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即便是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都能脱口而出那么一两个皇帝的名号。但是如果说到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对很多朋友来说就是比较陌生的了。这些宰相们有些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有些拥有过人的才华,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卧龙”诸葛亮、以及辅佐秦国变法的商鞅。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宰相,在历史地位上也是能够与诸葛亮、商鞅等人并列的“万古良相”。在历史上拥有这个名号的宰相并不多,除了诸葛亮与商鞅之外,著名的管仲、王安石也曾被誉为“万古良相”。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就曾称,诸葛亮、管仲、王安石、张居正、商鞅与他是为我国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
[var1]
——他就是唐朝晚期的李德裕。李德裕虽然拥有如此响亮的名号,但是他的名字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这也与他骄傲乖僻的个性有关。
《新唐书·李德裕传》中载: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李德裕少年有才,在小的时候就在读书学习方面很有心得,天资聪颖、贯通经史。李德裕的父亲也是朝廷闻名的宰相,李德裕从小就坐享优渥,并且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希望能够读书成才,并且为国家效一份力。
[var1]
但是年少立志的李德裕在后来的读书求学过程中,对科举制度越来越丧失兴趣。他见证了无数下了蛮劲苦读的寒窗学子参与科举、落榜,又从头再来,不知道何时才见天日。于是年幼的李德裕认为,如果自己今后要做官,绝不会通过科举制度这条路去做。他一方面认为科举制度有着无可避免的弊端,一边更不希望自己的才华被一张试卷埋没。
[var1]
在后来,李德裕还是凭借父亲在朝廷中的人脉,获得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官职,也算是当上了官。一步迈入官场的李德裕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政治上的才华,官职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升迁,成为了朝廷首屈一指的宰相。
一次,皇帝想要赐予李德裕赵国公的名号。但是精明洞察的李德裕十分果断地拒绝了皇上的封赏。在官场混迹已久的李德裕显然已经饱经风霜,疲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学会了避险出事,于是便十分果断地推辞了这个可能会为他带来更多麻烦的称号。
[var1]
人到晚年的李德裕更愿意享一份清闲与清福,正好在这个时候李枕即位,朝廷内不少先皇的势力已经失去了权柄,李德裕也不例外。只不过李德裕好歹是辅佐过几代先皇的功臣重臣,李枕便随手将他派去东宫。东宫也就是太子生活的地方,万年的李德裕接下了这么一个辅佐引导太子的职务。
李德裕在东宫的晚年生活还算清闲,没有特别繁忙的事务,官职所带来的俸禄也足够自己生活开销甚至享受消费。所以每每在闲时,李德裕都会斟上美酒放松身心,并配上上好的肥羊。李德裕这人还好一口那就是羊肉就酒,特别是晚年就职东宫的这段时间,每一顿都不能少了羊肉。
[var1]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羊肉吃出了病,李德裕晚年有一段时间气血虚弱,时常卧病不起。此时正逢一位高僧游历来京,传言都说这位高僧算命卜卦特别准。于是李德裕便将这位高僧请来家中,询问自己这病是否还能医好,究竟还能活多长时间。
高僧算道,李德裕如果再吃1万只羊,那么死期也就不远了。这一语戳中了李德裕的心坎,平日里自己常吃羊肉,莫非是沾染荤腥太重、伤了气血。他赶忙吩咐人统计自己一直以来吃了多少只羊,一算居然已经宰了9500只。李德裕刚准备舒一口气,这剩下的500只羊大不了不吃了就是。但是高僧却道,这就是你的天命所在,这羊无论吃与不吃,人最终逃不过天命。
[var1]
而碰巧的是,没过多长时间,竟然有人向李德裕送来了500只羊。李德裕看后顿感绝望,想到高僧所言,无论羊吃还是不吃,自己终究逃不过这“天命”了。果然,在收到500只羊之后没多久,李德裕就被皇帝左迁至海南岛,在偏僻无人的岛上卧病而死。这一系列的故事,为李德裕这个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