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夏百年战争丨北宋决心伐夏,40万兵力的宋军为何仍不堪一击?

宋夏百年战争丨北宋决心伐夏,40万兵力的宋军为何仍不堪一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52 更新时间:2024/1/20 23:00:02

李元昊在1038年建立西夏朝后,频繁侵犯北宋西北边境,多次主动对宋挑起战争。

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以及定川寨之战皆以宋军大败而结束,宋朝廷无力再战,决定休养生息。

西夏虽然屡战屡胜,但境内已经是民不聊生。

宋朝关闭西北边境市场导致境内生活用品极度缺乏,物价昂贵;频繁战争丧失大量男丁,土地荒废无人耕种;夏辽之间发生矛盾,西夏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多重因素下,西夏皇帝李元昊希望与宋朝议和,1044年两地缔结和约,史称庆历和议。

宋夏之间的议和也为两境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共处。

一、伐夏之战旗开得胜,连战连捷,宋军深入西夏大漠腹地

当时的灵州,是宋朝的叫法,而西平府,是西夏的叫法,位于黄河与浦洛河的交汇处,是黄河以南九州最重要的地区。

灵州为宋朝咽喉要塞,地域辽阔,宜农宜牧,水利优越,是历代屯田的要地。

争夺灵州对于西夏与和宋朝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夏境内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太后始终以自己的身份掌控着西夏的权力,长达18年之久。

1080年春,李秉常下令废除蕃仪,企图恢复中原礼仪,受到梁太后以及国相的极力反对。

次年三月,夏惠宗采纳大臣李清的建议,想将黄河以南的地区送予宋朝,与其建立起联系恢复自己在境内的统治,但不料事情暴露。

大臣李清被国相谋害,李秉常被梁太后囚禁在中兴府,西夏境内陷入混乱,各部落首领拥兵自重。

但西夏将军藏花麻因与梁太后始终不和,写信给熙河路经略司请求宋朝发兵讨伐梁太后,恢复境内安定,自己愿意作为宋军的内应。

环庆经略使俞充、鄜延经略副使种谔将此事上奏朝廷,建议乘西夏内乱,大举攻夏。

宋朝廷对是否进攻西夏展开争辩,最终决定召集人马出兵,各路备战。

宋朝重文轻武,任命宦官出身的李宪作为统帅,遭受枢密院反对,请求宋神宗慎重,但宋神宗并没有重新考虑。

宋神宗派宦官李宪、王中正、高遵裕、种谔和刘昌祚分为五路出兵。

这五路军队互相没有联系和指挥,没有严密的指挥作战系统,成为军队的致命弱点。

李宪宦官出身,虽有收复兰州和征服西北多地的功绩,但为人自负,在军中的威信并不高。

王中正也是宦官出身,不会带兵打仗而且为人刚愎自用。

高遵裕是宋朝皇室外戚,和王中正、李宪本来就有所矛盾,这次发兵又受到他们的限制,心中充满怨念。

只有种谔和刘昌祚两位将军知晓军事作战,颇有谋略。但刘昌祚不被宋神宗信任,高遵裕也很小看他,对刘昌祚四处作对。

宋军五路行军进攻西夏导致西夏人心惶惶,梁太后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国相向太后出了计策。

引诱宋军深入西夏境内,然后聚集精兵良将在灵州,派遣轻骑兵部队断绝军粮运输路线,使宋军不战而败。

1081年8月,熙河军率先进军,直指西使城。西夏统帅藏花麻带兵与其交战,迅速战败逃回兴庆府。

国相派两万西夏军进攻,李宪进行抵抗。西夏骑兵虽然勇猛,但李宪也多少懂得兵法,派弓箭手与其激战,夏军撤退。

这场战争宋军俘获三名西夏首领,斩杀军队2千余人。守城将领放弃抵抗率兵投降,李宪攻占西使城。

李宪率兵继续进攻龛古城,不到半日就攻克城寨,获得许多粮草与武器。

攻占兰州地区后,李宪修筑金城关总领熙河路与秦凤路。

最初提议进攻西夏的是种谔,本来决定8月底出兵,但他8月初就从绥德军出发并大败夏军,暴露了战略目标引起西夏警觉。

8月底宋军下令进攻,种谔急忙进攻米脂,但这座城寨易守难攻,宋军猛攻数日难以取下。

这时西夏主帅梁永能率精兵前来援助,米脂守军士气大振,种谔布置围城打援的攻略,在周围挖出壕沟,在无定川口部下军队攻打援兵。

不久梁永能的军队赶到,鄜延钤辖高永亨提出

“敌军轻视我军,若占据山川地形,从两翼合击必能取胜。”

