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庸的曾国藩,做了一件事,让他连升四级

平庸的曾国藩,做了一件事,让他连升四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89 更新时间:2024/1/19 2:13:28

说起曾国藩的发迹史,给人最多印象就是他因平灭太平天国而立下大功。其实就在太平天国之前,曾国藩就已经在京城的官场上崭露头角。他在1840年开始,由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三年时间就连升四级,担任从五品的官员。

更大的机遇是在道光二十三年,一道圣旨,让曾国藩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一跃成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当时清廷做官,从二品是一个坎,通过了这个坎才是真正的朝中大臣。此时的曾国藩不过三十七岁,纵观整个清朝,这么年轻身居二品,湖南人没有一个,放眼全国,连曾国藩在内也不过三人而已。

那么,为什么这么大的机遇会降临到曾国藩身上了?要知道当时曾国藩只不过出身于湘乡的一个普通地主之家,父亲仅仅考上了个举人,根本没有家族势力。至于说他的老师穆彰阿,权力是非常大,但要他的门生不计其数,为什么会独独关照曾国藩呢?

曾国藩当上京官以后,刚开始也和别的官员一样,终日忙于饭局应酬,无所事事。年轻的时候,他本人也非常热衷于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不过一庸人尔”。不过曾国藩有一个宏大的志,现在的人可能会发笑,那就是他立志要做开天辟地的圣人。

做圣人,那就不是口头说说,更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曾国藩不仅将自己的字改为“涤生”,以表明与过去告别的决心,更付诸实践。他依然参加官员们的聚会,却有选择性推掉了一些无关的应酬,而是与当时的理学家唐鉴倭仁等人走得很近。

唐鉴在当时的政坛虽然官位不高,但名气很大,也以高尚的道德标准受到皇帝的赞赏。曾国藩以小同乡的名义接触唐鉴,并为其绝伦的理学功底做折服,成为他的学生。

另一位理学大师倭仁,虽然在思想观念上守旧,但道德情操却无可指责。倭仁每天每时都要记录自己的言行,分析内心动态,如果有不检的思想,则要痛骂自己,其“慎独”的精神为曾氏所折服。曾国藩倾慕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与倭仁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至于说到穆彰阿,这也是曾国藩在京城的唯一大靠山,也是其在官场上的助力。曾氏注意和老师搞好关系,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在礼节上对穆彰阿恭恭敬敬。哪怕后来位高权重而穆彰阿贬官而死,曾氏每次回到京师,都要到穆彰阿后人家中做客,接济他们的生活。

这几种势力相互汇集,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朝廷对曾国藩的推崇。来自穆彰阿、倭仁、唐鉴等人的推荐,曾国藩严格修身带来的清望,诗创作的成就以及热心公益而造成的良好口碑,给了他这个巨大的机遇。

有个野史故事广为流传,有一次,朝廷降旨让曾国藩到养性殿面圣。可是,曾国藩在养性殿等了足足半天时间,都没有人招呼他,更不用说道光皇帝亲自接见他。正当曾国藩困惑不已的时候,一个小太监传旨让他回去,第二天再去养心殿面圣。

曾国藩也是在官场混迹多年,深知这其中一定有门道。他不敢怠慢,出了皇宫就直奔穆彰阿府上,向自己老师请教。穆彰阿开始也不明就里,但他经验更为丰富,马上叫人封好百两银子,让人送到宫中当值太监,请他将养性殿内四壁所悬挂的字画全部抄录下来,送至府上。

傍晚时分,抄录文件送到。穆彰阿对一直守候的曾国藩说:养性殿是收藏字画的宫殿,从来都不是皇帝见臣工的地方。陛下让你等候,很可能是考查你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果然,第二天在养心殿时,道光故意漫不经心问起养性殿中字画的情况。曾国藩已经花了一晚上背熟,对答如流,让皇帝大为高兴,由此决定越级提拔。

对于这种传闻,曾国藩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但对于自己能够连升四级,一向沉稳的他也不免有些得意,在家书中兴奋的写道:

六月初二,孙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

也就是因为这次机遇,让五年后办团练的时候,他才能号召三湘官商士绅,否则以一个小小官吏,能否建立湘军,实在要打一个问号。

参考资料:《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传》

更多文章

  • 清宫最大宴席,全京城老人参加,一共办过四次,为何让和珅主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吃豆腐脑,和珅纪晓岚搞笑片段

