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秦始皇一定要推行郡县制?为什么只有秦始皇能推行郡县制?

为什么秦始皇一定要推行郡县制?为什么只有秦始皇能推行郡县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71 更新时间:2024/1/21 19:42:51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嬴政拔出手中的太阿剑,用十年时间将齐、楚、赵、魏、韩、燕等六国一一吞并。

公元前221年,一个疆域前所未有广大的帝国矗立在欧亚大陆的东方。

对于春秋战国的纷争而言,已经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对于秦汉的帝国时代而言,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大家好,我是小步。

【楚河汉界系列01】呈上,欢迎关注我主页的系列合集

俗话说:玩力气的比不过玩脑子的,玩脑子的比不过玩标准的。

无论哪一个行业,最牛的人永远是定标准的那一小撮。

为什么秦始皇的历史咖位如此之高?

就因为他是定标准的那个人。

一、秦始皇定下的新规矩

1、嬴政的新名片

此时的嬴政大约40岁,正是体力和阅历处于最佳均衡点的年纪。

能够在人生的前半段取得如此丰功伟绩,嬴政的内心是充实的。

不过他感觉,“秦王”这个头衔似乎不足以彰显他的功绩。

嬴政表示:我的成就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了,继续叫秦王太寒碜,你们帮我想个新头衔。

于是王绾李斯这些人绞尽脑汁,想出来个称号【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嬴政听了觉得要改一改,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组成一个新名词---皇帝。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了比“王”更高一级的专有名词,印在嬴政的名片之上。

嬴政:我的名片头衔是“皇帝”!

不仅如此,皇帝的自称也要改。

不能叫“我”,也不能叫“本王”、“寡人”这些,得叫“朕”!

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朕要吃饭!

朕要喝水!

朕要睡午觉!

朕要刷视频!

看完文章记得给朕点关注!

秦始皇: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弄完自己的新名片,嬴政还要为子孙后代操心,于是又把谥号的规矩重新定了一下。

2、谥号也要改,从1到10000

在以前吧,君主凉了之后都要给个谥号,比如齐桓公楚庄王秦孝公等等。相当于对他的一生做一个评价。

如果这位老哥一辈子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那么谥号也会很好,比如“文”、“武”、“庄”这些字,都是好评。

如果一辈子工作表现很差,那就对不起了,“炀”、“哀”、“戾”这些谥号您凑合着用吧~

这就让嬴政很不爽:我的功绩还要后人来评价?不行,规矩要改!

怎么个改法呢?改成这样:

嬴政是第一位皇帝,No.1,于是就叫“始皇”;

嬴政的儿子就是No.2,于是就叫“二世”;

儿子的儿子就叫“三世”;

然后4、5、6、7、8一路顺下去,一直到“万世”;

这就很简洁明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小步:必须赞一个!到了“618”、“1111”、“1314”这些数字的时候记得打折优惠哦~

秦始皇:你过来,我保证不打你!

嬴政的设想是好的,可谁能想到秦朝的国祚连个同花顺都没凑齐,二世就没了~

所以这倒霉规矩自然也没人愿意继承,从西汉开始又恢复以前的谥号。

3、秦为水德

在秦汉的时候,朝代的更替要讲究一个规矩,那就是《五德终始说》。

简单理解,就是要按照金、木、水、火、土这五德的顺序来进行版本更新。

秦始皇琢磨,周朝是火德,而秦替代了周,那么秦应该是水德。

这就是定基调了哈:秦帝国的属性是水。

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

所以秦朝从上至下都以黑色为尊贵。

秦朝尚黑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秦国士卒的衣服甲胄是黑色,大臣们的朝服是黑色,车马和旌旗是黑色,甚至连宫殿建筑的外表也是以黑色为基调。

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蝎子粑粑独一份。

后面的任何一个朝代,崇尚的颜色都是以明亮的色调为主。

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亮色系更容易让人心情愉快,而黑色造成的感觉更多的是压抑。

小步:我插句嘴,黑色的房子吸热,夏天记得开空调~

秦始皇: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

定下了这些基本属性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具体的细节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了秦始皇的办公桌上:

分封 or 郡县?

二、为什么不能继续分封制?

