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厉公:春秋版朱高煦,为何说他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郑厉公:春秋版朱高煦,为何说他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4/1/19 12:14:58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时期,一位被低估的历史人物,郑厉公公子突。此人是春秋小霸郑庄公的二儿子,世人对他爹可能有点印象,可郑厉公,是谁啊?

近年来明朝电视剧热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朱棣跟朱元璋那一家子的狗血家事。追过明朝电视剧的朋友们,应该会对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不陌生。

[var1]

没错,这个郑厉公跟郑庄公的关系,跟朱高煦和朱棣的关系是一模一样的。父亲都是一代雄主,朱高煦和郑厉公都继承了他们各自父亲的英姿勃发,都排行老二,不是顺位继承人,头顶上都有一个温良恭俭让,却不得父亲欢心的大哥。

而且,这两位老父亲都想把位置传给二儿子。结果都因为废长立幼引发了兄弟相残。唯一不同的是,郑厉公成功了。

所以在下才认为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历史人物。至于其中缘由,且听我慢慢分析。

联军杀手

春秋时期,郑国的地缘环境相当恶劣,它位于中原四战之地,北边是老牌传统强国卫国,西边是本家亲戚周天子,东边是商朝余孽宋国,南边是这周天子的忠实跟班陈国和蔡国。

[var1]

在郑国成立初期,周天子为了让它拱卫王室东面的战略安全,对它大力扶持。

有了周天子的扶持,郑国崛起的历程让它得以顺利猥琐发育,地缘劣势没有怎么展现。可是哪曾想,郑国的崛起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逐渐引发了四边强国的警惕担忧。

在周天子的暗中授意之下。陈国、蔡国、鲁国、宋国、卫国以及虢国这些老牌诸侯强国,多次组成联军,对郑国进这个新兴强国进行围剿。

而郑国的崛起,就是一部中原突围史。郑国就是通过屡次打破诸侯联军的围剿战争,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国际霸主权威。而在这些反围剿战争中,出力最多的并不是郑庄公,而是这个二儿子郑厉公公子突。

[var1]

这郑厉公简直就是个天生打仗的材料,堪称是春秋时代的联军杀手。任何诸侯联军碰到他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郑厉公最擅长的就是国际分析方程式,寻找诸侯联军最薄弱的一环进行全力攻击,进而导致整个联军全体崩溃,这本事苏秦张仪见了恐怕都要甘拜下风。我们举场战役都为例子来说一下吧。

[var1]

围堵郑国的第一次诸侯联军战争叫做东门之战,这场战争是老牌传统强国卫国挑起来的。

之所以要搞事,是因为当时卫国的新任君主姬州吁是个刚刚篡位的乱臣贼子,急需通过一场战争树立自己的权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于是就纠集陈蔡宋组成四国联军伐郑。

宋国之所以参加战争,是因为宋国国君宋殇公的堂弟公子冯,这个时候正在郑国避难。

上一任宋国的君主秉持兄终弟及的原则,在他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哥哥的儿子,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避难。

这个宋殇公的良心非常坏,非但没有感念叔叔的大恩大德,反而要将他的儿子斩草除根。至于陈国和蔡国,我们之前说过,这是周天子的忠实跟班。他们过来纯粹就是打酱油助威的。

[var1]

郑厉公通过国际分析方程式认为。这个宋国军队既然是为了公子冯而来,那就放出风声说:公子冯不在这里,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如此必定能够调动宋国的军队。

至于陈国,他们的国君刚刚去世,军队士气低迷,无心作战。那作战的时候就把主力部队对准陈国,击溃他们的侧翼,剩下那个头铁的卫国就独木难支了。

这种事在后来屡次发生,所以说在郑国称霸的过程中,郑厉公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估计郑庄公平日里没少对他说“世子多疾汝如当勉励”这种话。

永不服输

这个郑厉公有一个大哥,叫做公子忽。这个公子忽跟明朝的朱高炽一样,宅心仁厚。但是很可惜啊,他没有朱高炽的好运气。

[var1]

在那个春秋战国的时代,宅心仁厚就是一种原罪。郑昭公公子忽没不到一年,就被这个郑厉公带着宋国的军队赶下了台。郑厉公上台之后,马上就干了件大事,就是联合鲁国的鲁桓公一起狙击了试图吞并纪国的老霸主齐僖公,一时间在国内外威望暴涨。

不过志得意满的郑厉公这个时候有点飘,想要解除三朝元老祭仲的权利。可他用人不察他派去解决祭仲的这个人就是祭仲的女婿雍纠。

雍纠回去之后,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很迷茫啊,到底要帮丈夫呢,还是要帮父亲?于是就回家问了母亲:到底丈夫重要还是父亲重要?