第二日,高永亨率军从左右杀出,种谔率主军推进,很快让梁永能陷入苦战。

西夏军虽有勇猛骑兵,但难以抵挡宋军弓箭手的火力,只能向后退去。

种谔一声令下让伏兵将西夏军队退路阻断,随后发出猛攻,陷入包围的西夏军无路可逃,只能横渡无定河。

宋军乘势追杀,将西夏军队在河中击毙。此战鄜延军斩杀8千余人,生擒西夏7名大将。

随后种谔率军向银州、夏州进发。夏州守将听闻梁永能与其作战惨败,不战而逃;银州守将更是直接投降。

二、高遵裕帅兵攻打灵州,事先未探查地形导致无法攻城,兵粮补给被断五军不得不撤兵

10月,高遵裕率兵从环庆路出发,拟定经环州与白马川攻打灵州。

灵州地处贺兰山地带,是西夏的防守重镇。听闻宋军的进攻消极,集结兵力在夏州意图偷袭宋军粮草补给。

10月17日,高遵裕到达清远军,张守约提议可以趁灵州防守空虚的时候率军进攻。

但高遵裕并没有采纳这一计划,24日,他因粮草不济不得不停留在旱海,而种谔的军队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当时刘昌祚也已经大败西夏军追击到灵州。

军中传闻刘昌祚已经攻下灵州城,高遵裕上奏称已经派刘昌祚攻下灵州。11月3日,高遵裕率兵抵达灵州,命令鄜延、环庆两军合为一军,集结为30万的兵力。

高遵裕认为灵州已在掌控之中,只是时间的问题。但他不愿意刘昌祚抢走战功,便让他不得率先攻城。

11月6日,高遵裕下达攻打灵州城的命令,灵州城墙高固,不利攀爬,于是命令刘昌祚率人制作器械。

附近没有适合制作的木材也没有懂得制造攻城器具的人才,高遵裕痛斥刘昌祚无能,试图将他军法处置。

这可引起了刘昌祚手下军士的不满,他本人更是忧患成疾。

当宋军因围城无果的时候,补给部队受到袭击,无法将粮草运往前线。

种谔的军队进入盐州后遇到大雪,数万士兵饥寒交迫被迫撤军。

环庆钤辖向高遵裕进言已经无法攻下灵州,再不撤走将会全部饿死在这里。

11月19日,高遵裕命令全军撤退,西夏军趁机追杀,刘昌祚指挥泾原军抵挡夏军苦战保护其余部队后撤到韦州。

进入韦州城寨后,宋军还是被西夏军队痛击,死伤无数。

三、皇帝不听劝谏的独断行事与统军将领的好大喜功成为伐夏失败的主要原因

高遵裕作战准备不充分是五路伐夏失败的重要原因。宋军没有对灵州地形做足考察,高遵裕也在败北后承认军队

“器械未备,师次授兵。”

同时高遵裕作为只会将领,嫉妒心强、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导致战争接连失败。

他不希望刘昌祚攻打灵州抢夺自己的功劳,命令他按兵不动,等待自己的军队到达后才行动,丧失了良好战机,为西夏军提供了准备时机。

通过对灵州之战的了解可以发现高遵裕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宋神宗对刘昌祚的不信任以及皇帝本身的独断风格也是战争失败的部分因素。

参考文献

《宋史》

《宋夏关系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更多文章

  • 从雅俗文学中关羽形象的嬗变,看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时代价值倾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女儿漂亮照片,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新皮肤梦幻神驹特效

    一、宋元时期雅文学重视关羽的“忠君爱国”,其中传记完整地描绘了关羽人物性格,诗歌中也将关羽的人物具象化,展现出“读史兴怀”的时代特征谈及人物形象的创作,大体上就是两个方面的形式:纪实和想象。简而言之,前者就是以人物传记为主,后者则偏重艺术想象的加工与创作。雅文学中关羽形象的创作也无疑是采用这两个主要

