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呢?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1/20 9:22:20

战争的结果史书上记载很明确,赵军战死25万,连主帅赵括都在突围时战死,余下投降的20万人也被“人屠”白起一夜之间坑杀殆尽。战后,赵国境内家家出殡、户户举丧,至此元气大伤。

所以对于战败国赵国来说,“上党”几乎可以结结实实地解读为“上当”。那么,赵国是不是真就上了别国的当,不该莽撞地贪小便宜接收上党地区呢?

[var1]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是否真有人拿上党当诱饵,给赵国下了套。

答案是的确有!

当时,秦国发兵攻打韩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韩国境内的太行山地区打开一条向东进兵的军事通道。

秦国的军事行动开展得十分顺利。秦韩两国本就实力悬殊,况且韩国国土形状奇特,连接都城新郑与上党两大块地区之间的,却是一条狭长的走廊,秦军没费多少力气就切断了这条走廊,把上党郡剥离成了韩国的飞地。

双方胜负已分、强弱已判,韩桓惠王为求秦国结束战争,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的17座城池献给秦国。

但冯亭和上党百姓却不愿意向秦国献地投降,于是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希望能引入赵国的势力抗衡秦国。

这就等于是冯亭给赵国“下了套”!

[var1]

赵国决策层也不傻,晓得接收上党会得罪背后的秦国,但架不住上党这块肥肉实在太诱人,这可是整整一个郡的土地和人口啊!用平原君赵胜的话说就是:

"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可见,在接收上党的后果问题上,赵国决策层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来自秦国的军事风险。冯亭把上党献给赵国的举动,与其说是阴谋,倒不如说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更合适。

对于赵国来说,秦国目前已经截断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沦陷只是时间问题。秦国得到上党实力将会大增,剩余韩国那点少得可怜的地盘,预计也不能守住太久。唇亡齿寒,韩国灭亡之日,也就是赵国独自面对秦国军事威胁之时。

上党地区地势高企,其作用相当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略缓冲区克什米尔。如果这块跳板被秦国占据,那么秦赵双方就处在了对峙的第一线,且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秦国。

紧接着,秦军往北兵锋可以直指赵国的军事重镇太原,向东更是可以能够威胁赵国的都城邯郸。

[var1]

赵国绝对有理由对上党的归属问题,保持着足够的重视。赵国控制上党,就能极大地扩展战略纵深,为将来可以预见的赵秦决战抢占有利的地形,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

以往赵国不方便出兵控制上党,是因为上党是韩国的土地,出于联合韩国结成同盟抵御秦国东出的需要,赵国尽量避免损伤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但此时韩国已经屈服于秦军的兵威,放弃了对上党的领土主权,也就等于说上党是块无主之地。赵国此时出兵占领,韩国嘴上不好说什么,也就没有了外交纠纷方面的考虑。

更让赵国鼓足底气接收上党的是,此时赵国的军力与秦国可谓是不相上下。

赵国自赵武灵王开始,推行名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此前的阏与之战,赵奢居然创下了成功击败秦军的战例!着实给了威行诸侯的秦国以当头棒喝的打击,好几年不敢向东出兵作战。

因此,从抢占战略主动权和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的角度看,赵国接收上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赵国随后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主要失误还是出在战术和外交层面。

[var1]

赵国地处山西一带,农耕素来不是强项,胡服骑射只是军事层面的改革,对赵国的农耕经济并未作出过多少相配套的调整。如此国情决定着赵国只适合如阏与之战那样速战速决,而不擅长做长期对峙拼消耗的持久战。

反观秦国,坐拥关中和巴蜀两大粮仓,可以通过强大的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抵达长平战场。

赵军主帅廉颇采取筑垒固守的战术,打从一开始就将赵国拖入了消耗战的深渊!不过这也不一定全错,如果赵国通过外交斡旋从其它国家获得粮食供应,倒也能支撑起与秦军的长期对耗。

但此时的赵国,在为长平之战服务的相配套外交活动上,也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

[var1]

魏国、韩国、楚国经过秦国几十年来不断的削弱实力大减,连自保都很困难,由于惧怕秦国的军事打击,不敢公开支援赵国。

而齐国自赵国参与五国伐齐时就结下了死结,自然不愿意拿粮食接济赵国。

至于燕国,更是指望秦国削弱赵国,自己好在背后狠狠地啃一口。

因而从始至终,赵国都处在以一国之力与秦国死磕的境地,硬生生地被粮食短板拖垮了前线的军事决战。回顾赵国当初接收上党的决策,不能说是错,但显然又对决战的严峻性估计不足。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闯入齐王妃寝宫,齐王妃一句话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片段,李靖和李绩玄武门为何不帮李世民,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然而,李世民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可是在私德方面,历史从来没有对李世民留下好的一笔,因为从他干的这些事就能够看出,他的品行和杨广相比没有多大区别,杨广弑父杀兄,而李世民也干了,杨广强逼自己嫂子,李世民在成功之后也将齐王李元吉的爱妃杨氏纳入自己后宫之中。 公元626年夜里,李世民此时刚刚登基,登基大典过后

