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门之变,但根本不在一个地方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门之变,但根本不在一个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4/2/16 12:13:40

李世民

01改变唐朝命运的3次玄武门之变,在3个不同地点发生

众所周知,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发起的杀害他哥哥与弟弟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公元705年,由宰相张柬之发起的杀死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公元710年,由李隆基太平公主发起的消灭韦皇后、安乐公主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这三次事变,时间与人物完全不同,这一点很好理解。可是事情都发生在玄武门, 就给人一个错觉:三次事变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理解就错了。其实这三个玄武门完全不同,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长安城之宫城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洛阳紫微城的北门玄武门,注意,已经不是长安,是洛阳了;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长安城宫城大明宫北门的玄武门,注意,不是在第一次的太极宫了,而是大明宫的玄武门。

(长安城的两个玄武门,先是在太极宫,后是在大明宫)

总结一下,3次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地点分别是:长安太极宫北门——洛阳紫微城北门——长安大明宫北门。第一次的玄武门长安太极宫,与第二次的玄武门洛阳紫微城相差非常远,如果按现在的距离算,从长安到洛阳,驾车行走有360公里合720里。但是现在修的是高速公路,是通过裁弯取直处理过的,如果是古代,长安与洛阳的距离应该有千里之遥。

(洛阳紫微城的玄武门)

不过,第一次事变的玄武门,与第三次事变的玄武门就隔得近了;一个是太极宫,一个是大明宫,都是长安城宫城内的建筑物。太极宫叫西内,就是西边的内宫;大明宫叫东内,就是东部的内宫。这两个宫,确实离得很近,可是,它们不是同一个门,只不过名字相同而已。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唐都长安城会有两个玄武门呢?而且东都洛阳的紫微城也有一个玄武门,弄这么多玄武门干吗?

(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

023个玄武门的内在关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玄武”二字的含义,“玄武”是我们古代“四相”学说里的内容,出自于《易经》。《易经》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是指四个方位,分别是指东边的青龙,南边的朱雀,西边的白虎,北边的玄武。也就是说,玄武代表着北方,乃是北方之神。

古代有些皇帝建都之时,就喜欢将四象学说融入其中,将他们都城的北边命名为玄武门,南门命名为朱雀门。唐都长安就是如此,唐朝的陪都洛阳也是如此,所以洛阳也有玄武门。

那么,为什么长安城内有两个玄武门呢?

本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建都后住在长安城内的太极宫内,在太极宫发生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都没有搬迁过,后来李世民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做皇帝,也都是住在太极宫内。不过,李治在太极宫内住了一段时间后,受不了了,因为他体弱多病,而太极宫地势较低,易犯风湿之症,于是在太极宫的东面修建了大明宫。其实大明宫也不是李治时开始修的,以前就修过,后来停了,现然李治想换个位置办公和居住,于是重修大明宫,并住进了大明宫。于是大明宫的北门也命名为玄武门。李治住在大明宫时好好的,什么事也没有,可是到了李显做皇帝时,他无节制地宠爱皇后韦氏,宠爱女儿安乐公主,结果招来了710年唐隆政变,李降基与太平公主毫不客气地从大明宫北门玄武门进入,杀了这对想做武则天第二的母女。

(李隆基)

至于洛阳紫微城的玄武门由何而来,那是因为武则天“以周代唐”后,为了远离李唐势力盘踞的长安城,才把都城搬到了洛阳。洛阳的紫微城本来就是按四象学说建成的,紫微城乃皇城之意,其北门依旧称作玄武门。结果,武则天还是没有逃出李唐势力对她的清算,在705年第二次玄武门之变(神龙之变)时,被逼将权力还给了李氏子弟。

03在玄武门起事为什么成功率高?

三次玄武门之变,三次都成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玄武门这个门的确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后门”。

古时人们起宫殿,习惯于坐北朝南。这在《易经》和《礼记》里都有记载,《易经》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礼记》则说“天子负南向而立”,也就是说,南门是前门、是大门,北门是后门。既然北门是后门,玄武门就是后门,这其中的门道就多了。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后门者,犹如人之后背也,如若遭受攻击,则前门易挡,后门难防。这是真理,所以唐朝的事变发动者都喜欢在后门下手。从结果看,成功率很高,说明思路是对的。

其次,从宫城的结构来看,一般来说,皇帝的寝宫以及他办公的地方,都在宫城的后面;宫城的前面,应该有宽大广场来容纳到访的官员、外国来的使节等等。如果宫变者从前门进攻,离皇帝办公与就寝的地方就会比较远,遭到的抵抗会比较激烈;如果从后门进攻,则距离最近,最易收到出其不意之奇效。

