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秀全不喜欢的大女婿,日子过得尴尬而憋屈,却坚持抗清直到最后

洪秀全不喜欢的大女婿,日子过得尴尬而憋屈,却坚持抗清直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12 更新时间:2024/4/29 5:35:16

洪天姣是洪秀全最大的孩子,从洪天贵福自述里边“同一个姊子名天姣系长我十岁的”来推断,应该出生在1838年前后,当时洪秀全24岁。

既然是天王长女,所配驸马地位应该相当显赫才是,但恰好相反,钟万信这位太平天国“大驸马”,日子却过得相当尴尬,甚至可以说有些憋屈。

钟万信据说是洪秀全姐夫钟芳礼的近亲,得聘天王长女,也算亲上加亲。两人是什么时候定下婚约的,不得而知。不过以洪秀全格外喜欢结娃娃亲的特点来分析(幼天王洪天贵福9岁已经有4个妻子,天王第三、第四两位女儿不够10岁就已经定下亲事),洪天姣的这桩婚事,可能在金田团营之前就已经定下来。

钟万信的称号是天二驸马,洪天姣既然是天王长女,为何夫婿是“天二驸马”?这已经是一笔糊涂账,洪秀全其他女婿还有“天西驸马、天东驸马”这类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称号。至于洪天姣还有一个姐姐出家为尼这一类故事,纯属电视剧乱编而已。

既然是大女婿,钟万信一开始确实很受洪秀全信任。1856年天京事变,洪秀全派钟万信持密诏去北王韦昌辉府,要韦昌辉“同心同力同向前”杀死杨秀清。韦昌辉从前线率领3000精兵赶回天京,与同样从前线回来的秦日纲一起,突袭东王府,杀掉杨秀清,东王府内数千男女也尽被杀害。可见洪秀全可以重握大权,钟万信有很大功劳。

石达开回京之后,洪秀全翻脸不认人,把责任全推到韦昌辉等人身上,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先后被诛杀。而钟万信得免,估计因为天王女婿的身份。

然而,在此之后,钟万信并没有再得到洪秀全的重用,可能是能力欠缺,做事不能让天王满意,也可能是出身不好——钟万信并非纯粹的拜上帝会老人,是天地会出身,与太平军中其他天地会出身的所谓“花旗”将领过从甚密,引起天王不满。

洪天姣在1856年已经18岁,但因为钟万信不为天王所喜,两人正式成亲日期一拖再拖,拖了几年还是遥遥无期。钟万信难免因此心怀怨怼,日常言行也渐渐出格。

这一切洪秀全看在眼里,他教导自己女婿的方法也很特别。1858年,洪秀全假托洪天贵福的名义,写了一首《十救诗》,收录了妈别崽、姊别弟、哥别妹、嫂别叔、爹别媳、男别女等诗十首,内容是教导男女如何授受不亲,其中包括:男孩7岁就不能跟母亲同床,不能见祖母;女孩5岁就不能和哥哥拉手;弟弟7岁,姐姐就不能靠近一丈之内。

即使以当时封建礼教的标准来看,这些内容都非常严苛,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十救诗》全诗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朕命幼主写诏书,颁婿万信脱迷途。遵此十救诏习炼,上天常生福长悠。”

钟大驸马被天王老丈人指名道姓地训斥,要其“脱迷途”,事态不可谓不严重。从《十救诗》里净是谈男女关系来分析,钟万信所犯的也许是生活作风上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天王看他不顺眼,又抓不住大的把柄,就没事找事地寻些道德不够完美之类的问题来大做文章。

《十救诗》只是一个开始,钟万信的级别待遇也被降低了。

1861年,太平天国重新修订公布《太平礼制》,其中有一项专门规定天王女婿“王婿爵同王”,也即享受王爵级待遇。

当时太平天国还没开始后期滥乱封王,王爵只有干、英、忠、侍等几位,可见天王驸马享受的政治规格相当高。

但同样在1861年的9月份,洪秀全颁布了一份《朝天朝主图》,规定洪家亲属和文武百官在天王府荣光大殿朝见天王、祭拜天父的座次,说穿了就是要突出洪氏革命血脉,亲不亲血缘分。洪氏亲族子侄,包括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排位都在英王、忠王、侍王等在外征战杀敌的统帅之前。这份名单里边有洪秀全的四位女婿,位置在诸洪之后,将帅之前,包括天四驸马、天西驸马、天东驸马、天八驸马等,但偏偏就没有钟万信这位天二驸马,从中可见他在洪秀全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其实钟万信在不在这份名单,已经意义不大,因为他连天京都呆不下去,被轰出去下放到侍王李世贤的部队之中。

