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耗不赢?单抗东吴,打不赢?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耗不赢?单抗东吴,打不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53 更新时间:2024/2/1 10:04:08

网上聊三国,三国迷们基于已出现的历史事实能聊得热火朝天,基于猜测的未知历史事件同样也能聊得热火朝天,聊天聊天,天都不知道的事大家也能侃。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是其中一个比较能聊的话题,本文也就此问题侃一侃。

展开的问题是:

  1.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能拿下襄、樊吗?
  2.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而是正大光明出兵攻打,关羽单抗东吴,能否顶得住?

刘备是没法给关羽帮助的,从关羽北伐到败亡,前后五个月,成都没动静就是证明。

不是刘备不想帮,是没法帮,汉中刚打完,还没恢复过来,这个话题不是本文主题,略过。

下面就以关羽率荆州之军单抗曹魏、东吴任何一方来聊。

一:关羽单抗曹魏?耗不赢

关羽出师北伐,是基于孙权正在东线合肥方向给曹魏找麻烦,东线曹军被牵制,刘备在汉中刚刚跟曹操停战,曹魏西线的大军还在回撤的路上,中线襄、樊兵力空虚。

显然关羽也知道,在曹魏一方有准备,或者说兵力充足时,自己拿下中线曹军的把握不会太大,曹仁也非庸将,他一直被关羽围攻只是因为手头兵力不足。

所以,关羽是抓住短暂的战略机遇期出兵,要的是速战速决,在曹操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拿下襄、樊,否则,以曹魏的底蕴,关羽是耗不赢的。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事实也正是如此,关羽围曹仁,败于禁,战徐晃不利,居巢的曹军,如张辽部,在曹操跟孙权和解后,也正在赶来。

如果他们都败不了关羽,拖住还是可以的,当年十月份时,曹操也已经赶回洛阳了,随时还能亲自出动。

关羽麾下仅荆州之军,没有补充,没有支援,呼刘封不来,他如何耗得赢曹魏源源不绝派出的军队?

不是“打不赢”,逼得曹仁不能动,水淹七军败于禁、庞德,证明关羽打得赢任何一位曹军将领统帅的单支军队,但“耗不赢”,仗打久了,关羽军也会疲惫的。

所以徐晃率第二拨援军到来时,关羽就败了,关羽单抗任何曹魏一将,打得赢,单抗曹魏,耗不赢。

故今人有诗云:“一拨一拨又一拨,云长无奈摇脑壳。”

我个人的观点,关羽在水淹七军后,徐晃到来前,就应该撤了,荆州之军已成疲兵。

这个时候撤,虽然没能完成大目标,但也威震华夏了,足够体面了,孙权也就没机会偷袭了。

关羽可以大摇大摆带着胜利果实会师,回去跟假侄子刘封打官司去,不是我师无能,而是友军拖了后腿。

二:关羽单抗东吴?可能打不赢

孙权不偷袭荆州,跟曹魏达成协议,曹操不来捣乱,让东吴跟关羽单挑,东吴光明正大的强攻荆州,关羽能否抗住东吴的进攻?

我认为,关羽大概打不赢。

其实道理跟关羽单抗曹魏一样,整个东吴的实力也不是关羽凭借荆州能抵御的,何况,关羽还没有整个荆州,他手头只有半个荆州的资源。

参考《三国志》中记载的建安二十年时的“湘水划界”前后的局势,就能有个清晰的判断。

当时,孙权攻荆州,两路大军,鲁肃主力跟关羽对峙,牵制着关羽动都不能动,偏师吕蒙连下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毫无办法,他没法分身。

最后是刘备从成都带了五万大军前来助拳,才有了后面的和平划分荆州的协议。

孙权后来偷袭荆州,同样是两路大军齐出,吕蒙攻南郡,陆逊绕道攻宜都,堵关羽的退路和拦着川中可能出来的援军。

换成阳攻,也逃不过这个出兵方式,大概率是关羽被东吴主力围在南郡,其余的郡县依旧在短时间内被东吴拿下,然后东吴打赢或耗死关羽孤军。

如果关羽得不到成都的支援,时间一长,也会被耗垮,参见当初赤壁之战后周瑜打曹仁夺南郡,围了一年半,硬把曹仁逼退。

曹仁当时就是没法得到后方曹操的支援,赤壁之战打完后,曹操过了一年多都没缓过气来。

关羽的机会是短时间内直接击败正面的吕蒙大军,如果两人单挑,还有机会,如果两军对攻,就未必了,吕蒙也是名将,他带的兵还肯定比关羽多。

另外,东吴的攻坚战能力极弱,以周瑜之能,逼退曹仁都用了一年多,以后来孙权攻合肥、攻江夏时东吴军队的攻坚战绩,关羽在南郡守个一年还是守得住的,关羽人在南郡,糜芳、傅士仁也未必敢背刺。

但关羽军的弱点是物资、粮草可能不足,打襄、樊打了几个月都消耗空了,等到东吴出兵,占据别的郡县后围南郡,关羽连“擅取湘关米”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凭借南郡剩余的储备耗着,困难会不小。

不过,关羽能守住,也就给了成都刘备恢复实力,然后出兵援助关羽的时间和机会,就看陆逊在夷陵能否提前上演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了。

