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几千年前的晋国,衣食已如此进步,衣服面料我们直呼买不起

几千年前的晋国,衣食已如此进步,衣服面料我们直呼买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1/16 13:13:02

晋国处于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晋国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繁荣的社会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诸侯争霸中,长期占据中原霸主地位,各国争相朝贺,与晋国互通有无。

一、晋国的服饰

(一)服饰原料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发现树叶、兽皮和羽可以御寒蔽体,便开始“衣其羽皮”,告别赤身裸体的状态。晋国深居中原腹地,邻近周都,学习了周朝先进的纺织技术,纺织品种不断丰富,晋人的服饰原料主要有皮毛、麻、葛和蚕丝。

[var1]

1、皮毛

皮毛是指动物的皮和毛,是人类最早的服饰原料之一。当时晋国普通百姓冬季的穿着,多由家养的动物皮毛制成,如羊皮等。还有一种毛织物称为“毳”,是由鸟兽的细毛织成的衣服,为贵族所服,后来被更舒适暖和的“裘”所代替。“裘”是用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衣服,穿着时皮在里,毛在外。

[var1]

2、麻、葛纤维

晋人冬季穿由动物皮毛做成的衣物,夏季则穿由麻、葛纤维和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晋国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是麻布和葛布,麻、葛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凉爽透气的特点,特别适合夏天穿着;上层贵族则穿轻薄舒适的丝织品。

麻布是由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衣料,麻有很多种类,如苎麻、苘麻等。因为北方的气候适宜的生长,而苎麻普遍种植于温暖湿润的南方,盖晋人所穿的麻衣多由纤维制成。

[var1]

葛又称为葛藤,葛藤大多野生且单株产量大,葛纤维的采集较容易,因此被人们普遍使用,用于织布、造纸或柠绳等。葛藤长达数米,茎皮纤维长而细,是普通百姓常用的纺织原料。

3、蚕丝

蚕丝是晋国上层贵族的服饰原料,是从蚕茧中抽取的细长纤维,具有柔软平滑、极富弹性的特点,用蚕丝制成的丝织品穿着十分舒适。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使用蚕丝纤维制作衣服。

[var1]

晋国的蚕丝主要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种,品种不同是由于蚕所食树叶不同,食桑树叶者为桑蚕,食柞树叶者为柞蚕。

桑蚕丝是从桑蚕的茧里抽出的蚕丝,手感细腻光滑,品质上乘,其色泽白里略带黄。桑树在栽植后,根据栽植密度的不同,形成了地桑、低干桑、中干桑、高干桑及乔木桑等类型。

柞蚕丝是从柞蚕茧中抽出的丝纤维。柞蚕以柞树叶为食,被人工放养在柞林之中。

[var1]

(二)服饰形制

从考古资料和先秦文献可看出,晋人的服饰沿袭了商周的穿衣习俗,贵族有等,服制有别;同时又吸取、学习了一些戎狄等少数部族的衣着特色,形成了注重实用与审美统一的服饰形制。

1、首服

首服又称“头衣”,指一切系在头上的装饰物,包括贵族戴的冠,平民戴的帻,以及发式头饰等。

2、衣服

晋人的服装款式千姿百态,样式不一,但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这两种形制的衣服各具特色,在晋国并行不悖。

[var1]

3、足衣

足衣指包裹脚的东西,先民最开始用兽皮包裹足部,使其免受硬物伤害,后来足衣逐步发展,出现了鞋子。晋人的鞋子包括履、屦、舄等。履是鞋的通称,可分为“屦”和“舄”两类,屦是单底的鞋子,舄是复底的鞋子。

二、晋国的饮食

晋国处于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尤其是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更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晋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var1]

(一)饮食结构

晋人沿袭了夏商时代的饮食习惯,同时又更加追求饮食的健康:其一是晋人懂得平衡饮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1、主食

晋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粟、黍、稷等耐旱作物的生长,这些粮食作物构成了晋国饮食生活的主体。在晋国的饮食中,作为人们主食的粮食主要分为谷、麦和菽三类。

2、菜肴

在晋国,人们的饮食以粮食为主,但这些主食是没有味道的,所以在晋国的饮食生活中,还有辅助主食下咽的副食。菜肴即烹调好的蔬菜和肉类,是副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var1]

普通百姓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吃到肉的,他们只能通过食用蔬菜来下饭。晋国百姓常吃的蔬菜,在文献中有记载的有瓜瓠、苦、葑、薯藇、莫、藚、藜藿等。

牛肉是肉食中的上品,一般只有诸侯以上的人才能经常享用。羊肉是仅次于牛肉的佳品,一般也是大夫以上的人才可吃到。

[var1]

3、水果

水果在晋人的饮食生活中也占重要地位,它富含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生吃,避免了因高温烹制而破坏其营养成分,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营养。

