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以后,100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清朝灭亡以后,100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3 5:19:40

清朝末年,当权者还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好幻想中每日寻欢作乐,享受生活时,海外的国家正悄然变革崛起,最后盯上了中国的繁荣,引来了强盗。晚期因腐败而导致的内乱,再加上外强的侵略,清朝一步步的走灭亡。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一纸《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意味着清政府的彻底覆灭,也意味着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坍塌。

可清朝的覆灭同样遗留下的诸多历史问题,有的甚至是在建国后很多年才得以彻底解决。就比如,很多后人不知道的是,清朝最后一支军队恰恰是在1987年才得以发现并解散的。

曾经的清朝军队以八旗为主,起先八旗全部是满族子弟,为清军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国家的重新建立,军队急需扩建,如若只有满足人自然很难满足,于是逐渐形成了满族、蒙古族以及汉族等多民族多派别的八旗军队。

然而在清朝灭亡后,通过史料查询我们却发现,有一支一百万兵力的军队消失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那么这一百万清军到底为消失,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朝覆灭下清军的尴尬处境

清朝晚期,官僚主义盛行,腐败之风吹至军队,致使营务废除,军力不足,装备落后,以致之后面对外敌竟无一战之力。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军队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推行新制度;面对列强的新式武器,清政府也逐渐主张开发新武器,支持兵工厂的打造,在政府的推动下,清政府出现了新式军队。

因为武器改良和军队改革,清政府才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日军宣战的勇气。虽然此次战争失败了,但也更加刺激了清政府必须严格实行改革。

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后,清政府特别派胡燏棻到天津小站进行特殊练兵,并另外编成了“定武军”。定武军的出现表达了清政府想要强兵救国的决心,到袁世凯接手“定武军”后,他直接抛掉传统的训练方式,改向德军与日军学习,经过一番筛选,最终选出4000人命为“新建陆军”。

在经过不断的发展、调整,“新建陆军”最后达到了7200人的规模,之后被称为“北洋新军”。“北洋新建”作为新式军队,但清朝的兵力却不可能只有七千多人,更多的还是原来以八旗为主的传统部队。

据有关学者统计,清朝灭亡前期,清军仍有超过百万的兵力。而且鸦片战争结束后,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被迫将香港让给了英国。

当初作为进入大陆的咽喉地带九龙还属于清朝管辖时,清军曾派一百万部队驻守此地,修筑城墙和炮台。

清朝退出政治舞台后,曾经的清军就成了极为尴尬的存在,尤其是在香港九龙的这一支部队,朝廷都灭亡了,只留下了他们孤军奋战。

混乱时代,遗留清军不忘民族使命

据了解,清朝灭亡后成为无主之军的他们,有的返回家乡,有的继续留守,守卫九龙。清朝灭亡时,英国趁机想要一举攻入内陆,于是发起了对九龙的进攻。只要英国军队拿到九龙,将直捣黄龙,直接进入我国内陆,当时九龙还留下来的几万名遗留清军再次穿起战袍,拿起武器,与入侵者对阵。

当初对于镇守九龙的部队,清政府一度还算重视,因此当初给了不少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才能让几万名清军抵挡住了英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但也是因兵力少于英军,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最后他们只好退回九龙城寨内死守。

最后英军在社会各界的各种舆论压力下,被迫放弃对九龙的攻打,这些清军得以保存。不过也因当时战乱,英军虽不再继续攻打九龙,但其实仍然虎视眈眈,于是九龙就这么被孤立起来了。

所幸城内有粮食,留在九龙城内的士兵们得以自给自足,就这么坚持了75年。久无信息的九龙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84年,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中英双方决定拆除九龙城寨,当初那批士兵的信息才得以重回世人眼中。

王朝卫军的最后倔强

人们惊觉发现,当年那一支拥有百万士兵的清军后裔依然沿着旧制在此地生活。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颁布实施,他们始终遵循的旧编织和旧制度被解除,清政府的最后一支军队也由此解散。

曾经在这批清军的管辖下,九龙一度成为三不管的灰色地带,各种犯罪分子、暴乱分子的逍遥天堂,但仍不可否认他们在对抗外敌中的英勇和捍卫国家尊严的贡献。

虽然他们是清朝的军队,也是清朝灭亡后因特殊原因存在的军队,但他们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是军人的职责,在外地来临,他们拼着性命,用鲜血去捍卫国家和民族。

结语

中国军人自古以来就以守护国家为己任,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最坚定的信念始终都是守卫祖国,这种精神值得传颂,值得传承,更值得我们感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年若朱元璋再现,满清的结局如何?网友: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结局完整版,朱元璋在明末可以挽救明朝吗,朱元璋达兰皇后结局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明朝皇室的人心,就来说一说这明朝为何会灭亡。有人说,这是因为明朝开始衰落,又遇上了最强的满清,无奈之下自然也就顺应时代走向了灭亡。但是有人却表示,满清根本不算什么,明朝之所以灭亡,崇祯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确实挺失败。要想解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假