1、分封制的缘由

什么叫分封制?顾名思义,就是天子大哥拿出一块土地给你,并且可以传给你的子孙后代。

分到土地的人,就叫做“诸侯”,分为公、候、伯等不同的级别。

这样子把土地分封出去,对天子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省事。

天子可不是白叫的,叫你一声天子,那领地内的吃喝拉撒这些事都要管起来才行啊。

要是管得不好,下面的小弟分分钟换带头大哥你信不信?

叫你一声“天子”,你敢答应吗?

可是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的限制下,天子管理的范围是有限的。

方圆三百里之内也许还能够得着,五百里咬咬牙也能坚持,然而一千里之外真的就鞭长莫及了。

万一有个什么事,等消息传过来就要几个月,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事情处理不好,全是天子要背的锅。

怎么破解这个困局?

很简单,把远方的土地分封出去,找个信得过的人来负责。

以周朝为例,西周的都城在关中镐京,离最东边的东海之滨差不多两千里开外,够远的吧?

于是周天子把东边那边土地封给姜子牙,称为齐国,就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最近经济不景气,GDP下滑?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失业率上升,就业情况不乐观?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有自然灾害,需要救援?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看世界杯比赛经常会卡?你齐国自己搞定。

总之,土地封给了你齐国,就要自负盈亏,出了什么问题就是齐国国君的锅。

周天子:完美!

这么一看,诸侯们简直就是背锅侠啊?这倒霉差事有人愿意做吗?

有,还很多!

2、趋之若鹜的诸侯们

一个工作岗位是不是热门,最重要的是看需要付出些什么?又能够得到些什么?

简单说,就是要“钱多活少离家近”。

我们来看一看成为诸侯之后需要做什么:

1)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哥的面子必须要给,大哥的话必须要听)

2)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名义上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周天子的,诸侯只是代为管理)

3)随从作战;(大哥出去干架,小弟必须跟上)

4)纳贡;(小弟要知道孝敬大哥)

5)朝觐述职;(公司年底开会必须要去)

那么诸侯又可以享受哪些权利呢?

1)实际的所有权;(只要不犯大错,周天子也不能轻易收回去)

2)人事任免权;(自己封地的员工自己招聘)

3)财政权;(自己封地的赋税自己说了算)

4)军事权;(诸侯们可以自己招募士卒)

这么一看,做一个诸侯好处还是很多的嘛~

除了面子上要对周天子保持尊重之外,需要付出的其实并不多,而得到的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能够有一块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地盘,在地盘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说了算。

虽然要自负盈亏,但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当了诸侯可是威风得很

如此说来,天子和诸侯各取所需,分封制岂不是双赢?

非也,分封制有一个解决不掉的致命问题。

3、分封制的关键隐患

1)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

分封制说白了,就是【大哥+一群小弟】的运作模式,周天子把自己的小弟派出去各自管理一片地方。

这个小弟,可以是周天子的儿子们,也可以是周王室的宗亲,还可以是有功劳的大臣们。

所以周天子分封的时候,对话是这样的:

姜子牙,齐国这片地方交给你负责;

浩南,铜锣湾以后你就是扛把子;

小步,唐人街那旮旯,不对!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对话,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诸侯们各自回家之后还得再分。

因为西周的时候社会是分阶层的,最上面是周天子,接着是诸侯,再往下还有大夫、士、平民、奴隶等。

西周等级图

也就是说,姜子牙拿了齐国的房产证回家,并不代表齐国就全都是他的了。他下面还有那么多大夫嗷嗷待哺,等着他把齐国的土地接着往下分封。

对周天子来说,他能管到的也就是诸侯这一层。平时有什么事,周天子可以给齐、晋、秦这些国君打电话。

然而再往下到大夫这一层,对不起,不是好友关系,周天子联系不上了。

各国大夫:我的工资是我老板发,凭啥要听你周天子的?

你看,每一层都只对自己的上一层负责,想要跨层管理?做不到。

这种情况对周天子来说有没有隐患?当然有隐患。

诸侯们的实力膨胀到什么地步?

又招收了多少新的小弟?

各家诸侯在封地谋划了些什么?

这些周天子全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管不住,岂不是很危险?

很多电视剧里的大哥不就是这么凉的么?

那么这个隐患能不能预防?