4、酒

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至迟在夏朝已有酒。西周时期,酿酒技术逐渐提高,酒的种类也丰富起来。酒的出现不是人为专门酿造的,而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人们发现的。在远古时代,偶尔有剩饭留下,久置发酵,气味芳香,变味成酒。人们品尝后觉得香醇,便在粮食有剩余时,任其发霉、发酵,酿造成酒。

[var1]

(二)烹调方式及饮食器具

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远古时的熟食法,大都是将肉类直接置于火上进行烤炙,但到了西周,人们已积累了许多食物的烹调方法。烹就是通过加热,使蔬菜、肉类变熟,做成菜肴。调即调味,通过调制将菜肴做得美味可口。对食物原料进行烹调,既可杀菌消毒,又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1、烹饪方法及炊煮器

晋人注重食物的烹调,不仅体现在烹饪器具的完备,而且体现在烹饪方式的多样。烹饪器具即炊煮器,用来烹饪肉类、蒸煮五谷,主要有鼎、鬲、釜、甑、甗等,上层贵族家的炊煮器一般是青铜制品,而平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主要是陶器。晋人的烹饪方式有燔、炙、炮;烹、煮、胹;蒸;煎、熬;渍等。

[var1]

2、调味方法

西周时期,烹饪食物已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味品可祛除食物原料的异味,杀菌消毒,增加菜肴的香味,使之美味可口。晋人饮食除了有基本的调味品外,还注重复合调料的制备,复合调料主要指各种酱料。

3、盛食器

盛食器是指盛饭和进食时所使的器具,包括鼎、簋、笾、豆、盘、碗等。上层贵族使用的食器有青铜制品,也有陶器,且造型别致、精美完备;而一般平民使用的器具种类简单,制造粗糙。从晋墓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来看,早期食器以鼎、簋、鬲组合为主;春秋中期,以鼎、敦相配;到了春秋晚期,豆开始代替敦进入组合;至春秋战国之际,豆取代了敦,成为与鼎相配的食器。

[var1]

4、取食器

取食器是将食物从炊煮器放入盛食器,再送入嘴中所借助的器具,古人有以手抓食的进食方法,后逐渐学会了用餐具进食。晋人享用黍稷等干食时仍用手抓而食之,享用羹汤时则借助取食器。晋人的取食器主要有勺、斗、匕、箸、叉等。

[var1]

(三)晋国饮食文化

晋国食物多样,饮食多羹、肉酱、干脯等,不仅饮食均衡,注重食物原料本身的药用,而且注重身心愉悦,宴饮活动十分丰富。

1、药食同源,食为药补

不论谷物,或者蔬菜、果实,亦或肉类,饮食合理,均有助于身体健康,补精益气。

谷物、蔬菜、果实不仅填饱了晋人的肚子,而且许多都是药材,久服延年益寿。如粟,可以养肾气,祛除胃脾中热,煮粥食用可补虚益气。动物的肝脏、脂肪也是治病良药。

[var1]

2、以乐侑食,赋诗助兴

晋国贵族阶层经常举行宴饮活动,在宴饮时会表演歌舞、赋诗,这样可使人心情愉悦,增加食欲,加深宾客间的感情。但是在宴饮时,欣赏的歌舞表演要合适宜,适合自己的身份,否则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祸。

《史记·乐书》记载了晋平公在施惠台宴请卫灵公,席间师涓演奏前一晚在濮水边听到的乐曲来助兴,平公又让师旷抚琴演奏清商、清徵、清角调,师旷说平公“君德义薄”,不能听这些曲调,但平公不听劝告。于是在演奏清角调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之后“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var1]

3、寒食之节,纪念功臣

寒食节又称“冷节”,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臣子介子推。关于介子推之事,许多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说是在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待到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后,赏赐跟随他的功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于是子推携母亲隐居山中。后来文公亲自请介子推出山,子推不愿为官,躲在山中,于是文公下令放火焚山逼出子推,结果介子推死也不愿出山,最后抱着母亲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其死难之日禁止烧火做饭。

[var1]

4、一日两餐

晋人的饮食习俗的一日两餐,第一餐为朝食,又称饔;第二餐为夕食或餔食,又称飧。晋人一日两餐,一方面,其用餐时间是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对应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平民生活水平不高,每天两顿饭既可节约粮食,又饿不着肚子。

[var1]

三、总结

晋国民风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晋人的日常生活,使晋国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性和阶级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饮食方面,晋国的食物原料丰富,主食有粟粱、黍稷、稻、麦、菽,蔬菜有瓜瓠、苦菜、葑、薯藇、莫、藚、藜藿等,肉类有牛、羊、猪、狗、鱼等,水果有桃、李、枣、杜梨等;晋国的饮食多羹、多酱、多干脯,注重饮食均衡与饮食卫生;一日两餐,药食同源,食为药补;贵族统治者宴饮活动频繁,且对食物的要求极高。

[var1]