结果祭仲妻子的回答很有意思:父亲只有一个,没了就不会再有了,丈夫要是死了,还可以再找一个。这就引发了一个成语,叫做人尽可夫。

事情败露之后,祭仲先下手为强,郑厉公只好带着雍纠的尸体灰溜溜地跑了。

[var1]

不过郑厉公也没跑远,他跑到了一个叫做栎的南方重镇。然后就在这里割据了下来,这一割据就是18年。这18年里,郑国一直都处于天有二日的状态,他那几个兄弟,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上台都派人来围剿他,可谁都奈何不了他。最后,他还真的通过年龄的优势熬死了祭仲。

苦心人天不负,后来,郑厉公又在齐桓公的帮助下,逆风翻盘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坚持18年再重夺皇位的亡国之君,他是头一个 ,也是唯一一个。

齐国霸业最大的对手

通过上面的事,我们可以知道,郑厉公这种人呐,一向都喜欢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当他重回国际舞台,环顾四周的时候,发现早就已经不是郑国称霸的时代了。

[var1]

现在的国际舞台是齐桓公的天下,他要重新夺回祖辈的辉煌,就必须扳倒齐国。哪怕齐桓公是他的恩人,为了对付齐桓公,郑厉公又用起了自己最擅长的国际分析方程式。

郑厉公用了一招非常老辣的招数,差一点就颠覆了齐桓公的霸业。

郑厉公通过观摩国际局势,发现齐桓公的主要盟友主要都是中原东部的宋国、曹国、卫国这些国家。除此之外,齐桓公和管仲还用金钱攻势收买了穷得叮当响的周天子,扯起虎皮做大旗。

大家之所以听齐桓公的,就是因为有周天子在后面做背书。既然你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为什么就不行?郑国跟周王室是本家兄弟,离得又近,之前长葛之战那些恩怨都是上辈人的事了。

[var1]

但是周天子现在眼睛掉在钱眼里,只认钱不认人。郑国又没有齐国有钱,这样郑厉公很烦躁。好在这个时候,一直支持齐桓公的周厘王死了,儿子周惠王上位。

郑厉公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第一个拉着晋国国君一起去跟周厘王贺喜。后来,他们两个又一起拉上了虢国的国君,去给周天子主持婚礼迎娶陈国的公主。

这个举动非常奇怪,因为那个时候天子嫁女儿,或者天子娶夫人都是春秋执礼大国鲁国经手的,这是几百年来存续下来的规定。他们这么做,其实就是在组建一个没有齐桓公和鲁国参与的政治军事联盟。

我们前面说过,陈国是周天子的忠实追随者。如此一来,周、郑、陈、晋、虢五个领土相邻的国家就抱成一团,形成一个可以跟东方齐鲁卫宋相抗衡的西土联盟。

[var1]

这个联盟,其实早在百年前,就有一位叫做太史伯阳的战略家规划过了。只不过因为由于周王室跟郑国之间争夺联盟主导权,导致不欢而散。现在,这个联盟又隐隐约约形成一个雏形了,可就在这个时候,郑厉公崩了。

死因也很吊诡,据说是因为周天子赏赐郑厉公跟虢国国君两件礼物:给郑厉公的是皇后用的镜子,赏赐给虢国国君的是天子的腰带。按理说,郑厉公的地位应该更高,怎么能够赏赐给他女人用的东西呢?

