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生前为何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有更大阴谋!

诸葛亮生前为何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有更大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4/1/21 19:24:50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李严一起成为顾命大臣。而刘备临终遗言是这样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而诸葛亮在听到之后更是流着泪说:“臣当效忠主上,竭尽股肱之力,辅佐幼主,至死不渝!”

其实刘备临终前也在提防着诸葛亮,怕他篡权。刘备临终前让赵云忠心辅佐少主,又对诸葛亮说可以取而代之。可见如果诸葛亮真的自立,赵云绝对不会同意,赵云对刘备可是忠心耿耿。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出来的。

刘禅继位之后,继续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还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的人,始终忠于蜀汉后主刘禅,没有自己称帝。不是没有能力和条件称帝,而是自己不想称帝。这与诸葛亮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古代,非常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刘备不惜三顾茅庐,最终请到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内心自然是万分感激。

其次诸葛亮是一个文臣,虽然是军师,但带兵攻城拔寨的是前线将领,这些将领在士兵中的威望是极高的,诸葛亮要造反,必然要收服这些将领。表面上蜀汉内部和谐,北伐各路大军都服从调配,那也是打着先帝匡扶汉室口号去的。蜀汉内部有几大派系,一直都不安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对于这些局势,诸葛亮有自己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做出了一些正确的决断。而他也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与不足,对用人的失误、对人才的限制,这点是很严重的。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敬职敬业,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人民必定十分厌战,但是北伐的军队不会厌战,而诸葛亮在后期将李严一步一步逐渐架空,这时候的诸葛亮的名声和威望都是达到了极致,这时候绝对是他称帝的好时机,民心也会顺从于他,但是他依旧还是没有选择称帝。

但是也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受九锡,进而代汉称帝。因为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不北伐就不能显示其军事才能,蜀中士人就不会心悦诚服,也无法树立起个人声望,最终也就不能达到登上帝王宝座的目的。

但是诸葛亮一生的目标就是兴复汉室,回到旧都。他写给刘禅的出师表字字都在表达着他对国家的担忧,他的忠心我们从他的文章里面就可以清清楚楚的就看得出来的。作为东汉末年的传统文人,诸葛亮的内心仍然将汉室作为正统的。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者支持了刘备的称王称帝,那也是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诸葛亮一直都为了复兴汉室做着持续不断地努力,人生目标就是如此,称帝与他的目标相违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美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中国的?可能有点出乎国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俗来讲, 其意思就是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即便是在史学家的眼中,他们对于历史的真正记载也会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譬如说,在明朝时期,史学家的观点和清朝时期的观点就不一样。经过后人大量的考证之后发

  • 此人一句话灭掉一个朝代,诸葛亮非其对手,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狂谋贾文和,此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就连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并列立传,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他出生在武威,在当时

  • 秦王请薛公入秦为相,不惜代价与楚绝盟,太后设套离间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太子在秦为质,质秦期间怒杀秦国大夫,祸事上身怕殃及自身,便连夜逃回楚国,楚国为制衡秦国,又将太子质与齐国为质,与齐结盟,这苦命的刚逃离虎口,又进狼窝,最后终于把苦日子熬尽,摆脱人质生涯之苦。楚怀王被囚禁于秦国,秦王胁迫楚王割地之事,消息传回楚国,众臣惊恐不已,为破秦之诡计,众臣商议扶太子以正位保

  • 飞将军李广齐名,百人阵中取敌将首级,不幸媳妇被皇帝看重,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将军的故事简介,李广个人简介,卫青和李广哪个厉害

    ★摩诃讷于语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射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东征西伐,战胜攻取,摩诃功实居多★萧摩诃、任蛮奴为大将,皆一夫之用耳以上是历史人物对于这名将领的忠勇的描述,能与李广齐名的,还有这么高的评价的将领,。是,对武将的最高描述也就是万人军中取

  • 汉武帝临终为何非要处死钩弋夫人,并非担心母强子弱,而是个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古代历史的点评很高,他是汉朝第七位皇上,将国家治理的发达,殊不知在挑选继承者一事上,却看起来没那么游刃有余。本来他看中的皇太子刘据,由于牵涉巫蛊之祸被整死了,渐渐地老去的他居然发觉,自身没有一个适合的儿子承继帝位,最终,汉武帝决策让自身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称帝,殊不知这是要杀了刘弗陵的妈妈钩弋夫人

  • 董卓只有5万兵马,十八路诸侯去征讨,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简介和历史,董卓究竟有多残暴,董卓是怎么被推翻的

    罗贯中: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郿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把持朝政,以图诛杀宦官,反被宦官所害。众将士震怒,除掉宦官,皇城大乱。后董卓进京

  • 此人不死,一统三国非他莫属,曹操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人称“小霸王”是乌程侯孙坚的长子,也是东吴政权的实际缔造者。少年之时,就跟随父亲孙坚出生入死。而孙坚早就给儿子规划好了道路。长子孙策字伯符,显然要执掌兵权的;次子孙权字仲谋,让他在旁出谋划策;老三孙翊字叔弼,老四孙匡字季佐,合在一起就是辅弼左右,显然孙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古英雄出少年,孙策亦

  • 此人堪称三国第一名将,擒关羽斗张辽,如今子孙遍布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私自跟随姐夫邓当去打仗,而当邓当知道之后,把这邓当吓得赶忙回去给吕母打小报告,但是吕蒙却不这样认为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吕蒙的姐夫邓当是在孙策手下,而吕蒙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在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

  • 张飞有燕云十八骑,关羽有五百校刀手,赵云的亲卫名字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关羽张飞刘备赵云谁的年龄大,500校刀手

    我国古代战场上,交战双方往往是混战一方,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上刀剑无眼,所以通常情况下地位稍显显赫的武将,都会带着一些亲卫,协同作战以防不测。这两个亲兵就像一个武将的影子,忠心耿耿而又强悍,相貌平平而又默默无闻,伤势严重,待遇自然也极佳。三国的那些武将身边自然少不了这种亲卫。刘关张的亲卫

  • 董卓可以废立皇帝,为何还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么不选择篡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卓为什么废立汉帝,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貂蝉怀了董卓的孩子吗

    董卓,字仲颖。东汉末年权臣,轮氏县尉董君雅的儿子。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遇到京中动乱,救驾大功于北邙山,开始掌权。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实力大增。初平三年(192年5月22日),司徒王允施展反间计,为部下吕布所杀。董卓是一个非常有欲望的人,即便废立皇上、弑帝等事,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