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丕曹植两兄弟变得水火不容,是王权还是甄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丕曹植两兄弟变得水火不容,是王权还是甄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1/21 19:19:19

说起曹丕和曹植,就不得不提他俩的父亲曹操。我非常喜欢曹操、甚至还有点崇拜,曹孟德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十项全能的人物。如果说三国里面最适合当董事长的人是孙权的话,那么CEO的不二人选必须是曹操,而且曹操这人也爱当CEO,他的能力和性格驱动着他做了很多常人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但唯一曹孟德没“算准”的地方就是,他其实想当周文王,却被曹丕这家伙给“霍霍了”……

曹操虽是人妻控,但基因没话说,他的孩子几乎都是人杰,虽然据传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最出名的那几个确实都是人物。长子曹昂在二十岁是就举孝廉,子修一直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曹操十分喜爱,就悉心培养他。曹昂为人正直、又宽厚仁义、并且十分谦虚,对待几位弟弟都十分友好。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还经常怀念曹昂,并且当着大家的面说:“如果大哥在,哪轮得到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可惜宛城之战,曹昂为了救曹操而负责断后,他和典韦一同战死了。

曹丕和曹植就不用赘述了,他俩跟曹操并称“建安三曹”。曹丕不但登上了制高点还当了皇帝,而且子桓还是位著名的文人。他在诗、赋、文学当面都成就很大,而且曹丕极擅五言诗,他著的《典论》,其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曹丕的那首《燕歌行》甚至被称为七言古诗的鼻祖。

曹植更是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的《洛神赋》、《白马篇》那都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谢灵运对曹植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高评,钟嵘在《诗品》中直接把曹植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更是一言以蔽之,他直接就说:“自汉魏以来两千年的时间里,诗家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老三曹彰英勇善战,曹操配他去征讨南匈奴,曹彰大获全胜,随后曹操跟曹彰聊天问他最喜欢什么,曹彰说他喜欢当将军,带兵打仗,致胜千里,对权皇之类的不感兴趣,曹操听完基本就对老三放心了。曹熊体弱多病,身体极差,此处不表。曹冲聪明过人,但基本上算是早夭,不到13岁就离世了。

总归一句话:三国里头,曹操的那四个儿子,还有孙坚的俩儿子孙策孙权,绝对都是人杰。

说回曹丕和曹植,其实《三国志》里面没有明确的记载所谓的“七步诗”,后人怀疑这事彻底就是杜撰的,余秋雨先生更是严重怀疑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有关这方面的很多记载。

其实历史上曹丕和曹植的关系还蛮不错,曹丕即位后,他只是杀掉了帮助过曹植的二丁,打发弟弟曹植去了他自己的封国。而且老三“黄须儿”曹彰死的时候,好家伙、曹植还写了一篇言语极其尖刻的文章批判了曹丕,对于此事曹丕也不做过问,估计曹丕也是内心有愧于曹彰,总体看来,曹丕对老弟曹植还是颇为容忍的。其实严格地讲,在杀掉杨修之后,曹植集团几乎就是宣告下课了,曹丕之后再也就没有拿这位“酒徒老弟”当作过竞争对手。

话说到这里,既然聊起了曹丕和曹植,就不得不提一位女子,此人名叫甄宓,就是“北有甄宓南有二乔”的甄夫人。

据说曹植第一眼看到甄宓时,就爱上了这位人妻,因为甄氏实在是长得太好看了。但不巧的是甄宓却嫁给了自己的二哥曹丕,还生下了魏明帝和东乡公主。据传曹植的那篇《洛神赋》就是为甄氏所做。

说到甄氏,这位美人的下场极惨,走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她死的那年,曹植来到洛阳朝见二哥,太子曹叡陪着曹植一起用餐,期间,曹植看着侄子,就想起了甄氏,曹植内心无比酸楚。饭后,曹丕将甄氏的一些遗物给了曹植,曹植看着玉镂金带枕,从中还抽出了他之前写给甄氏的诗篇,睹物思人不由得悲从中来......

