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乾隆死之前给嘉庆颁了一道圣旨,命令他不能杀和珅,可他为什么急不可耐杀了,杀了之后又为何后悔呢?
嘉庆是令妃生的十五阿哥,他不是最有机会当皇帝的阿哥,但是最幸运的阿哥,乾隆有17个儿子,有7个不到10岁就夭折,其中包括皇位最有力争夺者富察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乾隆剩下的10个儿子里又有3个英年早逝,五阿哥永琪本来有希望继承皇位,乾隆曾说过一句“颇属意于彼”,但五阿哥26岁那年因附骨疽而死,嘉庆又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直活到89岁,他有的孩子都活不过他死在他前面,嘉庆在乾隆50多岁才出生,占据年龄优势,再加上令妃深得乾隆宠爱,他是未来皇帝最合适的人选。
1795年,乾隆在位60年,还差一年就超过康熙,但乾隆非常尊敬康熙,不想打破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嘉庆。但是乾隆不舍得放权,表面上是太上皇,但实权还掌握到他手上,嘉庆只能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看着乾隆日理万机。
乾隆晚年有点口齿不清,大臣都听不清他说什么,连嘉庆也听不清,可和珅在乾隆身边多年,他只要看乾隆唇语就能读懂乾隆说什么,他就经常趴在乾隆耳边听他说话,然后用自己的嘴巴复述出来。身为儿子却不知道父亲说什么,还要让外人传达这就很尴尬了,更尴尬的是,时间久了之后大臣觉得和珅是“二皇帝”,嘉庆只是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不把嘉庆当成皇帝,嘉庆自己也察觉到了,批改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时就说:“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1799年2月7日乾隆驾崩,嘉庆终于到了亲政的时候,和珅之前的所作所为明显触犯皇权,而且身揽军机大臣、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等多个要职,嘉庆不杀他很难总览大权,并且嘉庆刚上位必须要立威,和珅是最适合开刀的人,嘉庆宁愿违背乾隆的遗愿也要杀和珅,指派御史上书弹劾和珅,以20条大罪判和珅凌迟处死。
和珅的儿媳妇是嘉庆的妹妹十公主,十公主知道嘉庆非让和珅死不可,不求能保住和珅只求嘉庆能赏和珅一条全尸。嘉庆从登基前就跟十公主感情非常好,看着十公主为了和珅的全尸跪在地上哭泣,只好答应她让和珅在白绫、毒酒、匕首三样东西中选一个自尽,和珅在牢狱里选了白绫,1799年2月22日上吊自杀。
嘉庆刚杀和珅并不后悔,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和珅一死没有一个官员像他一样,能猜中帝王的心思,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朝中的官员都怕事情办不好互相推诿责任,嘉庆都快找不到人用了。
其实,和珅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幼时读过四书五经等古书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四库全书》这么一本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的8亿字著作都是由他主持编写的,纪晓岚都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小编辑,他的才华不能因为他贪污被否定。
另外,和珅非常会办事,有一年河南发生旱灾,乾隆布粥赈灾,可饿死的百姓还是很多,乾隆就让和珅去赈灾。和珅发现很多财主家里有粮食,但为了占朝廷的小便宜还是派下人假装灾民去喝粥。
和珅知道了灾民为什么有粥还饿死就往粥里撒沙子,这点沙子吃不死人但能赶走假装灾民的人,假灾民有吃的嫌弃沙子会走开,真灾民为了填饱肚子不计较沙子还是会去喝粥,和珅就用小智慧出色地办好一件事,他死后朝廷这样聪明的人就少了。
1814年,和珅死后15年,嘉庆发现国库的钱变少了,让大臣写了一本叫做《和珅流传》的书,大臣揣摩圣意在书中将和珅贬得一文不值,嘉庆看了十分恼火,怒斥大臣:“和珅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这时,嘉庆才明白乾隆为何不让他杀和珅,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