两国,更遑论统一。

第二,曹魏政权自从统一北方以后,内部问题就十分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忠于汉室旧臣的发难。曹魏政权的奠定阶段先后有董承、伏完等汉室老臣发动以恢复汉室为目标的宫廷政变,尽管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对于曹氏的触动是相当大的。此外即便在自己的内部还有诸如荀彧等忠于汉室之人的隐蔽存在。这些都表明在真正取代东汉王朝之前,还是有一些障碍的,而且只有在彻底掌握和夺取政权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统一战争,而这也必要前提。

2、来自皇室内部的倾轧争夺。这一点也得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曹魏建国前后的夺嫡之争。

尤其是曹丕、曹植的互相争夺,很多大臣也卷入其中,为此像杨修这样的个别谋士大臣还因过分参与夺嫡之争,触犯当权者的红线而丧命。

另一方面是宗室与皇室的矛盾。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临终前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但是曹爽不仅排挤司马懿,而且还架空皇室,独揽大权。之后更过分的在于幽禁郭太后,朝中安插自己党羽,凌驾于魏帝曹芳之上。而曹爽本来就不是和皇室特别密切的宗亲,他的父亲曹真也仅仅是曹操的养子。值得一提的是,曹魏皇帝自从文帝曹丕开始既不信任皇子皇兄等近亲,又不绝对信任大臣,所以为求平衡折中比较倾向于重用远亲宗室,但最终也避免不了出现内部矛盾,而各方都把大量精力都用于内部恶耗,所以抽不出时间来对吴蜀发动的统一战争。

3、地方或边疆不稳定。自曹魏建立以后,先有孟达于228年反叛后有238年辽东公孙渊自立造反,所幸都被司马懿迅速平息,但是却牵扯了曹魏的注意力,使得在对吴蜀的战事而显得力不从心。另外尽管后来又有毌丘俭文钦和诸葛诞先后发动的以司马师、司马昭为讨伐对象的“淮南三叛”,但是毕竟本质上也是调动和削弱了曹魏的朝廷力量。因此边疆和地方的不稳定也是掣肘曹魏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

4、来自司马家族崛起的挑战。司马懿早在在曹魏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很大的功劳和威望。249年发动高平陵兵变,诛杀曹爽势力,一举夺取大权。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更是变本加厉,对内对外巩固司马家的势力。这样皇帝曹芳和曹髦自然不甘心当傀儡,誓死抗争,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任何一方都容不得失败,这也是曹魏后期一直没法专注于统一的又一重大原因。

这四方面前后交织,共同构成了曹魏的内部问题,让曹魏政权很大程度上都把精力用于各种各样的内耗上。

第三,曹魏起步于废墟之上,恢复和积攒实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众所周知,自东汉末年天灾人祸、割据混战之下生产力遭到大面积破坏,人口断崖式锐减。进入三国时期据学者估计仅有2000万人,别忘了东汉汉章帝时期人口还有6000万左右。这样的话即便曹魏统一北方之后实力再强总体上也是弱小的,只要吴蜀两方顽强一些,短时间内曹魏还是承担不了统一大任的,没有三五十年休养生息的发展与吴蜀两国拉开差距,统一问题想都别想。

而综合以上几点反观司马家族及其后来的西晋。从外部实力对比来说,司马家高平陵之变掌权之后的吴蜀两国来看,蜀汉连年征战,外强中干;而吴国内部不是权力更迭就是胡作非为。这两国的状况都在与正常的发展轨迹渐行渐远,且并没有对北方形成根本威胁。

从内部来看,司马家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平定淮南三叛之后,朝廷内外早已变成司马氏个人天下,取代曹魏那可能只是随时而为之事。

从实力上来看,经过曹氏几代的休养生息,几十年的发展早已不是汉末时期军阀混战的模样了,田亩大片丰收,赋税收入大为增长,人口也大幅度提升。司马氏接管之后也是出台各种农业水利政策更是使得北方实力更加增强。这也就有了司马代魏的勇气以及灭蜀吞吴的决心。

可以说不是曹魏统一不了天下,而是失权过快,前期的各种准备从某种程度上不过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而已。加之司马氏父兄三代的努力经营,巧妙运用谋略,最后才能一统华夏,结束了汉末三国近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曾下令全国禁止屠宰,下面人为了吃肉是笑料百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不让吃肉,武则天吻戏视频片段刘晓庆,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

