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另一个三国,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的另一个三国,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如何形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67 更新时间:2024/1/23 22:13:33

说起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是想到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分天下,三个国家都自称正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则是保留了大量衣冠南渡的士人,俨然一个中华正统,为后世五胡乱华的汉文化留存开辟了最初的道路。

这个三国时代只是古代文人所认可的三国,毕竟三个都是汉文化,都认可汉朝的正统。

但是站在宏观的中国史角度上,还是有着很多的三国并立时代的,只不过这些历史时期的割据政权分属不同的民族。

古人的夷夏观念又很浓厚,所以往往不将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看作是正统。

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会将一些格局的游牧民族政权当作正统,并为其修订史书,这一时代,就是北宋、辽国、西夏,以及南宋、金、西夏的三国时代。

至于西南边陲的南诏国和吐蕃国,则是长期与宋朝保持和平,没有参与到三足鼎立的战争中来,所以我们今天也就暂时不把这些政权考虑在内。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最早的三国鼎立就是辽、北宋和西夏的三国鼎立了。

由于宋朝是农耕民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古人们往往是把宋朝当成是正统来看,而不论是契丹人建立的辽还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都不被文人们所承认。

那么,这三个国家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呢?

辽朝

在三足鼎立当中,最先建国的就要数辽国了,不过最初的辽国并不叫辽国,而是契丹,并且在辽国漫长的国祚当中也曾多次更改国名。

在一些学者的考证之中,辽国更改国号甚至达到了18次之多。所以对于对辽国历史并不是非常了解的我们,统称为辽国即可。

辽国起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早些年东胡鲜卑的一支,最早被中原文明所认知,是在匈奴统治时期。

就来汉朝北击匈奴,大大削减了匈奴的实力,使得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支,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迫西迁给远在欧洲的部落文明带去了远古的痛苦回忆。

没了匈奴人的压制,东北大兴安岭周边的鲜卑族就崛起了,契丹先祖也是随着契丹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

后来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这几个北方游牧民族一看,南边的大片肥沃土壤无人认领,有机可乘,就纷纷跑到北方地区建立了属于各自的政权。

鲜卑人就是随着这波南下的大浪潮将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逐渐转化为农耕民族。工作重心转移,老家那边难免就会被忽视。

契丹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在鲜卑人的老家发展崛起,不断向西、向北扩张,占领了大量水草肥美的草原,成为了继匈奴、鲜卑之后第三个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这一时期是中原的五代时期,中原的几个政权能管住自己农耕区的地盘就不错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理会塞外之地的契丹人发展。

所以在耶律阿保机这一代,契丹各部完成了统一,契丹国建立,并且占领了原来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实力进一步扩张。

但这些毕竟都是草原上的事情,要想让中原文明真正承认辽国是正统王朝,必须还得是有农耕的血液。

毕竟只靠骑马打仗这种不安稳的统治,没有固定的城邦和粮草囤积,一个国家是不能长久稳定的。

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乱,大量的中原难民向北逃到契丹国的国境之内,耶律阿保机非但没有驱逐,反而是在草原上为他们建立起来中原的城敦安置,受到了这些汉人们的一致拥戴。

并且北逃而来的难民中也有着不少仁人志士,耶律阿保机也一律善用,用了韩延徽、韩知古、等汉人常伴左右,为契丹国的崛起出谋划策。

就是在这种兼容并包的风气之下,契丹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地进步着,愈发地壮大起来。

就在此时,北方地区的后唐出了乱子,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造反,对辽国的辽太宗自称儿皇帝,并拱手献出燕云十六州,请求辽国攻打后唐。

辽国早就有图谋中原之意,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谁又能拒绝呢?于是辽太宗率领大军南下,灭亡了后唐,辅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

后来辽国在政局上虽然多有浮沉,但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甚至一度得到了中原地区的大片领土。

但中原地区也是天降猛男,出了个后周的周世宗柴荣,大败辽军,收回了很多之前丢失的城池,直取燕云十六州而去。

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许是天佑大辽,也可能是天妒英才,周世宗重病而返,未能进一步取得燕云十六州。

在这之后,后周就再也没能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了,甚至连南方都没有机会图谋,完成统一大业了。