  • 国宝《清明上河图》差点成为苏军战利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军照片,国宝清明上河图,大连青云街苏军墓地

    清朝亡后,从1922年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每一件书画都价值连城,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1932年3月8日,溥仪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1945年8月8

  • 诸葛亮,司马懿,孙权,曹操,谁最适合当CEO?谁适合当董事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如果把《三国》比作是一个现代职场,那么大家对号入座,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够德配其位。首先CEO的不二人选必须是曹操,曹孟德可谓十项全能,写诗、作赋、带兵打仗、治国、谋略、政治、经济……等等,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名诸事皆能的传奇人物。因为当时历史是以“刘汉”

  • 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如何处理朱标其他子女,专家: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死后朱允炆为什么没起兵,朱标和朱棣感情好吗,朱标跟朱棣是亲兄弟吗

    朱标是朱元璋的大儿子,也是他钦定的继承者。他自小通读儒家经典著作,性情厚道善良,在侄子们的心里威望和权威很高。1368年,朱元璋宣布即位,随后朱标也被立为皇太子。为了更好地塑造他,朱元璋请了知名文臣宋濂当他的教师,专家教授他为君之道。殊不知悲剧的是,朱标早逝,年仅37岁。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十分哀

  • 从军事重镇灵州弃守之争入手,看北宋国防战略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如何失去灵州,灵州城,北宋军事要塞排名

    宋夏之间的战争贯穿于北宋百余年历史,历来是北宋史研究的重点问题。西夏皇族原姓拓跋,是平夏地区势力中最显赫的一支,兴起于唐末,其祖先拓跋思恭因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下功勋,被封为“定难郡节度使”,赐国姓“李”,统摄“银、夏、绥、宥、静”五州,这五州之地后来成为了西夏立国之本。一直到宋初,中央朝廷均对其实行

  • 明末抗清将领中,袁崇焕之前无人可与其相比,死后也无人可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18代后人,横行天下袁崇焕,明朝名将袁崇焕死得有多惨

    明朝末年,被后人尊奉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以“七大恨”起兵,向明王朝亮出了他的屠刀,先后攻克抚顺、广宁等十数城,并在萨尔浒大战中歼灭明军主力十余万人,斩杀明总兵杜松、刘綎等高级将领十余人。为了对抗后金政权,明朝先后派出了辽东经略、巡抚杨镐、袁应泰,

  •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四爷的总管太监高毋庸为何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的管家高毋庸,雍正四爷视频完整版,雍正四爷

    剧中有一段话说,雍正继位后,对他的谋士邬思道起了杀心。 邬思道用自己的“三不使用”让雍正打消了杀邬思道的念头。 十三爷胤祥送邬思道远“半隐”时。 吴思道对十三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吴思道说,四爷很快就会晋封十三爷的铁帽子亲王吗? 胤祥先生回答。 其实不是国王也不是国王的人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但这顶铁

  • 清朝时期男人的辫子那么长,一般多久清理一次,真的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男人的辫子有多脏,清朝辫子照片,清朝人为什么留长辫子

    古诗词中都有长发及腰这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时候男生的长发到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是该修剪了,对于他们来说修剪头发也有很大的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里,然后把剪下来的那些头发进行焚烧,这也表示对自己祖先的尊敬。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里面男子的头发还是比较帅气的,不过那些都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经过不断变化,

  • 陈邦彦全家为国殉难:明朝读书人的忠义,超乎你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陈邦彦王氏,陈邦彦书谱高清大图,陈邦彦是抗清英雄吗

    明朝抗清英雄陈邦彦,被誉为“岭南三忠”之首。陈邦彦,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人,自幼博览群书,后考取秀才,但乡试屡次落榜,于是随父亲设馆授徒,被人们称为“岩野先生”。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陈邦彦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当即结束讲学,撰写数万

  • 他为清朝赚了近十亿两白银,临死想加入中国国籍,慈禧就是不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8亿夜明珠图片,慈禧和李莲英私下关系,咸丰评价慈禧长相

    在历届担任总税务司的洋人中,以来自英国的赫德任职的时间最久。在他掌权期间,虽有着大英帝国的野心,权势范围甚至涉及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但其本人却是一个廉洁奉公,深得清朝官员信任的外籍官员。自赫德接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不仅处理海关的税务和商务问题,还插手中国内政,是个幕后外交家,清政府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