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兵败,清朝入主,迁都紫禁城

李自成兵败,清朝入主,迁都紫禁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4/1/23 18:46:52

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占领皇宫。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与投降清朝的原明朝总兵吴三桂以及清军,在山海关大战。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兵败,回到北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即皇帝位典礼。典礼草草结束,放火焚毁部分宫殿和部分城楼,撤离北京。

五月初二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北京,入主明朝紫禁城。

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在明紫禁城皇极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朝迁都北京,开了268年的清朝历史,皇宫的主人也从明朝的皇帝换成了清朝的皇帝。

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对故明三大殿进行修缮。顺治二年(1645),将修建后的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出一个“和”字。

明代皇城的城门,正门为承天门,后门为地载门。顺治八年(1651),承天门重修竣工,改其名为“天安门”,突出一个“安”字。第二年,皇城北门重修竣工,改其名为“地安门”,也突出一个“安”字。再加上皇城的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这样,皇城的城门都突出“安”字。

清代皇宫三大殿的名称突出“和”,北京皇城城门的名称突出“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的执政者力求国家安定、民族和合的愿望。

二、皇位之争

清朝前两任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都是叱咤风云的雄杰,但在北京皇宫举行登极大典的顺治帝,只有七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顺治帝是因他母亲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才继位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清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突然病故,由谁接班,未做交代。这时清朝的亲王、郡王有七人:皇太极长兄礼亲王代善,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堂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侄子颖郡王阿达礼,聚集在沈阳皇宫,秘密会议,商讨新君。

皇太极的长兄代善提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谦让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多铎提出立自己,多尔衮说:还有大哥代善呢!多铎便说:当立礼亲王代善。礼亲王代善辞说自己年老。多铎马上提出立多尔衮。这样,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皇太极的儿子、兄弟这个方向上来了。

这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有些生气,便退出会场。会议休会,进行磋商。

继续开会后,济尔哈朗提出由皇太极六岁的皇子福临继位,再由睿亲王摄政。

多尔衮顺势提出肃王豪格既然“无继统之意”,那就立先帝之子福临,不过他年龄还小,自己和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待幼君年长之后,当即归政(《沈馆录》卷六)。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唱了一出双簧,把豪格排斥在外了。他们最后达成共识:由六岁的皇子福临继位,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

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这时清朝的皇位继承,采取的是贵族公推制。清世祖福临,是由贵族会议推选的,是经过诸王贝勒大臣认真讨论、反复酝酿、彼此协调、政治平衡的结果。

三、定都异议

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多尔衮建议迁都北京,但他的胞兄英亲王阿济格表示反对,提出:

初得辽东,不行杀戮,故清人多为辽民所杀。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李朝仁祖大王实录》卷四五)

多尔衮坚决主张迁都北京。他给顺治皇帝奏言:

燕京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今既蒙天畀(bì),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则宅中图治,宇内朝宗,无不通达。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锡四方和恒之福。(《清世祖实录》卷五)

在这个奏疏里,多尔衮说了三个意思:

第一,燕京北面是燕山,东面是渤海,西面是太行山,南面是中原大地,西北是蒙古大漠,形势险要,辽、金、元都是帝都,明朝也在这里建都,有宫殿坛庙。

第二,国都设在北京,各地朝贡,四通八达。

第三,天下人都希望把都城设在北京,这样四面八方和平、安定、幸福的局面,就可以得到保障。

多尔衮的意见得到大部分八旗诸王、贝勒的赞成,奏报顺治帝,也获得同意。同年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因皇极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毁,便在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大典,颁诏天下,定鼎燕京,开启了清朝268年的历程。

清朝迁都燕京是一项重大决策。历史上,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新政权都要抛弃旧王朝都城与宫殿: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一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没有先例。然而,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却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城宫殿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明清皇宫从建成到现在,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朝失败而结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我国近代史中的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是何时流入清朝的,清朝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严重触犯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寻找借口,发动了极具侵略性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见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天津。清道光皇帝惊恐万分,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国侵

  • 李自成占领西安,广贴招降榜,明朝将领相继来降,他不禁欣喜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粤语版李自成,回族为啥要给李自成开门,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待稍作休整后,李自成即命令每日排列大炮向城内猛轰,又令全军围着四周城墙架起云梯,前仆后继地昼夜猛攻。那整个攻城将士,李双喜、马维兴、袁宗第、郝永忠、刘希尧、党守素、吴汝义、谷可成、李守信、任继荣、高一功、高立功等分成了十二路攻城壮士,精兵强将,勇猛异常。而与此相应,巡抚冯师孔等亦在城墙上想方设法进行

