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样的杨贵妃,你了解吗?

这样的杨贵妃,你了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81 更新时间:2024/1/19 3:16:31

杨贵妃这人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她本名杨玉环,是大户人家杨玄琰的四闺女,在家排行老五。关于她的出生,意见不一致,有的说是出生在成都,有的说是在河南,答案纷纷,莫衷一是。

相传她生下来就通体雪白,而且随着年龄慢慢增长,皮肤越来越白,整个人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如同一块移动的玉。

杨玉环通晓音律,能自谱自唱,并且她姿质丰艳、能歌善舞,是大唐著名的音乐家以及舞蹈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跟赵飞燕并称,是为环肥燕瘦。

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女人,她17岁的时候就被赐予寿王,相传她跟李瑁是一见钟情,俩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呢。后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溜子“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李隆基是谁都不要偏要儿媳,大唐王朝怎么搞的,总爱人、妻,这怎么真的有点像遗传,李治娶了老爷子的女人,孙子娶了儿子的媳妇,真是乱了套了……

杨玉环最开始时非常排斥,因为总觉得是乱了伦理纲常,但李隆基又是皇帝,她实在是没办法,要么当烈妇一死了之,要么就是想办法一直好好活下去。

相传最开始杨贵妃有自裁的打算,因为她从小就受过“高等教育”,对这些伦理道德很是遵守,但无奈李隆基是个老司机,虽然比杨玉环大34岁(有的说24岁),但老李真的是很会讨小姑娘喜欢,据历史记载,李隆基仪表飒飒、雄伟俊丽,而且他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书法一流,还是乐队的主唱,很多歌曲都是他自己编的曲作的词。据载、开元28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祜有马屁诗《华清宫四首》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可见老李的编曲作词功力已然是历史的超一流水准。

唐玄宗为人诙谐幽默、风流倜傥,而且书法一流,能写会画,能弹会唱,长得还十分英俊,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帅哥,虽然泡杨玉环的时候年龄大了,但也至少是个老帅哥啊!也正是老李这种大叔痞叔的气质、迷住了年少的杨玉环,让她有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再加上李隆基对她的确是百依百顺,恨不得把天上的嫦娥请下来给她当妹子,这般时光过了没多久,杨玉环就把寿王李瑁忘得一干二净,更甭提什么自裁的事了!

中国历史,一直在歌颂王昭君,确实,王昭君是一位值得歌颂的伟大女性。但文人们总对妲己、褒姒、杨玉环等人口诛笔伐,试想,一个女人的影响力怎么可能有那么大,而且仅仅是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妃子而已,她们也不懂政治,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古代,皇帝永远是没有错的,即便是错了,也要怪咎于身边的大臣或者广众,因此杨玉环、褒姒这批人就被动的上了历史的“美人黑名单”。

在我们华人心里,大唐是神一般的存在,人们常说的雄汉盛唐,大唐几乎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的朝代缩影。而不巧的是杨玉环就诞生在了这个巍巍的大唐里头。因为安史之乱她被称为红颜祸水,似乎李唐王朝的衰落就是杨玉环的原因。

坦白说,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杨贵妃确实是影响到了唐玄宗,但绝非重要因素。唐玄宗在位中后期朝廷业已严重堕落,他极其宠幸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终日怠慢朝政不思进取,加上政策上的严重失误,他重用了安禄山等外族人士,试图以此来稳定大唐王朝的边境状况,可没承想,就此失策,正是此举、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唐王朝每况愈下!

从北宋开始,唐玄宗就被冠以昏君的历史形象。现在翻阅众史,找不到任何关于杨贵妃干预政事的记载,与之相反的是,历史居然记载:杨贵妃还经常劝李隆基要勤于政务不要荒于音乐和酒色。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然不是当初的李隆基了,他早都堕落了,没有心志了。宋、姚二贤去世之后,再也没人能够真正约束到李隆基。这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基本上变成了“李聋基“,谁的话也不爱听,整天歌舞升平、酒色七尺……

或许李隆基还仰躺着身子,梦一般观望着自己曾几何时的功劳簿,整天梦幻西游、心游万仞。其实开元盛世的出现,一多半的功劳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李隆基跟乾隆一样,只是比较幸运地接过了手中的这盘桃子罢了!

就算当时没有杨贵妃,还会有马贵妃张贵妃王贵妃赵贵妃之流的出现,历史总要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绝不能出现在玄宗本人身上,“皇帝永远是没有错的”,只能在身边人找,那么杨贵妃,你的命运自然而然就由不得你了。而此时安禄山在北方发动了叛乱,老李带着杨贵妃等人一路南遁、逃往四川。在马嵬坡兵变的过程中,杨贵妃彻底变成了李唐王朝的“政治的牺牲品”。

因此,很多人把安史之乱的原因归咎于杨贵妃,把李隆基的倦政荒朝归咎于杨贵妃,这完全是不准的。人一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在看到这个本质之后愿不愿意承认罢了……

历史是一面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指的是杨玉环)你只是惊鸿一瞥地出现在那时候,在缓缓经历着属于你自己的星辰轨迹,可它就不偏不倚地出现在那个历史接口。谁会因为历史而错怪你?没有!疼你的时候你是他眼眸底下最美的美人,不疼的时候,你就是那一抹无奈的白绫!

