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取得了政变的胜利后,又逼迫李渊将皇位传给了他,安排去做了太上皇,自己当了皇帝,称为唐太宗。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二十四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开国功臣那么多,凌烟阁只有二十四人的名单,想要排进去,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入选的标准,有一个选项很关键,那就是功劳声望是不是足够大。而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无疑是一个加分项。当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中,总共有十个人参加过玄武门之变。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段志玄、张公谨、侯君集、长孙顺德、魏征。最初的时候,李世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发动这场政变,是这些人在李世民的耳朵边念叨,才最终促成了玄武门之变。
当然在历史上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大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
具体哪一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从凌烟阁入选的将领名单中,小编觉得第一种说法是最有可能的。而且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参加了把李世民送上了千古一帝的各位将领应该都得到了善终。只有一人除外那就是侯君集。
侯君集,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一批人。在早期,并无很大出色表现。玄武门之变后,迅速崛起,和李世民成为儿女亲家,女婿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居功自傲,后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杀。侯君集扶持皇子造反,李世民也只诛杀他一人,并未祸及宗族。
这十个功臣的下场整体来说在历史中结局算是不错的了。不愧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千古名君,气度非常能容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对待其他功臣都是相当宽容。相比于有些猜忌心极重的皇帝来说,李世民确实可以被称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