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为啥不到20年就无将可用?那么多名将去哪了

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为啥不到20年就无将可用?那么多名将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1/28 2:01:49

[var1]

为什么到了最后,秦始皇驾崩后只剩下了矬子里面拔将军的章邯?他们都去了哪里呢?但凡有几个像样的名将,也不会让所有的重担都让章邯一个人背着,他东奔西走,疲于应对,只能调兵却无将可遣,颇有点《三国演义》里那句“后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味道。蒙恬和蒙毅两兄弟,但凡他们不死,秦朝不会轻易被击败,还至于让项羽、刘邦之类的人把秦国给灭掉吗?

[var1]

把史书翻烂了,关于秦始皇时期的这些名将的最后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分别为:

[var1]

1.王翦灭楚之后不再显示,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有着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杀神白起、赵国第一大将军李牧、赵国老将廉颇并称“战国时期四大名将”。公元前224年,王翦平定楚国,随即南征百越获胜后再无记载。

[var1]

2.李信生死不详,他的记载就是平定了燕国和齐国,随后攻打楚国,被项燕打败后,再无记载。

[var1]

3.王贲是王翦之子,公元前226年,大胜楚军,占领楚国近二十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一举灭亡魏国。时隔三年后,王贲在此一举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燕赵豪侠的终结者,自此再无“燕赵多悲歌之士”。公元前221年,与蒙恬率军灭亡齐国。可是在公元前219年随秦始皇东巡之后,史书就再无记载。

说句题外话,他们三人中王翦年龄较大,可能会激流勇退,老死乡里的话,但是他儿子王贲和李信可是正值壮年,应该不会是战死沙场。若是战死沙场,当会有记载在册,也没有秦始皇诛杀这几名将军的记载,并且王贲还有儿子王离继承其父王贲担任将领,率军驻守北疆以御匈奴。李信的后代儿孙在陇西平安繁衍,更有50年后的孙子飞将军李广。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下场是什么?我想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在灭六国之后,这两个正值壮年的大将军已封侯,又眼见天下一统,主要战事结束,并且看到秦始皇对他们有了忌惮,就很聪明的退出朝堂归隐了。

这样推测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他们都是聪明人,善于明哲保身,他们看出了秦始皇为人,也都明白功高盖主的下场。其实,在早期王翦在攻打楚国的时候,就和手下说“秦王粗暴且不相信人”。而当时李信就在王翦麾下任职,也肯定知道这一点。王贲是王翦之子,自然更加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以王翦等人性格肯定会选择功成身退,荣归乡里。

第二个就是在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对军事行动的安排,让他们看出秦始皇已经不再想重用他们,而是用新人替代他们。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不很出名的任嚣赵佗等人统军50万攻打百越。公元前220年前后,秦始皇派蒙恬统军30万攻打匈奴,两次大规模用兵都没有使用他们,这让他们明白了秦始皇的心意。因此,作为聪明人,肯定不会让秦始皇为难,主动提出退出军队,秦始皇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这样一来保全了多年来的君臣之谊,二来也不用再顾忌几人在军中的威望。我想这也是秦始皇没有在史书上记载屠杀功臣的原因吧。

[var1]

4. 内史腾史书记载此人生卒不详,这个內史不是姓,而是秦始皇在位期间官任内史,名字叫腾而已。公元前230年,奉命攻打韩国,擒获韩王韩安。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这个叫腾的将领被任命为内史,尽忠职守最后老死于任上。

[var1]

5. 蒙武,王翦的副手,随王翦于公元前224年,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随后楚将项燕再次让楚国王族昌平君立国,还是称为楚国。公元前223年,蒙武与王翦再次击败楚军,杀死昌平君,而项燕自杀而死,楚国彻底灭亡。灭楚后,就没有然后了。

[var1]

6. 杨端和也是史书上记载的很少的一位大将,比没有姓名的内史腾记载的还少。也是生卒不详,一次独自攻打魏国,一次与王翦、桓齮合力攻打魏国,最后一次独自攻打赵国,且围困邯郸城。

[var1]

7. 辛胜这是是书上记载最少的一位大将,燕国于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始皇嬴政勃然大怒,遣大将王翦和大将辛胜攻打燕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是生卒不详,甚至籍贯也是不详。

[var1]

8. 蒙恬,蒙武的儿子青年时期同父亲一起参与吞并六国的各大战役,一直是先锋的角色。统一六国期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官拜内史。驻守边疆,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北匈奴成为“华夏第一勇士”。由于驻守边疆需长期与内地通信,为了方便书写改良了毛笔,被称为“笔祖”。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篡得皇位,惧怕其带领手下30万大军造反,逼其服毒自尽。

[var1]

9. 王离,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与蒙括一样都是官三代,随父亲王贲参与过统一六国的战争,统一六国后一直作为蒙恬的副手。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继位后,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将其兵权移交给时任裨将的王离。三年后,率领40万秦军与只有5万楚军的项羽作战,被项羽的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给歼灭了。大将王离被俘后,下落不明,史书再无记载。

[var1]

10. 章邯,秦二世时期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最后的支柱大将,大家能否感觉到其中的深意?反正我觉得颇有挖苦之意,我觉得不是挖苦章邯能力不行,而是再挖苦秦末的残局。从一开始的,想办谁就打谁,到最后各地造反,谁都来打。最后的支柱章邯临危受命,无兵将可用,只能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去打仗。大破周文数十万大军,后大胜齐楚联军,并击杀总指挥项梁于定陶。公元前207年,因与总指挥王离不和,谁也不服谁,被项羽所击败,兵败后投降。项羽灭秦后,封其为雍王。公元前205年6月,被刘邦大军困于都城废丘的章邯,用大水淹城的计谋而破城,章邯遂拔剑自刎。