  •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为何没有像秦、隋一样成为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怎么建立明朝,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明朝朱元璋活了多少岁

    反观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杀功臣(杀蓝玉、逼徐达)、杀贪官。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像秦隋一样成为短命王朝呢?难道是因为秦隋之前分裂得太久而明朝驱除外族有功?也就是说王朝的覆灭和统治者本人性格关系不大?朱元璋残暴没错,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杀了一万多人,空印案杀了一万多人,郭桓案杀了数万人。朱元璋还亲

  • 朱元璋发明13个文字,让明朝15万贪官束手无策,人民币上都能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的最后一道圣旨,明朝朱元璋的事迹,明代朱元璋重要事迹

    “前半生布衣,后半生称帝”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个皇帝,但从一个最低等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全天下最尊贵的人,恐怕也只有朱元璋能做到了。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朝皇帝,其人生的反差往往时后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本。但朱元璋身上所背负的评价,更多的是骂名。朱元璋可以说是从草根一路逆袭,开创了三百年的帝国基业,按理来说,

  • 神秘的清朝八旗,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八旗是怎么分的,徐焰讲清朝八旗,清朝八旗顺序

    八旗实际上是满清的人的军事组织,又努尔哈赤改编而来,是满族的主要战斗力,明末清初清军入关时,就是这八旗进来的,他们都是满族中的精壮男性,对于清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旗在清朝建立的前期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稳固住了清朝在汉族地区的统治,作为清军强大军事实力,可以说清军就是汉人朝廷分封的王。

  • 珍妃到底是慈禧害死的,还是自杀投井?清朝的宫女和太监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珍妃如何被慈禧投井的,珍妃投井视频,珍妃投井深度解析

    珍妃的伯父长善是个开明的人,他虽然是八旗武将,可是也喜欢文学,还结交一些名士,同时对子女的教育也一视同仁,因此珍妃也读过几年书,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珍妃还在广州接触了比较多的西方国家思想,再加上珍妃性格开朗,不同于一般的满洲女子,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和开放的思想获得了光绪皇帝的喜爱。珍妃长到十岁,跟随家

  • 有他明朝就不会亡国的男人 打得李自成全军覆没, 却被崇祯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孙传庭果然不负崇祯的厚望,在崇祯九年与农民军领袖高迎祥的战斗中表现十分出色。当时,高迎祥复出,很快占据了四川、河南两省与陕西交汇的地方。孙传庭猜到高迎祥必然要向陕西进攻,于是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高迎祥中计后,意欲从子午谷口突围,但孙传庭已经在子午谷的黑水峪做好了埋伏,这一战,孙传庭将农民军全歼,高迎

  • 现今我国还有多少出生于清朝的人健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还有清朝出生的人吗,1900年出生还健在的人,清朝女性犯人照片

    长寿,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许多的人所追求的一个东西,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许多古代的皇帝们,在年纪较大的时候,就会在全国各地寻找道士,把他们招进宫来,给自己修炼仙丹。皇帝们以为只要吃了这些号称长生不老的仙丹,便可以一直长长久久的存活于世。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这些皇帝最后也还是

  • 曹操为什么要幽禁伏皇后?灭其宗族?-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资治通鉴曹操,曹操宗族,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杀王后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为什么曹操要幽静伏皇后,灭伏皇后的族人。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文03收获与反思我们前面读过当年是董承利用李傕郭汜之间的矛盾,裹挟汉献帝东迁,实际上希望汉献帝能摆脱军阀的控制,实现在洛阳亲政。但作为国仗的董承虽然也大权在握,但毕竟还是有些书生气,不知枪杆子里出政

  • 清朝,有一位齐青天,断案如神,来看看他曾经断过哪些离奇的案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伊通州四台子出了叔侄四位进士,最出名的是齐耀琳。他做过河南总督、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和江苏省长。这人为官清正廉明,人称“齐青天”,他的故事流传很广。严惩庞六一天,有个叫薛四的穷汉,口喊“冤枉”,里倒外斜地跑上大堂。薛四说,他的三间青砖瓦房被富户庞六赖去了,请县老爷做主。齐耀琳一听,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