但如果刘备无法支援关羽,汉中一战损耗太大,一年时间都未必能缓过气,关羽单抗东吴,肯定打不赢。

这是双方整体实力决定的,东吴攻坚战能力弱,可当时带兵打关羽的不会是“孙十万”本人,是吕蒙和陆逊。

这两位即使强攻不利,也不太可能如孙权那般既攻不下城池还被搞得大败的情况出现。

东吴韧性也足,赤壁之战前,东吴攻江夏,连续五年出兵三次,就打下半个江夏,还在不停打,打一阵回去休息一阵,然后再来打,最后是曹操南下才让孙权收手。

除非刘备缓过气,关羽也能在南郡守到刘备出兵,以举国之力陪着东吴耗,否则,单凭关羽,没法打赢。

三:结束语

以上是个人对“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或者单抗东吴的情况分析,结论是关羽搞不赢任何一方,整体实力差距太大。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不是谁都能打出来的,否则也不会整个三国时期,就这么两个例子。

至于我的分析对不对?完全是个人看法,根据《三国志》中的一些内容做出的分析,未必正确,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代名相,一句话就促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结局,为何他自己没能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白起死后多久秦国一统天下

    [var1] 范雎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自幼家境贫寒。但范雎却不甘于平庸,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他在魏国却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空有一身才华却难以施展。范雎也曾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伯乐。但最终也没能成功找到,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魏国,成为了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直到魏王命须贾出使齐国,范雎才有

  • 三国时期,战死沙场的名将有哪些?谁最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华雄华雄(?-191),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派大将胡轸统率华雄等进攻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结果被孙坚大败,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枭首。二、颜良颜良(?~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公元200年,曹操

  • 子路为何会被砍成肉酱?因为他在战斗前,做了孔子教他的一个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是怎么收服子路的,孔子让子路低头弯腰的故事,孔子为什么教导子路知之为知之

    孔子的弟子七十余人,大部分都是儒雅淡然的翩翩公子。不过,有一位与孔子仅相差九岁的弟子,却是一个江湖莽汉。他就是子路。[var1]子路早年曾是街头混混,后来他遇到了孔子,受到了点拨。决心远离江湖,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可是,即便一直跟随孔子学习,他身上的那股英雄豪气也从未消失。经常在孔子身边行侠仗义,

  •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虽然人死族灭,但她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指出:“做什么事情最容易,向别人提意见最容易!做什么事情最难,管理好自己最难。”所以,我们在解读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候,能否跳出我们固有的眼界和情绪,将给古人提意见的想法转变为从古人身上提炼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管理的智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卫子夫,这

  • 汉武帝为何幽囚陈阿娇,直到陈阿娇过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汉景帝的纠结西汉初年,外戚的影响力很大。比如汉景帝在位期间,窦太后就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起初,窦太后希望西汉的皇位传承以“兄终弟及”的模式传承:即汉景帝过世后,让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继承皇位。不过,窦太后的主张招到了朝廷不少大臣的反对,并且,刘武也在汉景帝在世的日子里就没了。因此,汉景帝的皇位已经

  • 从春秋到明清,浅谈我国古代外交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古代外交史大全,明清外交关系,春秋外交

    纵览我国王朝发展的历史,不缺乏有识之士、威武不能屈的使者,当然也同样不缺少让国家受辱的使臣,出现这样的差异化的缘由归根究底还是与国家的外交理念、综合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西汉时期刘邦刚刚去世匈奴冒顿单于就“调戏”太后吕雉,因为实力不济吕雉不得不忍气吞声,可见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也更

  • 汉武帝阉割司马迁的理由:妒忌司马迁血性男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是一个典型的关西硬汉,具有明显的刚强正直气概。他只不过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引起了汉武帝的恼羞成怒。其他官员趁机弹劾司马迁,说他执意为叛徒李陵开脱,又有诬罔皇亲李广利之嫌,按照汉朝律令,罪当至死。可汉武帝特别却不想让司马迁这么痛快淋

  • 陆逊之孙陆机在《辨亡论》中,认为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吴国将陆逊怎么死的,陆机和陆逊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var1] 回顾吴国立国过程 陆机首先回顾了孙氏在江东立国的过程,文章写得可谓是荡气回肠,一股金戈铁马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人读罢热血沸腾。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於时云兴之将带州,飙起之师跨邑,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族雾集

  • 三国10位假节钺的名将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假节钺的将领,三国时期比较有名的将领,三国时期的一些将领

    1.于禁——最号毅重于禁字文则,山东宁阳人。归附曹操,经王朗向曹操荐举,称有大将之才,拜军司马,从征四方,斩桥蕤、降张绣、擒吕布、破眭固、讨梅成、征陈兰,行为军锋,还为后拒,所向有功,有讨暴坚垒之威。持军严整,最号毅重,与张辽、张郃、乐进、徐晃并称名将,而于禁拜左将军、假节钺,封益寿亭侯,于曹操元从

  • 春秋战国时流通贝币,为何沿海地区的人不能靠捡拾贝壳发家致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并且将五铢钱当做是全国统一的货币,自此之后中国便拥有了货币的统一形式,随着封建时期的不断发展,真金白银逐渐成为了社会当中比较珍贵的一般等价物,所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担当货币使用。然而在封建时期之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货币大多都是在自然界当中取得的。[var1]贝币算得上是最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