但周世宗不能完成的,总有人会继承他的意志,继续完成他没有完成的梦想,中原地区有二度天降猛男,出来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

北宋

在后周周世宗柴荣还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在朝廷有了一定的地位,跟随柴荣一路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经验,并有了一帮十分忠心的兄弟部下。

柴荣病逝以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被任命为归德节度使,驻扎在如今的商丘地区宋州,就是周朝的宋国所在地。

公元960年,听闻契丹和北汉大有南侵之意,朝廷派遣赵匡胤挥师北上,抗击契丹。

但这个消息很可能就是赵匡胤等人防风出来的,就是为了集结大军发动政变,毕竟契丹和后汉早就被后周的大军给打怕了,根本不敢南下,甚至在周世宗时期还险些丢掉燕云十六州。

于是在一群人的自导自演之下,赵匡胤被一众武将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继承了后周的遗产,坐上了“禅让”而来的皇位。

由于之前赵匡胤是宋州的节度使,所以就以宋为国号,建立了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赵匡胤不只是继承了后周的遗产,同时也继承了后周未完成的统一大计,但是他没有像后周的柴荣一样继续对北方用兵,而是采取先易后难的方针,先打南方后打北方。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赵匡胤接连灭亡了南方的南平、楚国、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

在统一了南方之后,宋朝的国力非但没有因为连年战争而得到削减,反而因为收服了南方的大片产粮区而实力大增。

解决了简单的,接下来就要对付难一点的北方了,但辽国真的像是被上天保佑了一样。

正在赵匡胤准备挥师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发生了“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一代天骄就此陨落,其弟赵光义即位。

虽然赵光义也有一定的才能,灭亡了北汉政权,但其军事才能还是和哥哥赵匡胤差上一截,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对辽作战多次失利,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被完全收复回来,成了北宋心中的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正是燕云十六州的丧失,北宋也一直不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其实除了燕云十六州,还有一片传统汉地没有被宋朝收复,那就是西域地区,其实北宋还是有实力对西域进行征战和治理的。

但却有另外一个政权死死把控着河西走廊,让北宋不敢深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政权就是西夏。

西夏

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本是生活在四川北部青藏高原上的一支西羌部落,后来吐蕃崛起之后,屡屡受到吐蕃的侵扰,于是党项人就向大唐臣服,寻求庇护,被安置到了如今的青海东南和甘肃一带。

后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被赐姓为李,领有银州、夏州、绥州、宥州与静州五州之地,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论中原地区是谁来掌权,党项族都是俯首称臣,以维持原有的统治以及大量的赏赐。

中原政权也是乐得如此,毕竟能够和平收服,谁又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争呢?

直到宋朝建立,党项仍然是对宋朝延续了原有的俯首称臣策略,只是这时候的党项实力已经远非同日而语了,变得十分强大起来。

后来党项内部产生了政变,一部分向宋朝称臣,另一部分则是向辽国投怀送抱,抱住了辽国这根大腿。

在辽国的帮助下,李继迁被封为夏国王,彻底与宋朝交恶,扼守住了北宋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道。

后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在李元昊这一代建立了西夏,游离在辽与宋两个大国之间,利用制衡之术存活了许久,以至于辽国和北宋灭亡,西夏仍然能和金、南宋保持三足鼎立之势。

结语:

这一时期的三足鼎立,是三个不同民族的发展史,辽国统一了北方草原游牧区,宋国则是统一了大部分的农耕区,西夏则是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斗争,而以相对弱小的实力存在了许久。

同时也扼守住了北宋向西购买良马的要道,这就给本来就没有北方草原的宋朝雪上加霜,无法大量发展骑兵力量。三个国家维持在这样微妙的平衡关系长达近二百年之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后,六国的国王都去哪里了?真是心不狠地位不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临死前告诉嬴政的秘密,秦始皇嬴政简介资料,新版嬴政最强出装30000暴击

    [var1][var1][var1]四,灭楚国,公园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攻楚国,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大败楚军,杀死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五,灭燕。公园前227年,荆轲刺秦王行动最终失败,秦王大怒,