可以,但是很难。

2)周天子很难时刻保持最强

为了防止出现上文的尴尬局面,周天子要满足一个条件:

他必须永远都是最强的。

这样子才能压制下面小弟不安分的内心,保证自己永远是带头大哥。

于是在分封的时候,周天子需要把最大的一块土地留给自己,称为“王畿”。

这块地方天子亲自管理,所有的税赋上缴天子,所有的士兵对天子负责。

各国诸侯也是一样,分封大夫之后,要留一块土地给自己,保证公室的力量是最强的。

还记得前面写的诸侯的义务吗?

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纳贡,而不是纳税。

看上去好像都是交一笔钱给周天子,可性质完全不同。

纳税是制度性的、强制性的,而纳贡却不是。

换句话说,周天子要花钱办事,主要的来源还是自己“王畿”的财政,而没法指望诸侯的纳贡。

一旦“王畿”的基本盘出现问题,周天子没有任何办法来挽回局面。

周天子:还得靠自己啊~

最直观的例子,西周镐京被犬戎攻破,平王东迁,失去了关中平原的基本盘,只剩下洛阳一小块地方。

各位诸侯一看:呦,大哥不复当年之勇了哈。之前的纳贡咱哥几个就不交了哈~

于是就有胆肥的诸侯开始不纳贡,周天子气得干瞪眼。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收入减少---实力减弱---诸侯不纳贡---收入更少---实力更弱

整个东周600年,周天子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诸侯身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些都是因为原来的诸侯没能保住最强的实力,被小弟一脚踢了下来。

然而分封制的特性,就注定了带头大哥不可能一直最强,谁还没个闪失的时候?

这就引起了各家诸侯的反思:今天是我小弟,不代表一辈子都是我小弟。

于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列国纷纷开始尝试郡县制,只是各家实行的程度不同而已。

那么郡县制有什么优势呢?

三、郡县制的优势

1、什么叫郡县制

通常理解,郡县制分为三个层级:郡、县、乡里。

郡县制示意图

“郡”是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省,主要负责的职位有三个:

郡守:一把手,负责每个郡的政务,直接向咸阳汇报工作。

郡尉:武力担当,负责每个郡的军事和治安。

郡监:负责监察工作,这个岗位不是每个朝代都有。

“郡”下面就是“县”,同样有三个重要职位:

县令/长:超过一万户叫“县令”,不到一万户叫“县长”。一把手,负责政务,向郡守汇报。

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还要负责征发徭役,工作量相当大。

县丞:县长的助手,负责司法、诉讼这一类的工作。

“县”再往下就是“乡”和“里”,已经是接触老百姓的基层单位了。

“乡”这一层的岗位有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负责教化,啬夫负责诉讼和收税,游徼负责治安。

这就是秦朝郡县制的基本框架,层级清晰,分工明确。

有朋友会问,“亭长”是个什么职务?汉高祖刘邦当初不是个亭长么?

其实“亭”不能算一个行政概念,而更像是一个治安的概念。

秦朝以十里为一亭,遍布各地,负责一些地方治安啊、抓盗贼啊这些工作。

可见“亭长”这个职务并不高,相当于现在的片警,负责一块区域。

刘邦:不错,我就是亭长!

2、郡县制的优势

1)秦始皇有人事任免权

前面说分封制,周天子把诸侯这一层分完,下面的就管不了了。

郡县制可不是这样,郡守是秦始皇任命的,他到了地方上任之后,却没有权力任命下面的县令。

所有县令的任命,必须要秦始皇签字盖章才行。

也就是说,县令只是在工作上需要配合郡守,但是在身份上,县令却不是郡守的小弟,他的老板还是秦始皇。

这就杜绝了分封制管不住下面小弟的问题,所有人的工资都是秦始皇在发,下面人要是不听话,饭碗可能就丢了。

能任免,能考核,就能管住人,秦始皇的威严就这么确立起来了。

2)郡县制的办事效率很高

形象的来看,郡县制像不像一个巨大的树根?

一层一层的根系不断延伸,深深地扎根于百姓的土壤之中,将高高在上的秦始皇和底层的普通百姓联系了起来。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帮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让他对各项KPI数据了如指掌。

比如秦帝国有多少个郡?每个郡有多少个县?每个县有多少户人家?

