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与商鞅诸葛并列,喜爱吃羊,高僧点破再吃500只羊就是死期

他与商鞅诸葛并列,喜爱吃羊,高僧点破再吃500只羊就是死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92 更新时间:2024/2/11 1:32:08

说到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即便是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都能脱口而出那么一两个皇帝的名号。但是如果说到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对很多朋友来说就是比较陌生的了。这些宰相们有些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有些拥有过人的才华,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卧龙”诸葛亮、以及辅佐秦国变法的商鞅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宰相,在历史地位上也是能够与诸葛亮、商鞅等人并列的“万古良相”。在历史上拥有这个名号的宰相并不多,除了诸葛亮与商鞅之外,著名的管仲王安石也曾被誉为“万古良相”。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就曾称,诸葛亮、管仲、王安石、张居正、商鞅与他是为我国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

[var1]

——他就是唐朝晚期的李德裕。李德裕虽然拥有如此响亮的名号,但是他的名字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这也与他骄傲乖僻的个性有关。

《新唐书·李德裕传》中载: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李德裕少年有才,在小的时候就在读书学习方面很有心得,天资聪颖、贯通经史。李德裕的父亲也是朝廷闻名的宰相,李德裕从小就坐享优渥,并且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希望能够读书成才,并且为国家效一份力。

[var1]

但是年少立志的李德裕在后来的读书求学过程中,对科举制度越来越丧失兴趣。他见证了无数下了蛮劲苦读的寒窗学子参与科举、落榜,又从头再来,不知道何时才见天日。于是年幼的李德裕认为,如果自己今后要做官,绝不会通过科举制度这条路去做。他一方面认为科举制度有着无可避免的弊端,一边更不希望自己的才华被一张试卷埋没。

[var1]

在后来,李德裕还是凭借父亲在朝廷中的人脉,获得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官职,也算是当上了官。一步迈入官场的李德裕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政治上的才华,官职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升迁,成为了朝廷首屈一指的宰相。

一次,皇帝想要赐予李德裕赵国公的名号。但是精明洞察的李德裕十分果断地拒绝了皇上的封赏。在官场混迹已久的李德裕显然已经饱经风霜,疲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学会了避险出事,于是便十分果断地推辞了这个可能会为他带来更多麻烦的称号。

[var1]

人到晚年的李德裕更愿意享一份清闲与清福,正好在这个时候李枕即位,朝廷内不少先皇的势力已经失去了权柄,李德裕也不例外。只不过李德裕好歹是辅佐过几代先皇的功臣重臣,李枕便随手将他派去东宫。东宫也就是太子生活的地方,万年的李德裕接下了这么一个辅佐引导太子的职务。

李德裕在东宫的晚年生活还算清闲,没有特别繁忙的事务,官职所带来的俸禄也足够自己生活开销甚至享受消费。所以每每在闲时,李德裕都会斟上美酒放松身心,并配上上好的肥羊。李德裕这人还好一口那就是羊肉就酒,特别是晚年就职东宫的这段时间,每一顿都不能少了羊肉。

[var1]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羊肉吃出了病,李德裕晚年有一段时间气血虚弱,时常卧病不起。此时正逢一位高僧游历来京,传言都说这位高僧算命卜卦特别准。于是李德裕便将这位高僧请来家中,询问自己这病是否还能医好,究竟还能活多长时间。

高僧算道,李德裕如果再吃1万只羊,那么死期也就不远了。这一语戳中了李德裕的心坎,平日里自己常吃羊肉,莫非是沾染荤腥太重、伤了气血。他赶忙吩咐人统计自己一直以来吃了多少只羊,一算居然已经宰了9500只。李德裕刚准备舒一口气,这剩下的500只羊大不了不吃了就是。但是高僧却道,这就是你的天命所在,这羊无论吃与不吃,人最终逃不过天命。

[var1]

而碰巧的是,没过多长时间,竟然有人向李德裕送来了500只羊。李德裕看后顿感绝望,想到高僧所言,无论羊吃还是不吃,自己终究逃不过这“天命”了。果然,在收到500只羊之后没多久,李德裕就被皇帝左迁至海南岛,在偏僻无人的岛上卧病而死。这一系列的故事,为李德裕这个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更多文章

  • 有人说他是杂号将军,有人说他是三国无双,真正的赵云究竟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云老婆照片,许褚对赵云评价,正史上赵云有多厉害

    汉末天下三分,经过诸侯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武将,有吕布、关羽、张飞、张辽等等。要说哪个武将人气最高,最受大众欢迎,恐怕只能是银枪白马,一身是胆的赵云了。《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几乎是个没有缺点的古代武将。首先,赵云长的帅,每次饰演赵云的人,都是英俊潇洒,郭德纲