  • 此人不死,二分天下不再是空谈,可惜诸葛亮永远不会相信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对诸葛亮的评价以及他的资料,诸葛亮最传奇的一件事,诸葛亮后期犯的最大的错误

    二分天下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毕生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即便明知北伐已经不可能成功,诸葛亮仍然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坚持。228年—234年,诸葛亮一共对曹魏进行了五次北伐,此期间,诸葛亮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研习兵法,为的是消灭伪政权曹氏,实现二分天下的梦想。可惜的是,诸葛亮最终以失败而终,谨小慎微的诸葛亮对

  • 评点秦国“四大奸相”,本可名垂青史,却因私德有缺而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十大奸臣排名,秦国十大奇葩人物,秦国四大将领谁最厉害

    TOP、4范雎[var1][var1][var1]说起范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起,因为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白起是中国古代被尊为“军神”级的人物,在历史上的声誉可想而知,范雎虽然也颇有作为,但也无奈只好给秦昭王背这个“锅”了。范雎早年受过颇多磨难,几次险些生死,后来

  • 创建了一个王朝,骗过曹操,却被世人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最牛一首诗,曹操王朝传了几代,曹操一生杀错三个人

    三国期间,能人倍出,其中4大谋士中,“卧龙凤雏”中的卧龙是指诸葛亮,被后世传颂敬仰,后边的“幼麒冢虎”中的冢虎,虽被称为军事家、政治家,却很少有人对其歌功颂德。这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一生辅佐了魏国三代皇帝,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的权臣,可谓极为荣耀。这就还要从司马懿的家族说起,司马家族在当时算是名

  • 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十五: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张体义1月6日,在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在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公布了考古新成果。该墓地出土了1套9件战国铜编钟和1套10件石编磬,这是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var1]陕州城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部,位于商贸路以东,北环西路以西,北邻外国语高中。2021年

  • 秦始皇为什么一生不立皇后?原来全是受他母亲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赵姬原本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妾侍,后来吕不韦不满足自己商人的地位,想要做政治生意。正如他父亲和他问答所说的一段话,让人明白了吕不韦的“雄心大志”。问答的大致意思是投资在田地上,终日辛苦劳作,即使收成好至多只能获利十倍;投资在珠宝上,每天奔走买卖,即使运气好也只能获利百倍;而投资在政治上,

  • 一代霸主楚庄王,到底是怎么称霸的?为什么楚庄王的地位无人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庄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严姓是楚庄王后代吗,楚庄王三年不鸣的典故

    这场战争还没有爆发,楚国就处于领先地位。当时,楚国在楚庄王统治下,楚庄王在位十七年。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的国力在已经强大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并且让出许多诸侯国成为弟弟。所以,在这个时候,楚国终于具备了向晋国发起最后挑战的能力。这一年,楚国率先出征,以楚庄王为首围攻郑国。郑国是当时晋国的核心弟

  • 正史关羽张飞竟然都不是 刘备的结义兄弟?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三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便一起到张飞的庄上去商谈大事。 翌日,在庄后桃园里,三人跪地焚香盟誓,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拜为大哥,关羽居次为二哥,张飞次之为三弟。这就是家喻户晓的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桃园三结义正史当中当然没有这回事儿呀, 那三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刘备是刘家皇室后裔,但因为父亲刘

  • 攻打楚国后,王翦将秦国六十万大军全部带走,嬴政真的不怕他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翦临死遗言,王翦救嬴政完整版,王翦娶了嬴政女儿吗

    王健嬴政亲自出席了王建的宣誓会。他眼睛红红的,昨晚没睡。这一战楚国太重要了。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灭掉楚国,齐国可以察觉到秦国的意图,然后参与其中。秦国当时正在与世界上的两个强国作战,成功的概率太高了。低的。但想要速战速决也不现实。楚国正规军五十万,预备队却有三十万,嬴政打走。就算王健再不理智,也不可能

  • 此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这二个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的一生十分充实有趣,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风化,后世依然记得他的许多典故。例如“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韩信是个军事奇才,在当时被称之为“兵仙”“神帅”,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建立光辉的汉朝。但是刘邦有着帝王的心狠手辣,他在用韩信打下天下后,将