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因争夺“上党”,战国发生一场最大伤亡战争,此地为何如此重要?

因争夺“上党”,战国发生一场最大伤亡战争,此地为何如此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0 更新时间:2024/1/17 13:39:22

[var1]

在清代的狄子奇《国策地名考》上说

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意思就是,此地很高,可以与天同为朋党,所以才叫做上党。对上党这片土地,我国历代的人都曾经写诗歌以表达赞颂之情,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就曾经称赞上党是天下的脊梁。

战国时期,为了争夺上党,秦昭襄赵孝成王各自检点兵马,在长平进行了生死对决,从而战国发生一场最大伤亡战争。上党对整个战国时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var1]

上党的归属改动战国经济格局

整个上党地区又名大上党,在战国时期包含了整个仪州地区、潞州东部的大半个地区以及泽州以北的小部分地区,土地广阔,城池众多。根据《史记》的《赵世家》部分记载,战国时期,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为了不让上党落入秦国手中,曾经主动赵孝成王提出,把韩国的上党交给赵国。

赵国的平阳君认为,韩国已经和秦国签订合约,献出了韩上党。如果赵国现在接受了韩上党,很容易让秦王把矛头对准赵国。然而,赵孝成王却还是接受了属于韩国进献给秦国的上党。

[var1]

其实,赵孝成王接受上党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史记》的《赵世家》中很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赵孝成王认为韩上党地区共有十七座城池,这里的财政收入可以让赵国更加富裕。战国时期,整个大上党地区由韩、赵、魏三家把持,赵国上党郡包含和顺等地区,韩国上党郡包含沁水等地区,而魏国上党郡则包含高平等地区。

一个韩国的上党郡就有着17座城,蕴含着这么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一整个上党地区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必然更大。辽阔的土地、更加有潜力的商业价值以及众多的人口,使得整个上党地区的经济价值都非常可观。无论哪一个国家得到整个上党,其经济水平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如此,战国时期的经济格局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var1]

上党之地引发战国战略格局的变动

对于赵孝成王接受上党的举措,赵国的很多大臣极力反对。在他们看来,赵孝成王接受上党是在给自己吸引火力,这种举措并非明智。不过,按照当时的形势,公元前260年前后,齐国的势力大减,赵国的实力反而大大提升,地位不输于秦国。为了整个天下,秦国和赵国无论怎样都要开展决战,即使赵国放弃上党,也只是把决战时间推迟而已。

整个上党地区,韩赵魏三个国家每个都占领了部分土地。韩上党郡正好靠近函谷关,赵国与其它五个国家得到了韩上党,就能够离秦国的关口更近,一旦六国军队准备从上党合击秦国,那么秦国就会面临被冲关而入的危险。同样,掌握了整个上党地区,秦国进攻它国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var1]

根据《史记》记载,当时韩国只剩下了很小部分的土地,就连野王地区也早就遭受过秦国大将白起的攻击。如果韩上党郡落入秦国手上,那韩国离亡国也没几天了。对于赵国来说,整个上党地区更加重要,其中赵上党郡就在赵国西部,秦国得到韩国所属的上党后,就可以很轻松地在赵国西部形成威胁。而一旦秦国得到整个上党,其军事力量可以很快渗透到韩赵魏三国的边境。

总得来说,为了整个上党,秦国和赵国等其它六个国家必然会有一战。果不其然,在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真的爆发了长平之战。长平战后,赵国折损了四十多万有生力量,成为了整场战争的失败者,实力被大大削减,秦赵争雄的战略军事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天下已经有了秦国独霸的趋势。

[var1]

上党的争夺推动了文化格局的变迁

整个大上党地区原本为晋国所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被划分。地理和归属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文化上的变化。通过对战国时期货币和文字的考古,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地理位置比较接近,但是韩赵魏等三个国家的文字和货币各有不同。这意味着整个上党被韩赵魏分割的同时,同属大上党地区的文字和货币也被分成了三种,这样的变化很容易给百姓的文化交流带来障碍。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为了成为天下之主,赵国和秦国等国家的君主都在积极依靠战争来取消地理阻隔,志在使得天下凝一。多年以来,韩赵魏一直在互相征伐,为的就是尽快连通整个大上党,促进三晋的文化统一。而秦国也在积极争夺整个上党,因为有了整个上党,就可以离韩赵魏等国家更近,除了军事上的进攻,还可以把文化扩张到其他地区,达到融合统一的目的。当然,后来的秦国文字、遵守法度的秦文化和志在统一的秦国法律辐盖广阔地区,这为秦国的统一也是提供了巨大的文化支持的。

[var1]