    与其他唐朝皇帝信仰道教不同,武则天对于佛教是情有独钟,她在位时,曾大兴佛寺,甚至将和尚也搬进了皇宫,成了武则天的面首(即男宠)。小但和尚虽然开了色戒,却还坚守着杀戒,还向武则天进言要求全国禁止屠宰牲畜,以宣扬我佛慈悲。其实古代中国曾长期坚守一条禁屠令,不过那条禁令只限制耕牛。因为作为农耕为主的华夏民

  • 武则天费劲千辛万苦建立武周王朝,为何最终又把江山还给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与武周王朝,武则天国号是武周吗,武则天执政时期称武周为什么

    武则天在给大周当十五年的皇帝之前,还在大唐以二圣临朝的身份,辅助唐高宗二十三年的时间,后又在高宗去世后以太后的身份统治大唐7年,加起来一共是45年,而且她统治的可不是一般的政权那是大唐王朝,大唐王朝在当时可是全世界的最高峰。所以说这个女人确实是不得了,让人是心服口服,但是就武则天最让人敬佩的地方还在

  • 诚信治国:商业稳定的基础,唐朝市场交易如何践行“诚信”准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在维持社会诚信度上努力,因此唐朝社会的诚信度在此时攀上一个新的高峰,成功营造出稳定诚信的社会氛围。虽然统治者们推行诚信治国,可能是出于政治统治的目的,但是诚信乃人之品德,维持诚信社会极大地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唐朝时期的交易市场走向成熟,为维护市场诚信,唐朝

  • 李世民这个开明的皇帝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古代皇家育儿实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秦琼死时李世民的反应,大唐天子李世民

    首先是言传身教,李世民一手带大的李治就是个例子。吃饭的时候,李世民便喋喋不休地对李治说:“农民伯伯种地插秧,春播秋收,流了多少汗水丢了多少斤肉,才能迎来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做为管理者,就应该爱惜民力,不夺农时,让他们减轻徭役负担,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才能使他们安心劳作,不误农时,我们也才能使国库充盈

  • 他是李渊心腹,却帮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本是头等功臣,却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是怎样关系,李建成李元吉宠了李渊两个妃子,李建成和李渊的二位妃子

    而在唐朝就有一个武将,本可以成为开国元勋授爵封侯,千古流芳,最后却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因为一个鲁莽举动,不但前功尽弃,而还失去性命,此人便是敬君弘。敬君弘是谁敬君弘,齐右仆射显隽曾孙也。为唐朝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加授云麾将军。当初他在李渊心中位置非常特殊,要不然李渊不会把守护玄武门的事

  • 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始皇是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秦庄襄王之子,名曰嬴政。“秦人赢姓”,由于生于公元前259年正月,故起名为正,古代正、政相通,因此写作政,所以,追根而论为嬴政;另有一称曰赵政,先秦时,有以出生地为姓的习俗,秦始皇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 夏朝为何称“后”?甲骨文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没提到夏朝吗,甲骨文是夏朝出现的吗,为什么甲骨文没有记载过夏朝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后”,一般指皇后,皇帝的妻子。在这样的语境下,再看夏朝帝王称为“夏后”,读起来怪怪的,因此这就不禁让人追溯夏朝称“后”的原因所在。甲骨文出土后,揭开了蒙在商朝脸上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史书不太相同的商朝。虽说甲骨文中没有直言“夏政权”,让我们无法确定夏朝的情况,但其中

  • 秦国统一天下两大原因:一个使六国自叹不如,一个使六国甘拜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始终稳打稳扎,期间虽然也有波折,但笑到最后的始终还是秦国,到秦始皇的时候终于是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秦国成功的原因很多,历来对此分析得也不少,今天只说两点,一个是表面上的,这个使六国自叹不如,另外一个

  • 牧野之战,从此华夏再无人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地皇神农亲尝百草稳人族江山。人皇轩辕南征北战令人族盛世。三皇五帝,开创了人族百家齐放的局面,确立了人族的霸主地位。人皇,成了可以与昊天上帝平起平坐的洪荒大地之主。帝辛给女娲上香,皆因感念其造人和补天的功劳,并不代表人皇地位低于女娲。而见像起意,贪恋美色,让其侍奉是给足女娲面子。即便如此,贵如妖界之主

  • 穆公死后,秦国迎来一位诗人,刚继位就被晋国耍了,而且耍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穆公,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雅鱼王后和晋国使者视频

    [var1][var1]公元前621年,穆公卒,秦穆公走了没多久,他最大的敌人,晋国自晋文公后另一个有为的君主晋襄公也撒手西去,天下一下少了两个英主,秦晋两国便又到了重新布局的时候。当时两国面临的局势是:两国关系自晋文公晚期出现裂痕,但还没彻底撕下脸皮,晋文公死后,继任的晋襄公可没那么客气,面对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