这位侍王出了名的傲慢有盛气,难与人相处,又统兵在外,好猜忌的洪秀全对其相当不放心,经常从天京派人过来“掺沙子”,除了钟万信,还派过自己的族侄洪春元、秦日纲的族兄弟秦日来等人。这些人的任务就是监视李世贤,逼着李世贤执行来自天京的各种命令。

可想而知,来自天京的眼线在侍王军营中,肯定吃不到什么好果子,日子又过得有多憋屈。钟万信经常和李世贤闹矛盾,他意志不够坚定,抗压能力也不行,到最后受不了,就摞担子直接跑回天京。

这次擅自跑回天京,却没有受到到什么惩罚,太平天国已经开始滥封王爵,钟万信也被封为金王。洪秀全专门为自己的侄子女婿搞了“开矿”“铸宝”的官职,钟万信的王号前也加上了“又正总开矿”的头衔。

封了金王之后的钟万信,仍然没有与洪天姣完婚,为了配合忠王李秀成的“进北攻南”,1863年再次离开天京,受命进攻皖南徽州府的歙县、休宁,但最后失败返回天京。

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破,洪天贵福被忠王李秀成等一干人救走,钟万信当时在城中,没有随大队出城,却趁乱孤身一人走出——他那位名义上的妻子洪天姣这一年已经26岁,两人一直没有完婚。这件事幼天王也知情,他在供状里写道:“我的姊子天姣许与广东人金王钟万信为妻,尚未成婚,亦在城内未出。”

城破之时钟万信也顾不上自己的未婚妻子,按照洪秀全变态的男女之防估计,两人之前恐怕也没见过几次面,感情更无从谈起。洪天姣惨被亲弟弟和未婚夫抛弃,最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钟万信出城后,一路奔向安徽广德,在那里与从天京逃出来的幼天王等人会合,这个太平天国流亡政府决定向西进入江西,与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的部队会合,再图复兴天国。

一行人走到石城县杨家牌,遭到清朝记名按察使席宝田夜袭,幼天王、干王洪仁玕、昭王黄文英等人先后被擒。钟万信因为率领前队在前,再次侥幸得免,只能与其他太平军余部一起,逃到汪海洋军中。

汪海洋一直坚持率军在福建、广东一带抗清,声势一度十分浩大,钟万信也参与了漳州、龙岩一带的战斗。但汪海洋1866年1月在广东嘉应州战死,余部由偕王谭体元率领。谭体元率全军从嘉应州突围,在城外西南的黄沙嶂陷入左宗棠清军包围,全军覆没。钟万信逃到丰顺县北溪白水寨,这次运气也终于耗尽,于2月8日被清道员康乃器抓获,很快被处死。

黄沙嶂一战,是太平军余部在中国南方的最后一战,此时距离天京陷落已经有一年半时间。金王虽然能力平平,但坚持抗清到最后,也算对得起“天王长女婿”的身份。

更多文章

  • 江西南昌,清朝四大衙门,你都知道在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昌藩台衙门旧址,清朝浙江巡抚衙门遗址,南昌四大古镇是哪四个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电视机,都会有这么个场景。官吏高坐堂上,下面站了两排的吏卒,拿着个棍子,大喊“威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古代升堂的地方,叫做——衙门。南昌四大衙门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其实就是古代官府的代词,相当于今天的法院。在清朝,南昌设有四大衙门,分别是抚台衙门

  • 李鸿章在清朝身居高位,如果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凭借着自己的学问,李鸿章中了秀才,父亲很看好他,也希望他能做出一番事业,便带他进京见世面,拜访了很多人,1844年又中了举人,还在曾国藩的手下学习过。之后在翰林院从事编修工作,这个职位放到现在的话,就是一个普通编辑,不过,李鸿章在这里并没有干多长时间,他也觉得这个工作没有前途。1853年,他就想办法