自此秦始皇时期的所有名将,也就讲解完了。如果喜欢就点赞加收藏。各位朋友还有自己的看法就在评论区留言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打了败仗,许褚能活曹洪却要被杀,其实是曹操的驭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曹洪是曹操的宗亲将领,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保镖,虽然是外姓人,但是曹操对待许褚可以说是十分宽容,在张飞和魏延要偷袭曹军,夺取粮草时,许褚却因为自身贪杯,导致丢了粮草,还差点被张飞斩杀,战败归来,曹操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并且安排军医为许褚疗伤。反观曹洪,在潼关之战中,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曹仁被马超击败,丢了

  • 权力秩序的解构,造成异姓的专权,汉朝又是怎么扭转时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的专权局面,汉朝末期是怎么乱的,汉朝的八大异姓

    但盛世也是衰世,因为汉武帝不间断的对匈奴用兵,使得汉朝在持续的战争中耗尽了文景之治所存蓄下来的国力。到了汉武帝晚年,汉朝的已经面临深刻的统治危机,“百姓寒苦,流于道路”,因此纷纷揭竿起义,使得立国一百一十余年的汉朝感到从未有过的窘迫。社会的动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数十年的国家政策,开始质疑汉武

  • 魏延号称蜀汉后期第一将,若是他和五虎公平对决,能打赢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不死蜀汉能活多久,三国战纪魏延五虎大将,魏延对蜀汉功劳的影响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猛将如云,虽然蜀汉的国力并不突出,但蜀汉拥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等超级猛将,自从吕布死后,几乎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其实除了五虎上将之外,刘备身边还有一个猛将辅佐,那人就是魏延。帮助刘备镇守汉中,立下大功,都说魏延是三国后期蜀汉第一将,因此很多人说魏延实力不输五虎,那么问题

  • 古代志趣故事-节度使家中的“赘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招揽贤才的故事,明代宰相李贤招婿故事,民间故事石崇选婿

    有一个姓吴的公子,原本是世家子弟,但是近些年来家道中落,吴公子本人又生性懒散游手好闲,而且善于投机取巧。吴公子看中了李大人家的千金小姐,但是他知道李大人看不上他,所以根本就没有想过找媒人上门说亲。吴公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花了一百文铜钱买通一个算卦的,给他编造了一个富贵至极的命格,写在一张红纸上。等到

  • 三国六大“枪出如龙”的猛将,赵云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墓出土龙胆亮银枪图,赵云的枪多少斤,刘备赵云张飞蜀枪厉害吗

    孙策绰号“小霸王”,听起来威武霸气,很有压迫感。其实孙策在《三国演义》里的战绩并不太好看。孙策的经典战绩当属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因此就被麾下诸将吹捧为“小霸王”。但你得看孙策夹死了谁,喝死了谁,如果孙策夹死颜良,喝死文丑,那估计得是“大霸王”。于糜、樊能这种级别的武将,能够算得上三流就不错了。孙策这

  • 古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清朝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大臣们的上朝,其实就和我们现在开例会是一样的,有什么大事拿出来商议一下,或者有什么事情要给皇帝禀告的,还有就是上达工作计划。和现在的上班,几乎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可是很多人都会发现,古代官员上朝,在唐朝是坐着的,到了宋朝,皇帝坐着,大臣站着,可都了明清,就是皇帝坐着,大臣跪着了。在唐朝,盛行这各种

  • 《三国演义》3:诸葛亮为何一次次北伐?“后三国时代”奠基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三国演义中的北伐之战有诸葛亮吗,三国演义诸葛亮为啥一直北伐

    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三国大的战略格局,不会不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统一全国、“恢复汉室”,作为一个口号喊喊是可以的,但要是诸葛亮真相信的话,首先大部分人都不认同。但是要说诸葛亮心里不想统一全国的话,估计大部分人也不认同。 一 以当时的形势,对魏蜀吴任何一方来说,试图通过“速决战”

  • 古代一刑罚不疼但很屈辱,上官婉儿刑后更加妩媚,现代人花钱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公主被16种最可怕的刑罚惩罚,上官 婉儿,古代刑罚最温柔的刑罚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很多的条文都是非常压制人的,封建王朝为了绝对的统治,很多刑法都是十分的残酷而且没有人性。而这里面呢,有一种刑法,十分的奇怪,虽然不是十分的痛苦,但是却让人十分的难为情,让人觉得很屈辱。放在女人身上尤其痛苦,常常让她们十分难为情,甚至是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其实这种刑法就是墨刑。这种刑罚

  • 历史解密:汉献帝为什么不能废除曹操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他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189年,他即位为帝;后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曹操去世后,他被迫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234年,汉献帝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我们都知道曹操能称霸北方,是因为在朝堂上有挟天

  • 曹冲一死,曹操立马暗地处死此人,只因曹氏子孙都玩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查出曹冲是谁杀的,三国志曹操对曹冲的评价,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

    曹操性格上的繁复多变,在儿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范围内评选最优秀的父亲,曹操大概也能荣幸入围。他的儿子们不仅能力过人,体现能力的范围也不相同,能做帝王的曹丕、才高八斗的曹植、武艺超群的曹彰、聪明过人的曹冲等。然而曹操最钟爱的儿子就是曹冲。曹冲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神童,聪明无比我们都依稀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