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大清皇位继承制,康熙非长子也非皇后所生,为何能继承皇位

解密大清皇位继承制,康熙非长子也非皇后所生,为何能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4/1/25 0:34:26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为了保障皇权血统的纯正,皇位继承原则多为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原则起源于西周的宗法社会,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来择立皇位继承人。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皇位继承必须依照先嫡后庶、先长后幼的次序,保证最高权力在一姓一家一人的内部平稳传递。

满清的皇位继承原则

清朝满人的立储并不遵循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皇位继承原则与满人毫无关系。清代的皇位继承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继承原则,特殊的形势下进行的皇位传承。满清的皇位继承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推立制。清朝入关前,主要组织形式是八旗制度,皇位有八旗各个部落首领进行公议裁决。这种推选出来的首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部落联盟,一旦盟主出现意外,整个部落立刻陷入相互争斗的分裂局面,非常不利于稳定。(参见《清初疑案》)。

第二种是预立太子。这种立储原则实际是沿用汉人的预立太子制。这种做法弊端特别大,因为预立太子,就相当于指定了未来的皇上,所以就导致大臣和权贵们依附太子,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威胁到皇帝的皇权,更有甚者会出现篡位的恶性政变。

同时预立太子之前,也会导致众多皇子争相角逐,甚至导致骨肉相残。这样一来,预立太子制不但未能巩固皇权,反而导致皇帝和太子互为对立,并且引发争夺皇位的残酷斗争,并不能保障皇位顺利传承,反而可能祸起萧墙。

第三种是秘密立储制。秘密立储,实际是为了防止皇子们争夺皇位互相残杀而诞生的新的立储制度,这种做法比较隐蔽,皇帝在生前写好两份遗诏,一份秘藏一份随身携带。在皇帝临终前公布,两份遗诏相互印证,确保新君顺利登基,在雍正朝中,雍正就是通过这种制度继承皇位的。这种制度利大于弊,也是打破传统的一次革新。

康熙继承皇位之谜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康熙的历史功绩,不言而喻,满清入关后,顺治是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临终时候留下8个儿子,但是康熙并非长子,康熙目前也不是顺治的正妻,也就是说康熙并非嫡长子,为什么会让康熙继承顺治的皇位?到底依据的是什么原则?

第一:康熙身份很普通,实际康熙的母亲佟氏是八旗中的汉军旗,在那时候孝庄皇后主持后宫,当时顺治皇帝独宠董鄂妃,也就是除了董鄂妃,其他后宫嫔妃包括康熙母亲佟氏,都得不到顺治的喜欢,所以康熙当时的身份十分普通,并无任何独特尊贵之处。

第二:康熙给顺治留下深刻印象,在顺治的皇子中,康熙曾经像顺治说过:“想长大后,做一个像皇阿玛一样的圣君”曾经小小年纪,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给顺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说明康熙确实是少年怀大志。

第三:康熙继承皇位并非顺治意愿,顺治临终的时候,考虑到大清入关不久,国基未稳,希望能够选一位稳重成熟的皇亲来继承皇位,但是这种想法第一个就遭到自己母亲孝庄的反对,因为自己辛辛苦苦争夺来的皇权,怎么也不会轻易拱手让人。

而当时顺治有八个皇子,并且这八个皇子中最大的才9岁,康熙当时才8岁,其他更小,怎么在这8个皇孙中选一人来继承顺治的皇位,孝庄皇后非常为难。正在这时候,有一个外国人出现了,此人就是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提出了一个建议,他人物在众多皇子中,只有康熙得过天花并且已经痊愈,已经具备抵抗力,之后不会再得这种病,所以建议让康熙继承皇位,这样更能保证皇权的稳定,这个建议对大清,对顺治,对孝庄都具有特别大的警示,所以最后公议立康熙为帝,但是事实也证明这次决策没有错,康熙不负众望,成为一代圣君。康熙的继位并没有遵循任何继承制,可以理解为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继承原则。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初疑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去泰山封禅,唐玄宗既行封禅泰山礼,为啥又想封禅华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人模拟的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中国帝王至泰山,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据《管子》、《史记》等文献记载,远古时期的伏羲、遂人氏、黄帝等七十二位帝王都曾行封禅泰山礼。尽管这些大都是后人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对后世帝王却有莫大的诱惑。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缔造出大唐“开元盛世”,为行封禅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元