当然,既然后门重要,皇帝必会派心腹大将,以禁军重兵把守。但人间之事,都无法做到万全,你用禁军把守,我可以买通禁军首领啊!回想一下三次玄武门事变,哪一次少了禁军首领的配合?第一次是常何,第二次是李多祚,第三次是葛福顺;这三人,成为事变成功的关键性人物,其名其姓,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有记载。#李世民玄武门事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忠贤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大的权势?他的死加速了明朝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当中皇帝如果想下达什么命令,必须通过朝廷当中的决议,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命令下发下去,在大部分情况下朝廷当中的官员和皇帝都能够一起为了百姓的福祉和生活做努力,但是当朝廷当中发生严重党派斗争的时候就会出现特例,因为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官员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考虑。正是由于这一个原因所以导致当时皇帝

  • 有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唐朝真的不如隋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隋朝为什么叫隋唐,隋唐指隋朝还是唐朝,唐朝全盛时期人口不及隋朝吗

    唐朝开国20多年了,还在吃隋朝的粮食,这20多年过了保质期的粮食也不知道唐朝哪个会去吃。至于世界公认最强,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世界公认的,是不是在那个世界里面,海外侨胞住的地方都不叫唐人街,叫隋人街!这几年隋朝吹捧的莫名其妙的有点多,这套逻辑也是网上满天飞。“终唐一朝,盛不及隋”,这个论点非常炸裂,但是

  • 魏忠贤临刑之际告诉崇祯了一件事,能延续大明朝,可是他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是怎么搞倒魏忠贤的,崇祯杀了魏忠贤的后果,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

    所以就会有着很多的疑点,接下来就由小编带领大家,用手中现有的钥匙去开启古代的历史大门。明朝末期,由于先帝突然驾崩,崇祯皇帝登基。据史书叙述,朱由检登基之前就非常痛恨魏忠贤,觉得他是大明王朝最大的蛀虫,早有干掉他的意思。在他登基之后,果然马上就开始了对魏忠贤的行动。在崇祯帝登基的第二天,他就让魏忠贤吃

  • 晚唐最有机会翻盘的皇帝,初见成效时却突然暴死,唐朝因此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划分,唐朝死得最惨的皇帝,晚唐风云

    就在这样的局面中。出现了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出现本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可他却突然死亡。他突然死亡的原因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知道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是唐朝的第15代皇帝武宗李炎。其实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皇帝死后,内宫宦官和一些人勾结篡改了圣旨,把他立为了皇太弟。由此他变

  • 高科技还原宋朝皇帝面容,赵匡胤跟想象中一样,最帅的竟是这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赵匡胤的真实身份,宋朝赵匡胤,赵匡胤北宋历史视频

    但这并不能改变北宋的结局,宋徽宗宋钦宗一同被金人带走,北宋统治就此结束,宋徽宗也被圈禁至死。从还原的AI相貌中就可以看出,宋徽宗是一幅养尊处优的富态容貌,的确跟他的生平很符合了。他追求奢侈,采办"花石纲"将天下珍奇异宝网罗一空;他任用奸佞,使得朝政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靖康之难"的爆发。

  • 明朝不许老百姓吃猪,唐朝不许吃鲤鱼,皇帝就这么霸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可以说他的命令就是规矩,就是法律,谁也不得违抗,即使这命令不合理、不正确。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全国发布了一道“禁猪令”:“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

  • 饱受压迫的大宋朝最安逸的四十年,全是因为仁宗皇帝的治理有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仁宗简介,四大仁宗是哪四位,宋仁宗统治下的宋朝有多优秀

    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朝代,就和上面所说的两个朝代不一样了,首先这个朝代非常的富有,比前两个朝代都要富有许多,而且在这个朝代之中,我们国家的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个国家唯一一个不好的地方,也是让后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朝代在军事方面上实在是太弱了,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士兵本身

  • 时隔一百多年后唐朝凌烟阁才迎来新成员,军功卓著的他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很非常地渴望能够建功立业然后获得进入凌烟阁的资格,但是这个目标真的是太难了,导致在凌烟阁设立后的一百多年里,凌烟阁里面的画像还是二十四张,没有人能达到里面的人当年的高度。但是历史总是会被打破的,在一百多年后,凌烟阁终于也迎来了它的新一批功臣,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他

  • 韬光养晦待时而动,司马懿最精于此道,明朝杨慎对此总结的很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慎的韬光养晦,司马懿经典语录韬光养晦,司马懿一生最经典的话

    客观您请阅:东坡先生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楚庄王“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句话可作为东坡语的最好注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比如爱秀小聪明的杨修,只有小聪

  • 改姓氏影响有多大?唐朝、明朝收获死忠,这个王朝却弄出百年仇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各个姓氏排名,明朝后人都改什么姓氏,唐朝名门望族的姓氏

    改姓氏在古人的心中是件大事,在军队和战争中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少军头大佬都喜欢让便宜后代冠上自己的姓氏,这就引发了不少血案。比如李世民就干掉了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张亮,理由就是张亮收了500个和自己同姓的干儿子;朱元璋干掉蓝玉的理由之一也是这个大将军有收干儿子的爱好,蓝大将军一口气儿收了数千个庄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