这个县男丁多少人,女子多少人,老人小孩又有多少人?

这个县有多少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能收上来多少税?

这些关键数据秦始皇用excel表一拉,看得清清楚楚。

于是秦始皇决策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能征发多少民夫来修长城,能拿出多少钱来建阿房宫等等。

秦始皇:朕要修长城!

等决策定下来之后,郡县制还能以极高的效率让秦始皇的命令得到执行。

举个例子:

秦始皇说:你南阳郡今年征发5万民夫给我去修长城。

命令从咸阳发出来,送到南阳郡守的手上。

郡守把下面的县令都喊过来开会:我们郡今年的指标5万,各个县分一分。

A县县令分到3000人,回去之后把下面的乡也喊过来开会:我们县今年指标3000,各个乡分一分。

B乡分到200人,跟下面各个里正说:你们每个里出10个人。

然后里正就挨家挨户去登记。

于是,5万人,齐活!

这样的办事效率足以让周天子泪流满面。

四、只有秦始皇才能拍板的决策

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压根儿不可能同意继续实施分封制。

秦国从山洼洼里走出来,苦苦奋斗几百年,就是为了扫平各国。现在好容易完事了,你让秦国再把土地分出去,那这几百年忙了个啥?

可要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郡县制”对秦始皇有利,对宗室、文臣、武将这些群体都不利。

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有个一亩三分地,自己说了算?

如果“郡县制”一搞起来,工作变成合同制了,上下班要打卡考勤了,工作要考核绩效了,绩效不好还要扣奖金了。

换做是你,你选哪个?

于是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大批官员不断向秦始皇制造舆论压力,希望还是能搞“分封制”那一套。

这可不是一两个人这么想,几乎所有的中高层都会动这个心思。这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力,需要秦始皇面对。

但凡换个人软弱一点,恐怕都不得不作出妥协。

可以参照汉高祖刘邦,由于在楚汉战争中表现不够硬气,依靠了英布彭越这些外援的力量,所以在西汉初年不得不实行“郡国并行制”。

再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后为了取得众人的支持,不得不妥协取消迁都洛阳的计划,将都城定在汴梁。

至于晋武帝司马炎啥的,就别提了。

亲自扫平天下的开国君主尚且如此,后面的继任者想要改变更是难上加难。

刘邦:大家好,我是这一季的男主角

然而秦始皇不存在这些短板。

扫平六国是秦国独立完成的,不存在外援的问题。

所有的作战计划和将领任免都是秦始皇拍板的,不存在依赖谁的问题。

秦始皇花费十年时间,让“六王毕,四海一”,这份功绩是前无古人的。

论资历、论功绩、论威望、论话语权,没有人可以超过嬴政。

所以实行“郡县制”的决策,只有秦始皇能做,也必须由秦始皇来做!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于是再也不提分封的事,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设立郡守和县令。

之后的历朝历代,虽然在细节上会有变化,但整体上都不会超出秦始皇设定的框架。

结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开帝业、设郡县的意义可以无限拔高,因为他制定了后来两千年的帝国标准。

然而从秦国老百姓的视角来看,这些事情似乎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生活富足。

所以秦始皇接下来要做的事,就会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了。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楚河汉界系列01】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转发、评论、点赞哦~

更多文章

  • 张飞被杀后,刘备只说4字,赵云听了想离开,诸葛亮听了心拔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哪四个字,张飞为什么死后刘备说了4个字,张飞死后刘备暗中说了什么

    说起三国是个中国人就不会陌生,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各路英雄各显神通的年代,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名著,而且还拍摄了很多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尤其是老版本的三国演义最为经典,百看不厌。里边的故事也是一个个惊心动魄,各种谋略应接不暇。如今却全部都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如同滚滚长江一去不复回。三国里最经典的人

  • 张飞杀其父,曹操关羽夺其母,这位幼童长大后威震天下,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飞古尸容貌复原图片,正史谁打得过张飞,刘备张飞赵云枪好还是盾好

    说起三国,不仅有名著《三国演义》的生动描述,更是有许多的影视作品来反映这个时期。 正是因为三国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才值得我们反复的揣摩。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三国时期除了四分五裂的动荡局势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许多英雄好汉的出现,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对他们的形象