  • 清朝最后一个凌迟处死的罪犯,被活剐三千多刀,他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在古代凌迟有多残酷,投名状姜午阳凌迟,凌迟什么意思

    康小八,男,绰号吴秃子,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因为早年曾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故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在北京康营(今朝阳区孙河乡康营)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在一些古装剧里边,经常总会听见“凌迟”这个词,各位了解凌迟是啥吗?凌迟是古时候刑罚的一种,手

  • 为什么《史记》在西汉是禁书,到晋朝才流行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记记录到西汉了吗,东汉时期有史记了吗,史记什么时候作为正史

    《史记》也就是历史最初记载的《太史公书》,它一共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司马迁在写这部史作的时候处境是十分的悲惨。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是,在长安做太史令,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从小就通习古文,后来游历天下。在旅途中司马迁就会四处搜集来自当地的古闻史料,去跟

  • 西安发现唐代帝陵,被盗13次后,考古专家仍挖出80件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墓,西安大雁塔地宫出土文物,西安出土的皇帝墓

    想必大家都知道,西安是六朝古都。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古墓葬。在陕西西安的一个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正在紧张施工。在挖地基的同时,当地建筑工人偶然发现了几块龙凤图案的青砖。工地负责人立即通知当地文物部门,后经鉴定为唐代帝陵。众所周知,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大多数人不敢使用龙的图案。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

  • 李世民查看史书后,给玄武门之变定调子,要求仿照周公诛管蔡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了弑兄诛弟逼父,最后夺得皇位的玄武门之变。由于此次政变的获胜者李世民即位唐太宗后,创“贞观之治”,击败突厥而成“天可汗”,受到了历朝史书赞誉,是受到后人推崇的一代明君。对玄武门之变耿耿于怀,要求查看史书遭拒绝但李世民毕竟是弑兄诛弟逼父夺得

  • 唐朝独具特色的监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监察机制有哪些,唐朝监察机构职责,唐朝监察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一、唐朝中央监察系统唐朝时期的监察体系分为中央监察机构和地方监察机构两个组织,御史台是唐朝中央的监察机构,唐朝时期的御史台可分为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机构,御史台长官是御史大夫,下辖两个中丞,四个侍御史,六个殿中侍御史以及十名监察御史。唐朝的御史台负责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皇帝政令的颁布,当遇上有冤屈的

  • 1960年,武则天孙女墓出土,一具男子白骨引出一段千年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孙女墓发现尸骨,武则天墓中神秘女尸,武则天墓出土视频大全

    一,之闵永泰,生生世世1960年,永泰公主墓出土,考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在公主古墓中有一具年轻男人的白骨,而男子身旁散落的龟甲也牵连出了那段隐藏千年的爱情,只见龟甲上刻着八个字“之闵永泰,生生世世”。这是千年前这位男子对公主爱慕的誓言,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公主的仰慕者为何又会死在公主的陵墓里呢?让我们翻

  • 杨贵妃到底有多媚,为何让唐玄宗如痴如醉,说出原因你别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作为古时候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最先能够毫无疑问她

  • 这样的杨贵妃,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贵妃tvb,杨贵妃高清视频免费看,宫廷美女杨贵妃韩版

    杨贵妃这人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她本名杨玉环,是大户人家杨玄琰的四闺女,在家排行老五。关于她的出生,意见不一致,有的说是出生在成都,有的说是在河南,答案纷纷,莫衷一是。相传她生下来就通体雪白,而且随着年龄慢慢增长,皮肤越来越白,整个人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如同一块移动的玉。杨玉环通晓音律,能自谱自唱,并且

  • 提高商业地位,促成大唐盛世,难道唐太宗学过“经济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商品经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论在今天还是古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都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据统计,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14.3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21.4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六分之一,从这来看今天的中国无疑已经是名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