总而言之,上党之地囊括城池郡县众多,经济潜力巨大,足以波动战国经济。上党之地地理位置重要,所辖城池郡县或为韩国部分,或濒临秦国函谷关,或靠近赵国西陲,为战国七雄必争军事要地。曾为了上党引发的长平之战,彻底的改变了战国的格局变化,随之带来的文化统一和百姓归属,也直接影响了战国的整体格局。上党对战国时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

公元前259年,整个上党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郑厉公:春秋版朱高煦,为何说他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汉王朱高煦之死,朱高煦一脉还有人吗,汉王朱高煦装死办丧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时期,一位被低估的历史人物,郑厉公公子突。此人是春秋小霸郑庄公的二儿子,世人对他爹可能有点印象,可郑厉公,是谁啊?近年来明朝电视剧热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朱棣跟朱元璋那一家子的狗血家事。追过明朝电视剧的朋友们,应该会对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不陌生。[var1]没错,这个郑厉

  • 汉文帝屁股长脓疮,宠臣心疼,用嘴去吸,文帝:停,这种事,让太子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文帝的权谋之术,屁股突然长脓疮怎么治疗,死王子的脓疮有什么用

    邓通做梦也没想到,皇帝一句贴心话,竟要了他的命。邓通自幼家贫,为填饱肚子,经常驾船下水抓鱼,很快,就成了附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因撑船又快又稳,他被举荐入宫,当了一名黄头郎(专门负责为皇帝撑船),说白了,就是大汉朝的公务员。虽说是为朝廷做事,但他级别太低,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更别说升迁了。可话又说回来

  • 这两个圣人都是孟子给评的,太厉害了,就像现在的颁奖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孟子为什么不算圣人,孟子说的四大圣人,如何评价孟子这个人

    春秋是个急剧动荡的年代,就是一个这样的年代,却涌现出后世尊奉的一些圣人!今天我就在这里粗谈几个圣人。喜欢的不要忘记关注杂坛,带你围观历史。圣繁体字是从从耳从呈。作为象形字这说明一个人要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才可称为圣。和圣柳下惠[var1]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关于他最有名的就是坐怀不乱,是讲某天

  • 至今思项羽、何来虽败又光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专精装备为什么找不到,项羽最霸气的十句话

    从古至今项羽就是充满争议,褒贬不一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而我觉得也正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才符合我的人生观。然而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留下的记录并不多。班固的《汉书》里记载了年少项羽: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还有那句著名的话语:彼可取而代也(那个皇帝,我可取而代之),这倒是与“王侯将

  • 历史解密:华佗被曹操杀原因是因为华佗的性格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约208年,华佗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作为一代名医最后却死的莫名其妙,很多人也是替华佗感到不值。华佗帮曹操看病,结果却说需要开曹操头颅治病,估计那个时候谁听到这样治病都会

  • 三国中此人被称为“毒士”,献计害死曹操长子,却在魏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中最狠毒的谋士,贾诩怎么善终,顾雍为什么会有善终

    但是,再来看一看这些风云人物的结局,大多也让人唏嘘不已,无论曾经的战功有多卓著还是有着多么智慧的计谋,最后大多也都是个昙花一现、一声叹息的结局,善终者少之又少。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张飞在睡觉时被人砍下了首级,周瑜被活活气死,袁绍则因为旧病复发而死,当李严听说诸葛亮离世绝望致死,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往

  • 历史解密:秦始皇真真正正修建开凿灵渠有什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其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

  • 范睢屡进献谗言奏效,第一猛将白起被秦昭襄王夺命,功高盖主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范睢揭短魏冉杀白起,范睢和白起关系好吗,大秦帝国崛起范睢和白起

    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第一猛将,一生从无败绩,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后来却被秦王赐死了,何况他当时已经年逾古稀,也不至于功高盖主。所以这是为什么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var1]秦国统一六国最后的关键性战役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白起带领秦军坑

  • 历史解密: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给世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仁义”二字,不过在三国时代想称帝,刘备还是具有一定野心的,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仁义”。不过刘备去世前却说了一件曹操孙权绝对不会说的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刘婵靠得住就辅助,不靠谱就让诸葛亮取代刘婵的

  • 春秋一相国独断专权,替国君选妃数百,几年后自家多了70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死得最惨的君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臣排名,春秋被杀的君主

    但是,子女多少在古代真的要看运气。[var1]古代很多帝王都面临子嗣稀少的问题,这就导致他离世后,无子嗣继承,接连出现垂帘听政,旁支争位的情况。比如清朝的同治皇帝就没有子嗣,他本来就是咸丰的独子,到他这里更是一个子嗣都没有就离世了,结果堂兄光绪继位,造成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当然也有子嗣多的,比如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