  • 一代名相吕不韦,为何选择自尽呢?秦始皇一封信让他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自尽,秦始皇为何杀了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始皇杀死的吗

    历史上有很多名相,吕不韦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丞相。他曾经扶持异人登上皇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在位时期,吕不韦是秦国相国,门下食客几千人,仆婢万人。[var1]庄襄王崩逝后,嬴政即位,吕不韦为秦国相邦,被尊为仲父,威望很大。但是在嬴政执政期间,他却被贬到荒凉到巴蜀之地,要知道巴蜀之地是秦

  • 三国十大武将,战力排行,张飞位列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很多读者,看不起河北双雄,颜良文丑,觉得这俩货无论在历史还是在演义都被夸大了。事实上,河北双雄的战斗力在三国时期妥妥进前十。颜良出场就谈笑间秒了宋宪、魏续,这基本可以奠定其绝顶武将的地位。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曹营无人可敌。这两条可以说明颜良的实力至少不弱于许褚,能和颜良媲美的只有马超速败张郃。颜良

  • 秦国的历代先祖贡献巨大,除了秦始皇,秦国之前还有多少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秦孝公到秦始皇这七位国君,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其实还有24位君王。他们中,有的在西周时期不断积攒实力;有的人在春秋时期开疆拓土;有的制造动乱;有的平稳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故事涂上了壮丽的颜色。那么,经过千年,我们是如何证明秦孝公之前存在着24位国君的?到底有什么依据呢?[var1]先代史籍其

  • 诸葛亮最不该误杀的两个人,两人任留其一,蜀汉都可能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两个人,蜀汉怎么才能一统三国,诸葛亮知道蜀汉气数已尽

    诸葛亮曾经错杀过两个人,但只要其中一人活了下来,蜀汉都不可能亡国,甚至还有机会完成统一天下的帝业。所以,这两个人是谁呢? 功高盖主,必死无疑 众所周知,刘备将蜀汉基业交托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可在传位之前,刘备有一养子刘封,是当作继承人培养的。他能力出众,战功赫赫,是一个极有希望继承帝位的人选。可史书

  • “海昏侯”墓葬,完整呈现了2000年前西汉的真实面貌,看完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海昏侯考古全过程,海昏侯墓葬现场,海昏侯墓是指西汉时期谁的墓葬

    刘贺一生,跌宕起伏。是史书里最荒淫的皇帝,27天被废。先是为王,为帝,被废庶民,又被封为海昏侯,也是历史上身份最多的皇帝。而海昏侯墓的发掘,出土的文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贺,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一个新的看法。他通晓《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也能诵读《诗经》三百零五篇。他当了几十天皇帝,很快就

  • 为什么历史上有四个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个宋国诞生于西周时期当时,纣王之子武庚被周武王封于殷地,而后,武王又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监视武庚。后来,武王去世,周公旦掌权,武庚趁机拉拢三个周武王的兄弟一起叛乱。虽然最终平息,但武庚因叛乱而被周公旦诛杀。为了安抚其他殷商贵族,维护商丘的稳定,周公命令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以向这

  • 因争夺“上党”,战国发生一场最大伤亡战争,此地为何如此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清代的狄子奇《国策地名考》上说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意思就是,此地很高,可以与天同为朋党,所以才叫做上党。对上党这片土地,我国历代的文人都曾经写诗歌以表达赞颂之情,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就曾经称赞上党是天下的脊梁。战国时期,为了争夺上党,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各自检点兵马,在长平进行了生死对

  • 郑厉公:春秋版朱高煦,为何说他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汉王朱高煦之死,朱高煦一脉还有人吗,汉王朱高煦装死办丧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时期,一位被低估的历史人物,郑厉公公子突。此人是春秋小霸郑庄公的二儿子,世人对他爹可能有点印象,可郑厉公,是谁啊?近年来明朝电视剧热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朱棣跟朱元璋那一家子的狗血家事。追过明朝电视剧的朋友们,应该会对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不陌生。[var1]没错,这个郑厉

  • 汉文帝屁股长脓疮,宠臣心疼,用嘴去吸,文帝:停,这种事,让太子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文帝的权谋之术,屁股突然长脓疮怎么治疗,死王子的脓疮有什么用

    邓通做梦也没想到,皇帝一句贴心话,竟要了他的命。邓通自幼家贫,为填饱肚子,经常驾船下水抓鱼,很快,就成了附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因撑船又快又稳,他被举荐入宫,当了一名黄头郎(专门负责为皇帝撑船),说白了,就是大汉朝的公务员。虽说是为朝廷做事,但他级别太低,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更别说升迁了。可话又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