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之项燕:楚国最后的战神,挫秦军,堪称战国第五大名将

《大秦赋》之项燕:楚国最后的战神,挫秦军,堪称战国第五大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1/3 7:48:54

[var1]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写道: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战国末年,楚将项燕在灭国之际,带领楚人力挫秦军,延缓了楚国的灭亡,深受楚人爱戴。提及项燕,很多人都会想到“楚霸王”项羽,项羽乃是项燕之孙,在历史上,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项燕也不输给其孙。

[var1]

项燕,姬姓项氏,项氏一族世代为楚国将领,项燕从小参军,对自己的国家有很深厚的情感。战国末期,秦国对东方六国虎视眈眈,看着秦国逐渐蚕食韩、魏、赵三国,楚王不思抗秦,而是一味迁都避让。秦赵邯郸之战时,若不是毛遂用言语相激,楚王仍不愿出兵抗秦。甚至在五国“合纵”时,楚考烈王还要求春申君注意保留楚国的实力。项燕多次向楚王建议抗秦,楚王都不采纳。

[var1]

公元前225年,秦国相继灭掉了韩国和赵国,秦王嬴政野心勃勃,叫来了王翦父子,按照嬴政的安排,他让王贲率军攻打魏国,让王翦率军攻打楚国。王翦认为,魏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若王贲率10万大军,足以灭魏;然而,楚国地广人多,楚军中又有名将项燕这个硬茬,若要实现灭楚,必须要60万人马才行。要知道,60万兵马,基本上是秦国的全部家当了,嬴政非常犹豫。这时,秦国大将李信说:“若让我带兵伐楚,20万足矣!”嬴政大悦,命李信和蒙恬二人带领20万大军出征,王翦劝阻不了,只得回老家养病。

[var1]

李信和蒙恬二人,都是嬴政的亲信大将,在二人的带领下,20万秦军如犁庭扫穴,一路大捷奔向楚国,连下楚国20多座城池,嬴政在咸阳连连得到捷报,心花怒放。

当李信的大军打到楚国寿春城下时,局势变了,因为楚国将领项燕出现了。项燕先派人到秦营中,向李信求和,李信大喜,认为项燕也不过如此,打几下就怂了。于是,李信打算表面上答应楚军的求和,然后再出其不意灭掉楚军。

[var1]

李信天真地以为,楚人进入了自己的圈套,其实,真正进入圈套的是李信,这一切都在项燕的预料之中。

正在李信高兴之时,楚军突然撕毁盟约,攻打南郡。李信大惊,连忙挥师回援,因为南郡一旦失守,李信和蒙恬的联系将会被切断,李信走得太急,他不知道,其实攻打南郡的只是一小波楚军,真正的楚军主力正在其身后尾随。

[var1]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李信带秦军匆匆赶回南郡,项燕带领20万楚军悄悄跟在李信大军的后面,李信到达南郡后,很快打退了南郡的楚军,然后出城继续朝着寿春的方向前进,不料,等李信刚一出城,就被项燕的20万大军包了饺子。

俗话说,哀兵必胜,楚国人在项燕的带领下,不断向李信冲杀,双方鏖战一天一夜,秦军连死7名大将,李信差点被项燕打成筛子,最终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var1]

蒙恬听闻秦楚正在对战,连忙率军前来援助,项燕早有准备,把蒙恬也一顿狠揍,蒙恬只得逃回秦国。在史书记载中,这是蒙恬一生唯一的败仗,败在了楚将项燕之手。

项燕一举打败李信、蒙恬两位秦将,力挫20万秦军,楚国多年来第一次在秦军面前扬眉吐气。

[var1]

远在咸阳的嬴政听闻李信和蒙恬战败,勃然大怒,嬴政不顾天子之尊,来到王翦家中,请求王翦出兵灭楚。王翦似乎早有预料,他向嬴政提了三个要求:

第一,60万兵马,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项燕太猛,我一个人对付他太吃力,你要把蒙武(蒙恬之父)派给我当副将。

