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4/1/20 16:38:03

中华文化最为外国友人赞叹的必定包含一个“礼”,这个“礼”不仅影响着我们,连带着整个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文化圈都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而这个“礼”字囊括的含义众多,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最基础的还是一个百善孝为先。

所以古代总会出现一些孝子贤孙的故事记载,从卧冰求鲤到戏彩娱亲……这些有关孝道的故事里,甚至有些愚孝的情节,那是因为对于一些底层的百姓而言,他们很多没有读过那么多书,没有判断能力,只能凭着一腔对孝道的坚守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但也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孝道的重视程度,百姓尚且如此,帝王们又有什么做法呢?汉高祖刘邦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这个出身市井后来成为天子的刘邦,虽然之前的行为举止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但是基本的孝道他也是懂得的,所以在当上皇帝后,得知自己的父亲竟然要对自己行大礼,刘邦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怎么让自己父亲免于行礼呢?刘邦想出了这样一个妙招,成全了孝道,也让后世的帝王们沿用了上千年……

刘邦和刘太

关于刘邦和他父亲的故事,民间得知的可能更多的就是后来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曾抓了刘邦的父亲威胁他,如果不认输的话就把刘邦的父亲丢进锅里煮了。

但是当时的刘邦一副小混混的模样,十分不在意地表示要煮就煮,还提醒项羽说当年自己和你可是在楚怀王面前称过兄道过弟的,要是煮了自己的爹,也就相当于项羽煮了自己的爹。最后还不忘给项羽来一句,自己反正是没有什么所谓,煮完了记得分自己一碗。

这让十分注重礼义廉耻的项羽完全听不下去。一来,他想不到竟然会有人能这样厚颜无耻,自己的亲爹要被杀了都能浑不在意,还想分一碗肉羹,这简直就不是人啊!二来,刘邦不要脸项羽可要脸,当年的称兄道弟毕竟是真实发生过的,刘邦的这句话也戳中了项羽的痛处,对于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项羽是干不出来的。

所以最后项羽放了刘太公,重新和刘邦达成了和谈。

从这件事来看,刘邦确实显得十分无耻。所以乍一听他居然会为了所谓的“孝道”,自己想办法让刘太公不给自己下跪,很多人都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也是误解刘邦了。当时的楚汉争霸那可是性命相争啊。

成王败寇可不只是成功和失败这么简单,失败的一方头领怎么着都难逃一死的,而且很多胜利方为了保证权力稳固,会将敌方首领一家老小尽数杀尽。刘邦不是君子,他还出身市井,知道人为了利益能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儿,所以在刘太公的问题上,在他的眼里就是进也是一刀,退也是一刀。所以还不如自己赌一把。

刘邦和他父亲的关系

那么刘邦和刘太公的真实感情如何呢?其实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最底层的时候,大家的思维逻辑就只剩一个生存,对于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都是吃饱了饭之后才能谈的事儿。

所以在前半生里刘邦和刘太公的关系也就一般,刘太公一个农民,家庭状况不怎么好,还要养四个男孩一个女孩,这些生活上的压力足以压得刘太公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其他。而刘邦生在中间,正是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存在。

缺少家庭管束的刘邦就成天到处瞎混,还因为不干农活挨了刘太公不少骂,但刘邦都不在意,只管出去喝酒玩耍,却意外的因为爽朗的性格结交了不少好友,为之后的大汉江山奠定了基础。因为他认识的这些人都是以后建立大汉基业的肱股之臣——樊哙萧何张耳夏侯婴……

但这些都是要等到后面才会知道的,那时候的刘太公只看到了刘邦的不学无术,只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没有办法,就只能由着这个孩子自己折腾去。却不曾想刘邦自己越折腾越大,从亭长一路做到沛公,再到大汉天子……

刘太公一个老实的庄稼人,他都还没来得及理清这里面的具体情况,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楚汉争霸旋涡深处的重要人员之一。

刘邦想的小妙招

在刘邦当了皇帝后,刘太公和刘邦的关系缓和了吗?其实也未必,只是父母之爱子和孩子想要回报父母,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刘邦当了皇帝,那些他之前不甚在意的礼义廉耻也被他慢慢捡了起来,面对父亲的时候,他也会觉得自己曾经的一些做法有些过分,对于父母也想让他们好好地安享晚年。

所以在知道自己当了皇帝后,父亲再见自己就要对自己行大礼,刘邦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因为按照传统的规矩,应该是自己每日晨昏去向父母行礼的,这方面他做的本来就不够,现在还反过来了,怎么看都不应该。

于是他最后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刘太公册封为太上皇,这样自己父亲也是皇帝了,还因为父与子的关系,让正常的伦理关系恢复过来。不得不说刘邦的这一招想的妙,之后的很多皇帝也都纷纷效仿了这个做法。

但放眼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刘太公仍旧是特殊的那一个,因为很多太上皇都是真真切切当过皇帝的人,哪怕时间并不算长,只有刘太公是完全没做过的,这也展现了刘邦对于孝道的重视程度。