郑厉公是个暴脾气,哪能受得了这样的屈辱,这血压一上来,人就没了,可怜这个伟大的战略再一次无疾而终。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周天子搞的鬼,目的还是老矛盾:争夺联盟主导权。

同室操戈,大概是上天不想姬姓王朝再崛起吧,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屁股长脓疮,宠臣心疼,用嘴去吸,文帝:停,这种事,让太子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文帝的权谋之术,屁股突然长脓疮怎么治疗,死王子的脓疮有什么用

    邓通做梦也没想到,皇帝一句贴心话,竟要了他的命。邓通自幼家贫,为填饱肚子,经常驾船下水抓鱼,很快,就成了附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因撑船又快又稳,他被举荐入宫,当了一名黄头郎(专门负责为皇帝撑船),说白了,就是大汉朝的公务员。虽说是为朝廷做事,但他级别太低,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更别说升迁了。可话又说回来

  • 这两个圣人都是孟子给评的,太厉害了,就像现在的颁奖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孟子为什么不算圣人,孟子说的四大圣人,如何评价孟子这个人

    春秋是个急剧动荡的年代,就是一个这样的年代,却涌现出后世尊奉的一些圣人!今天我就在这里粗谈几个圣人。喜欢的不要忘记关注杂坛,带你围观历史。圣繁体字是从从耳从呈。作为象形字这说明一个人要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才可称为圣。和圣柳下惠[var1]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关于他最有名的就是坐怀不乱,是讲某天

  • 至今思项羽、何来虽败又光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专精装备为什么找不到,项羽最霸气的十句话

    从古至今项羽就是充满争议,褒贬不一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而我觉得也正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才符合我的人生观。然而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留下的记录并不多。班固的《汉书》里记载了年少项羽: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还有那句著名的话语:彼可取而代也(那个皇帝,我可取而代之),这倒是与“王侯将

  • 历史解密:华佗被曹操杀原因是因为华佗的性格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约208年,华佗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作为一代名医最后却死的莫名其妙,很多人也是替华佗感到不值。华佗帮曹操看病,结果却说需要开曹操头颅治病,估计那个时候谁听到这样治病都会

  • 三国中此人被称为“毒士”,献计害死曹操长子,却在魏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中最狠毒的谋士,贾诩怎么善终,顾雍为什么会有善终

    但是,再来看一看这些风云人物的结局,大多也让人唏嘘不已,无论曾经的战功有多卓著还是有着多么智慧的计谋,最后大多也都是个昙花一现、一声叹息的结局,善终者少之又少。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张飞在睡觉时被人砍下了首级,周瑜被活活气死,袁绍则因为旧病复发而死,当李严听说诸葛亮离世绝望致死,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往

  • 历史解密:秦始皇真真正正修建开凿灵渠有什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其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

  • 范睢屡进献谗言奏效,第一猛将白起被秦昭襄王夺命,功高盖主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范睢揭短魏冉杀白起,范睢和白起关系好吗,大秦帝国崛起范睢和白起

    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第一猛将,一生从无败绩,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后来却被秦王赐死了,何况他当时已经年逾古稀,也不至于功高盖主。所以这是为什么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var1]秦国统一六国最后的关键性战役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白起带领秦军坑

  • 历史解密: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给世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仁义”二字,不过在三国时代想称帝,刘备还是具有一定野心的,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仁义”。不过刘备去世前却说了一件曹操孙权绝对不会说的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刘婵靠得住就辅助,不靠谱就让诸葛亮取代刘婵的

  • 春秋一相国独断专权,替国君选妃数百,几年后自家多了70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死得最惨的君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臣排名,春秋被杀的君主

    但是,子女多少在古代真的要看运气。[var1]古代很多帝王都面临子嗣稀少的问题,这就导致他离世后,无子嗣继承,接连出现垂帘听政,旁支争位的情况。比如清朝的同治皇帝就没有子嗣,他本来就是咸丰的独子,到他这里更是一个子嗣都没有就离世了,结果堂兄光绪继位,造成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当然也有子嗣多的,比如唐玄宗

  •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期合纵抗秦失败,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五国合纵攻秦兵败函谷关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担任合纵长,命令春申君黄歇率领赵国、韩国、魏国、楚国以及卫国等五个国家的兵马一起进攻秦国。原本在战争的开始,五国的联军已经获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夺取了寿陵,眼看着马上就要攻入函谷关。然而,五国联军却在秦国的士兵主动迎敌之后,最终大败而归。这次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