第三,你要在咸阳周边赏赐我一些田宅。

王翦是聪明人,嬴政更是聪明人,面对王翦的要求,嬴政悉数答应。就这样,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秦军伐楚,楚王听闻后,派项燕拒敌。

[var1]

项燕发动楚国百姓联合楚军一起抗敌,双方在楚国境内对峙数月,相互攻伐,各有胜败,谁也没占到便宜。王翦没办法,只好下令严守不出,和楚军打消耗战。要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兵器粮食充盈,而楚国衰微,多年来被秦国蚕食,若真打消耗战,楚军的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项燕知道死守不是办法,急于求战,多次带兵到秦军营前叫阵,可王翦和蒙武十分老辣,就是不出战。

[var1]

双方对峙了一年,项燕无力支撑,楚军日渐疲惫,粮草严重不足,很多士兵饿着肚子。而王翦则每日杀牛宰羊,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秦军被憋了一年,攻伐之心早已按捺不住。一年后,趁项燕往东调兵的时候,王翦一声令下,秦国将士如饿狼般向楚军杀来,尽管项燕勇猛,但饿肚子的楚国士兵不是秦国虎狼之师的对手,最终楚国战败,楚王负刍被俘。

[var1]

关于项燕的结局,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司马迁先说项燕兵败自杀,又说项燕被王翦所杀。不管项燕是被谁杀的,总之,项燕败给了王翦和蒙武,然后和楚国一起亡了。

项燕作为楚国名将,他的军事水平到底如何呢?

[var1]

笔者认为,项燕的军事水准,基本上达到了“四大名将”的水准。有三点理由:

第一,项燕当年力挫秦军,打败了李信和蒙恬两位大将。蒙恬不必多说,此人灭掉齐国,连年抗击匈奴,“却匈奴八百余里”,所向披靡。而李信呢,此人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实力不容小觑。项燕以一敌二,可见实力不在二人之下。

第二,秦国出动王翦和蒙武两位大将,在一年之内仍攻不下项燕所带领的楚军。要知道,王翦乃“四大名将”之一,而蒙武更是“蒙氏一族”的中坚力量,秦国著名将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燕之能。

[var1]

第三,当时王翦和蒙武带领的秦军有60万人,而项燕身后的楚军仅有20余万,秦军粮草充足,楚军只能靠楚国百姓支持,不管在人数还是在后勤上,楚军都不如秦军。然而,在如此情况下,项燕仍不言败,若不是粮草不足,项燕或许不会惨败给王翦和蒙蒙武。

[var1]

综上所述,项燕的军事才能整体上超过蒙恬和李信,若不考虑秦楚两国的国力影响,项燕或许能和王翦拼上一拼。可惜,兵者诡道也,秦国一统七国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项燕虽猛,也不过是替楚国拖延时间罢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之后,项氏子孙再一次让秦国见识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只可惜,项燕已经看不到了。

更多文章

  • 东汉初年第一大案:皇帝的兄长自杀,上千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皇帝遇刺案例,刘秀兄长,东汉名将被杀案

    一、汉明帝的兄长楚王刘英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三子,生母为许美人。39年,刘英被封为楚公,两年后被封为楚王,并在52年就国。由于生母不得宠,所以刘英的待遇比较差,在诸多皇子中,他的封国又小又穷,只有八个县,直到两年后,刘秀“以临淮之取虑、须昌二县益楚国”。刘英虽然不得父皇的宠爱,但他却与一位重要人物的关系

  • 东汉风云:党祸牵连名士数百人,杨乔宁死不做桓帝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杜密,颍川人,累迁北郡泰山太守,后调任北海相,监视宦官子弟,有恶必惩;及去官还家,每见守令,多所陈托。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闭门扫轨,不复见客。颍川太守王昱尝向杜密称美刘胜,说他清高绝俗,杜密知王昱讽己,奋然说道:“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乃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这乃是当世罪人!杜