  • 清朝宫女25岁出宫后,连乞丐都嫌弃不愿娶其为妻,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图-出宫宫女照理说,这样的女子应该是婚恋市场的香饽饽才对,不过事实恰恰相反,她们居然嫁不出去呢?这群人就是出宫的宫女,那么为什么她们出宫后不好嫁呢?我想原因有三,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一、年龄太大,古人不愿意娶“剩女”为妻康熙16年,规定宫女出宫的年龄是30岁,直到雍正时期,才调整为25岁即可出宫。不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屈辱?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深深刺痛了汉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北宋靖康野史,靖康二帝

    他让人感到可怜的地方在于,这个皇帝的文化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他没有做皇帝的话,可能他会成为北宋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但是偏偏他生在皇家,还成为了宋代王位的继承者。当年,王安石变法失败,造成了宋朝内战不断,各方势力逐渐强大,内外交困,社会风气全然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宋徽宗、蔡京等人联合起来,形成了一

  • 清朝乾隆皇帝女儿出嫁,陪嫁首饰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首饰,清朝公主出嫁的嫁妆,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

    同时,也可能因为个人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获得一些额外的首饰。而这些妆奁往往以镶嵌东珠的多寡,宝石的贵贱,彰显使用者的地位。陪嫁首饰给与人群:在清朝,皇室成员婚嫁之时,总少不了赏赐各类首饰。乾隆25年拟定的《奏准陪嫁格格等定例》,包括亲王,固伦公主,也有处于皇族底层无册封,无品级的格格。一般也认为皇族也

  • 清朝为什么没人愿意娶放出宫的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宫女出宫为什么没人娶,清朝宫女穿洋装,清朝宫女等级排行

    清朝宫女的老照片但是又说回来,宫里的宫女世面见识的应该不少的,然后又会照顾人,按理说给领回家的话,也不是那么不可忍受,为什么对娶宫里的宫女排斥那么大呢,而且,这个也不是清朝一个朝代有这样的问题的,在整个封建社会,对娶宫里出来的宫女都有很大的排斥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下梳理:清朝宫女的老照片宫里出来的宫

  • 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为何是实力不弱的耿精忠首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靖南王耿精忠画像耿精忠的情况耿精忠出生于顺治元年(1644年),辽东盖州卫人,其祖父和父亲原为明朝军官后投降清廷,在清军中参与了数十次战役,因功被封为靖南王和尚可喜一起镇守广东,后来移驻福建的福州,盖起了自己的王府。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他派人联络耿精忠一起反清,当时并未答

  • 洪秀全不喜欢的大女婿,日子过得尴尬而憋屈,却坚持抗清直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洪秀全简介,洪秀全坟墓全景,洪秀全公主抱傅善祥

    洪天姣是洪秀全最大的孩子,从洪天贵福自述里边“同一个姊子名天姣系长我十岁的”来推断,应该出生在1838年前后,当时洪秀全24岁。既然是天王长女,所配驸马地位应该相当显赫才是,但恰好相反,钟万信这位太平天国“大驸马”,日子却过得相当尴尬,甚至可以说有些憋屈。钟万信据说是洪秀全姐夫钟芳礼的近亲,得聘天王

  • 江西南昌,清朝四大衙门,你都知道在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昌藩台衙门旧址,清朝浙江巡抚衙门遗址,南昌四大古镇是哪四个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电视机,都会有这么个场景。官吏高坐堂上,下面站了两排的吏卒,拿着个棍子,大喊“威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古代升堂的地方,叫做——衙门。南昌四大衙门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其实就是古代官府的代词,相当于今天的法院。在清朝,南昌设有四大衙门,分别是抚台衙门

  • 李鸿章在清朝身居高位,如果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凭借着自己的学问,李鸿章中了秀才,父亲很看好他,也希望他能做出一番事业,便带他进京见世面,拜访了很多人,1844年又中了举人,还在曾国藩的手下学习过。之后在翰林院从事编修工作,这个职位放到现在的话,就是一个普通编辑,不过,李鸿章在这里并没有干多长时间,他也觉得这个工作没有前途。1853年,他就想办法

  • 打开清军武器库,八国联军惊出冷汗:清军难不成是故意放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国联军清军武器装备,短短几十年清军装备为何变化快,八国联军打开清军武器库后的真相

    考验一个团体是否有竞争力,人心能否做到空前统一才是重中之重,这个道理可以伸展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正如毕沅所言,法度失衡、人心涣散都是导致天下骚乱的根本,如此一来,自然会给虎视眈眈之徒以可乘之机。在中国的所有王朝中,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该王朝是由强到衰的一个典型朝代,乾隆之前是世界强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