    大家好,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吃饭乃是天地间最正经的要事。其实啊,不但民以食为天,在古代,皇帝也以食为天。比如清朝,一说到吃,大家就能想起来著名的满汉全席,以及琳琅满目的宫廷大宴。清宫对吃那是相当讲究,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宴席,为什么经常有宴席呢?因为我国自古都是农耕文明

  • 曾国藩小时候被一个小偷鄙视,从此便奋发图强,成为一代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清名臣曾国藩背书背不过小偷,曾国藩和小偷动画视频,晚清名臣曾国藩为何被称为圣人

    曾国藩是“中兴”晚清的四大名臣,在清朝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被后人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虽然是一代贤臣,半个圣人。但他小时候天分并不是很高,甚至是颇为愚钝。据曾国藩自己回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尴尬事,使得他从此更加努力、奋发图强。有一天深夜,曾国藩正在家中苦读,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

  • 《红楼梦》中袭人温柔似水,处事周全,为何被安排离开贾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红楼梦里袭人是怎么离开贾府,袭人离开贾府完整版,袭人被撵出贾府

    从书中可以看出袭人的地位确实与其他丫鬟不同,即使是漂亮泼辣的晴雯也不及她在宝玉心中的位置。首先是袭人初初来到宝玉身边。宝玉就兴起的给她改了自己喜欢的名字“袭人”,以此侧面将袭人冠上了自己的标签。不知此时的宝玉知不知道贾母赐给他袭人的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然能猜出三分。从袭人的入房开始,就无微不

  • 曾国藩拒绝称帝之谜,从大清至今被不断猜测,真实原因居然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为啥没有称帝,左宗棠劝曾国藩称帝,曾国藩 称帝

    古代历史,有过许多功高盖主的人,那样的人将会是英雄人物,也将会是奸雄,但她们的結果通常全是:英雄人物变为先烈、奸雄变为狗熊,她们大多数由于沒有自我保护的智慧,而不得善终。而曾国藩不仅功高盖主,并且手握着雄师,把握了清朝的一大半江河,多少人劝他自立为王,他却放弃,更拥有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后平安降落,善

  • 雍正登基后,为何非要赐死年羹尧,并非他功高震主,主要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后悔赐死年羹尧,年羹尧之死雍正去了哪里,雍正到底为啥要杀年羹尧

    雍正二年有一个奏折,朱批:朕躬甚安。您好?你父身体甚健硕,全家人皆好,京都內外甚安。通过这段雍正的朱批,不难看出雍正和年羹尧的深厚情谊,同时从年羹尧,到年羹尧父亲,再到年羹尧全家,京城内外情况,顺治都给年羹尧汇报一遍,让人觉得非常温暖。不要忘了雍正和年羹尧是君臣主仆关系,在封建纲常制度下,雍正这样宠

  • 慈禧病逝后,李莲英为何要逃出皇宫,你看慈禧临终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晚年是怎么被李莲英伺候的,慈禧太后与李莲英是什么关系,老梁故事汇慈禧李莲英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在李莲英以前,慈禧有一个很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在辛酉政变的情况下,当作慈禧和恭亲王中间的通信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而慈禧

  • 曾国藩灭了太平军,为何不挥师北伐进京称帝,不是不想而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何时攻克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军湖口之役,曾国藩对太平军的作用

    殊不知,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如今却只给他封了一个侯爵。曾国藩的部下多次向他提议自立为王,与清廷平分天下,那么,曾国藩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称帝,而继续做忠臣,还裁撤了自己一手打造的湘军,背后到底有何隐情?首先曾国藩确实有实力称帝清军的战斗能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暴露无遗,清军已经不堪一击,相反湘

  •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起源追溯周朝,君王用来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这个节气后面的第十五日。这个阶段,气候清爽,万物洁净而明朗,因此而得名。清明到了,大大地气温逐步升高,真正到了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有有一句农事谚语这么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

  • 盘点史上八位武功最高“霸主”,秦始皇仅排第六,纣王最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纣王和秦始皇哪个厉害,纣王与凤青青接吻,纣王图片

    看过封神榜的应该都知道的,他就是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因其母为正后,故得以立为嗣子。据正史所载,商纣王也是一位人才,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

  • 中国古代第一个世袭制夏朝, 为何很多人说是古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语言来说,夏商与古埃及没有关联,据此,一般判定古埃及和夏商是独立发展而来的,甚至连距离古埃及最近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是独立发展而来的,\n虽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阿卡德语和古埃及语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其另外一种主要语言苏美尔语与古埃及语完全无关。古埃及连美索不达米亚都影响不了,又如何影响夏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