如果有来世,请做一名普通的女子吧,织布摘桑,对波撒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一位凡夫坐数昏晨、静守着四季的炊烟。那里没有宫斗,没有刀光剑影,也听不到霓裳羽衣曲,有的只是鸡鸣狗吠、燕群呢喃。那里没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有的只是朴素的粗布麻衣;那里没有“春风拂槛露华浓”,有的只是种豆南山下、晨曦理荒秽……

更多文章

  • 提高商业地位,促成大唐盛世,难道唐太宗学过“经济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商品经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论在今天还是古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都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据统计,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14.3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21.4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六分之一,从这来看今天的中国无疑已经是名副其

  •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让全国人口增长近一倍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隋末唐初,因为连年战乱和饥荒,造成了人口锐减。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全国人口仅有约200万户2500万人,不及隋朝开皇之治时近(890万户)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如隋炀帝统治期的大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的二分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所以积极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

  • 古墓挖出“免死金牌”,墓主人号称秦王,专家:不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为啥是秦王,挖出金子最多的古墓,古墓发现古代大墓

    陕西宝鸡,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古墓,征求文物局的许可,考古队进行了保护性发掘,经过几周的清理,考古队终于来到了主墓室,随着石门被打开,考古队居然挖出一块黑漆漆的文物。专家马上对此文物进行专业,随后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清理。经过对这个漆黑文物进行对比,专家发现这是古代的丹书铁券,也俗称“免死金牌”。获得这个消

  • 长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为何会因谋反罪自缢身亡,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孙无忌简介,长孙皇后身中奇毒双目失明,贞观之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晋阳起兵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颇有功勋,受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唐高宗即位,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中书令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长孙

  • “初置八驮,后改为六”,唐代府兵制下为何将“八驮改为六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人当马骑能驮多重,开元之治时府兵制和募兵制,唐朝租庸调制与府兵制

    “六驮”是唐代特有的一种体制,存在于唐府兵制之中,府兵制始创于西魏,完备于唐朝,唐朝时的府兵制已经发展完备,趋向成熟。府兵的武器和马匹需士兵自己准备,国家不提供,这就给士兵增加了无形的经济负担,大部分人认为唐府兵一火十人需配六匹马,这就被称为“六驮”,但是如果根据当时的马匹的价格来计算,应该是五十人

  • 李靖攻灭东突厥:太上皇李渊弹琵琶,唐太宗跳舞庆祝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一份捷报送到长安,唐太宗览毕大喜,召集宗室、勋贵、大臣饮宴庆祝,宴会上,久不露面的太上皇李渊亲自弹起琵琶,唐太宗起舞助兴,君臣其乐融融,共同庆祝唐军取得的巨大胜利。什么胜仗能让唐朝君臣如此兴奋呢?原来唐朝的宿敌东突厥被消灭了,而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正是唐朝名将李靖。李靖,

  • 武则天临死前办了两件事,第一件立无字碑,第二件后人赞扬明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个只有男人具有话语权而女人通常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的社会中,女人当官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坐上龙位。武则天为了不让后人诟病,同时,也是为了在她离世后李氏家族重新执掌天下之时不至于被全盘否定。于是,她在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办了两件事,第一立了一块无字碑,什么都没写,可能不希望自己被后人记住。第二

  • 李世民问:你若登基,如何待你弟弟?李泰答:杀了我儿,传位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李泰,李泰是怎样死的,唐魏王李泰的资料

    除了李承乾,长孙皇后还有两个嫡出皇子。一个是魏王李泰,另一个是晋王李治。太子的人选,必将在这两位中产生。晋王李治年纪幼小,尽管他宅心仁厚,但是也生性懦弱,如果让他做皇帝,将来有很大可能出现朝中重臣、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出现。所以在李世民看来,李治并非皇位的第一人选。相反,他更喜欢文韬武略的魏王李泰。李

  • 陕西出土一座唐代女官碑文,内容泄露李世民的一个不良嗜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兵法还是政事,都是古代皇帝中的翘楚,而且识人善用,手下人才济济,虚怀若谷,能够及时地听取大臣的劝谏。但是人无完人,作为古代帝王的眼界和见识自然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其它帝王身上有的缺点在李世民身上或多或少也有。陕西出土的一座墓碑泄露了其不良嗜好。这块墓碑全名为“太尉秦王刀人高墓志铭

  • 五胡十六国为什么只有北魏能够笑到最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胡十六国和北魏的关系,北魏殇帝,北魏前后是什么朝代

    那个时段的北方各族人民盼星星、盼月亮,可就是盼不来统一,不仅年年南望盼不来东晋王师来救苦救难,哪怕就是盼着眼下能有这么一个政权,只要能拯救黎民,一统河山,管他是胡是汉,哪个能行哪个就是活菩萨。可是放眼望去,即便是这种最最朴素的要求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大家望穿了眼,等白了头,等了一年又一年结果还是等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