小结

刘邦和他父亲的关系未必有大家想的那么差,也未必有一些人所向往的那份好。但这些都不是后人能够肆意点评的,毕竟仓禀足而知礼仪,一切礼义廉耻的前提还是在生存无忧的情况下才能成立的。如今国泰民安,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遵守礼仪,也希望我们能继续保留这份美好,将我们礼仪之邦的博大文化传播到更多地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国师、军师、商圣、财神,春秋政商巨子范蠡的超凡理财和识人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约前520年-前446年),字少伯,春秋楚宛三户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他事越二十余年,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之后,辞官经商,成为亿万富翁,民间尊其为财神、商圣。他三散千金,资助穷人,又是中华慈善鼻祖。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其非凡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优待曲阜孔家,现在孔子后人还有特殊待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济宁孔子学校真实现状,曲阜孔子家族现状

    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朝廷认为,“文宣”为谥号,不能拿来做爵位的名称,于是宋仁宗就下令改文宣公为衍圣公,意思是繁衍圣人血脉,级别依然为公爵。从此以后,衍圣公成为孔子家的封爵,这样一个封爵一直延续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清朝灭亡的时候,时任衍圣公是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虽然

  • 三国:曹魏最勇猛的五大名将,许褚第四,第二位连诸葛亮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魏大将许褚简介,三国许褚实力排名,三国正史许褚真的厉害吗

    典韦本事张邈的部将,后来归降曹操,成为曹操最喜欢的武将,也是曹操的第一任保镖。典韦力大无穷,能征善战,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可惜这样一位猛将最后却被曹操间接的害死了。建安二年(197年),张绣投降曹操,结果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嫂嫂,曹操的行为让张绣十分愤怒,于是张秀珍爱贾诩的建议下,背叛了曹操,对曹操

  • 历史的反转:从秦灭六国到“六国灭秦”,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灭六国时六国为何不合纵灭秦,六国是哪六国,秦灭六国历史真相

    [var1] 于是,历史便从"秦灭六国″反转为“六国灭秦”。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强大的秦王朝的崩溃与灭亡,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与其说是包括六国后裔在内的起义军推倒了大秦帝国,还不如说是大秦帝国自己打倒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大致有以下这么两个原因。[var1] 一、始皇帝的失策之处

  •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梦幻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另类"的童年造就了其传奇的人生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就了一代帝王的伟业。秦始皇,名嬴政。他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他的父亲作为当时秦国公子,却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使他们母子成为当时与秦国对立的赵国的人质。可以说当时他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 历史小故事 神医淳于意 二 齐国侍御酗酒行房事 害处多 八天后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国历史小故事大全,淳于意的治病故事,淳于髡历史典故

    汉朝时期。 淳于意终于入了皇帝的法眼,皇帝问他的病人当中,他给诊断生死的真的应验的,一共有多少人?都叫什么。又问淳于意医术有哪些专长?以及他能治什么病最拿手?有没有医书什么的,都在哪里学的,学了几年都治好了什么人。[var1] 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得什么病,治疗之后病情有没有好转,都要详细回答。于是淳于

  • “外戚盛本枝,栉比封列侯”,西汉外戚权力有着怎样的兴衰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汉外戚专权,内戚外戚区别,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朝代

    在中国古代,“两宫”多半代表着皇帝和太子,太子和女眷居住的地方,叫“东宫”,东宫也就成了太子的别称,入主东宫也就是成为太子的意思。但是在两汉时期,“两宫”则一般代表着皇帝和太后,皇帝和太后并称“两宫”或者“至尊”,皇帝和太后分别住在位于皇城西面的未央宫和位于皇城东面的长乐宫。在等级观念极强的古代社会

  • 韩信被害时,后悔没有听他的话,留下这九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有很多君主都是一样,当初凭借这一批勇将的帮助赢得了天下,当天下稳定后,不需要再打仗了,而开始畏忌这些勇将的能力,总是怕他们夺走了自己的天下。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呀。帝王的心思非常的难以猜测,稍微不留意就会掉了脑袋,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汉朝的刘邦也一样,当初他的手下有非常的多干将,比如萧何

  •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葬送了赵国40万精锐,为何还会有人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历史迷认为,赵括其实是个十分有才的伟大将军。说赵括在接手军队的时候,军队的军粮已经不足,在固守不出的话只能被活活饿死,所以要速战速决才是出路,认为廉颇就是废物,不敢和秦军决战,所以要速战速决才是出路,但真相真是这样吗?我们来分析下。[var1]赵括是赵国大名鼎鼎的马服君,他父亲可是个

  • 晋文公重耳的“五贤”及其后代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文/魁说历史导语:大型历史剧《重耳传》即将播出,讲述了在春秋时期时局动荡的背景下,一代霸主晋文公以信治国,以义待士的复国传奇。晋文公重耳是春秋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一生命运坎坷。因骊姬之乱他从43岁开始流亡各国,流亡长达19年,直到花甲之年62岁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自己当了国君。流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