  • 当年曹操为啥坚决要斩了华佗?后汉书揭开真相,曹操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古往今来放在大部分场合都算是真理,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等级非常森严,如果是平民百姓拥有每一个宝贝或者某一项优于别人的技能,那这个人就会被很多有权有势的人看中利用,他的人生将完全无法被自己掌握,是生是死都需要看掌权者们的取舍来定。所以我们在很多史料记载以及经过艺

  •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只因关羽说了1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封救关羽的真正原因,导致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刘封不救关羽后果如何

    说起刘备的儿子,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刘备一共有三个亲生儿子和一个义子,在刘备的所有儿子中,能力最强的要属他的义子刘封。甚至有很多人设想,如果刘封可以继承皇位,那蜀国一定不是第一个灭亡的,甚至光复汉室都有可能。但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今天我们不谈假设,

  • 千年以来赵云的墓没人敢盗,背后的原因说出来有点惊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手下八大猛将,许褚单挑赵云全过程,黄忠临死告诫赵云

    而基本上赵云的这个形象,就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形象了,他可以满足许多人对于英雄的幻想,让人们在想到英雄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云。而关于他的传说也是不少,不管是他本人的,还是他墓地的。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据说是赵云的坟墓是有着灵蛇守卫的。说是以前的时候,那个地方要建学校,一不小心就挖开了赵云的墓,这个

  • 荆轲-沉默者的韬光养晦之术,顶级剑客为什么杀不死皇帝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韬光养晦的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刺客荆轲简短资料,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变是谁说的

    战国时代“七雄”并起,当时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剑客盖聂和鲁句践。[var1]当时,身在卫国的荆轲,很崇拜这两位顶级大师,他年轻,喜爱读书、痴迷于研究各种剑法,每天刻苦练剑。遍访名师交流剑术,渴望着为国效力,梦想一显身手。怀着这样的理想和抱负,20岁的荆轲凭借着精湛的剑术去见卫国卫元君。卫元君是个安于现状

  • 秦朝轶事:陈胜为什么失败?司马迁一语道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迁与陈胜什么关系,陈胜秦朝灭亡,司马迁为何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陈胜也真的做到了,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但是,他并没有完成推翻秦二世政权的霸业,便被自己的车夫给刺死了。于是,陈胜的大业便以失败而告终了。那么,陈胜为什么失败呢?教科书上说是因为秦军的战斗力强悍,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史记》中,司马迁就总结了陈胜失败的原因。一是因为陈胜称王之后膨胀了,

  • 春秋时,有个齐国人叫晏婴,长得身材矮小,常挨欺负,长大后他因为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国大夫晏婴,晏婴的真实照片,晏婴对孔子的评价

    晏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当车夫。可是虽然来应聘的人很多,但条件都不具备。因为给宰相当车夫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头脑要灵活、反应快、会办事,善于察言观色,还要知书达理,守口如瓶。所以选来选去,有的身材长相具备,反应也快,但是个文盲;有的文化、身材都具备,但嘴不严,因此,一直没有合适的

  • 空城计,代表了诸葛亮的智慧 聪明人却看出了问题!你看出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空城计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空城计诸葛亮完整版,诸葛亮的空城计读后感

    但是罗贯中先生既然能写出《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那么证明他的心思也是极其缜密的。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要写出一个没有的故事来夸大诸葛亮呢?其实个人认为,按照罗贯中先生的思想并不是要用空城计来夸大诸葛亮,反而是来暗示们诸葛亮最终是要失败的,而且是败给司马懿。众所周知的问题,那就是军事,不能单纯的只用阴

  • 刘备依诸葛亮计割据巴蜀,有一个致命缺陷,注定无法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以为高论,在辗转奔波中,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刘备割据巴蜀,实现了他创业进程的一次飞跃,但割据巴蜀有一个致命缺陷,注定无法统一全国。在刘备之前,巴蜀已有公孙述的成家政权和刘焉、刘璋的割据势力,他们都没有大的作为,甚至都没有走出四川盆地;在刘备之后,先后有李特、焦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