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文正帮了朱元璋,为什么后来却被朱元璋软禁?

朱文正帮了朱元璋,为什么后来却被朱元璋软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2/15 5:20:25

明朝的基业建立之后,朱元璋让自己的家族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待遇,朱家的子孙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全国最好的资源。家族众人还被分封到各个地区镇守一方,让整个天下都在朱家的掌握之中,但如此一来却助长了一些朱氏孙的嚣张气焰。最终朱氏家族繁衍出了两百多万人,而这些人却成为了明朝的蛀虫,将强盛的大明朝毁于一旦。其中镇守桂林的藩王正是朱文正的儿子,当初朱文正帮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可谓是建国的有功之臣,但他最终却没能有好的结局。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他的父亲在战乱中饿死,只留下了孤儿寡母,母亲只好带着他投奔自己的小叔。朱元璋对朱文正照顾有加,时常将他带在身边,甚还培养他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朱文正也不负所望,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格外勇猛,每次都会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次的战役中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让朱元璋意外的是,朱文正即使有了赫赫战功也不会主动邀功,每次给他奖赏都会推脱,并且还让朱元璋先奖励其他的部下,而自己身为亲属可以不用奖励。有这样的侄子让朱元璋十分骄傲,对他更是越来越器重,认为他必将成为自己身边的得力干将。

事实也确实如此,朱文正为朱元璋的事业鞠躬尽瘁,也让起义军有了不小的名气。尽管朱元璋的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但跟拥有几十万大军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比起来,还是不值一提。幸运的是,朱元璋攻下了洪都这个要地,这也让他获得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了洪都作为大后方,也为明朝的开创埋下了伏笔。而这让陈友谅等人都十分嫉妒,于是伺机想要进攻朱元璋来夺回洪都。

正当朱元璋在外讨伐的时候,陈友谅买通了朱元璋身边的两员大将,眼看着洪都即将被夺,而朱元璋这边的战局也正是关键时刻,根本不可能回洪都救援,否则很可能就会两边落空,出现不可预估的坏结果。于是他便下令让朱文正去镇守洪都,这样的决定,充分说明了他对朱文正的信任,几乎将自己的大本营都交给了他。下属的背叛让他意识到只有自己的亲人最可靠,没有血缘的羁绊关系,随时都有可能会叛变。

朱文正接下了镇守洪都的任务,他深知自己不敌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很可能会就此命丧于此,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殊死拼搏,还发动了全城的百姓一起守城,尽管每天都死伤无数,但他仍旧没放弃,誓死也要守住洪都。就这样,朱文正坚持了整整八十五天,终于等到了朱元璋带着大军回来援救,同时朱文正还切断了陈友谅的粮草,让他不得不退兵。

朱文正在这次的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受到了全军上下的一致好评。而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朱文正还是一如既往地谦逊,于是朱元璋当众封赏了其他的将领,而且居然真的没有封赏朱文正。这让朱文正的心里有了芥蒂,虽然嘴里说着不要封赏,但也只是谦虚一下,心里其实还是想要得到应有的奖励。

这件事情后来被有心之人加以挑拨,让朱文正开始对朱元璋心怀怨怼,于是对方趁机收买了朱文正,让他成为了叛徒。朱元璋知道之后气得要将他斩首示众,但最终还是念及亲情改为将其囚禁。即使朱文正犯了如此大错,朱元璋仍旧厚待他的家人,让他的儿子当了藩王,也算是对得起他之前的种种付出。

更多文章

  • 曾国藩的最高职务,放现在是什么官职?整个清朝,难有与其比肩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存世唯一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人穷少说三句话曾国藩

    曾国藩是春秋儒家大贤曾子的七十世孙,到他这辈,虽难说是名门世家,却也算的上是书香门第。父亲曾麟书是教书的秀才,曾国藩也因此启蒙较早,再加上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国藩的学识自然出众。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开始仕途,到同治十一年病逝,被追赠太傅,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宦海沉浮。曾国藩并不能算普通