  • 打开清军武器库,八国联军惊出冷汗:清军难不成是故意放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国联军清军武器装备,短短几十年清军装备为何变化快,八国联军打开清军武器库后的真相

    考验一个团体是否有竞争力,人心能否做到空前统一才是重中之重,这个道理可以伸展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正如毕沅所言,法度失衡、人心涣散都是导致天下骚乱的根本,如此一来,自然会给虎视眈眈之徒以可乘之机。在中国的所有王朝中,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该王朝是由强到衰的一个典型朝代,乾隆之前是世界强国,但是

  • 慈禧太后为何没有让荣禄而是让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心目中的李鸿章与荣禄,走向共和李鸿章荣禄对话,走向共和荣禄与李鸿章

    就比如,当时时,八国联军已经攻入北京,却也有一股部队追赶到山西,誓言要活捉慈禧太后。在这危机之时,怂恿慈禧太后与洋人悍然开战的刚毅赶紧凑上前来,跪下请求与洋人一战,以求抵御住洋人追击的步伐,保全慈禧太后西去陕西的安全。但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却告诉刚毅说,你不是身体不好有病吗?意思是,你现在害我落下这个

  • 历史记忆里的旧中国,28张晚清民国老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门前的出殡队伍。晚清,拿烟枪的大清海军军官。晚清街边的茶馆。晚清时期,外国人在汉口举行的赛马活动。汉口赛马活动上的印度兵。大清老百姓观看赛马活动。晚清,中英军事交流。晚清时期,洋人修建的教会学校。英国人借款给清政府修建九广铁路。晚清时期剃头匠。晚清老百姓民国初年街边卖菜郎。民国初

  • 假如清朝有微信群,会怎么聊,看完笑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新人入群发红包,这是一个千年不变的老规矩。康雍乾祖孙三代都到齐了,还挺热闹的呀。多尔衮估计很少人听过吧,趁着这个机会,去百度了解了解。算上多尔衮,清朝就有十三位皇帝了吧。十全老人乾隆可不是吹的,还珠格格里皇阿玛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从一开始的和睦打天下,到最后勾心斗角抢帝位。乾隆

  • 作为清朝最强战力,八旗的战力为何不堪一击,甚至连马都不会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清朝的战力并没有因此提升,反而八旗子弟好像都有点不务正业。于是乾隆皇帝为了整改这一种风气,便下令旗人必须骑马,不准坐轿子。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轿子不准坐,那我就坐马车。皇帝在我就骑马,皇帝不在我就坐里面享受。乾隆一看气愤不已,但是这种事情也不能强求。只能令一品大员以上的可以坐轿子,其他人依然只

  • 乾隆临终前严令嘉庆不得杀和珅,嘉庆不听,15年后才明白其中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799年,乾隆死之前给嘉庆颁了一道圣旨,命令他不能杀和珅,可他为什么急不可耐杀了,杀了之后又为何后悔呢?嘉庆是令妃生的十五阿哥,他不是最有机会当皇帝的阿哥,但是最幸运的阿哥,乾隆有17个儿子,有7个不到10岁就夭折,其中包括皇位最有力争夺者富察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乾隆剩下的10个儿子里又有3个英年早

  • 为什么我国多数人都十分讨厌清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我国再没有那样的统治力了,西方国家开始迅猛发展,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也逐渐完善,但是我国却开始止步不前,甚至开始落后,退后。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想你就明白了。首先是清朝的机制衰弱,所有的官员在混吃等死,后面几任皇帝也

  • 谁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曾国藩用此绝招调整心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刚到京城做翰林时,曾国藩也如同普通的新任官员一样新鲜,终日忙于迎来送往,自己都曾说在三十岁之前,“止一庸人耳”。但是,他迅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向唐鉴求教。他说自己“素有忿恨不顾之习,偏于刚恶,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唐鉴告诉他,朱熹曾说:“心不定则内必纷扰。”要做到内心没有纷扰,就必须在“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