在曹植返回自己封地的途中,他夜梦兰舟,恍惚间,见一美人从云中盘桓而来,此人御风而至,姿态摇曳,凌波微步般朝着曹植飘来,曹植倏忽一下猛的惊醒,此时陈留王脑海里不断翻腾着自己和甄氏在洛水相逢的美妙情形,于是他文思翻涌,写下了动人的佳作《感鄄赋》,这个“鄄”字像极了“甄”字,而且这俩字当时通用,发音也一样,甄在当时也可念作juan,并且鄄是当时曹植的封地,《感鄄赋》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洛神赋》……

关于曹植的甄氏之间的传说,版本很多,很多人认为,甄氏虽然嫁给了曹丕,但心却在曹植哪里,而且有不少人还怀疑太子曹叡压根就是老袁家的后代,根本不是曹丕的儿子。空穴不来风,关于这些言论,很多史证家都旁征博引,列举了一大堆所谓的“证据”来论断此事,虽然我不是一个爱八卦的人,但是有一个漏洞,确实是不得不令人严重怀疑,那就是:曹叡的年龄。

曹军当时攻下邺城,曹丕进到袁府时,那时甄氏已经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了,而且肚子里怀的正是小叡同学,这可是正史,这确实是个漏洞,这绝不是我信口雌黄。只要有这个漏洞,其他的推理也都是顺水推舟,不是大家抓着甄氏的衣袖不放,而是历史提供了机会,从曹植林林总总的各项“表现”能看得出来,曹植绝对是爱甄姬的,至于俩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史没有明确记载。

后来又有一证据就是,曹植在他二哥曹丕去世之后,也就是曹叡当上皇帝之后,专门上书给曹叡,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热血,还想为国家立功建业,干点事情,不能闲着,天天光喝酒也不是个事啊!于是他就上书,希望国家“不计前嫌”用他,而这个“不计前嫌”曹植浓缩成了两个字“绝缨”,而且曹植的上述自试里面有这么几句“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曹植又写道:“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前面那句提到了“绝缨”,后面这句话就近乎于摆在桌面上的威胁小叡了,意思是我大哥子修早都殡天了、二哥子桓也驾崩了,三哥曹彰也作古了,此时唯有他曹植还活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道小小的“护身符”啊!曹叡当时是怎么回复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很快的曹叡就下诏,把叔父曹植从雍丘徙封到东阿去了。

另外,《魏略》里面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曹操在一次东征,他带上了卞夫人,还带走了甄宓生的曹叡以及东乡公主。曹操是3月份回的邺城,而他的主力军一直才到来年的9月份折返。卞夫人回来后见到了甄宓,没想到许久不见的甄氏居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面色红润,肤色看上去更加的白皙,卞夫人很是奇怪,就凑上前去问甄氏,说:“小甄你跟儿女别离如此之久,应该挂怀才对,怎么反而面色红润精神奕奕更盛从前了呢?”甄宓不慌不忙,随机拱礼作答,曰:“有您的呵护关爱,贴心照顾着他俩,我还担忧什么呢?”甄氏的哪句“自随夫人,我当何忧?”简直是回答的十分巧妙,这位甄氏不但长得漂亮还很会聊天,此处有掌声,点个小赞!

但是,但是来了!!!但是只要是懂点生理学的人都会知道,这哪是甄氏哪句“自随夫人,我当何忧”的原因啊,这分明就是生活很“和谐”的体现,当时就留下曹植一人守着,其他人都被曹操给带走了,那甄氏是如何做到生活和谐的呢?这个就不得不令人发散思维了……

话说魏明帝曹叡死于景初三年正月,当时曹叡才三十六岁正值青年,中国古人以出生的时候就作为一岁计算,籍此倒推回去,追本溯源,那么曹叡应该是诞生在建安九年才对,那历史上的建安九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由三段记载如下,我分享给大家:

其一:《魏略》:“熙出在幽州,甄后留侍姑。及邺城破……文帝入绍舍,姑乃捧甄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遂为迎取。”其二:《世语》:“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其三:《三国志》:“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