  • 宰相写下“青鹅”被斩,群臣百思不得其解,武则天:把字拆开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登基群臣跪拜,武则天毒杀群臣,武则天临死前说的十个字

    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使用了很多残忍的手段,而裴炎是她上位之路的一块垫脚石。公元684年,裴炎支持武则天发动政变,废黜唐中宗李显,拥立唐睿宗李旦,赐爵河东侯。然而也是在这一年,裴炎被传与柳州司马徐敬业密谋造反。据说,他曾经给徐敬业留下了一个字条,上面写“青鹅”两字,武则天看到后,直接下令将裴炎

  • 张飞并不是个莽汉,历史记载他文武双全,画画和书法都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的张飞文武双全,张飞古尸容貌复原图片,张飞图片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他的长相,他并不是小说和电视剧里面想要积极描绘的粗人模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知道他的两个女儿后来都相继嫁给了刘禅,在那个时代中皇帝的妻子,除了家世最重要外,另外最看重的就是长相和品德。要知道张飞的女儿可是个不错的美人坯子,如此推算一下,其实张飞本人应该长得也挺好看的。 更不用说张

  • 宰相写下“青鹅”俩字被斩,百官不解,武则天:你们把字拆开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

    另外某些朝廷大官,对其并不是很服气。徐敬业造反时,就勾结朝廷宰相裴炎,双方相约在某日一起“闹事”,起兵造反,约定暗号为“青鹅“ 。武则天看到这两字大怒,直接命人将宰相推出去斩首,众人不得其解,只听她开口给众人解惑。把这两个字拆开来念,究竟是什么呢? 大唐知名的两个女子唐朝知名女性,后人印象最深刻就

  • 张飞女儿嫁给亲姐夫为妻,前半生荣华富贵,后半生命运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飞一共娶几个老婆,张飞古尸容貌复原图片,张飞女儿

    大乔小乔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正史在记载美女的时候,只记载她们的姓氏,而不记载她们的名字。比如大名鼎鼎文德皇后长孙氏,《两唐书》就只记载她是长孙氏。后人没办法,只好根据他哥哥长孙无忌的名字,给文德皇后臆想了一个长孙无忧的闺名。 长孙无忌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百官很是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将军尚且如此,那么帝王登基之路上是何等惨烈便可想而知。在朝堂权利争斗的漩涡中,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凶险程度却丝毫不弱于战场,甚至连丞相也不能够全身而退。武则天执政时期,宰相裴炎因为写下了“青鹅”二字被斩杀,群臣皆大惑不解。武则天解释道:诸卿不妨将这两个字拆开了看。 那么“青鹅”二字究竟隐藏着怎样的

  • 张飞和赵云谁更强?两次共同作战差距明显,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细读原著,也可发现蛛丝马迹,今天咱们就从张飞赵云一同参战的两次战斗来分析二人的武艺。一,江夏之战禳山之战后,刘备再次被曹操击败,走投无路,此时吕布已死,袁绍官渡败亡,只有荆州刘表处可去。刘备便率领关张等人投奔了宗亲刘表。由于孙乾口才出众,刘备得到了刘表的热烈欢迎。有一天,刘表与刘备正在饮宴,忽然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众臣不解,武则天:你们把字拆开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妈妈情史,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

    当时李治已经病入膏肓,驾崩前立下诏书,皇位由三儿子李显继承,但军政大事由武则天决断。众所周知,最高权力不可能由两个人分享,武则天很快便因官员的任命问题,与李显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于是她联合宰相裴炎与部分禁军将领发动政变,将李显赶下皇位,贬谪到外地软禁起来,又扶立她的小儿子李旦为皇帝,同时赐予裴炎爵位

  • 张飞和许褚谁厉害,三国正史颠覆认知,网友:都怪作者罗贯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的第一次出彩,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虎牢关前,吕布持方天画戟而立,群雄竟无人敢战,张飞主动请战,虽然不是吕布对手,但其悍勇无双的姿态却深深震慑了当场的各位主事者,此后,张飞随刘备转战徐州,抗击吕布,还在与曹操的征战中负责断后,一人一骑独立当阳桥,一声爆喝竟然吓得曹操部将夏侯杰跌落马下而死。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