  • 齐桓公飘飘然攻打鲁国,没想到此人却给他一个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桓公与外甥女,齐桓公对鲁国的态度,老梁齐桓公

    且说齐桓公当上了齐国的君位,并且起用管仲作为自己的左右手,但是齐桓公虽然起用了管仲,但一开始并不是对管仲言听计从的,齐桓需要受点教训,所以管仲明知他做错了,也不阻止。话说在齐桓公还不是齐国的君主,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鲁国跟他的兄弟公子纠给他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个仇不报还是齐桓公吗?关于齐国跟鲁国,

  •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野合而生孔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迁史记怎么描述孔子相貌的,孔子和司马迁故事,孔子与司马迁相差多少年

    [var1]我们先将司马迁的原文抄录如下: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云,姓孔氏。[var1]司马迁一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让那些不相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要霸占弟媳?你看李元吉都干过些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杀了哪些人,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元吉穿越回到玄武门的小说

    李渊的原配夫人叫窦氏,史称太穆皇后。她堪称女汉子一枚,年轻时选老公,必须要武略出众。而他老爸也非常赞同,一直认为我这宝贝女儿,必是人中龙凤,岂能随便嫁人?于是她老爸便想出一个办法,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然后对外宣布:谁能两箭,射中这两只孔雀眼,我女儿就嫁给谁。须知,窦氏家族属于皇亲,呼啦一下子就来了

  •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为啥没惩处李世民,反而禅位于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怎么对李渊,玄武门李渊不杀李世民,李渊知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但是,和他在位期间所呈现的“一片祥和”所截然不同的是,他登上皇位的路可以说是“鲜血淋漓”的。众所周知的是,唐玄宗李世民为了能够登基称帝,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是通过弑兄逼父的手段,才坐上了皇帝宝座的。 关于“玄武门事变”,有很多人好奇,难道李渊就不能处罚自己这个“忤逆篡位”的儿子么?李渊

  • 江苏出土“范蠡”墓,竹简上21个字揭秘真相,专家:这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范蠡墓考古发掘纪录片,范蠡竹简,范蠡的墓有几处

    这个爆炸性的发现就是村民在鸿山镇发现了一座墓,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而是春秋时期的墓穴,其中,有见识的村民建议上报文化局。专家们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刻动身前往镇上。但是很不幸,这处墓穴已经被摸金校尉光顾过了。要知道,在江苏,春秋时期的古墓是十分罕见的。经过一番商议,专家们决定对这座珍贵的春秋时

  •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不惩治李世民,反而禅位于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可是一场“精彩”的夺位大戏呀。唐高祖李渊当上皇帝后,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下面蠢蠢欲动,都要为皇位争上一争。本来按照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是皇位继承的不二人选,当然,李渊确实也这么做了,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是经不住李世民不服气呀。 若是李世民是个普通的皇子也就罢了,偏偏他文治武功

  • 此人身为孔子后人,贵为王爵,拜谒孔庙却为何被拒之门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尚且是在明亡之后,面对李自成的大军进逼才引清兵入关,多多少少还有些为崇祯报仇的成分在里头。而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呢,虽然三人投降的起因,源自于主帅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但是这就能构成他们背明降金、卖身投靠的正当理由吗?[var1]在当时,三人的主动投降,不仅给辽东战场明清对峙造成了极其负面的政

  • 玄武门之变后,为了不让天下大乱,李世民不可能弑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如何稳定局势,李世民为啥选玄武门,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了吗

    李世民已经得到了关陇门阀势力的支持,李渊只能将权力交给李世民,李渊为了不让天下大乱,将皇位付给了李世民定位,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不再过问朝政。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和李渊抱头痛哭,其中父子二人表现出来的感情可以说是半真半假,李世民有可能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护之情和对哥哥弟弟的愧疚之情,而李渊也有可能是

  • “文弱书生”孔子到底会不会武功?史料记载:孔夫子竟是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以《史记》的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生一副强壮的好身板。早年在鲁国为官时,他十分出名的一样武艺,正是精湛的射箭功夫。以《礼记》的记载,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简直到了“盖观者如堵墙”的地步。在登上“圣人”神坛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射箭明星”。而跟这射箭本事一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