  • 朱棣修撰《明太祖实录》,足足让人修改三遍,这是何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景隆监修明太祖实录,朱棣祭明太祖文,明太祖实录在线阅读

    朱棣在《明太祖实录》竭力宣传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当中,嫡和庶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朱元璋的妻子也有嫡庶之分,所生的儿子也有嫡庶之分。在宗法严明的封建社会只有嫡子才有继承权,庶子就没有继承权。朱棣说自己是嫡子,就是说他继承皇位是合法的。怎么样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呢?一个

  • 范文程:努尔哈赤的头号智囊,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疯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范文程并没有跟随祖辈的足迹为国尽忠,而是选择投靠了满清。当时的女真一族还处于教化未开的游牧文化阶段,也还未显示出能够征服天下的强大实力。所以你很难想象,放弃大好前程而甘愿背负卖国骂名的范文程,到底是天生的叛逆,还是唯恐天下不乱的疯子。关于范文程出山的历程,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 苏轼出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高僧妙对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最好五首诗,定风波苏轼原文

    苏轼属于旧党一派,这注定他的为官生涯不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他在湖州做知府时,新党的代表人王安石被宋神宗罢相,他的手下没有了制约,开始严厉打击旧党。苏轼的名气大,又是旧党的中坚力量,新党锁定他,想要来一个杀鸡儆猴,给他安了一个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下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文字狱”。但是最后宋神宗并没有下

  • 同治帝为何十九岁便驾崩,荒淫如此、纵欲无度,是生活习性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同时很多皇帝的无所作为,荒诞的死因更是沦为后世的笑柄,在清朝后期,慈禧太后正式掌权之后,前朝腐朽不堪,而作为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至于后宫更是互相争宠。到了后来,八国联军打开了国门之后,慈禧为求自保,只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在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是小皇帝同治,慈禧逐渐垂帘

  • 在明朝除了科举考试以外,其余两项当官的途径你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科举当官要求,明朝科举分别在什么地方考,明朝科举会经历几次考试

    长期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属于一个被妖魔化、被黑化的开国皇帝,甚至网上经常可见他杀瓜农、火烧庆功楼、蒸鹅杀徐达等各种谣言。虽然近年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有所改变,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位皇帝依旧是“暴君”,属于是那种十恶不赦之人,那么今天宋安之就以明朝的举荐制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古代

  • 孙中山一生娶妻三次,他的后人今何在?有一个人名字我们比较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中山带领着许多仁人志士推翻了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实行三民主义,打开人们的心潮,带领着人们打开了一个更加光明的世界。虽然他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功绩不可磨灭。在事业上,孙中山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是在婚姻上似乎并没有那么完美。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大于天,所以那时的婚姻,只要父母看得合眼,就是好婚姻

  • 明朝为什么大兴贞女?畸形的婚嫁思想下,她们如何摆脱时代束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未嫁从来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对古代女子的要求。这无疑制约了女子的行为,限制了女子的自由选择,是女性地位下降的标志,也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但这样的观念竟然延续了几千年,这是多么残酷的现象。虽然在宋明理学兴盛之前,这样的思想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还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思想的禁锢,这样的要求似乎成为了整

  • 英国大使:清朝的康乾之治是吹出来的盛世,他们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马嘎尔尼最后通商的请求被乾隆断然拒绝,宣扬国威也因为清朝各界的不待见而破产,但马嘎尔尼的收获也不小,作为西欧来到中国的第一批正式使节,他带回了最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马嘎尔尼将当时清朝的具体情况传递给英国议会,成为了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那马嘎尔尼回到英国到底说了什么?

  • 金朝的覆灭:皇帝沦为战利品,皇后遭侮辱,惨烈程度远超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真实的靖康图片,金朝灭亡时皇室惨状

    后世将这场导致北宋覆灭的历史事件称之为靖康之变,它对于宋朝来说,亦是百年耻辱。宋朝人民在靖康之耻下屈辱生活了百年,没想到,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终于让南宋等来了一个报仇的好机会,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即将迎来它的灭亡。靖康之变发生的107年后,也就是公元1234年,内部早已腐败不堪的金朝在蒙古与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