其四:《曹操传》:“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

纵观以上史料,给我们的答案就是老曹在建安九年8月份拿下了邺城,曹老二曹丕在同年同一月娶甄姬为妻,也正是这一年,小叡同学诞生了,这几段史料凑到一起,出现了啥?那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怎么小叡同学才短短几个月就能降生?8月份才拿下的邺城啊!那说明甄姬在当时至少已经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了,也就充分说明小叡压根就不是曹老二的孩子,至于小叡到底是不是袁家的孩子,这个就得去问甄姬本人了,综合史料来看,曹叡不是曹丕的孩子。

《明帝纪》记载,曹叡自幼就聪明过人,很有才华,曹操十分喜爱,原句就是“太祖爱之,常令左右!”,曹操还夸过曹叡类似于旺我家三代就靠这小伙子之类的话。其实那段时间,曹丕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曹丕跟甄氏的“政治交换”就是:甄氏让曹丕答应立小叡为太子,曹丕的目的是让甄姬去霍霍曹植,把曹植搞下课,自己登上王权。曹丕想的很直接,只要他登上了制高点,再把不是自己亲儿子的小叡废掉不就ok了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曹丕接连生了好几个儿子都全部夭折,唯一身体硬朗的就是这个小叡同学。(曹叡称帝后他底下也无子,历史真的是有意思)

曹丕也愁也慌,但是没办法,四弟曹植有俩儿子,如果不立小叡,这到头来跟老四争了一辈子,江山还不是被他给拿下了吗,索性就这么阴差阳错的整,先让曹叡当上了太子,以后等他生下儿子了再说,可是天不假年,曹丕才活了不到40岁就殡天了。

但是这里我有个怀疑的地方,就是曹丕见到甄姬时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而且《世说新语》里面的话严重干扰了我,我甚至跟余秋雨先生一样怀疑《世说新语》记载这段故事的真实性,《世说新语》里面说曹操那时也见到了甄氏,并且被甄姬的颜值惊呆了。但是其他正史论著说曹阿瞒和曹植当时没见到甄氏,只是听闻曹丕对甄氏的爱慕并想娶甄氏为妻,曹操就答应了曹丕的请求,随后曹丕就把甄姬接到自己府上去了。彼时甄姬22岁,曹丕17岁,小植才12岁。

因此,历史的纷纷扰扰,很多事情真的是说不清楚,即便是正史记载,有时候也矛盾重重。譬如司马迁的《史记》,他里面记载了关于秦始皇出生的问题,有一句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至大期时,生子政”,这说明秦始皇是异人的孩子无疑,因为“至大期”;另外司马迁又写过一句“姬自匿有身”,正好跟“至大期时,生子政”前矛后盾,大家真不知道该信司马迁的哪一句。

毋管怎么说,曹丕曹植绝对是人中龙凤,一位不仅是古代帝王更是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另一位就是才高八斗、飞笔如凌波微步般的陈留王,两位皆人杰。然兄弟二人因为王权之争、更因甄氏之故弄得沸沸扬扬,难免叫人有些唏嘘。历史就是这样,总会留下痕迹,总会留下“话柄”,总会留下一些叫人反复玩味的地方,这些纷纷扰扰的事迹就让后世不断臧否言说吧,反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丕的《典论》《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白马篇》,那都是永恒的经典,永远值得后世认真研习!

就让我引用甄宓的一首诗《塘上行》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吧,其文如下: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更多文章

  • 楚国项燕死前留下8字预言,秦始皇不以为意,16年后竟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和项燕谁厉害,秦楚之战项燕之死,秦始皇灭楚后怎么处理楚国

    [var1] 伐楚之役可以说是大秦定鼎天下的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作为替春秋战国画上句号的一场战役,声势浩大。 当时,秦国已经灭了韩国、魏国、赵国,燕国燕王喜北逃辽东,苟延残喘,战国七雄之中唯有楚国还有能力阻挡大秦西向,所以秦楚之间,开始了决战。北逐燕王喜至辽东的李信,自夸二十万可破楚,老将王翦言6

  • 三国最窝囊的男人,妻子被两任主公霸占,自己却为主公卖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最惨的六个女人,三国窝囊将领完整版,三国江东的主公是谁

    这个人就是秦宜禄,为什么说他窝囊呢,大家接着往下看就会知道了。秦宜禄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他的老婆是杜氏是真的非常的漂亮。就是因为长得漂亮所以才会被人盯上的,秦宜禄有个这么好看的老婆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但就是因为老婆的漂亮让秦宜禄头上的帽子是一个接一个还一个比一个绿。因为杜氏的天生丽质前后被自己的两任上