服饰方面,平民衣麻、衣葛,贵族衣丝、衣裘;衣服形制由上衣下裳制逐渐向衣裳连属制发展,深衣深受大众喜爱;晋人的服饰具有交领右衽、束腰、重纯色的特点。

晋国实行开放、灵活的政策,各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使晋国社会生活的内容日趋多样化,为后世三晋地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没有妻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竟然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一生有几个皇后,历史上秦始皇的第一任妻子,秦始皇的母亲是皇后吗

    其实答案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就是刘邦的妻子吕雉,没错就是那个以心狠手辣著称的吕雉,就是她将刘邦的嫔妃四肢砍了放在染缸里腌制的。看到这你可能会疑问,不是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吗?那为什么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是吕后呢?难道是秦始皇没有妻子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作为始皇帝秦始皇是不可能没有妻子的,而且可以肯

  • 春秋战国的孙武、吴起、白起、孙膑,哪一个最厉害,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和白起谁的兵法更厉害,孙武吴起孙膑的著作,孙膑吴起哪个厉害

    吴起、白起、孙膑和孙武,都是顶级军事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如果非要排一个名次,选出最厉害的那一个,这个从不同的指标进行考量的话,结果是不相同的。我们在这里就大胆尝试一下,来给他们排一个座次。一、军事影响力第一名:孙武。孙武,又称孙子,或孙武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公认的“兵圣”。[var1

  • 吕后想杀他,他跑到刘邦尸首前哭诉了27个字,吕后反而安慰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吕后是怎样处置刘邦八个儿子的,刘邦死前吕后问了三个问题

    陈平投靠了刘邦之后,也就开始了辅助刘邦的道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项羽和压父范增就是因为陈平使用了一点计谋关系渐渐破裂。所以在对付项羽这件事上,陈平是有很大的功劳的。不过陈平相对于刘邦手下某些谋士是比较幸运的,刘邦在登上皇位之后,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多疑,而且他的皇后吕雉也是个厉害的女人,很多谋士最后

  •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何见死不救,专家:换别人也不会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评价关羽和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对三国中蜀国政权而言,关羽失荆州是一个死穴。它促使孔明精心策划的《隆中对》战略发展规划无法完成,“兴复汉室”最后也变成泡沫,蜀汉因而一蹶不振。有关蜀国在荆州战争中为什么没发救兵的难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述,大部分人觉得是赶不

  • 他是与屈原并列的青年才俊,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文帝:话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屈原必背古诗10首,屈原死时多少岁,屈原的故事完整版

    [var1]在这个秘书处,可谓人才济济,但是年纪最小的贾谊,却是最具有才华的,这点让吴太守很欣慰,总算没有给他丢人。文帝有事需要秘书处的时候,很多年老的秘书还在想怎么下笔怎么说,贾谊已经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贾谊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这些老臣们自叹不如。文帝也觉得贾谊确实是个人才

  • 司马懿为何不愿出兵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50万大军伐蜀,司马懿出山抗蜀,曹真与司马懿伐蜀

    魏国人口及国力远胜于蜀国,拖得起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始终都是最强的,而蜀汉的实力长期垫底,人口始终不过百万。魏国经过曹氏父子数十年经营,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拥有900万人口。而东吴北有长江天险,夺回荆州以后西有三峡险关,再凭借将近300万的人口,自保之力绰绰有余而蜀汉政权在关羽大意失荆

  • 此人吓跑过荆轲,等到荆轲刺秦以后,遗憾说出他的失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占据最多的篇幅。有关于荆轲的小说、影视作品也远远超过其他四个刺客。这让荆轲在中国妇孺皆知。不过身为刺客,荆轲无疑是失败的。他的目标连油皮都没有擦破,自己惨死于秦王宫里。荆轲是神勇之人,所以能够从容地接近嬴政,好完成自己的计划。和他同行的秦舞阳,十三岁就杀过人,结果被吓得面

  •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中国取什么名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这还要追溯到公元前221年,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状态,各国割据。直到有一个国家横扫了中国,将所有的国家收入麾下,让中国一统,它就是秦国。在嬴政的带领下,大秦帝国被建立,其历史意义重大。这是中国第一次统一,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封建主义国家。嬴政觉得自己是一个为后世做出巨大贡献的王,于是他给自己

  • 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大君王,没有他们,秦国不可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君主排名,秦国哪个帝王最厉害,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是哪几个

    是秦国国君,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华夏,第一称皇帝的君主。继位之后,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var1]秦始皇是历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

  •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当皇帝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是最优秀的皇帝,刘秀之子刘强当了皇帝吗,完美皇帝刘秀

    漫漫历史长河,无数帝王将相,为何刘秀最会做帝王?我们一直都说,中华5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皇帝大约有三百多位,他们或圣明廉洁,或残暴无道,或平庸无常,但他们都为中华的历史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多彩篇章。对圣明的君主,后世大都广为流传称赞。反之残暴的君主,大都会留下一些不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