  • 楚国真的是“蛮夷”吗?看看他们的祖先是谁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国为什么是蛮夷,湖北人祖先是楚国人吗,秦国和赵国楚国是一个祖先吗

    [var1] 陆终,生卒年不详,火神吴回的儿子,季连的父亲。季连,芈姓,他是楚国的先祖。也就是说,陆终也是楚国的先祖。 按照《史记》等史料记载,作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的颛顼(也就是高阳氏),有儿子称,称有儿子卷章,卷章有儿子重黎。重黎曾经担任帝喾kù的火正,也就是管理火的官员。火在上古时期是非常重要

  • 考古专家意外发现秦始皇女儿墓,挖开一看:死前被秦二世肢解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女儿之墓发掘,秦始皇下葬全程,秦始皇老婆图片大全

    在陕西省,一个考古工作组开始对秦始皇的陵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专家们发现,在秦始皇墓的东面300米处,有一个杂乱的土堆,杂草丛生,人烟稀少。据当地村民之门的传言,一些为秦始皇建墓的工匠就葬在这个凌乱的土堆里。然而,考古人员在调查秦始皇陵墓时发现,这些看似杂乱的墓葬是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排列的,于是考古

  • 楚国君王谱之楚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历代君王在位时间,楚国历代君王名单,楚国历代国君个人历史

    楚国从西周开始慢慢崛起,到了春秋早期,熊通称王和周室分庭抗礼。等楚庄王继位后,大败晋国从而称霸天下,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楚国的强盛一直延续到了战国。但楚国最后也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而是让后来居上的秦国实现了,接下来我们了解楚国历代君主。 [var1][var1] 楚人出自于颛顼(黄帝之

  • 为何关羽战败时士兵四散逃离?赵云战败时手下将士却奋起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东汉末年的天下三分之局,很多人可能更看好刘备建立起来的蜀国,毕竟他作为汉朝皇室后裔,有着正统的皇族身份,再加上他贤德爱民,深得民心,很多人都仰慕刘备这样的品格前来投靠,与此同时,在他的手下还有卧龙诸葛和声名赫赫的五虎上将,有这些人的帮助,确实是很有机会在未来一统天下。不过最后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

  • 秦孝文王嬴柱: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仅仅3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孝公前后的秦国君王,秦孝公如何当上秦国国君,秦国嬴政在位几年

    [var1]其实一开始,嬴柱距离国君那把椅子还是比较远的。他是秦昭襄王的次子,他的哥哥嬴倬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在公元前267年,嬴倬去世了。在两年的丧礼过后,时为安国君的嬴柱就被册立为了太子。这相当于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虽然这么说显得不太厚道,但是对嬴柱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机会。只不过此时他还不知

  •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称帝后给他爹下跪,刘邦当皇帝下跪完整版,刘邦在称帝后有什么历史事件

    中华文化最为外国友人赞叹的必定包含一个“礼”,这个“礼”不仅影响着我们,连带着整个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文化圈都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而这个“礼”字囊括的含义众多,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最基础的还是一个百善孝为先。所以古代总会出现一些孝子贤孙的故事记载,从卧冰求鲤到戏彩娱亲……这些有关孝道的故事里,甚至有

  • 国师、军师、商圣、财神,春秋政商巨子范蠡的超凡理财和识人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约前520年-前446年),字少伯,春秋楚宛三户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他事越二十余年,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之后,辞官经商,成为亿万富翁,民间尊其为财神、商圣。他三散千金,资助穷人,又是中华慈善鼻祖。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其非凡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优待曲阜孔家,现在孔子后人还有特殊待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济宁孔子学校真实现状,曲阜孔子家族现状

    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朝廷认为,“文宣”为谥号,不能拿来做爵位的名称,于是宋仁宗就下令改文宣公为衍圣公,意思是繁衍圣人血脉,级别依然为公爵。从此以后,衍圣公成为孔子家的封爵,这样一个封爵一直延续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清朝灭亡的时候,时任衍圣公是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